单琳 周敏
去年初冬茶花怒放时节,我们走进汨罗市桃林寺镇高丰村生态油茶林,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雪白的油茶花。一朵朵、一簇簇盛开的花朵跃出枝头,争妍斗艳。一阵微风吹来,油茶花随风摇曳,飘来阵阵清香。“今年油茶花开得艳,明年肯定是个丰收年!”油茶林里,村们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汨罗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展油茶产业,市政府为此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要求林业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相关乡镇要积极主动配合林业部门搞好油茶种植。汨罗市市长在专题会上说:“发展油茶产业,一可为村民提高收入,二可以此为依托促进扶贫工作,是个大有作为的事”。林业部门在专题会后,专门抽调技术骨干对全市山林进行实地调研,最终确认带红土壤的三江镇、桃林寺镇适合油茶生长,可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当地政府随即着手引进企业,进行土地流转,动员村民成立合作社,大力开展油茶种植。
然而,起初村民们并不认可油茶,原因有二:首先,油茶从育苗到初次产果,有5年的“空档期”,短时间内基本看不到“钱”景。其次,农户们普遍缺资金和技术,对种植油茶信心不足。
如何树立起村民们的信心?当地干部和林业技术人员一道走村串户做动员,碰到抵触的村民,就不厌其烦宣讲国家政策,遇到摇摆不定的村民,就带着到油茶基地观摩,实实在在看到规模种植油茶树的好处。通过当地干部和林业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村民慢慢转变了态度。
“这是我们种了4年的油茶苗,你别看树小,只要打理得好,收成可不少呢!今年我们最多的一株收了20多公斤茶果,丰产期还没到时候呢,2年后,每公顷收入可达60000元。”在油茶地里,我们见到了年过六旬的熊吉文,他说起油茶来喜笑颜开。立冬前,茶果成熟,他们生产队5.3公顷的油茶收获5500多公斤果子,收入2万多元,采收后不半个月,枝头又开满花朵。
当地政府还采取集约土地、抱团发展的模式引导村民壮大油茶种植规模。熊吉文所在的高丰村是典型的丘陵地貌,红土壤适合油茶生长。早些年,农户们在门前屋后和荒地零星种植油茶,但由于分散种植不成规模,抱着摇钱树却“摇”不到钱。直到2011年,高丰村四塘9组流转山地,集中开垦种植。如今,全村发展油茶林面积15公顷。土地入股的方式获得了村民的普遍认可,有资金实力的农户合力办起油茶合作社。
三新村十三组的黄干术夫妇是村民们羡慕的对象,一年到头下地干不了几次活,收入却有八九万。而这收入全部来自后山400株老油茶树和茶树下的土鸡仔。
我们来到黄干术家,但见:茶树下,咯咯的叫声格外引人注目,小鸡仔正在快活地觅食;坪里,晒着刚采摘回来的一批茶果,将要脱壳而出的茶籽肉粒饱满。
黄干术的妻子不无兴奋地说道:“我在油茶树下养了一大群鸡,鸡粪直接被茶树吸收,肥效特别好,大茶果12个就有1公斤重,今年采收的茶果全部被商贩收走,只留下少部分来榨油。林下养的鸡营养健康、味道鲜美,也很受欢迎,每年都能卖个好价钱。”
黄干术则给我们算起帐来:“油茶不仅是绿化观光树种,还是优良的木本油料作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油茶身价倍增,1公顷油茶能产600到750公斤茶油,按市场价100塊钱1公斤计算,1公顷有6~7万块钱的收益。”
当地政府还积极引进企业。一方面,企业的加入,让农户们有了资金和技术保障。另一方面,村民出租土地给企业,由企业来统一种植、管理,村上的贫困户可在油茶园里务工,寂静的山头,重新变得热闹起来。汨罗市中联天地茶油有限公司便是桃林寺镇政府引进的一家专业企业,自2011年开始,在当地成片种植油茶。2016年,该公司与全镇10余个村签订了30年合同,流转土地666.6公顷,已开展种植茶苗253.3公顷,2017年,又在桃林寺镇五柱村完成146.6公顷油茶的种植。
“以前的野山,现在种上了油茶树,我可以在茶园里打打零工,每种苗1公顷675元、抚育1公顷1770元。”望着一年前种下的油茶树,合力村村民周沛林高兴地跟记者聊了起来。老周的妻子患病,是建档贫困户,他家的山地全部流转出去。接下来,他打算从合作社包下4公顷地的种植和抚育任务,一年能增收9700元。在桃林寺镇,还有不少像周沛林这样的贫困户,都安置在合作社打工,既能顾家,又能增加收入。随着他们一步步进入脱贫队伍,乡镇脱贫工作减压不少。
沿着弯弯的山道一路向前,郁郁葱葱的油茶林一望无际,漫山遍野的油茶花开得正浓。目前,桃林寺镇发展油茶合作社4家,累计种植油茶400余公顷,去年冬种期间,桃林寺镇党委、政府完成了200公顷造林任务。同时,当地油茶合作社与120多名贫困户签订劳务合同,在造林、抚育、采摘时期,可为当地农户提供300个就业岗位。在这里,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美丽的油茶花就是群众的“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