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小强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儿童化、游戏化、兴趣化,并根据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遵循体育教学原则,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208-01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体育又是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实现"终身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锻炼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小学生贪玩活跃、好动并且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所以,教师应该安排有趣轻松并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要想更好地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身体力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向小学生示范体育技巧的同时,更应该表现出自己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用自己的情绪去影响学生的情绪,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学生,创造出一种欢快且轻松的课堂气氛,以缓解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恐惧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激励式的教学法,对学生体育课的良好表现,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监护下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具体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由浅人深、的方法,因材施教。具体说来,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爱好安排不同的体育活动,同时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安排难度不同的教学活动。对于初始接受体育项目的学生来说,应该安排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更容易吸收,有利于促使学生投入力度的维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新教学方法
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得到落实,并且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游戏为辅,合理重视运动负荷安排。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否则,即使课堂气氛轰轰烈烈,也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证明:成功的体育课堂模式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充足的体能训练时间和数量,尤其要改变低年级体育课生活游戏化、运动负荷过小被动局面,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在学生参与的游戏过程中巧妙穿插技能训练,使"玩"和"学"有机统一。譬如:我针对传统的"丢手绢"游戏的弊端,修改了游戏形式和规则,变成解系手绢的"绕杆接力跑",从而在改变以往众人围坐、两人追跑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取物迎面接力"和"迎面曲线接力"的技能,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小学体育改革的前景无限美好,但道路漫长而曲折,我们必须发挥自身主导角色的潜能和特长,有的放矢地进行实效化改革,只有如此,才能达到百花齐放、各有千秋的美妙境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但愿大家在如火如荼的改革浪潮中,锐意进取,大胆革新,为打造行之有效、改之有果课堂教学新模式努力奋斗。
3.因人而异,相对评价,维护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成功体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添加剂,为维护不同学生的兴趣,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用相对评价来辅助体育教学评价,让每一位学生均能获得成功体验。学练内容和动作难度要求因人而异,对学习效果评价也要区别对待,同时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选择规定范围内的测评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努力都能在运动技能、身体健康方面达到合格以上甚至优秀成绩,从而树立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耐久跑评价,我尝试了三种方法:一是分水平评价,水平一至六分别设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等六级。让学生自主选择过级,学生对此法甚感兴趣,整个评价过程不再是单纯的测试,而是一场自己与自己进行比赛的游戏。
三是自主选择评价,可让学生选用计时跑、变速跑、越野跑、领先跑等。还可以带着器材跑,根据自己兴趣自选排球、篮球、羽毛球、接力棍等器材跑完规定距离。在评价时,教师还可综合学生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积极因素,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情况,特别是阶段进步幅度等再评出些参与奖、进步奖、拼博奖、文明奖等等。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各说所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体育。多给学生自主权,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己兴趣,自选学练或测评内容、方式,利于其个性在"相对独立或自主"的行为中展示出来。但自选并不是放任,尊重个性也是相对的。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还应努力将学生的兴趣从运动项目中引导出来,并通过及时、适当的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兴趣、增强兴趣。这也是终身体育思想所推崇的。而学生有了广泛的体育兴趣后,应着重发展其重点兴趣,促使兴趣转化成志趣,培养其体育特长。这样既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也利于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因人而异,相对评价,维护学生兴趣。小学体育是小学生步人体育课堂的关键一步,小学体育课堂质量的高低,以及引导得是否合理,对以后学生体育生涯有着重要的影響。所以,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线工作者,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应该积极适应新课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