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当堂过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018-05-14 01:43颜丽芳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反思实践

颜丽芳

摘要: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课堂上已理解,但自己独立作业又不会或者出错,长此下去,使得很多学生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提高。对此,笔者提出并采用了"当堂过关"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按照"知识与方法→问题举例→当堂测试→当堂反馈"流程进行,针对初中数学需要及时有效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出有效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知识与方法;在例题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并学会应用知识;在测试中巩固并掌握所学知识;在反馈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体验,并激励后续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当堂过关;当堂测试;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146-03

1.问题的缘起

数学学科是一门需要学生课后及时自觉的通過练习来巩固课堂的所学内容,从而不断得到提升的一门学科,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比较差,在家既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又缺乏家长必要的监督,所以很多时候课后巩固练习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课堂上已理解,到了第二天又不会的情况,以至于后面的上课缺乏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积极性。特别到了8、9年级,难度大大提高,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出现抄作业等现象,长此下去,使得大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对数学的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提高,出现恶性循环。因此,如何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是本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多种方式调查发现,现有的关于校本导学稿,各校自成一体,各有特色,成果体现在常见的课堂同步练习、单元检测卷、各类模拟卷等,而对"当堂过关"则重视的不多。关于课外多种形式的数学探究活动作业几乎是一项空白,即使有,也基本上是一种形式以完成书后练习为主。我们能让学生不是抱着"责任心"完成作业,而是感觉"做这个练习我开心"吗?我们能让作业也变成幸福教育的组成部分吗?基于此考虑,笔者提出并采用了"当堂过关"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测试、反馈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当堂过关”教学方法的流程与实践

笔者研究的"当堂过关"的教学方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把当堂获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目标通过在同一节课基本实现于课堂;二是通过练习大部分学生实现真正的"过关",如果只有一部分或少数学生达标,就不能算是当堂过关。

"当堂过关"的教学方法具体流程为:知识与方法→问题举例→当堂测试→当堂反馈。针对初中数学需要及时有效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出有效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知识与方法;在例题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并学会应用知识;在测试中巩固并掌握所学知识;在反馈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体验,并激励后续的有效学习。

2.1知识与方法。“当堂过关”的教学方法的具体流程中一节课的重点是第二环节"问题举例"和第三环节"当堂测试",这两个环节每节课安排的时间一般总共为25分钟,而第四环节"当堂反馈" 安排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因此,"知识与方法"这个第一个环节安排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由于要保证后面的环节在时间上不受影响,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基本是不像公开课,没有任何的"热身",直接进入主题。讲清知识、理清思路与方法为主,偶尔穿插以学生感兴趣的图片等方式进行情景式教学。

案例:七年级下册3.1《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知识与方法"环节设计如下: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边说边板书课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随即,多媒体出示:

(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

(2)能够准确熟练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进行计算。

学习目标就是教学目标。

确认每个学生都看完了学习目标之后,我没有开讲,而是请大家自学:"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立即紧张地自学。"并叮嘱:"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或同桌质疑问难。"

以下是自学指导(多媒体出示):

认真看课本第60页练习前面的内容,注意:

通过解答第60页中的问题,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

例1是如何运用这个性质的?

10分钟后,我们一起学习当堂重点例题。

2.2问题举例。"当堂过关"教学方法的当堂测试、当堂反馈环节所需时间一般为25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在对每一节课的内容深入思考后应把握好整节课的重点,特别是当堂重点例题的设计,例题必须是整节课重点知识的提炼、有针对性的、统领性的,在解决例题的过程中和解决例题后的结论中都蕴含课堂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所设计的例题还应做到难度要适中,具有层次性和灵活性。

案例:八年级上册《2.8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问题举例"环节可以设计如下:

例题1:如图,△ABC和△DBC 都是直角三角形,∠A=∠D=90°,AB=CD,请说明:△EBC是等腰三角形.

例题2: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则AP平分∠BAC,请说明理由.

2.3当堂测试。"当堂过关"教学方法的问题举例和当堂测试设计时往往是紧紧相扣的。

"当堂过关"教学方法在每节课上,都有"当堂测试",以检测教学效果。针对每一节课堂教学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测试题,测试题要求由易到难,有直接应用公式结论或概念的认知,有例题的模仿,也有需要综合知识点和灵活应用结论的思考题。

(1)题型要丰富,具有代表性。

(2)所选择的题目宜精不宜多,使学生题做得少,但收获很多。

(3)练习设计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提高学习的兴趣。

(4)练习题设计要有梯度。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选做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在"当堂测试"设计时有时采用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有时则采用分层练习:类为知识盘点,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目的是根据课本整理新知;类是基础过关,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浅显易懂,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类是应用拓展,这类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变式应用,通过练习达到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类是综合提高,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2.4当堂反馈。当堂反馈方式有小组长批改,同桌批改,教师批改等。根据实际任教的班级设计了如下小组当堂反馈评价表,平时进行登记。一般"当堂测试"设置必做题6题,选做题4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0分,有些特殊的较难的课时视实际情况而定。若分数为0-40分定为星级;若分数为50-60分定为星级;若分数为70-80分定为星级;若分数为90-100分定为星级。每天测试成绩与星级累积后,每周、每月、每学期评周、月、学期星级学生。

小组当堂反馈评价表:

3.研究的策略与反思

3.1重点例题教学策略与反思。在"当堂过关"教学方法中当堂重点例题,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最现实的材料,是教师传授知识、深化数学思想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堂重点例题即样板,把握、研究好当堂重点例题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研讨当堂重点例题类别、突出当堂重点例题的实质。当堂重点例题,按其中心作用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属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涵,突出基础知识属性的例题;另一类是属于引导、启发学生突破难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突出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等方面的例题。对第一类例题,应通过例题教学,重点突出定义、定理的前提条件,适用范围,强化知识的确定性,促进知识本质属性清晰,尤其是对于入门新内容教学,更应减缓坡度,通过例题"浅人深出"、"以退求进"、贴船下杆、削枝强干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思维框架,使学生顺利、自然进人该知识内容的理性思维氛围。然后,深人分析新定义、定理与旧知识的区别、联系,适度讲清知识的灵活性。

(2)将当堂重点例题层次系列化,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教学活动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一部分学生反映,能记住定义、定理,理解例题,但不能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并且,这种现象还相当普遍。如果不谈及其它原因,还是应在当堂重点例题教学上下功夫。

例题本身是具备知识重点指令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弄清例题的知识点,挖掘例题的隐含条件,并使之明朗化,理顺知识的发展过程,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突出知识的灵活性,开扩思路,使学生已具备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通过一个例题的教学,就应使学生的能力爬上一级台阶,真正达到例题教学的效果。

(3)拓展当堂重点例题的广度促进知识的正迁移。一般来讲,一个新知识点后的例题,反映的内容是比较单一的。但教师要用心思索,使这类例题具有生命力,使之能成为学生解决其它问题的钥匙或信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例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一定的变更或加工,如增或减条件、替换部分条件、加强结论内涵、或者扩充外延,或者条件、结论互换等等。通过这一过程,促进学生"回头望",并加深对例题本身的认识,对知识的领会,达到一石多鸟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当堂重点例题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若要使教学高质量,要驾驭教材,首先必须要驾驭例题。

3.2当堂测试的策略与反思。在实践之初,我发现当堂测试往往存在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典型的问题就是题做不完,也就导致当堂反馈不了了。然后教师就把题目给学生当作作业了。如果教学预设中有这样考虑(把练习当作作业)尚可,如果不是,必须说,这样做完全失去了当堂测试的意义和价值。不是当堂,没有了时效性,失去了第一时间的学生趁热打铁和教师的当堂"算账",发给学生课后做的练习就不是当堂测试。

(1)解决好时间问题。保障当堂测试的时间,就必须保证前两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合理安排,正常进行,决不拖沓。以前教师上课还是相对随意,缺少精准的控制时间观念,一堂课能讲多少是多少,能做几道题算几道题,做不完反正还有下节课。正是这种粗放式的课堂教学使教学效益得不到保障,使得我们的课堂"少、慢、差、费"。因此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有精准的教学时间预设。①"知识与方法"第一个环节安排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②"问题举例" 安排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③"当堂测试" 安排的时间一般为15分钟;④"当堂反馈" 安排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经常这样做,控制课堂教学时间的能力就会大幅提高。当然,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允许当堂测试在超45分钟的情况下进行。

(2)教师要注意巡视。当堂测试就是考试,因此一般的情况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答题时教师的巡视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是教师掌握学生答题情况,随后进行评价和订正,进行强化训练的依据。巡视时教师要带着较强的目的性看,重点看哪些学生,看哪些题目的情况,都要有针对性。如果看得

没有方向,浪费了时间,还得不出什么结论来。有的题目在预设时可能就考虑到学生完成得会不好,同时这又是体现教学重点的题目,所以这种题目要看到。不怕学生答错,要看清学生为什么答错,他们发生了什么样的理解障碍。必要时,要对学生随时随机进行指点,尤其是对那些中下等生。当堂测试毕竟不是学校的期末考试,归根结底它还是一个课堂学习环节,我们要记得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他们学会,这一点,教师要辩证地理解好。

(3)及时批改。学生做错了题,教师不批出来,他们是很难自己发现的,即使采用"对答案"或讲评试卷的方式,他们也会由于惰性等原因不会注意己经做错了题。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及时批好学生己经完成的题目。同时,在批阅时,教师最好能够在题旁标注出一定的交流性话语。比如做得好、做的巧的题目教师可以给予鼓励、赞美等;做的不规范的题目教师可以给予指点;做错的题目教师可以给予自己的指导性意见或者建议等等。总之,教师的交流性话语应能够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怀与指点,使学生获得受教师重视的感觉。

(4)及时总结和分析。批阅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价,评价时要体现激励的原则,使学生有成就感和喜悦感。对于学生中的典型错误,教师要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重新分析和解答,使学生真正地"订一题,知一类" ,在教师有针对性的变式训练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基本数学活动的累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

参考文献:

[1]《经营管理者》,《德国瓦根舍因与范例教学》,2012年第07期.

[2]冯长华:《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探讨》,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4月.

[3]张志峰:《数学课堂中"双练"的实施与思考》,現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8月.

猜你喜欢
反思实践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