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2018-05-12 02:54徐小泓
美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白萝卜咖啡馆萝卜

徐小泓

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有人说:“经营咖啡馆的基本上都是文艺青年,但经营老式咖啡馆的则是年轻时做过文艺青年的老大。”闻言不由一乐,想起了“文艺青年的老大”H。H开了一家“第六晚”咖啡馆,躲在百家村巷子里,是当年鹭岛文青聚集地,在这里成立过“第六晚诗社”以及诸多文学团体,厦门本土的“陆诗歌”团队也常常在咖啡馆出现。不仅是文学,“第六晚”还是小众音乐的集散地。现在已然盛名的周云蓬、小娟、李志等诸多音乐人都在咖啡馆演出过。诗、音乐、咖啡馆,仿佛天生就该在一起,这样登对的词语,仅仅读出来就是那么美好。

美好的事物往往不能长久。“第六晚”也一样,最后关张的原因是,输给一个字:“钱”。H后来到鼓浪屿开店,不到一年,分店数家,分别卖牛轧糖、花果茶,看上去也是很美好,但更美好的是“日进斗金”这个词。所以,当我希望开一家小小的咖啡馆,朋友们可以来喝咖啡、看书、闲聊、发呆,朋友就说了,你要是不怕亏本,有经济支持就可以去开,否则想想就算了。

台湾热播综艺《康熙来了》曾做过一期节目:“你认为在咖啡馆看书好吗?”令我大跌眼镜的是,调查结果是大多数人认为,在咖啡馆里看书很做作。蔡康永也惊讶地说:“可是咖啡馆不是用来边喝咖啡边看书的吗?”一位资深艺人撇撇嘴:“人家是要做生意的呐!你点一杯拿铁坐一下午,老板会欢迎?伊头壳坏掉!”最后一句是用台语说的,和她的眼神一起犀利到达。美食专栏作家殳俏也说:“每个人经过那样漂亮的咖啡馆,看那样认真读书的人,都会默默地自言自语一句;‘看哪,又一个做作派在享受孤独呢!”——不由得庆幸,J,K,罗琳是英国人,否则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就写不出来了。

其实很多咖啡馆还是会挂出类似“出售咖啡、时光和发呆”的招牌当噱头,至少在厦门,全国各地文青纷纷奔向这座城市,拍下一张张在某某咖啡馆发呆的萌照,所以你大可在厦门的咖啡馆看书,没有人会觉得你“作”。有次我去鼓浪屿,一个咖啡馆的服务生看了我半天,认了出来:“你是那个写《草梅之语》的草梅吧?”——咖啡馆小弟都能如此了,你还会认为在咖啡馆看书是“no zuo no die”吗?就像日本作家池谷伊佐夫说的:“好书到手时,我会去喝杯咖啡;失落时也会去喝杯咖啡;什么也没发生,我也会想要走进咖啡馆喝杯咖啡;即使不想喝咖啡,最后好像还是会走进咖啡馆里。”

好吧,我在写这篇文字时,就正在一家叫作“老塞行动咖啡馆”里。这家咖啡馆在闽南地区取这样的名字真是大胆,因为“老塞”的闽南语谐音就是“拉肚子”之意。但这丝毫不妨碍这座城市的红男绿女在这里安静地打牌、看书、看电影,包括谈恋爱。

花可食

以花入馔,自古以来便有诸多记载,宛若饭桌上的一曲“风雅颂”。

苏东坡有诗《雨中明庆赏牡丹》,写得明白:“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着酥煎。”这道酥炸牡丹,据说南宋初年的陈太后也爱吃。《养小录》也有记载:“牡丹花瓣,汤焯可,蜜浸可,肉汁烩亦可。”这么多吃法!后悔在洛阳只被雍容之貌所迷醉,倒是择上几瓣,清嚼亦是好的吧。

而《楚辞》写的是吃秋菊:“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人馔,那可多去了。曹丕《与钟繇九日送菊书》云:“思餐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送菊花给钟繇食用,祝福钟繇能和八百岁的彭祖一样长寿。陶渊明也说食菊可延年益寿:“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可见,古人食菊,甚是看重养生长寿的功用。

其实老百姓的饭桌也都不乏花食美学。屋前房后,种的木槿、玫瑰、槐花,太多的芬芳从枝头叶间直落灶头饭堂。云南是善花馔的好地方,曾吃过一次玫瑰花饼,现做,呈现上来的时候还是热乎乎的烫手。一咬,浓郁的玫瑰花香在口腔绽开,细细密密、层层叠叠,如丝绸般的滑人鼻腔,久久不散,仿佛周身流转的都是玫粉色的春光。第一次觉得,原来味道是有颜色的。

口感顺滑的还有木槿花,在福建周宁一处山村里,吃过一道汤,盛在粗糙的瓷盆里,灰粉色的汤羹让人辨不清是什么。喝了一口,舌尖却惊艳:鲜滑!原来是木槿花汤,薄薄的花瓣已融在顺滑之中,口感极好。走出来,果然看见院子里好几簇木槿花招招摇摇,顿时心水。时隔许久。有一日竞看到超市里有木槿花在售賣,粉嫩的花蕾、碧绿的花托,整整齐齐地码在盒子里,就像参加选秀节目似的,在一片蔬菜瓜果里脱颖而出。赶紧就买了回来。清洗的时候,看着一枚枚粉色的花苞在清水里浮浮沉沉,飘飘展展,绽开了吸饱水的花瓣,着实喜欢,觉得那顿晚饭也轻舞飞扬了。

记忆深刻的。还有童年的那片茉莉芬芳。幼时常住伯父伯母家,伯父周奇彬先生学识渊博,给学生上课穿着中山装,颇有民国之风。他平时就爱喝个茉莉花茶,院子里种着许多茉莉花,从暮春到秋初。馨香不断。伯母每天清晨就摘下尚未开放的花苞,擦干晨露,密封于茶叶罐子里,待花蕾干瘪,茶叶也就吸饱了清香。冲上一泡,淡淡的茉莉花香萦绕鼻翼,你用力嗅闻,却倏地不见了。等你不经意间,花香又若隐若现地回来了。那时家境不佳,茶叶也都是普通的“海堤”牌,但却因为这一缕缕的茉莉花香,让平凡的日子也有了一丝与众不同的芬芳。

长大后看书,得见周瘦鹃一文《茉莉开时香满枝》里记:“把茉莉花蒸熟,取其液,可以代替蔷薇露。也可作面脂,泽发润肌,香留不去。吾家常取茉莉花去蒂,浸横泾白酒中,和以白砂糖,一个月后取饮,清芬沁脾。”不禁莞尔,想起我伯母,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家庭妇女,每天摘取茉莉花的样子,倒有文人气了。其实周瘦鹃的这个做法,像极了《红楼梦》里描写的“木樨清露”和“玫瑰清露”,只是后者是进贡的上品。做法更繁复了。

这几年倒是流行蜜渍或盐渍樱花做的各种美食,不管是水信玄饼,还是樱花冰球,那重重叠叠的樱花花瓣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仿佛还在枝头绽放,颜色粉嫩仿佛吹弹得破,单单看着就像是一个艺术品,舍不得入口。从日本带回来一包盐渍樱花,那粘着盐晶的花柄。粉色的花伞,美得可以给自己的懒惰找到很好的借口,于是又轻轻放回去,什么玄饼,什么冰球,看着就好了。

倒是很喜欢做桂花酒酿丸子。从“满城尽是桂花香”的桂林带了几瓶桂花蜜,酒酿大火煮开,雪白的米粒翻滚,空气中泛着淡淡的酸,五彩小汤圆调皮地呼着热气,一一浮现。起锅后挑几勺桂花蜜,一搅,星星点点的金黄漾开,甜香的味道马上捕获了你的嗅觉。这样的小点心,最适合“寒夜客来”的时候了。

也许多年前,宋朝时的那个夜晚,苏轼和元素一起分赠的那束桂花,就落在眼前的这碗桂花酒酿里了——

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无属桂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械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萝卜情深

小时候以为全世界只有一种萝卜,就是白萝卜。连环画儿里的儿歌《拔萝卜》,画的也是一个大白萝卜。盖以为,只有白萝卜这个品种。

看书。里面有红萝卜、青萝卜、紫萝卜、心里美萝卜、杨花萝卜……但终归是书里头写的,小小人儿的心里还直纳闷:老北京俗话说的“萝卜赛梨”,可萝卜怎么赛梨呢?于是溜进大厨房,抱起洗好的萝卜一口啃下去,那个辣得呀,只差没淌眼泪了。看着那大白萝卜啃出个坑,怕被大人责怪,只好泄气地撤退了。一想起来,小小人儿还不服气得很。

看电视。陈宝国身穿长袍马褂,坐着太师椅,喝一口茶,拈起桌上一盘萝卜片,惬意地说:“萝卜就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把小小人儿眼又看直了——这萝卜怎么能当茶配呢?

看电影。老北平深夜的吆喝声穿透大街小巷:“水萝卜——心里美哎——”小小人儿哈喇子也跟着出来:这萝卜吃起来肯定美得很!

就这么一个萝卜,把小小的一颗心悬了那么多年。

直到现在,闽南地区的菜市场上,萝卜的品种也大都是白萝卜和胡萝卜,甜得赛梨的萝卜还是没有的。原以为是南北的缘故,但汪曾祺老先生说他们家乡“有一种穿心红萝卜,粗如黄酒盏,长可三四寸,外皮深紫红色,里面的肉有放射形的紫红纹。紫白相间……卖穿心红萝卜的挑担,与山芋同卖,都是生吃”。你看,南方也不乏有可以生吃的萝卜嘛。但为什么闽南没有种植呢?就连好看的“心里美萝卜”,在饭店也大多作为摆盘的雕花。

所以我在北方的时候,吃饭就爱吃个萝卜。那时餐厅每周四会供应简单的自助餐,炸酱面、饺子,随你装。还有一大铁盘圆圆的小红萝卜,玫红的、深红的、紫红的,滴溜溜地滚着,煞是好看。吃完一大碗炸酱面,直接用手拈着小小的萝卜,蘸着酱,一口脆甜!果然“萝卜赛梨”啊!颜色又好看,薄薄的红皮,雪白的内里,翠绿的缨子,顿时觉得高大上起来,这哪儿啃的萝卜呢,分明就是八大山人的《蔬果图》嘛!

萝卜青菜,都是老百姓日常桌上摆着的,是家常里日子的味道。无论是北方的大骨萝卜汤还是南方的干贝萝卜汤。都是在外的游子风尘仆仆回到家时,对胃囊最好的慰藉。作家张佳玮回忆他在外国留学时,喜欢炖个萝卜汤,就是因为那汤一煮沸,满屋子都是萝卜的香气,就像回到家里一样,妈妈正在厨房炖着一锅萝卜汤。想到小时候,那个小小人儿对未知的红萝卜、青萝卜充满好奇和疑惑,进而拒绝喝一碗排骨白萝卜汤,真是好笑得很。

其实白萝卜更像一位海纳百川的高手,入味之后,可以随意改变自己原有的面貌。比如“鲍汁蘿卜”,打入萝卜内部的酱汁渗透无逾,甚是美味。《随园食单》里也教给我们一个食谱:“用熟猪油炒萝卜。加虾米煨之。以极熟为度。临起加葱花,色如琥珀。”这和“鲍汁萝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了,皆是“色如琥珀”。古代人对日常吃食研究深刻到位,比如金圣叹临死前和儿子传授的心得:“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其实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同感,长大后看到这个典故时,恨不得穿越清朝与金圣叹握个手。

小时候还喜欢看村人腌萝卜干。道路两旁、晒坪四周,只要能对白萝卜平铺直叙,让阳光360度无死角地按摩萝卜的地方。村人都会让白萝卜去排排队,直至晒得瘦巴巴的时候,才来收进箩筐。腌萝卜干可是个力气活。得不断拿粗盐揉搓,让盐粒子充分地渗透。然后一层萝卜一层盐。层层垒进瓮或者缸,有时候还要站上去踩,完了盖上木头盖子,最后还要搬上一块大石头,就静等时间和盐分共同合作了。凡是食物的制作,总是有高低之分的。有的人家,腌出来的萝卜干金黄干爽,闪着盐晶细碎的光芒,嚼之又脆又香,最后味蕾还会觉得微甜。有的人家,那就是齁咸鼻句咸了。腌好的萝卜干,如果任凭时间静止,长达三年五载的,黄色的萝卜干便吸收了岁月的精华,变得通体乌黑,称之“老菜脯”,具有消食、顺气、养胃之功效。以前的闽南人家,大都藏上这么一瓮两瓮“老菜脯”的,现在已是踪迹难寻了。记得那年,我外出求学时,有一次生病高烧,烧得整个人都迷迷糊糊,什么都吃不下。辅导员正巧是闽南人,便在她的宿舍给我开小灶,煲了一小锅粥,加入几片切得薄薄的乌黑的老菜脯,还有几颗花生米,喷香扑鼻。我胃口大开,一锅粥都悉数吃完,出了一身汗,翌日高烧竟然全退,病好了大半,至今还很感念那位辅导员老师。

也许,那时生的那场病,无外乎是叫作“乡愁”吧,一碗带有故乡“菜脯”的粥,就可轻易治愈了。

一刀在手

徐克导演的电影《新龙门客栈》已成经典,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林青霞和张曼玉的表演,却往往忽略了其中的一个配角,就是那个厨工,专门片肉的小个子。只见他手持沉甸甸的大菜刀,刀背厚实,手柄油腻,一阵刀光之后,整只羊便工工整整地只剩下个骨架。厨房刀功之娴熟,也可在江湖独树一帜、独步武林。

就如同《庄子》里的庖丁,“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这已然是身边无牛而心中有牛。解牛之技。盖与上文中的厨工无异了。

村上春树在作品《奇鸟行状录》中,正面描写了1939年由日军挑起的满蒙边境战争,即“诺门坎战役”。书中关于外蒙军官对山本进行“剥人皮”的描写,令人发指,实在无法在这里复述呈现,那样的情景即使合上书也是满目狰狞。翻译家林少华先生说这是一本“看完会发呆三五天”的书。而莫言的《红高粱》里也有过类似的描写。单单看着文字,就觉得头顶嗖嗖发麻。

写美食文章,突然回忆起这段文字,也真是够惊悚的。只因那位外蒙军官,战事之前是一位牧民,工于杀牛宰羊,像庖丁一样,只是个普通的屠夫。

说到底,中国人在“刀工”一事上,是下了功夫的。早年间,一个学徒在厨房学艺,那可不是一天半会儿的,得先从打杂开始。要是开始练刀工,那就说明师傅认为你是可雕琢的,愿意传授你厨艺了。前几年大火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所拍摄记录的,就有一位切豆腐丝的厨师,那功夫那真是叹为观止!手起刀落,切完豆腐还是完完完整整整的样子,但放进清水里一抖,丝丝缕缕的豆腐丝随之漾开,宛如一幅充满禅意的中国山水画。

旧时的北平,大冬天的夜晚会有小贩走街串巷地卖“羊头肉”,梁实秋、张善培等人都写过这个美食特色。其中唐鲁孙先生的描写,极具画面感:“切肉的刀,又宽又大,晶光耀眼,锋利之极,运刀加飞,偏着切下来的肉片。真是其薄如纸。然后把大牛犄角里装的花椒细盐末,从牛角小洞洞磕出来,撒在肉上,有的时候天太冷肉上还挂着冰碴儿,蘸着椒盐吃,真是另有股子冷冽醒脑香味……如果再喝上几两烧刀子。从头到脚都是暖和的,就如同穿了一件水皮袄一样。”那凉沁沁、冷冰冰的刀光,隔着文字都感觉破空而来。一灯如豆,小贩的吆喝被夜色包裹,带着寒气,带着晶光。一道道切出老北京人温暖的记忆。

这道特色美食虽然消失了,但现在北京烤鸭的刀工也是考究的。不管是“全聚德”“便宜坊”,还是这几年很火的“大董”,只要点烤鸭,大都会有厨师推出小推车,现场表演片皮,但刀功的比較,就有上下之别了。录过几次视频,刀功好、摆盘漂亮、服务周到,还是可以做到的,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细想之下,还是少个“魂”字。这种“魂”,是文化底蕴的内化、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对于自身技艺的拥趸,不是一天两天可造就的。再一想,得了,哪有那么多要求?现代社会节奏如此之快。能在吃饭之余欣赏如武林绝学一样的刀功,已经足以道声“哇哦”,用于拍照发朋友圈了。

自小母亲善厨,我最多就是打个下手,至于刀功,那就像是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了。厨刀有六法:切、片、剁、劈、拍、剞。每一样刀法又都千变万化,比如“切”,就可分成直切、推切、拉切、锯切、铡切、滚切等等,言之不尽。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厨刀基本款一般包括水果刀、三明治刀、厨房叉、面包刀、砍刀、西厨刀、切片刀、去骨刀、磨刀棒等等,给现代厨娘带来不少便利。这些厨刀分类都是从国外参考而来。有经验的中国厨师只需一句话:“给我一把菜刀!”就好像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拈花为剑、摘叶为镖,再不然,一把竹扫把也足以横扫天下。

什么时候,也能如张曼玉一样,一个鹞子翻身,悬坐梁上,娇嗔一声:“菜刀!”于是,纷纷扬扬。击败的都是迷离的眼神。这大概也是很多人观影后心底的渴盼吧。

猜你喜欢
白萝卜咖啡馆萝卜
Be a Helper in the Meow Cafe猫咪咖啡馆的小帮手
差咖啡馆
萝卜蹲
开在黑白漫画中的咖啡馆
买萝卜
采集白萝卜
我爱白萝卜
水上咖啡馆
白萝卜汁漱口治口腔溃疡方真神了
种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