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玲
摘要:机械制图是技工学校机电专业的基础课程,应实施一体化教育改革,理论和实践结合,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主,达到教学目的。本文分析了机械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在课程中实施一体化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 一体化改革
一、机械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图是技工学校机电专业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对物体空间形象、绘图和识图能力,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当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教材容量多,理论繁杂;其次,教具陈旧,课程缺少实践锻炼,很难深入教学,学生一知半解;第三,学校场地有限,配套设备更新较慢,实践内容难展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授课取得的效果不佳。而一体化教学能以就业为导向,结合专业特色,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学这些需要掌握什么样的知识点,可把理论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做到知行合一。
二、如何在课程中实施一体化改革
1.设置好课程目标,融入相关知识点
教师授课如按照课程知识点按序教授,缺乏任务的实施,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为何要学。如能围绕着这些知识点布置学习任务,任务突出行业应用性和岗位针对性,体现职业特色,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课程章节有一项内容是“平面图形的绘制”,可结合工具扳手,把这个知识点变为一项任务一一“绘制扳手平面图形”,再布置子任务学习绘制扳手平面图形需要掌握的知识,按小组分发扳手的模板,由学生去观察此工具特征并进行绘制。学生就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能有目的地去展开课程的学习。
2.入门课程采用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测绘能力
机械制图需要多观察多总结,把抽象、复杂的空间视图直观化,只有多进行积累,才能够更好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讲授基本体的投影,学生了解三视图的形成特性后,可按组分发模型并测量绘制,让每位学生能够直接观察模型,并按适当的比例绘制出物体的三视图。教师可根据学生绘制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三视图投影的对应关系。如此操作,学生能去反思总结,并在绘制的过程中掌握工具的测量、比例的选用、三视图的对应关系等等。制图要入门,只有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和练习,用实物检验所画图形,才能不断提高看图与绘图能力。
3.对核心复杂的内容分阶式目标引导
零件、装配体的测量和表达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把这门课程实施目标分为几个阶段,每次课的教学目标是完成任务的一部分,循序渐进。下面以绘制支承座剖视图作为任务,以学习“剖视图的画法”为例,介绍如何实现目标分阶式。
(1)分析零件特征,了解为什么要学习新知识。找出支承座的三视图,提出疑问:此零件在生产实践中有什么作用?支承座的安装特点是里面的孔要与对应的轴配合,常规画法因虚线过多,不能清晰表达配合部分,重点不突出。那是否能把不可见部分变为可见?由此,教师就可以引出新知识一一剖视图画法,从而展开剖视图的讲解。
(2)小组观摩讨论,确定方案绘制图形。带着问题,引发学生主动去学,可由学生观察实物模型,教师根据涉及的知识点设疑,通过小组讨论和实物测绘,根据所学知识点得出方案。在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要巡查并进行适当的引导,把小组讨论得出的绘图方案列举出来,让学生对比并纳入课程考核,达到激励的目的。
(3)通过对比强化个人绘图能力。学生讨论加深了对作图的理解,但是个人作图的细节和要领未必能真正掌握。在学生绘制好支承座的剖视图后,要让他们通过答案的对比,找出问题所在并且修改,同时教师要找到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进行概括总结,并针对此问题加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结合生产实践,加强读图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对物体空间形象的识读能力,那如何检验学生的读图能力呢?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制图知识后,教师把学生带到生产车间参观,介绍各种零部件,讲授加工的要点,让学生根据零件加工特点,通过图样检测实物。这一考核方式可以在加深读图能力的过程中把标注知识引入到实践课中,如公差、粗糙度等,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小结
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任务,贴合专业实践去教,学生就能明确目标去學。采用一体化教学,教师必须具有生产实践经验,学校需增加模具数量和扩大场地,课程设置需要增长教学时间,才能更好地达到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