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的课堂形式改革与探索

2018-05-11 01:22郝玲娟马春莲
职业·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班会课德育工作改革

郝玲娟 马春莲

摘要:班会课是班级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上好一节班会课能让班级管理工作事半功倍。现在的班会课大多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方式,师生之间并没有交流,教师所传递的思想当然也不会扎根在学生心中。本文就班会课的课堂形式改革进行探索,提出为了加强班会课的德育作用,教师要对班会课做一些必要的改革,让学生积极参与,希望可以引发师生共鸣。

关键词:班会课 改革 德育工作

作为技工院校的班主任,我们深知班会课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一堂优质的班会课带给学生的影响短则一段时期,长则一生。但目前同类院校中对于班会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传统班会课现状

1.主题随意

现在班会课的内容一般是对上周事情的总结,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虽然很多学校会在开学初要求班主任制订本学期的班会计划,但普遍过于形式化,很少有人按照计划实施。另外,现在很多学校对于德育工作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引导性的纲领,也很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水平和德育系统规律制定德育目标。自然而然地,班主任在进行班会课安排时比较盲目,目的性不强,内容较为随意。

2.单向灌输

在班会课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多采用“一言堂”的方式。这样的课堂是班主任唱独角戏,学生没有机会说话,也没有时间思考。所以,班主任的耳提面命就成了过眼云烟,并没有实际性的效果,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因此阻碍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激起叛逆心理。

3.学生参与度低

首先,内容本身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未能真正融入其中,其作为精神主体难以产生情感共鸣。其次,教师的包办导致学生活动主动性差,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样的班会课就如一潭死水,既无生气也无效果。这样一来,班会课就成了师生心中不得不上的一堂“鸡肋”课。

4.教育作用落实不到位

教育,是一项反复性和延续性的工作。班会课上所传达的思想观点,需要后期不断强化与夯实,才会慢慢形成学生的习惯与价值观。可是,现在的班会课还是被认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班会课结束了,就认为教育过程完成了,缺乏对学生认知情况的跟进。这样的班会课即使再精彩,也是昙花一现。

二、班会课的改革策略

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人,将课堂还给学生,是一个公认的难题。笔者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一直走在探索班会课改革的路上,下面与大家分享几点心得。

1.主题生活化

有的学校德育课程重视知识的说教和抽象的推导,德育目标明显高于学生生活,流于形式,让学生觉得班会课“假大空”,这样的班会课不会吸引住学生,自然也不会产生效果。

班主任在确立班会课主题时,要注意从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矫正不良习惯,从而形成整个班集体的向心力和积极向上的氛围。比如以当前时政为题,以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为题,以周围人与事为题,以本班焦点为题等,展开讨论,寓教于乐,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实施中就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笔者每个月会在班里举行一次“班会课主题推荐”活动,让学生将个人需要解决的问题讲出来,将班级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出来,再由班主任组织同学集体讨论筛选,选取最合适的主题。例如有的学生反映自己极其不自信、并且迷茫、没有目标,笔者确立了“牛人档案与梦想清单齐飞”的主题,帮助学生树立目标,重拾自信。有的学生反映自己很爱父母,但总是忍不住与父母吵架,笔者确立了“你懂父母吗”的主题,帮助学生更懂得父母,更爱父母,改善亲子关系。有的学生反映晚上总是睡不着觉,一直玩手机到深夜,第二天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笔者确立了“珍爱健康,拒绝熬夜”的主题,帮助学生了解熬夜的危害,学会克制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作息习惯,保持精力充沛。

2.课堂互动化

学生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只有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让他们发自内心的知、情、意、行。因此,新型的班会课堂,学生不是单纯的“被灌入者”,班主任必须改变传统落后观念,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组织、帮助学生在自我反省中得到升华,让他们在行动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班会课中,追根溯源,产生心灵碰撞,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所传递的思想和行为。

笔者在“牛人档案与梦想清单齐飞”的主题班会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展示了自己的一个本子,就是所谓的牛人档案,上面记录了笔者认为自己做过的比较牛的事情,在学生之间相互传阅;接着笔者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牛人档案,并且与老师同学分享其中三条。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坦诚地与学生交心,不仅创造了良好的交流氛围,也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好奇心。

3.形式多样化

一堂好的班会课,除了要有明确的主题,良好的互动,还要有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乐在其中,可以采用的形式有:比赛、辩论会、歌舞会、讲座、课外课堂等。但无论形式怎样变化,都要紧紧围绕主题进行,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班会课中,不能本末倒置,成为了一堂活动课。

笔者在主题班会“致匠心”中,采用了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分别在安静和嘈杂的环境下试图记忆电话号码,让成绩最好的同学来讲一下自己在两种状态下的心理活动,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以此来告诉学生专注做事更容易取得成功。比赛过程中,学生亲身参与,对两种不同环境下的比赛结果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也更容易接受和信服班会课所要传达的思想。

4.教育延续化

一堂班会课是否成功,要看它是否能振奋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能将这种思想行为内化于心,应用到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其实是一个不断坚持和克服的过程。所以,教师要不断延续这种教育,观察学生的思想行为是否有偏差或改善,及时给予纠正和鼓勵,让学生在好习惯养成的路上越走越远。班会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唯有巩固跟进,才能让教育效果得到落实,让班会课发挥其最大作用。

笔者曾召开过一次名为“向不文明校园说‘不~的班会课。第一阶段是感觉体验,课前让学生去捕捉校园不文明行为,并评选出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学生一听,马上热情高涨地参与,很快就提供了评选结果。第二阶段是反省交流,课堂上让学生们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自己是否出现过这些不文明行为,结果很多学生都大胆而且羞愧地承认了错误。第三阶段是理性思考,学生讨论制定班级文明条约。第四阶段是分享升华,课后让学生互相督促,养成良好文明习惯。此后,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大量减少,班级变得干净整洁,同学变得文明有礼,这种德育的内化过程显得更加充满实效。

三、小结

教育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灵的撞击,而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完善的人格一直是人们追求及向往的。班会课的开展,更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班会课在班级德育教育中主渠道的作用,将思想性、哲理性及知识性、趣味性等融合在一起,让班会课更深入浅出,更妙趣横生,最终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烟台工贸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班会课德育工作改革
“花样”班会课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