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课的特点和类型研究

2018-05-11 07:28瞿良煜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瞿良煜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课的开展,这既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也是为了促进学生成长的要求。现说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课的特点和类型,为语文教师开展实践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64-01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课主体背景

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前景以及民族的命运,因此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使命。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养为根本目的,使得学生能够正确面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在小学传统的理论教学中,课程教学只能给予学生一定的知识储量,并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社区服务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实践课让学生得到综合全面性的培养。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课的课题界定特点

1.实践性

实践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的完成,让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在调查,考察,观察,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学会自主的去收集资料,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以及知识的获取。

2.开放性

实践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教学。传统的课程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拥有一个课本,每节课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实践课程超越了课本的封闭空间,使得学生的学习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不论是课程的目标还是课程的内容都十分的广泛,它不仅仅是对于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而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使得学生有一个全面性的提高。

3.自主性

实践课程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上是以主体形式出现,教师在实践课程当中,只是对于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启发,并没有包揽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课选题意义

选题和确定课题是综合性实践课程开展的第一步,同样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综合性实践课程的选题直接关系到了学生课程内容的价值性,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学生从社会实践课程当中是否有得到真正的学习,是否能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选题时,学生应当结合自身的兴趣以及爱好进行课题的确定,如果选择的课题并不是学生感兴趣的课题,那么学生便无法提高对于课题完成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学生的课题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四、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课理论依据和类型内容

1.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课程理论依据

实践课程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意味着在课程中将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活动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学校给予学生一个机会去接触社会,接触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讓学生乐于去探究问题,勇于提出问题以及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在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情感波动以及体验感受。

2.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课程类型内容

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对于自身爱好以及兴趣的分析,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一个课题,从自然环境中,社会环境中以及家庭环境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研究性学习通过学生对于知识的自主获取以及创新意识的增强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②社会实践性学习和社会服务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社会以及社区活动,获得自身经验,发展自身能力,培养学生社区服务责任感的一种实践课类型。

五、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课研究目标

实践课程的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丰富的经验以及积极的体验,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社会实践进行知识的学习,了解以及积累,让学生对于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初步了解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从小学便对于学生进行社会服务责任感的培养,使得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结论

传统课程仅仅只是对于学生进行一种灌输式的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而实践课程可以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来进行,老师在实践课中仅仅只是起着一个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实践课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课程活动的完成,在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当中培养,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综合性的发展,将学生培养为我国坚硬的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