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禄(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圆点女王、日本艺术天后、精神病患者等诸多标签,是草间弥生复杂而多变人生的写照。自幼患神经性视听障碍,并伴随着精神分裂症。她眼中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又被大量的幻觉困扰,草间弥生开始用绘画释放恐惧,儿时的铅笔画已充满了小圆点,她试着用重复的圆点把自己的幻觉表现出来,并沉迷于其中,这些小圆点被当作是她与世界沟通的途径,而她偏执地画着自己畏惧的东西,使之成为常态,从而进行自我治疗。后移居美国,在纽约进行大量艺术创作,并开始有“前卫的女王”之称。
草间弥生说过,如果不是为了艺术,我早就自杀了。她是一个为艺术而生、为艺术而活的人。她从不关心别人的艺术,也从不学习艺术史。蔡康永说:“草间弥生不知是在哪面墙上钻了一个洞,窥知了造物者的某个手势或背影,她从此寄居于这面墙上,在两个世界间来回顾盼”。《画》、《宇宙之光》、《南瓜》、《无限的点》等同期作品颜色艳丽接近原色,构图极简,圆点状的笔触和图案铺满画面,流动性与不断突出的张力展现在眼前,给人以极具震撼的视觉冲击力,通过点的集结和分布,形成有表达性的装饰画面,将点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运用,每个点都有一定的固有意识和特点,每个点是独立的个体又是联系的群体,以一种系统的姿态表达出来,呈现出了作品的生命力和独有的光芒。纽约时报曾评论说:“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性感,时而无辜她的作品完全排除个人情绪,以一种偏执的重复令人感到迷惑”。草间弥生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共性,在她的绘画中,人是圆点,地球、月亮、太阳都是圆点,宇宙的起源就是来自圆点,她的“执念艺术”带给人的艺术冲击,无法忘怀。
草间弥生在格林画廊的联展上首次发布软雕塑作品:一张刷白的扶手椅和一张八角长椅,上面覆满阳具型的突起物,“千船会”的个展密密麻麻的白色假阳具突起物爬满一艘真实比例的小船,周遭所有墙壁和天花板则封上九百九十九张这件作品的单色印刷海报。草间弥生将船体自身化,利用大量的船体重复来冲淡与消除对阳具的恐惧,通过将恐惧事物和恐惧感强行融合来消除克服恐惧的一种形式。艺术评论家方振宁曾说“不容忽视的是,她是日本当代艺术的先锋,在纽约期间,更影响了美国的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受其启发创作出《牛头海报》,草间弥生的艺术创作想法曾多被美国艺术家借鉴,引领了未来美国波普艺术的潮流。“在美国人眼中,日本女人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草间弥生打破了这样的看法,她强悍而具有创造性。”纽约评论家Gordon Brown 在1960年代接受采访时有这样的表述。
草间弥生带着装置艺术作品《那希索斯花园》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并将作品中的镜面球以每颗两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参观者,她说“此举恰恰是为了讽刺将艺术当热狗和冰淇淋一样贩卖的行径”
为了能呈现宇宙的概念,甚至让圆点布满整个物体与空间,在1965年草间弥生在开始运用镜子进行创作。她将涂满圆点的贴纸、圆点IAN阳具雕塑、和一直变换颜色的七彩的灯光,设置在摆满镜子的房间之中,创造出“无限”的视觉体验。草间弥生表示:“我一直对镜子所映照的神秘感很有兴趣。”阳具雕塑、圆点在她的镜屋里,人们首先可以看见自己是个被映射在广阔空间的个体,于此同时也会感受到自己在另个世界中被修复。 著名的赫希洪博物馆曾以“草间弥生:无限的镜子”作为主题,展出《无限镜屋:灵魂闪耀》、《无限镜屋:阳具原野》、《无限镜屋:永恒消失的结果》、《无限镜屋:Love Forever》、《无限镜屋:我对南瓜永恒的爱》、《圆点执念:Love Transformed into Dots》、等6个“镜屋”。
《无限镜屋:灵魂闪耀》像“永恒消失的结果”一样,用使人眼花缭乱的光线包裹着观众的眼球,屋子内是铺设镜面的天花板与墙壁,并搭配着数百盏彩色的LED灯,将空间转化为有着无限繁星空间的彩虹景象。草间弥生说道:“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宇宙不可思议的奥秘和无限之中。”
南瓜系列镜屋是草间弥生经典的代表作,从最初的创作的镜屋(南瓜)开始,便有了新的表现方式上的探索----一个圆点缀的镜片,将她典型的波点、镜屋、南瓜意象所连接。墙壁被艺术家熟悉的“南瓜”美学所覆盖,而反光的玻璃窗格在此空间中心形成立方体,这种极其独特的布局仍然表明了草间弥生对无限的兴趣,在《无限镜屋:我对南瓜永恒的爱》中南瓜像“看起来从地面发芽”一样,被粗大的圆点覆盖,从而强调了南瓜的扭曲形式和超现实的审美。
草间弥生的作品一直都保持着现代主义的印记----令人眩晕的无限与有限,空间视觉上的神秘感延伸,他人与自我界限的混淆,极短时间内仿佛坠入另一世界的错觉,使极具代表性且华丽的“波点艺术”在世界当代艺术中得以闻名。
参考文献:
[1]《无限的网》(日)草间弥生,郑衍伟译,台湾:木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1年
[2]《草间弥生全版画集》日本阿部出版社,2005年
[3]草间弥生《圆点女王,草间弥生》[M].周以量 译,中信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