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
(中共台州市委组织部 浙江 台州 318000)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党员队伍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为发展党员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本文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对保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合理数量、提高党员队伍质量提出新要求,立足台州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的实践探索,分析和研究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数量和质量存在问题,并从拓宽源头、优化结构、发挥作用、打通出口等方面提出建议。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新常态,夯实党的基层基础任务日益艰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是一项经常性政治任务。新形势下,保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合理数量、提高党员队伍质量,对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意义重大。
(一)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看,必须保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合理数量和提高党员队伍质量。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来临,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非公有制企业从业的人数越来越多,来源越来越广。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基础,任何一个领域都不能遗漏,非公有制企业的阵地更不能丢。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必须认识到保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合理数量、提高党员质量,实现党在两新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仅直接关系到数量众多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方向,更关系到党的阶级基础执政基础是否稳固。
(二)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现实需要看,必须保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合理数量和提高党员队伍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提上重要日程,不仅提出要全面抓好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等各方面党的建设,也要求全面抓好农村、机关、两新组织等最基层党的建设工作。
非公有制企业具有逐利性、变动性和复杂性等特征,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存在流动性较强、身份意识淡薄、对企业缺乏归属感等问题,都加大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现实中,有的非公有制企业不愿发展党员,或发展了党员却难以规范组织生活,也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在企业倒闭后组织关系迁回村社困难重重,成为新的“流动党员”。还有少数流动党员到非公有制企业就职后,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或不愿意将党员组织关系迁移到企业,成为“隐形党员”。这些问题,都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格格不入。没有两新党组织的全面从严,就没有管党治党的全面从严。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的优劣,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实质作用的发挥与否,直接关系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能否在支部“落地生根”,能否延伸到每一名基层党员。
(三)从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看,必须保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合理数量和提高党员队伍质量。近年来,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两新组织数量迅速增加、结构日趋复杂、从业人员不断增多,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贡献了重要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党建是最大生产力。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不是单纯的政治任务,归根结底是为了发挥党组织助力企业发展的作用。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有利于拓展管理层与工人群众的沟通渠道,更好地团结广大两新组织职工群众干事创业,进而把党建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非公有制企业中有了党员、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党组织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能够起到缓和矛盾、凝神聚力、促进生产的作用。
1. 在党员规模上。2012年以来,台州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工作推进有序,数量保持稳步增强。据年报统计数据,截至2016底,台州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4853个,非公有制企业党员44061名,占全市党组织和党员总数的比例为27.1%和12.7%。(图表1)
表1每年非公企业党员数量占全市党员总数的比重
从新发展党员工作、申请入党人数、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人数情况比对看,总体数量均保持逐年递增。(图表2-1)同比增幅呈逐年上升趋势,保持良性发展的态势。(图表2-2)
图表2-1 每年非公企业新发展党员数、申请入党人数和确定积极分子人数
图表2-2 每年非企业新发展党员数量、申请入党人数、确定积极分子人数分别与上年同比(或降幅)情况
2. 在党员分布上。从2012年到2016年,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人员比例有所降低,而车间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才比例明显提高,从22.5%上升到36.3%。特别是2015年以来,增幅尤为明显。(图表3、图表4)
图表3 2012-2016年非企业党员岗位分布情况
图表4 每年企业管理人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出资人四类人员中
3. 在党员结构上。从2016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新发展党员情况看,同比2012年,初中及以下的从18.7%下降到6.5%,而大专以上从44.7%上升到59.3%。(图表5、图表6)
图表5党员年龄结构
图表6 新发展党员学历结构
4. 在发挥作用上。2012年5月,中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召开了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提出了“三个两”的新要求,各地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通过连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深化推进“双强争先”,全面推行“三联三会”制度,把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融合,切实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为发展活力,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得到有效发挥,最大限度激发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动力,带动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做奉献,不断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形成了“党建强、发展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格局。
5. 在党员出口上。坚持把从严治党各项工作要求落实到非公有制企业的每一个支部、每一名党员,抓严抓实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图表7)
图表7党员出口统计
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在规模、分布、结构、作用发挥等方面仍存欠缺。一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党的力量比较薄弱,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数量占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仅2%,党员数量偏少,不少党组织基本上没有做党员的发展工作,加强党的新生力量培养,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十分迫切。二是党员队伍力量不足,且分布不平衡。调查显示,党员在企业出资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占比较少。三是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有些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存在临时观念和雇佣心态,认为什么东西都是虚的,只有赚钱养家糊口才是实的,因而不愿亮明身份,不愿参加组织生活,不愿发挥带头作用,党组织的活动有时“曲高和寡”。
一是党员队伍不断壮大,覆盖面宽,发展速度加快。自2012年以来,每年新发展党员的数量都超过1000人以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党员人数更是一年比一年多,2016年已达到2300人。接下去几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总数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党员数量占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将逐年提升。二是高龄党员、大专以上党员比例持续上升。为进一步推进“交叉任职、双向管理”,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需要,将注重从高学历、年轻的优秀员工、车间技术骨干、管理层中吸收入党积极分作为发展对象,比例将不断攀升。三是党员从严管理不断加强。2012年以来,党的“进出比例”失调,大“进”低“出”,这使党员队伍规模迅速扩大。而一些企业党组织发展党员和教育管理不到位,使低质量党员、不合格党员问题凸显,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大背景下,预计未来每年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出党人数将会增加。
数量与质量是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具备质与量的规定性、统一性。近年来,台州市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出发,坚持政治标准,强化培养教育,注重扩大民主,严肃工作纪律,在保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数量、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1. 建立“抓书记、书记抓”工作机制,落实发展党员责任。注重“党员质量”,量化年度目标,理清责任链条,推行发展党员“上审下察”责任追究机制,即发展党员实行“一人一表”,必须报上级组织部门审查申请入党时间、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情况等内容;往下一级延伸考察,对发展对象实行工作和生活地“双公示、双政审”,实行“谁履行、谁记录、谁负责、谁签字”,防止出现“近亲繁殖”“飞过海”等现象,从制度执行上保证发展党员规范性、科学性。实行该项制度以来,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普遍更加清楚发展党员程序,如路桥区近2次党务工作知识测试中,合格率已达85%。2015年,该区鼎利集团一支部书记漏寄发展党员公示信件,上级党委责令全街道通报。同时,对不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有关规定,负有直接责任的基层党组织和相关负责人,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做到有错必究、有责必查。如玉环等地对3年未发展党员的规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取消各类评先评优资格。对3年未发展党员的规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总数达到30%以上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要进行诫勉谈话。
2. 实行“两推一定”制度。壮大党员后备力量。坚持把发展35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的重中之重,引导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要求选拔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必须通过基层党组织推荐、群众“推优”、支部大会审定等“两推一定”程序,明确程序不到位的,不得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运用建立的入党积极分子档案和信息库,定期梳理分析,进行必要调整,要求在信息库中的入党积极分子要定期写好思想汇报,自觉参加组织活动,否则将自动退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而对丧失标准的,则剔除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严格把握入党积极分子的标准量,适度扩大积极分子队伍规模,保持一支数量较多、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积极分子队伍,吸引新生力量加入党组织,为党组织吸收新党员提供丰富源泉。2012-2016年,台州市非公有制企业累计发展入党积极分子近1.6万人,其中35周岁以下有近1万人,占总数的62%。如椒江区目前共有823名入党积极分子,其中35周岁以下有627人,有563名团员经“推优”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占总数的68.4%,接到违法违纪举报仅11起。
3. 实施公推优选制度,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坚持关口前移、拓宽视野,变“坐等上门”为“主动筛选”,加大从各类优秀人才、生产一线职工和专业技术骨干中发展党员力度,将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2010年,在天台县试点基础上,全面开展公推优秀员工从中发展党员工作,即通过组织推荐、职工推荐和个人自荐等方式,确保将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在此基础上,各地努力规范发展对象的标准要求,如黄岩、仙居等地实施了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德”的反向测评,坚持把考量发展对象的品德作为党员发展的前置条件。三门县推行发展党员“量化选优”制度,通过票决统一评分、面试统一比选、考察统一遴选,有效杜绝“人情党员”。玉环、天台等地在发展对象预审阶段和预备党员转正考察阶段,实行公安、计生、政法等多部门联审制度,特别是私营企业主要求入党的、开除党籍退党自行脱党或党内除名后重新入党的、曾触犯刑律或受治安处罚等重大问题的进行严格把关。2016年台州市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工作满意率的调查显示,党员群众对当地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认可度分别达到92.1%和95.6%。
4. 深化党员人才工程,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发挥党管人才优势,深化党员人才工程,全面实施“青年菁英计划”,建立党员管理“优先招聘、优先培养、优先发展”等“三优先”工作制度,实现党员队伍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调控转变。如路桥区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党委提出“90%的人才自主培养”,建立了党员和优秀人才的双向培养链。目前,该行232名党员导师帮带培养了512名中层领导,其中80后党员占75%。同时,建立健全党员正常退出机制,按照不合格党员处置办法,推行不合格党员“宣、明、议、严、畅”等“五字诀”处置办法,构建“主动登记、党性分析、评议测评、组织处置”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党员队伍纯洁机制。如吉利集团党委建立健全党员设岗联户、党员日常写实、党员活动日等长效管理机制,对暂缓登记的党员,采取结对帮教方式,确保在一年内明显转化提高;对除名的党员,继续做好帮助和团结工作,教育其在出党后做个好公民。
5. 强化信息化手段运用,创新发展党员管理模式。针对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展党员措施不力、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等实际,在建立健全相关监督考评机制,落实经常性指导、跟踪和督促等措施的同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动态监测。2013年以来,依托“台州市基层党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要求各乡镇(街道)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有关信息及时录入到该系统,市县乡三级通过这一系统可随时对发展党员的全过程(包括考察培养时间、支部讨论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控,比如在预备党员管理模块,设置接收预备党员日期、转正日期、支部讨论情况、预备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情况等,实现上级党组织对下级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并结合系统数据信息分析,定时对发展党员工作进行督查通报,特别是对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以及有“家族化”倾向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及时进行预警告知。同时,将该系统与台州党建网、台州网络学习城等现有的网络资源对接,开展对发展党员工作的政策要求和成功经验的大力宣传,强化对企业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有效指导。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党组织的形象,影响到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台州市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状况不断改善,党员质量不断提高。但是,一些影响党员发展质量的因素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发展党员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党员发展受多因素制约,基础相对薄弱。一是企业主不重视。部分业主认为,设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会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因而不欢迎党的组织进入自身企业。再加上近年来民营企业面临压力加剧,更多的业主寻求企业转型升级和维系存活,对党员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认为发展党员是“软任务”,没有“硬指标”,投入精力不够,宏观指导不力。二是员工流动性大。由于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发展的不确定性,造成员工工作不稳定因素增加,人员流出流入相对频繁,对非公有制企业入党积极分子跟踪考察难度较大,影响了党员后备队伍的培养和建立。发展新党员一般需要约2到3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员工流动性比较大,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培养时间不够、缺乏跟踪考察、发展材料不全和程序紊乱等现象,影响了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三是发展动机不单纯。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车间能手成为企业稀缺人才,因待遇流动性较强,入党成为某些企业留住人才的一种手段,因而在把关上不严,推荐的人选质量参差不齐。
2. 中小企业党员发展不规范,入党门槛较松。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多为家族企业,企业主自身入党意愿不强烈,其亲属任管理层较多,党员发展易出现选人唯亲的思想,且在条件上放低要求,出现年龄大,学历低的新党员。同时,部分中小型企业在党建上重视度不够,党建阵地与办公场地重合,非党人员参与党建,容易将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划等号,党建氛围难以营造和形成。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企业员工入党的积极性。
3. 党员队伍管理松散,先进性难以发挥。一是组织生活不够规范。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党内组织生活在时间、阵地、经费等方面得不到充分保证,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一些企业党内组织生活随意性大,完全流于形式,把党的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割裂开来,对如何发挥党组织堡垒作用,引导党员服务企业缺乏清晰思路,致使党员组织观念淡化,党员身份模糊,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二是党员党性比较薄弱。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一些非公党员对企业归属感差,流动性大,因而存在“干一天是一天”的想法,难以把个人目标同企业党组织的整体目标、企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难以行使党员的权利和承担党员的义务,失去了党员应有的作用。三是党员评价考核粗放。由于缺少衡量党员的具体标准和日常定量考核,在民主评议党员和评选先进时,难以保证评议、推荐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容易赶任务、走过场、流于形式。一部分企业支部不肯做恶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于缺乏党性观念,软弱涣散、不履行党员职责和义务,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的党员也未按照党章和相关制度加强惩处与清理整顿,企业党员出口关未彻底打通。
1. 保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数量、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必须坚持强化顶层设计,超前谋划、稳步推进。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力的源泉,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提高党员质量首先需要从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做起。要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结合地方实际进行顶层设计,注重“超前谋划”、注重“有序推进”,提出发展党员工作中长期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党员责任、明细党员队伍结构等要求,形成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如台州针对两新组织青年职工基数大的实际,提出推进“党建带群建”工作的战略性要求,加大从群团组织、优秀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的比例,明确年递增5%的目标要求。实践证明,这既符合发展党员新十六字方针“控制总量”的要求,也是“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实现了党员队伍的健康壮大。
2. 保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数量、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必须坚持把合格党员要求融入每个环节,严把进口、畅通出口。党员的新陈代谢是保持党员肌体健康内在要求。唯有建立和完善劝退出党和自愿退党的机制,才能确保党员队伍进退有序、新陈代谢,使党员质量不断提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一步增强。要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的优化合理,关键在于党员“进出口”,关口上从严要求、创新探索。一方面要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实际,坚持“立标、对标、治标”原则,注重采取严肃规范和灵活有效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建企业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党组织。另一方面要坚持党员管理“十条红线”,坚持合格党员标准不降格,坚持实事求是与区别对待,坚持思想教育和组织处理并重,着力在畅通党员出口管理上取得突破。实践证明,正确把握党建进出口关口,能有效防止党员管理工作出现“两张皮”现象,在发展党员的数量和质量上找到逻辑关联。
3. 保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数量、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必须坚持以强基固本推动作用发挥常态化,夯实覆盖、打牢基础。要把党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坚持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为目标,加强党员的宗旨教育,发挥党员实质性作用。近年来,台州市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通过两新党组织“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有效扩大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全面实行党组织生活微创新,开展“我和党旗合个影”“入党小故事”等支部主题党日,将组织生活的要求分解到月、落实到人、抓实在支部。实践证明,扎实基础也就抓实了党员发展的前提,抓实活动也就抓实了党员作用发挥的平台,切实把党员数量和质量体现到党员作用发挥的常态化上。
4. 保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数量、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必须坚持在重点领域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有的放矢、精准发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明,加强党内的教育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党员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陈云在“党员的质量重于数量”论断中把加强党内的教育作为提高党员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从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现有的规模来看,党员队伍的数量问题不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矛盾主要方面的只能是党员队伍的质量问题。因此,在扩大过程中,更要注重“量”在何地何人,这才有助于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员队伍。特别是上市公司、特色小镇、创业园等重点领域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基层党建工作,把当中的党员凝聚和团结起来,这本身就是在做加强党员队伍管理的工作。台州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中,实行党务工作者激励保障机制,发挥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的引领作用,选拔“红领英才”63个。实践证明,抓准了提升党员质量的主要矛盾,也抓住了关键要害。
党员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新形势下,做好保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合理数量、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质量工作,需要着眼全局、系统谋划,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数量合理、质量过硬,作用发挥良好。
(一)坚持全面覆盖与质量优先并重,努力拓宽党员发展源头。在发展党员时,既要实现合理比例,又要保证发展质量。一要多渠道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针对新领域新业态党员发展难问题,要结合非公有制企业实际,遵循“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促进非公经济平稳发展,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原则,创新组织覆盖方式和党员发展渠道。建议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行业建及派入建等模式,在园区小镇、集贸市场、商务楼宇、行业协会、流动人员服务站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做到党组织在非公领域全覆盖,实现党员发展有坚强的组织依托。二要多方式吸引优秀员工入党。党组织要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群众的团结、教育、引导工作,要与工会、妇联一起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增进职工群众对党的认识,努力把广大优秀分子吸引到党组织的周围。建议对已经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员工,精心制定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党的政策、法律法规等专题培训班,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党建常识,坚定其入党的决心。三要多举措严把党员发展关口。非公有制企业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党组织应严格遵循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建议实行“双向政审”、“两地公示”制度,通过派员考察、函调等形式,征求培养(发展)对象所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党员职工、户籍所在地党组织意见建议,在讨论接收发展党员入党前,在非公有制企业和培养(发展)对象户籍所在地同时进行公示,做到关口前移、资格联审,不断规范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发展工作。
(二)坚持成分多样与好中选优并重,着力优化队伍结构。在结构比例上,既要体现一定的代表性,又要体现先进性,同时也要紧跟形势发展的需要从质为主,向“质、智”并重转变。一是侧重企业出资人。企业出资人的政治取向直接关系到非公有制企业走向。对于思想上要求上进的企业出资人,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通过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建立党政领导联系机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等渠道,培养起出资人对党的深厚感情,主动为其创造参政议政的条件,引导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重视和支持党建工作。建议对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等大型骨干类企业出资人、高级管理人员,由各级领导干部牵头进行深入对接适时吸收入党。二是侧重企业拔尖人才。要注重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高学历高职称员工、高科技高技能人才、一线技术业务骨干、留学回国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选苗、早培养。对于对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拔尖人才,通过单列发展计划、优先评先推优等措施,做到优先教育、优先培养、优先发展,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三是侧重青年和骨干工人。在党员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合作,将发展党员计划适当向优秀青年,尤其是现代骨干工人倾斜,同时积极吸收这些群团组织的优秀骨干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工会组织要积极参与企业推优工作,妇联要及时发现和培养妇女干部和妇女业务能手。22到35周岁的青年朝气蓬勃,可塑性最强,建议要重点引导他们主动向党组织靠扰,尤其要优先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对集体贡献大,群众公认度高的优秀年轻人吸收到党员队伍中。同时,实施党员人才工程,把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人才,大力推荐党员骨干进入管理层。
(三)坚持示范带动与服务员工并重,全面发挥党员模范作用。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既要在岗位工作中创先争优,又要服务企业普通群众,人人都要当好党组织的“形象代言人”,提高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是打造高素质党务工作者。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是扎实开展党建活动的保障。要采取内选、下派、外聘等多种途径,选好配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建议按每100-150家非公有制企业数配备一名专职党群工作者的比例配置职业化党群工作者队伍,明确工作要求,落实薪酬待遇,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发挥“群”“带”作用。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教育方式、完善相关工作制度等途径,不断增强党组织书记、班子成员、党群工作者的党务工作和服务发展能力。二是立足岗位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发挥党员工作岗位的先锋作用,把生产经营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党组织开展活动的着力点。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岗,引导广大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抓践诺,积极开展“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党员先锋岗、巾帼示范岗”争创活动,鼓励党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履职尽责中争作表率。建议把创先争优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融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使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社会效益有效提升。三是树立服务理念改进活动方式。树立服务为先的理念,努力形成“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员工和企业”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党建活动要依托各类服务载体,运用各种服务手段,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既服务好员工又服务好企业,同时聚焦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社会公益事业。建议探索实现组织活动信息化的新途径,通过党建工作网站、微信、QQ群、公共短信平台,实现党组织活动的互联互通,切实增强活动实效。
(四)坚持常态发展与动态退出并重,持续打通两新党员出口。在坚持拓宽发展渠道,争取更大覆盖面的同时,要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一要端正思想认识。正常的退出机制有利于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是党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要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该问题,让党员认识到,退出机制对个人而言不应是一种处分,有些党员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不能发挥党员的作用,就要退出党组织。二要完善管理考核。要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党性分析机制,每名党员要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自查剖析,对自己是否符合党员标准作出自评意见。党组织要结合自身职能要求、工作实际和突出问题等具体情况,依据党员的共性标准,实行民主评议与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结果相结合的党员管理考核制。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建议根据考核结果,对不合格党员,进行教育转化帮扶提高,同时对教育帮扶仍未转化的党员再进行分类处理。三要畅通退出渠道。对于那些符合退党标准的非公党员,党组织要按程序责令当事人退党。比如,对思想上已脱党,不再承认党的章程,不再参加党的活动,也不履行党员义务的,党组织应主动对其予以除名。对不主动与组织发生关系,组织对当事人的情况也不了解,超过6个月的,视为自动脱党,予以除名。对思想上还承认党章,但已发生有违党纪的行为且被警告3次以上(含3次)的,应劝其退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