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学制,可行吗?

2018-05-11 01:21
遵义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制教育学生

长久以来,关于缩短学制的声音不绝于耳。近日,又有委员提出,建议缩短学制,小学变5年高中变2年。两年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曾建议莫言建议中小学由12年改为10年,取消小升初和中考,16岁高中毕业。现行的教育时间,真的太长了吗?

正方 缩短学制有助于人才科学教育和培养

缩短学制势在必行

文丨■ 童其君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互相分离的三个不同学段,有悖于学生知识体系的系统构建和持续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基础教育整体目标的实现。如果实行中小学“一贯制”,由一个校长统领学校进行总体规划、分年级实施,就会步调一致、减少内耗、节省课时,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基础教育整体目标。

从实际教学情况看,小学5年,中学4至5年,完全能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这代人不是这样过来的吗。延长时间,是在机械重复,主要是为应试而提高分数,更是在人为加重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正如莫言所指出的,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时间过长,不够合理。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数字化时代,步入了学习化社会,今天少年儿童的身心、智能发展水平远高于几十年前的同龄人,让他们进入学制更短的一贯制学校学习会轻便得多。如果同时提前做好配套的课程、教材和教法改革,对中小学的课程、教材进行统整,让学生进入一贯制学校,在更加科学的教育体系和环境中学习,则可以大大缩短学时。

缩短学制,还有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到2040年,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中国9000万劳动人口的净损失。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下降,进而导致劳动力不足,劳动力内部年龄结构高龄化,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可能产生不利影响。考虑到当下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供给减少的趋势。如果再延迟退休两年,同时再缩短学制两到三年,这可以增加五年的劳动时间。劳动人口的数量就会显著增加,可以改善中国的劳动人口结构。

由上可见,缩短学制如能实行,对社会、家庭、学生都是好处多多。当然,现实角度讲,缩短学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去完善、调整,需要采取的配套措施也很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不能因为它有些许负面影响,就停下改革的步伐。

是课业减负的必选题

文丨■ 范 军

反对缩短学制,支持维持现行学制,主要是担忧一旦压缩义务教育年限,会进一步导致教育质量下降。显然,这样的观点是基于“学习时间越短,课业负担就越重”的考虑。换句话说,用十年时间学完十二年课程知识,必然使本来就不堪重负的学生更加如牛负重。可是,这样的观点恰恰犯了“提高教育质量只能增负”的错误。如果用十年时间完成十年的课程知识,缩短学制不就顺理成章了吗?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大量存在“炒剩饭”现象,这是公认的教育弊端了。第二个因素是学得多,考得深。学生终归要走入社会,知识必须学以致用,所以学习的实用主义应该得到肯定和强调。对比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育,课程要简单得多,但学生发展比我们快。我们的学生却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背记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同学交往的原则等无关紧要的死知识上,甚至对奥数、托福等趋之若鹜。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是高考制度存在不合理,以至于我们的教材和教学都存在严重的导向问题。重复学习和知识过多过深,目的都是为了赢得高考,因而所有学生都被看作了品质相同的“半成品”。高考背景下的精英教育迫使所有学生在同一个跑道上齐步走,这显然是有违因材施教原则的。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得到重视,个性和兴趣得不到自由发展,都源于当前单一的成才选择。如果教育能够充分关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学生能够学其所愿,学其所长,课业减负就不是一个难题。

学得多学得深是一个考试评价导向问题,可以通过易化考试来带动教材改革。那些与社会学用分离的、在社会上可以轻松习得的知识应当从教材中剔除,这些知识可以要求学生了解,不能再做考试要求,这是“教材上做减法”;重复学习是一个教学技能问题,可以通过优化、简化课堂教学来避免,教学效率提高了,重复学习就没有必要了,这是“教学上做加法”。教材力求精简、考试注重基础、教学注重效率,学生的课业负担就降下来了,同时也为缩短学制提供了必要条件。

一个必须强调的常识是:增加课程难度和知识广度不等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反而成了学生不堪重负的症结。我们有必要学得这么多、这么细、这么难、这么长吗?广大学子内心的质问和疑惑是到了做出正面回答的时候了。课业减负必须从课程内涵上动手术,这是治本之策,而课程内涵的改革,也必然为学生节约学习时间,使缩短学制成为一种可能。

有助于人才科学教育和培养

文丨■ 孙建国

为什么要延长学制?这是我从小到大一直不明白的问题,甚至在小时候还觉得有点不公平。当时,我们正上五年级,就嚷嚷着小学改成六年制了,我们成了最后一批五年制小学毕业的人。躲过了小学,却躲不过初中高中,想想初中高中要各增加一年,真觉得有点漫长了。本来想抓紧时间学习完,考上学,能早毕业、早工作、早为父母挣钱,挣脱寄生虫生活,给父母减轻负担。结果一个延长学制让梦推迟了两年。

因为学制延长,当时的教学内容短缺,于是,小学开始学初中的知识,初中学高中的,高中也开始学习大学的。到现在,反过来看看在增加了的学习内容中,有多少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有用呢?尤其那些微积分,高等代数,不是专业研究这些的,真的是大部分没有用。就是上中专、大学学习的那些专业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又有多少能用得上呢?很多教育专业的老师就说,能用上百分之三十就很不错了,实际感受也的确如此。

可以说12年学制只是让人多了点无关紧要的书本知识,而其弊端却很多:一是基础教育时间太长,致使无关的无用基础知识涉猎太多。二是浪费学生的大好青春。人生百年不过三万天,而增加的三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做无用功,浪费十分之一的宝贵三年人生。如果这三年集中在别的工作中,或者有价值的专业上,工作上,那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三是人为增加教育的成本。现在的教育每个人一年得投入多少?社会增加投入,父母也多拿出三年的时间投入到孩子的教育和学习中,孩子也拿出三年的大好青春增加投资。尤其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更是增加了其经济负担,以致辍学的孩子屡见不鲜,成绩差的孩子也在想早点出去找工作。看看现在的家庭,仅仅教育支出就有多少呢?四是浪费社会上的人力资源,延长人才的成长周期,相对缩短人才的使用年限。

缩短学制可以将必须的基础教育精炼,更有的放矢夯实基础教育,是一种为学生减负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不要只是为孩子们在正常的学业范围内减负,缩短每天的上学时间如同注水一样,增加虚耗,虚度时光,容易养成懒散等不良习惯,也与时代节奏脱轨。

缩短学制有利于回归正确的人生教育。学校教育必不可少,但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不能拼此就定终身。学校教育只是一个最基础的学习,必须正确认识学校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在人生中的地位和分量。学校教育应该是注重学习方法习得,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灌输多少知识,要学以致用才能有益。否则,学富五车,不能用于工作和生活,又有何用?又有何益?只不过是培养更多的书呆子,培养一些老学究。

缩短学制,有利于走向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要变一次教育为终身教育,活到老学到老。二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干中学,在学中提高,学以致用。

缩短学制必然有助于人才的科学教育、培养、成长和使用,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出人才的作用。

紧跟时代步伐适当缩短学制

文丨■ 杜才云

遥想当年笔者读小学时,实行的是小学5年制,初中3年制、高中3年制,用11年时间完成,毕业后很多同志顺利地走入社会、读了大学,也并没有多大学习压力。

笔者以为,建议缩短学制提议非常有道理,当值得社会再思索,不可轻易否定。其一,当前义务教育仍然带有一定程度的应试教育痕迹,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反反复复复习,三个阶段至少浪费了1年时间,将学制时间人为拉长,有必要进行压缩;其二,学习存在“黄金期”现象,一般说来在22岁之前是人的最佳学习年龄段,而每位同学的学习“黄金期”不一样,一旦错过了“黄金期”,即使人坐在教室里,心却在外面,将整体学习时间压缩在学习黄金期,对于提高学习质量非常重要;其三,就人的生理发育规律来看,12年基础教育读完时,学生已达19岁,绝大部分学生已发育成熟,兴趣爱好、思考内容大幅增加,影响此后学习质量;其四,进入新时期学习途径很多,成人有一定学习基础并通过网络继续学习,同样能提高工作应用能力;其五,从国家需要来看,青年最具有创造力,而23岁左右则还在校学习,影响人才供给侧输出。

紧跟时代步伐,缩短学制、利国利民。一是建议从大局出发通盘考虑,强化顶层设计,革除应试教育弊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从源头上压缩学制;二是建议大力推行职业技术教育,减少普通高校规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更优秀的大国工匠;三是多渠道办网上网下继续学习教育,大力建设学习型社会,让终身学习成为习惯,让每个人都有继续学习不断学习的机会;四是缩短学制也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改革,触及很多人的神经,建议先局部试行,待取得成功经验后再稳步推广。

反方 缩短学制不宜操之过急

是否调整现行学制,须广纳民智

文丨■ 李兆清

长久以来,关于缩短学制的声音不绝于耳。今年,又有委员提出了这方面的建议。提出这方面建议的人有相应理由,但是,现行学制经过了实践检验,如果贸然调整,效果可能不理想。

缩短学制可能会增加学生负担。学生负担重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上课,课后还要去辅导班补课,把学生弄得不堪重负。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在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如果学生不去补课,功课上可能会落后,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成绩。家长关心孩子的成长,会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可这样一来,学生的负担增加了不少。虽然相关方面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在想办法解决,但学生的负担依然很重。如果缩短了学制,就拿小学来说,本来要在六年内学会的东西要在五年内学会,会增加学生负担。

缩短学制不利于提升民族素质。建议中小学由12年改为10年,取消小升初和中考,16岁高中毕业。中考是人才竞争选拔的重要渠道。如果取消了,如何保证选拔到优秀人才进入更高层级深造?学生16岁高中毕业了,如果考不上大学,他们进入社会,16岁还没有成年,他们如何养活自己呢?青春年华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候。现行学制下,上了高中的学生在成年之前接受教育,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他们成长为合格的人才。成长成才没有速效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相应的耐心,不能随意缩短学制。

缩短学制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没有必然联系。就教育而言,学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素质教育推行了这么多年,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负担减轻得并不明显。如何减轻学生负担,如何设计出更科学的人才选拔方式,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人们终身学习的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远比得多少分重要。当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教育工作者拥有更多的细心、耐心。我们不能用缩短学制这类问题干扰教育工作者。

是否缩短学制,须广纳民智。学制调整是一件大事儿,事关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得好不好,事关能否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事关中国梦能否如期圆满地实现。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学制调整与否是教育中的一件大事,更牵动着每家每户的神经。学制调整与否,要听听大家的意见,还要遵循教育规律。被教育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不要轻易调整,以免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缩短学制不宜操之过急

文丨■ 彭 宇

笔者认为,缩短学制暂不可行。我们没有先例可循,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几乎没有这么做的,发达国家也基本都是十二年的基础教育,十八九岁才上大学。教育是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HDI)中三个大指标中的一个,而评估教育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平均受教育年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呼吁缩短学制可以说是与国际先进经验背道而驰,真这么做,恐怕会损害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婚育年龄推迟”、“劳动力供给短缺”等问题,与教育本身没有关系,因为这些都是衍生出来的问题。婚育年龄推迟,与读书读太久是有关系,但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给年轻人创造更好的婚育条件(降低房价、降低房租、提供廉租房),尤其给女性兼顾工作和婚育创作条件(禁止孕妇歧视,保障法律法规规定的孕妇应该享有的待遇),以及改变社会观念(婚育不要掺杂太多的与房子、车子、工作有关的因素)等等。

缩短学制是可以让学生早点出来工作,但是为什么不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非要让学生提早进入社会累死累活地工作呢?提高劳动者技能、引入外劳、投资人工智能等等,可能是更应该优先考虑的选择。目前我国高考体制没有改变,十二年学制下,学生的日子都过得跟打仗一样,如果把义务教育学制缩短但高考内容不因此而改变,这必然会加重而不是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因为基础不牢固、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大的原因还有可能导致整体教育质量下降。

总之,在现有的情况下,推荐缩短学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建议先先征集一部分自愿的学生缩短至十年,看看效果。如果效果好,就可以考虑逐步推广和实施;如果效果不好,则不用推行。

缩短学制不能一刀切

文丨■ 黄 磊

诚然,现行学校教育的速度已难以跟上信息更新换代的频率,从这种更迭速度的相对性来说,理论上教育时间存在缩短空间,但从教育的实践层面来说,目前并不宜一刀切。

首先、不同学校的教育质量差距较大。且不论东部沿海城市、北上广深与内陆城市、西部城市的差距,很多地方同城都已出现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即好学校规模越来越大、优质师资越来越多,优质生源也随之集中,呈现强者恒强、弱者越弱的状况,而缩短学制非但不能解决这种不均衡状况,相反只会因为教学任务更重、科目要求更高而强化这种不均。

其次、教育资源配套不足。一些教师资源比较充分的地方,在一二年级乃至幼儿园就能开设外语课程,而一些乡镇小学到四五年级甚至初中才能开设;不仅如此,课外辅导市场也是一样,发展不均之外,并非所有的家庭都有能力承担相关开支,那么课堂外能够弥补差距的渠道也可能关闭,倘若无视这些状况一刀切进行学制缩短,看似平等实则会酿成更大的不公。

其三、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书香门第的厚德家风对孩子都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总体来说,留守儿童、入城务工子女享受的家庭教育质量、家庭教育时间与同龄城市儿童都不具可比性。

其四、从实证角度来讲,缩短学制的成效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最早有13所高校可以招收少年班,现在却只剩3所,其原因不仅有教育环境的改变,同时也有着心理问题的困扰,我们不能因为其智商优于同龄人,就认定其可以轻易跨越心理成长规律的结论。而从当前教育实践来说,少年班学子无论是顶尖水平还是整体水平并未发现比同智商的高等院校毕业生更高。不仅如此,当前课程体系的多样化、复杂化,当下不同学生个体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的差异,以及横向出国留学教育对接等等问题,这些都客观而广泛存在,我们不能忽略这些环节而盲目缩短学制。

缩短学制不如允许跳级

文丨■ 何勇海

人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持续过程。缩短了学制之后,是会加剧学生的学习压力的。原来需要6年才能学完的小学课程,放在5年来完成,或许影响不大,但原本需要3年才能学完的初高中课程,缩短至2年来学习,如果不做出相应的课程改革和考试制度改革,只是一味地缩短学制,那么,必然会给学生增加压力,这与减轻学生负担的时代呼声是背道而驰的。

(小栗子/图)

有人或许要说,小学一年级基本是重复幼教内容,初二和高二已基本学完所有课程,初三和高三几乎全在强化复习应试,这些时间都可以省下来。实际上,现在的幼教阶段已经在禁止小学化,这也是为了给幼儿减负。至于初三、高三只是在复习应试,其实只要应试教育存在,哪怕初中2年、高中2年,也照样会有两年复习应试。因为应试教育是高强度复习与高频次考试的教育,只要应试教育的模式不变,无论学制怎么变,都“换汤不换药”,学生的压力都会增加。

缩短学制也会伤害义务教育的公平。小学、初中是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是普及性的、福利性的教育,应当让适龄孩子接受充分的义务教育,打好人生的知识底子。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效率高、教育效果好,那些地方的孩子可以通过缩短学制来“快进”,尽早接受高中和高等教育。然而,广大农村地区、落后地区的教育效率低下、教育效果不好,那里的孩子则需要“细火慢炖”,而非尽早把他们踢出义务教育体系。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也未必有机会接受昂贵的高等教育,在小学初高中阶段就有必要让他们多学点东西。

实际上,基础教育的学制长短与晚婚是没有多少关联的。我国法律早就规定,男22周岁、女20周岁就可以结婚,教育部的相关管理规定,也没有限制大学生作为公民的婚姻自由等权利,关键看大学生自己。要解决晚婚晚育普遍、青壮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应该缩短高等教育的学制,国外大都是硕士学制一到两年,博士三到四年。高等教育是非普及性的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缩短学制,不如全面放开过严的限制,允许学生跳级,甚至于提前毕业。教育部相关人士曾经表示,义务教育属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平等、公平、强制等特征,所以原则上不鼓励留级、跳级。尽管近年来一些地方对此在政策上有所松动,但实际执行起来,能够选择跳级的学生,纯属凤毛麟角,更没有提前毕业的可能。在学制稳定的前提下,要满足节省学时的意愿,灵活地允许学生跳级与提前毕业,其实是可以探索的。

猜你喜欢
学制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五行真经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
学生写话
学制不缩短,那要怎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