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掉“硬骨头”

2018-05-11 01:28文丨彭婷婷
遵义 2018年9期
关键词:凤冈县凤翔搬迁户

文丨 汤 莉 石 刚 彭婷婷

“做梦都没有想到这辈子能过上城里人的好日子!” 凤冈县凤翔社区居民王琴做着鞋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儿女参加培训班学了一技之长找到了工作,自己进了工厂每月能拿2000多元的工资,孙子上学还有校车接送,而以前,她家因老伴残疾,是天桥镇龙凤村最穷的几户人家之一。

王琴家身份和生活的变化,是凤冈县通过“三抓促三感”,创新性集中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发起“总攻”

凤冈,国家武陵山扶贫开发片区县,长期面临着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质量差等薄弱现状。自2014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取得阶段性成果。

目前全县9个贫困乡镇全部按省标“减贫摘帽”,5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累计脱贫8500户34423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8%,进入 “出列摘帽”行列。

但是,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经过摸底,全县最困难、在当地已无法实现脱贫的人口有1505户6432人,涉及13个乡镇。其中,残疾人有363人涉及315户,智力障碍23人涉及19户,占了五分之一的户数。

“脱贫攻坚不能落下一户,把最难的骨头集中到一起啃,共产党人还有打不赢的仗?”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凤冈县委统一了思想,决定除了各乡镇因地制宜开展的易地扶贫搬迁外,将全县因残疾致贫、因智障致贫、因懒致贫、生活无法自理等最难解决的贫困户,统一搬迁到县城,集中攻坚,一起脱贫。

凤冈县领导说,此次搬迁涉及乡镇之广、人员之多、结构之复杂、时间之紧迫、搬迁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凤冈县成立了集中易地扶贫搬迁“总攻”领导小组,向这些最难脱贫硬骨头发起了最后“总攻”。

凤翔社区建设开工现场

走上致富路

在凤冈举全县之力的努力下,小区建好了,6432人分13批次全部搬进了凤冈县城的新房。

不过,搬迁只是这场硬仗中的序曲。易地搬迁扶贫最难的是确保搬迁户搬得进、留得住、能就业、快融入。

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得依靠团队与组织。在搬迁之前,凤冈县就成立了凤翔社区筹委会,由54岁、军转干部出生、有副局长任职经历的张林出任筹备组主任,顺利完成了迁入前的各项复杂工作。搬迁后,迅速成立了凤翔社区党总支,由年仅27岁,有多个社区任职经历、处理过多起社区复杂案例、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敢闯敢干的“女汉子”游绍英担任党总支书记,班子成员则从13个乡镇抽调专干组成,一部分是工作经历丰富的老同志,一部分则是有新思想新想法敢尝敢试的年轻人。新老搭配,既不失稳妥,又不缺冲劲闯劲。

班子搭好了,他们迅速理顺了思路,决定采取“三抓促三感”的措施,让迁入者尽快转变身份和观念,融入新的环境。

首先是“抓服务促进归属感”。为了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他们大力推行“迁入地为主体、迁出地密切配合”的“双向包保责任”,开展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让搬迁群众充分感受离乡不离关怀、离家不离温暖的归属感。

为了让搬迁人口留得住,能就业,凤翔社区成立了凤龙翔商贸服务有限公司,为搬迁群众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在搬迁人口中,共有2977个劳动力。为了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凤翔社区引入创业街共7家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用工1000人以上,吸纳了社区内搬迁人口204人在此工作,还有部分老年人、残疾人及离不开家的人员将半成品带到家中做。同时,社区组织了两场大型招聘会,累计推荐就业374人。加上自己在外就业、创业的人员,一共有2371人有了工作。社区内仅有零就业家庭30户。但这些零就业家庭中至少有一人正在参加由政府针对搬迁人口举办的技能培训班,有小吃培训、缝纫机培训、水电工培训、挖机培训等,基本实现了搬迁家庭至少“一户一人”的就业目标。

搬迁户陈德兰在社区找到了工作,女儿入读了就近的小学。在该社区搬迁人口中,有700多学龄儿童,全都就近解决了读书问题。当地还安排了大巴车,每天包接包送。陈德兰感慨,女儿再也不是留守儿童了!

其次是通过抓教育,促进认同感。

美好生活源于良好的习惯。撼山易,移风易俗却最难。要能融入,首先要让他们习惯现有的身份并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刚搬来时什么都不懂:有的不会用电,在楼房里烧柴火;有的不会用水冲厕所,用棍子去捅;有的觉得墙上的瓷粉是灰,哗啦一下用水冲刷墙壁和地板,水从楼上淌到楼下;有的不会开防盗门,不敢出门不敢关门;有的以为还是在农村,随手将尿不湿等垃圾从楼上扔下;有的半夜酗酒在小区大呼小叫;有的顺路走出去找不到回来的路……各种问题不一而足。而这些问题,往往一集中,就是一个火药桶,比如老人小孩要是走失找不回来,就可能形成群体性事件,影响易地扶贫搬迁的效果。

凤翔社区党总支通过组织建设,把搬迁户中71名党员组织到一起,成立了4个党支部,通过组织生活会,把问题层层分剥,从社区转移到楼栋会,再汇总到社区会。40余场感恩会,2000多次交心谈心,巧妙的引导搬迁人口改变生活方式;社区春晚、“推推灯”、“花灯”等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搬迁群众感知到了自己新市民的身份,并收获了幸福的认同感。

新环境需要新主人。要让群众以社区为家,就得狠抓治理,促进他们的责任感。

有位老大爷边嗑瓜子边丢皮,社区人员提醒:“大爷,你看这地面多干净啊。”低头看看自己乱丢的瓜子壳,大爷脸一红赶快捡了起来。

利用采取组织管理和基层自治相结合的办法,通过组织建设,强化社区干部委员的服务意识,狠抓宣传教育和巧妙的引导,让群众自发的从内心意识到他们已经不再身处玉米地、红苕地,而干净、整洁、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需要社区居民共治共建,又通过引导群众开展综合治安、社区环境、文明行为等方面的治理,促进群众的责任感。

游绍英说,刚来那会儿,各种状况层出不穷,半夜都有人来敲党总支的门。党员不怕打硬仗,两三月过去,问题越来越少了,值班的人觉也越睡越踏实了。

易地搬迁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头戏之一。之所以选择易地搬迁,正是因为窝穷、思想穷。挪了穷窝,更要富裕思想。在凤冈县的努力下,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就业、就医、入学等问题,让群众融入了新生活,奔向了富裕路。

王琴告诉记者,她今年48岁,过去的生活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祖祖辈辈都没想到过能够成为城里人。现在坐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衣不沾雨鞋不沾泥,这样的日子太幸福了!

从高寒的山头走向暖和的社区,从陈旧的老屋走向崭新的楼房。凤翔社区搬迁户个个都像王琴、陈德兰一样,脸上的笑容,温暖而平和。

猜你喜欢
凤冈县凤翔搬迁户
小龙虾,我们走——“搬迁户”袁社军一家的新生活
宋金时期陕西凤翔府榷场位置略考
凤冈县关工委的“桑业”情怀
释放“六有”活力 抓实后续扶持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凤翔探索“提醒制”
臧学万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社会适应困境研究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凤冈县召开2016年老干部暨关心下一代工作全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