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毛泽东的三次避实击虚谋略

2018-05-11 01:21:04丨赵福超
遵义 2018年9期
关键词:桐梓中央红军军团

■丨赵福超

苟坝会议毛泽东塑像(潘义军/摄)

长征中红军在武器装备上,数量方面都比敌军弱小得多,远离根据地,没有后勤给养的补充,随时处于被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中,红军首要任务是保存实力,争取主动,实现战略转移。要实现战略转移,必须打破敌人的“围剿”。在红军弱小的情况下,就不能与敌硬拼,毛泽东采取的战略战术就是“避实击虚”。

一、通道转兵是毛泽东避实击虚的战争权谋

通道转兵是毛泽东趁势借势、避实击虚的战争权谋。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挽救了中央红军。在通道会议上,毛泽东力主中央红军避开敌人重兵防守的湘西,转兵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1934年12月11日,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县城。在此前一天,数十万敌军已在通道以北部下天罗地网,湘军刘建绪的第一兵团7个师8万多人,一部于城步、绥宁构筑工事,阻挡红军去湘西之路,一部围追红军,主力积集于靖县。中央军薛岳的第二兵团8个师又一个纵队11万人,一部驻黔阳、芷江,主力积集于洪江、会同,并向靖县推进,扼守去湘西的要道。南面桂军夏威第15军、廖磊第7军出龙胜、古宜,防护柳江上游,断红军南下之路。西面黔军周芳仁第四旅两个团在黎平、锦屏一线布防,加上地方民团只有3000人,装备较差,没有什么战斗力。如按原定计划从通道北上和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势必陷入敌人部下的口袋阵,中央红军将会全军覆灭。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在通道临时召开紧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毛泽东、李德等人,周恩来主持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迫在眉睫的进军方向的问题。会上,李德、博古坚持按原定方针办,李德发言说:“根据原来的作战方案,我提请大家考虑,让那些在平行路线上追击我们的国民党军队,或向西南战略要地疾驰的敌军超过我们,我们则在他们的后面转向北方,与红二军团建立联系。这样,可以依靠红二军团的根据地,再加上贺龙和肖克的部队,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向敌人进攻,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区创建一大片苏区,你们看怎么样?”博古也完全附和李德的意见,认为这是中央的原定计划,用不着改变,应该立即实施红二、六军团会合。

毛泽东极力说服博古等主要领导人,建议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他说:“蒋介石做好了一个大口袋,等着我们去钻,谁要愿意去钻,悉听尊便,反正我毛泽东不愿意钻口袋,蒋介石在那里请君入瓮,我们就乖乖去入瓮,岂不是大傻瓜。黔省防御力量薄弱,王家烈惊慌失措,野战军可以趁势进军贵州,争取变被动为主动。”事实上,蒋介石看到他精心设计的第四道封锁线被红军突破,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地区的计划宣告破产后,又咬牙切齿地部署了新的追堵计划,即围歼红军于黎平、锦屏、黔阳以东;黔阳、武冈、宝庆以南;永州、桂林以西;龙胜、洪州以北地区。蒋介石最怕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因此,他把追剿的重兵放在湘西地区。根据蒋介石的命令,湖南军阀何键在湘西地区修建了四道防御碉堡线,敌人深沟坚垒,以逸待劳,迫不及待地等待着红军。根据亲历者伍修权回忆:“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向中央政治局提出,部队应放弃原定计划,改变战略方向,立即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一定不能再往北走了。毛泽东同志西进贵州的主张,得到多数同志的赞同。”这是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毛泽东第一次在中央有了发言权,他的意见第一次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赞同,他第一次对中央的战略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二渡赤水后中央红军回师黔北,是毛泽东避实击虚的扛鼎力作

扎西会议分析了面临的形势,认为敌人包围圈最薄弱的部分是黔北军阀王家烈部,毛泽东提出“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的主张。他的理由是:“应该利用敌人错觉,寻找有利战机,集中优势兵力,发扬红军运动战的特长,主动地消灭敌人。”1935年2月11日,经毛泽东提议,以朱德的名义发出了《朱德关于目前敌情及我军向赤水河发展争取渡河先机致各军团》电中说:“1.我三军团应立即侦察由分水岭直经站底向古蔺前进之道路、里程、人家及永宁方向敌情。2.一军团应准备于明12日前进至分水岭及其以东地域后,侦察向营盘山、回龙场的前进道路。3.五、九军团应准备经石厢子、摩泥向养马嘶的前进道路。4.军委纵队拟在一军团及五、九军团之间前进。”

滇军因与川军发生矛盾,一时无法参加“追剿”。川军潘文华,因怕中央红军北渡长江,未敢集中全力“迫剿”。毛泽东抓住敌人内部的矛盾,决定把打击方向指向黔军和中央军。进入黔北后,中央红军进军的主要目标,就是桐梓和遵义。2月21日,军委规定:“现我野战军任务主要是迅速脱离川敌,进攻桐粹,遭遇黔敌,对追我之敌则侦察戒备并掩护,在有利条件下则准备回击,消灭其一部,因此力争取先机,我一、三军团应日行七十里左右,用四天行程逼近桐梓,期于二十五日会攻桐梓,并准备沿途遭遇黔敌。”毛泽东决心打一次大仗,根据敌情变化,他果断地决定:以红五军团三十六团在北面良村、双龙场一带阻止四川追敌;以红一、三军团及干部团夺取桐梓、娄山关,重占遵义。初战是攻克桐梓,军委规定红一、三军团于24日会攻桐梓,由一军团林彪、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以一师一团为前卫,于24日晚抵达桐梓,随即攻城,战斗不到两小时,守敌两个连即弃城向松坎方向逃窜,红一团进攻桐梓,切断了黔军的南北联系。

接着,毛泽东设计了第二仗,攻占娄山关。娄山关,雄踞大娄山脉中段,海拔1400多米,关口1280米。中间公路十步一弯,八步一拐,地势险要,周围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是川黔两省交通要道,是黔北门户,遵义屏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26日红三军团攻占点金山高地,占领娄山关,击溃黔敌两个团。

27日下午,红三军团逼近遵义城外,于黄昏时占领了遵义新城。当晚,红十一、十二、十三团向遵义老城发动猛攻,击溃残敌,终于在28日凌晨,赶在援敌中央军到来之前再次解放了遵义城,击溃黔敌六个团。

中央红军占领遵义老城后,迅速控制了城西的红花岗,老鸦山高地。此时,正向遵义增援的敌军吴奇伟纵队第九十三师已经进入忠庄铺,一部已到遵义城南2.5公里的枫落桥;敌第五十九师已进至新站,正向忠庄铺前进,企图向遵义反攻。中央红军抓住战机,集中全力歼灭吴奇伟于忠庄铺地区,红一军团主力从水师坝攻入黔军阵地后,直插吴奇伟的指挥部。这一出其不意打击,使王家烈狼狈不堪逃往新场,吴奇伟仓促率残部一个团向懒板凳方向逃亡,在红军的猛力追击下,吴奇伟率残部渡过乌江后,即砍断浮桥,免于被红军全歼。尚未过桥的1000余部和大批的军用物资被红军俘获。黄昏时分,红军干部团投入战斗,配合三军团歼灭敌第五十九师大部。敌向鸭溪、八里水方向逃窜。遵义战役斩获颇丰,1935年3月2日,野战军总司令部在给各军团、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中央军区发出的《野战军总司令部关于遵义战役战绩的通报》电中说:“(发五、九、二、六军团及四方面军、中区)各部首长:我野战军于二十四日克复桐梓,击溃守城黔敌两连,二十五日南下攻占娄山关,将黔敌杜旅两个团全部击溃,小部消灭。二十七日乘胜直下遵义城,击溃王家烈部守城约六个团,消灭一部。复于二十八日击溃遵城之薛敌五十九、九十三两师,追至乌江及鸭溪,俘获九十三师大部、五十九师一部,其余溃散附近山中,残部分退仁怀及乌江南岸。此役计共俘人在两千以上,枪一千以上,子弹约十万发,轻重机枪数十挺,俘敌团长一名,伤旅长、团长两名。”

张闻天

三、威逼贵阳、直逼昆明是毛泽东避实击虚的得意之作

威逼贵阳、直逼昆明,是毛泽东借势造势、避实击虚,调动敌人、为我所用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之后,国民党的周浑元、吴奇伟2个纵队6个师部队正由安底西北一带往东南方向逼近红军主力,一天后很可能会与红军主力遭遇,同时在乌江南岸20多公里处,还有国民党军3个师的部队。如果真正逼近的话,我军人数没有敌人多,必然要有一场特别大的血战、恶战,伤亡将会十分惨重。为达到西进云南、抢渡金沙江,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的战略目的,毛泽东又施大手笔,声东击西,避实就虚。1935年3月26日晚上,红军总部开了整整一个晚上的会,商讨对策。当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叶剑英等人聚在一起商量对策。二局局长曾希圣在会议上提议:“二局的破译人员对蒋介石电文的语言规律、用词都比较熟悉,能不能利用掌握的国民党军的口令和电文格式,假冒蒋介石密电,命令这两支部队改变行进路线,令他们晚些抵达安底一带,争取时间让红军渡过乌江。”毛泽东拍案叫绝,认为蒋介石常常朝令夕改、越级指挥,此计正是利用了蒋介石的这个特点,有成功的把握。毛泽东迅速将中央红军分为三路:一、三、五军团主力直趋息烽、扎佐,威逼贵阳,虚张声势,作出非拿下贵阳不可的态势;一路以最快速度东进,造成直取瓮安、贵定,向湖南方向发展态势;一路以九军团为主则继续向西北佯动,在桐梓一带牵制南下之敌,让蒋介石误以为红军又要从宜宾北渡长江。蒋介石既不知红军真实意图,也不知红军兵力虚实,不时听到红军已到贵阳近郊报告,着实让他心慌意乱。

1935年3月24日,蒋介石飞贵阳督战,随行的有蒋的顾问端纳、陈诚和宴道刚。毛泽东巧妙地指挥中央红军威逼蒋介石坐镇指挥的贵阳。威逼贵阳不仅能直接威胁蒋介石本人的安全,而且还将给敌军造成极大的心理震慑,给红军带来极大的战场主动。3月28日,红九军团奉命伪装成主力,虚张声势地向北进发,主力部队则急速南下以实现真正的战略目的。31日,红军主力南渡乌江,并且一反常态,大张旗鼓地亮出“打到贵阳去,活捉蒋介石”的口号,迫使蒋介石急调滇军出境“护驾”。红军趁敌重兵被甩在川南,贵阳兵力空虚之际,飞兵抢渡乌江,军锋直指贵阳。贵阳守军只有郭思演所辖四个团的兵力,城内包括宪兵在内,不超过7000人,蒋介石慌了,急调黔西的陈金城团赶到贵阳警卫,又调大定的滇军孙渡纵队东进贵阳,“望兄速率全部向鸭池河,镇西卫,清镇前进。”并激励将士,“兼程猛进,万勿延迟。” 据当时任孙渡纵队第二旅长的安恩溥回忆:“连日红军在贵阳附近盘旋,形成围攻贵阳之势。蒋介石极感不安,乃急调已到清镇孙渡纵队全部入贵阳。”

1935年4月4日,红军占息烽,下开阳,势如破竹,距贵阳仅五十公里。贵阳兵少城虚,孤城无援,蒋介石再也沉不住气了,一会儿上阵视察,一会儿拍案大骂,恐惧红军神兵天降,城破军覆。孙渡接到蒋介石十万火急的命令,从毕节一线赶赴贵阳,经过三天400里急行军,4月7日如期抵达贵阳救驾,使惶惶不可终日的蒋介石松了一口气。红军却在贵阳城郊突然转向西南前进,准确而及时地在敌军即将合围的30公里缺口间穿出包围圈,于4月9日从贵阳、龙里间越过湘黔公路南下西进,连克惠水、长顺、紫云等县城,向西疾进,长驱直入云南,直逼昆明,云南全境震动。毛泽东乘虚挥师川滇边境,夺取金沙江渡口,顺利入川,从而把数十万敌军抛在千里之外,彻底摆脱了敌人重兵围追堵截的被动局面,取得了战略的主动权。

猜你喜欢
桐梓中央红军军团
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金秋(2023年16期)2023-11-25 07:38:10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文史春秋(2022年3期)2022-06-15 01:48:58
组建你的恐龙军团
浅谈桐梓超长公路隧道综合管控方案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文史春秋(2019年7期)2019-09-10 08:36:32
剑指创新,CBE“包装军团”再扩容!
上海包装(2019年4期)2019-08-30 03:52:48
吉利4A军团出战
汽车观察(2018年10期)2018-11-06 07:05:18
我和爸爸
桐梓:表里河山
遵义(2017年16期)2017-09-12 11:49:27
洱海上空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