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研—犍为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

2018-05-11 01:38韩书勇周伟韬任街平贺洪强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层气藏页岩

谢 丹 韩书勇 周伟韬 袁 玥 任街平 贺洪强

(1.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临盘钻井分公司,山东 德州 253000;2.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 德阳 618000;3.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川西采气厂,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近几年,前人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因素做了较多研究,普遍认为影响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因素主要包括物质基础、构造作用、顶、底板封盖能力、地层水条件、天然气组分和压力等[1-4]。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川西南井研—犍为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该区页岩气保存条件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为构造断裂特征,顶、底板的封堵能力与地层压力等3个方面。其中,断裂作用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存在双面性,大型断裂对页岩气保存条件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小型断裂则可能对页岩气保存条件不造成影响;含气页岩层顶、底板应为相对致密、物性较差,具有封盖能力的油气盖层,从而能够保证页岩层中的高压气体不至于散失[5-6];而地层压力在海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判断页岩气层保存条件好坏、含气量丰富程度的直接参数。

1 断裂作用

四川盆地是由多条深断裂构成的构造沉积盆地,这些深断裂一般为基底断裂和地壳断裂,具有纵向切割深、规模大、延伸远等特点,整个四川盆地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发育起来的深断裂对盆地构造格局的控制十分明显,不仅控制着盆地的边框,而且对盆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区域性岩相变化、构造线分布和盆地构造区划分等都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7-8]。

热成因型页岩气的主要运移通道是微裂缝,微裂缝对热成因型页岩气藏起改善渗滤条件的作用,而断层及宏观裂缝对热成因型页岩气藏起破环作用,强烈的构造作用不利于热成因型页岩气藏的保存[9]。利用笔者的前期研究成果,对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气成因类型进行判别(图1),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气藏主要为热成因型[10],因此,研究区页岩气藏的保存条件同断裂系统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微裂缝对研究区页岩气藏起改善作用,而断层及宏观裂缝对研究区页岩气藏起破坏作用。

研究区远离褶皱冲断带,褶皱变形强度较弱,断层规模小、相对不发育,未破坏页岩气的保存,并且断层、裂缝系统对储集条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筇竹寺组地层发育多条断裂,且断裂主要以逆断层为主,断层控制的破裂带较为有限,由于页岩具有良好的自封性,因此,断层对寒武系笻竹寺组页岩气的保存破坏作用不明显。研究区发育的断裂延伸长度多为3~5 km,仅少数为7~13 km,垂直断距一般小于120 m,主要发育在三叠纪—震旦纪之间(表1),多数分布于研究区南部构造主体部位,发育的典型断层有f6断层、f8断层、f9断层、f10断层、f13断层和f14断层。研究区典型断层均具有规模小的特点,未对页岩气的保存产生影响。

图1 川西南地区筇竹寺组天然气δ13C1与δ13C2-1关系图

2 顶、底板条件

对顶、底板条件的研究是页岩气藏不同于常规气藏之处,页岩气层的顶板相当于直接盖层,上覆于含气页岩层,底板为含气页岩下伏岩层,良好的顶、底板可以形成封闭系统,完好地封存页岩气,顶底板厚度、物性连续性是影响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关键因素[11]。

在单井上,通过对金页1井储层物性的分析(图2),将筇竹寺组页岩分为4个小层,分别为1号小层(3 287.0~3 302.0 m)、2号小层(3 302.0~3 352.0 m)、3号小层(3 397.0~3 402.0 m)、4号小层(3 560.0~3 566.0 m)。其中,1号小层、2号小层页岩顶、底板发育完全,顶、底板均为深灰岩、泥页岩及灰质粉砂质页岩,顶板厚度为104 m,底板厚度为45 m,且孔隙度、渗透率均比1号、2号小层页岩差,也就是说顶、底板物性较1号小层、2号小层页岩物性差。3号小层页岩顶、底板发育完全,其中,顶板主要为粉砂质泥页岩,厚度为45 m,顶、底板孔隙度、渗透率都较3号小层页岩差,且层理缝欠发育。4号小层页岩顶、底板发育完全,顶板厚度为157.5 m,底板厚度为75.5 m,且顶、底板孔隙度、渗透率均比4号小层页岩差。因此对于4套小层含气页岩来说,含气页岩顶底板发育完整,岩性致密,具有较好的屏蔽作用,对页岩气起到了良好的保存效果。

表1 研究区三叠系须家河组—震旦系主要断层要素统计表

3 地层压力

页岩的吸附能力主要受有机碳含量和地层压力的影响[12]。吸附气量与有机碳含量和地层压力均存在正相关关系,页岩中的有机碳含量越高,地层压力越大,其吸附能力越强,吸附气含量则越高[13-15],大断裂较为发育的地区地层压力下降明显,吸附气含量较低,为保存条件较差的地区,反之较好。因此,可以利用地震方法对地层压力进行预测,得到页岩层地层压力的变化,确定页岩层是否为高压力地层体,从而对页岩气保存条件进行评价。

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大致可分为图解法和公式计算法两大类[16-18]。其中,图解法的优点是直观、简便,但需要较多的钻井信息,在研究区这种钻井较少的区域不适用。公式法根据适用地区的不同,又可细分为压力平衡方程法、Eaton法、Fillipone法与刘震法。本次研究主要利用Fillipone法对研究区地层压力进行预测,并将预测所得研究区地层压力与钻井所得实测地层压力进行比较(表2),比较结果表明本预测所获得的地层压力精确度较高,与实测地层压力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充分说明在该地区应用此方法进行压力预测是可行的。

图2 研究区筇竹寺组金页1井页岩顶、底板地层图

表2 预测地层压力与实测地层压力统计对比表

研究区筇竹寺组地层压力在48~54 MPa,据前人研究可知,具有良好保存条件的优质页岩气藏地层压力一般在45~55 MPa[19],因此,从地层压力上讲,研究区页岩气藏保存条件较好。

4 结论

通过对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气保存条件关键参数,即断层条件、顶、底板条件、地层压力进行研究可知,研究区断层不发育,远离褶皱冲断带,褶皱变形强度较弱,断层规模小,未破坏页岩气的保存;顶、底板均发育完全且物性较差,对页岩气起到了良好的保存效果;利用公式法中的Fillipone法预测得到研究区页岩地层压力在48~54 MPa,据前人研究可知,具有良好保存条件的优质页岩气藏的地层压力应在45~55 MPa,因此,从地层压力上讲,研究区页岩气藏保存条件较好;最终,认为研究区页岩气保存条件整体较好,对形成页岩气藏较为有利。

[1]聂海宽,张金川,李玉喜.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页岩气聚集条件[J]. 石油学报,2011,32(6):959-967.

[2]楼章华,马永生,郭彤楼,等.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评价[J]. 天然气工业,2006,26(8):8-11.

[3]李政.东营凹陷页岩气勘探潜力初步评价[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1.

[4]刘力辉,李建海,刘玉霞.地震物相分析方法与“甜点”预测[J]. 石油物探,2013,52(4):432-437.

[5]马永生,楼章华,郭彤楼,等.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技术体系探讨[J].地质学报,2006,80(3):406-417.

[6]王祥,刘玉华,张敏,等.页岩气形成条件及成藏影响因素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21(2):350-356.

[7]胡东风,张汉荣,倪楷,等.四川盆地东南缘海相页岩气保存条件及其主控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4,34(6):17-23.

[8]沃玉进,汪新伟.中、上扬子地区地质结构类型与海相层系油气保存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30(2):177-187.

[9]白振瑞.遵义—綦江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沉积特征及页岩气评价参数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10]谢丹,徐天吉,张文凯,等.井研—犍为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5,9(6):1-4.

[11]汪星.渝东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层系构造特征与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5.

[12]蒲泊伶,蒋有录,王毅,等.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地区分析[J].石油学报,2010,31(2):225-230.

[13]董大忠,邹才能,李建忠,等.页岩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开发前景[J]. 地质通报,2011,30(2):324-336.

[14]张金川,聂海宽,徐波,等.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J]. 天然气工业,2008,28(2):151-156.

[15]张杰.非常规天然气成藏机理及资源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02.

[16]李新宁,梁浩,黄卫东,等.异常地层压力地震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29(3):387-390.

[17]刘伟,贺振华,李可恩,等.地球物理技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和前景[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3,42(6):68-73.

[18]马海.Fillippone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的改进及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12,40(6):56-61.

[19]梁兴,叶舟,马力,等.中国南方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的层次划分与综合评价[J].海相油气地质,2004,9(1):59-76.

猜你喜欢
小层气藏页岩
四川盆地再添超千亿方页岩气田
考虑非达西渗流的致密气藏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湖相页岩油建产区小层构造可视化精细建模
——以吉木萨尔芦草沟组为例
利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小层注水量
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展望
非均布导流下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模拟
未来30 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发展趋势预测
“贵州复杂构造区页岩气赋存与渗透机制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长停井恢复治理思路
超高压气藏裂缝应力敏感性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