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涛,闵智乾,刘 辉,周理乾,黄范利
(1.陕西省人民医院放射科;2.磁共振室,陕西 西安 710068)
青年乳腺癌一般指发病年龄为35岁以下的原发性乳腺癌,其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且预后差,治愈率低[1]。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较高的恶性肿瘤,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对治疗的反应性及治疗后生存率不同。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源于其组织病理学基础,通过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性的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有助于初步判断肿瘤的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从而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患者预后提供参考[2]。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分析青年乳腺癌的X线表现,探讨其与分子分型间的关系。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乳腺癌共145例女性青年患者的术前钼靶X线影像及术后病理资料。本组病例患者年龄20~35岁,中位年龄31岁。病变位于左侧乳腺62例,右侧乳腺83例,143例为单侧单发病灶,2例为单侧多发病灶。
1.2仪器和方法
1.2.1钼靶X线摄影
使用美国HOLOGIC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机,每例患者均行双侧乳腺头尾位及内外斜位摄片,必要时行局部病灶加压放大摄片,摄片尽量包含部分胸大肌及腋窝。
1.2.2病理组织检查
手术当日采集患者新鲜乳腺癌组织标本用10%中性甲醛固定,经石蜡包埋,切片(4μm)以备用。切片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在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染色,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细胞膜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染色。以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判断阳性表达强度,(-):阳性细胞数<10%;(+):阳性细胞数10%~30%;(++):阳性细胞数31%~50%;(+++):阳性细胞数>50%。Her-2(-)或(+)判定为阴性,(+++)判定为阳性,(++)者采用Her-2 DNA FISH探针检测Her-2。
1.2.3乳腺癌分子分型
参考2011年St.Gallen会议提出的乳腺癌分子分型标准[3]。①Luminal A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阳性或PR阳性,Her-2阴性,Ki-67低表达(低于20%);②Luminal B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阳性或PR阳性,Her-2阴性,Ki-67高表达(高于20%)或者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及Her-2均为阳性;③Her-2过表达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阴性,Her-2阳性,Ki-67多为高表达;④三阴性乳腺癌:Luminal A和Luminal B型相关基因表达均为阴性。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钼靶X线表现
在本组病例中病变多分布于外上象限(95/145,65.52%),X线表现以肿块(93/145,64.14%)及腋窝淋巴结肿大(77/145,53.10%)多见,其中单纯肿块、单纯钙化及肿块伴钙化在青年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间的分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1),腺体结构扭曲、腺体局限性致密及腋窝淋巴结肿大在不同分子分型间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Luminal A型乳腺癌多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肿块(9/26,34.62%)。Luminal B型乳腺癌多表现为肿块伴钙化(28/58,48.28%)。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多表现为单纯钙化(16/29,55.17%)。三阴性乳腺癌多表现为边缘较光整的单纯肿块(25/32,78.13%),钙化及结构扭曲均少见,见表1。
表1 各分子分型青年乳腺癌的X线表现[n(%)]
2.2病理结果
本组病例多为浸润性癌(122/145,84.14%),主要为中高级别(102/110,92.73%)的浸润性导管癌(110/122,90.16%),其余为浸润性小叶癌(5/122,4.10%)和其他类型癌(7/122,5.74%)。非浸润性癌(23/145,15.86%),主要为导管内癌(20/23,86.96%),其余为小叶原位癌(3/23,13.04%)。
免疫组化分子分型最常见为Luminal B型(58/145,40.00%),其次分别为三阴性(32/145,22.07%),HER-2过表达型(29/145,20.00%)和Luminal A型(26/145,17.93%)。
2.3钼靶X线特征与分子分型的关系
对肿块X线特征在不同分子分型中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肿块直径>5cm在青年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间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块直径>5cm最常见于三阴性乳腺癌。肿块边缘光滑及毛刺征在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1),其中肿块边缘光滑最常见于三阴性乳腺癌,肿块边缘毛刺征最常见于Luminal A型乳腺癌,见表2。钙化X线形态在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钙化X线分布类型中簇状钙化和线样及节段样钙化在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1),其中簇状钙化最常见于HER-2过表达型,线样及节段样钙化最常见于Luminal B型,见表3。
表2 青年乳腺癌肿块X线特征与分子分型的关系[n(%)]
表3 青年乳腺癌钙化X线特征与分子分型的关系[n(%)]
3.1青年乳腺癌的病理特点
文献报道青年乳腺癌病理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组织学分级高[3]。本组病例的病理结果也同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主要为中高级别的浸润性导管癌。青年乳腺癌的免疫组化分子分型分布以往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有文献报道最常见的分子分型为Luminal A型[4],也有文献报道最常见的分子分型为Luminal B型[5],分析原因可能与观察病例的样本量大小有关,但较一致的是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病率较高。本组病例中三阴性乳腺癌发病率也仅次于Luminal B型,为第二常见分子分型。
3.2青年乳腺癌钼靶X表现与分子分型间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青年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其分子分型间有一定的关系。Luminal A型乳腺癌肿块X线表现以边缘毛刺征最常见,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5],分析原因可能与其病理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有关,肿块边缘毛刺征是癌灶浸润周围组织,向外扩散性生长所形成的影像学征象。Luminal B型乳腺癌肿块钙化发生率高同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5],但钙化分布类型不一致,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青年乳腺癌肿块钙化类型以簇状钙化常见[5],而本组病例肿块钙化以线样及节段样分布常见,分析原因可能与观察的样本量大小不同有关。但文献认为簇状、线样及节段样分布的钙化往往均提示其病理组织学分级较高,侵袭性强[6],因此,Luminal B型青年乳腺癌肿块钙化表现为线样及节段样钙化者病灶可提示病灶组织学分级较高,侵袭性强,应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三阴性乳腺癌X线表现以边缘光滑且直径较大的肿块最常见。三阴性乳腺癌在青年女性中发生率高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3],但以往的研究均表明三阴性乳腺癌恶性程度高,往往腋窝淋巴结转移早,预后差[5,7],原因可能与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常为髓样癌、化生性癌和腺样囊性癌有关,这些类型的乳腺癌通常血供丰富,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且在X线诊断时需仔细与良性病变相鉴别。单纯钙化最常见于HER-2过表达型,且最常表现为簇状钙化,分析原因可能与此种类型乳腺癌以导管原位癌多见有关,文献报道90%的导管原位癌仅仅表现为乳腺内微钙化且钙化以颗粒状钙化多见[8]。
综上所述,青年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其免疫组化分子分型具有一定的关系,根据患者的钼靶X线表现初步推测其分子分型有助于青年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Menen R S,Hunt K K.Consider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young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J]. Breast J,2016,22(6):667-672.
[2]王涛,闵智乾,刘辉,等. 乳腺癌微钙化X线特征与其分子分型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11):1404-1406.
[3]An Y Y,Kim S H,Kang B J,etal.Breast cancer in very young women (<30 years): correlation of imaging features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ubtypes[J].Eur J Radiol,2015,84(10):1894-1902.
[4]赵永富,姚永庭.青年女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6):1185-1188.
[5]Goksu S S,Tastekin D,Arslan D,etal.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molecular subtypes of breast cancer in young women (age ≤35)[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4,15(16):6665-6668.
[6]Sharma T,Radosevich J A,Pachori G,etal.A molecular view of pathological microcalcification in breast cancer[J].J Mammary Gland Biol Neoplasia,2016,21(1-2):25-40.
[7]Wang W, Wu J, Zhang P,etal.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value of Ki-67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 Oncotarget, 2016, 7(21):31079-31087.
[8]Wilkinson L, Thomas V, Sharma N. Microcalcification on mammography: approaches to interpretation and biopsy [J]. Br J Radiol, 2017, 90(1069):20160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