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映祥 刘舜华 郭建伟
广东省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梅州 514028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三大死因之一,多发性脑梗塞是老年期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1]。在我国其发病率为159.86~188.30/10万,患病率为1.08%~1.89%,位居我国死亡原因之首[2-3]。其存活的患者中约有77%并发精神障碍。据报道本病所伴发的精神症状以情感障碍发生率高[4-5]。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容易误诊主要发生于脑梗死面积不大,特别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往往没有急性脑中风常有的偏瘫、失语等典型的躯体症状,而以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患者常首诊于精神科,被诊断为重性精神障碍而进行治疗,忽视了症状不明显的原发疾病的情况,导致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6-7]。本文对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总结目前脑梗死对精神障碍的分类研究以及与性别及年龄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在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挑取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条件:(1)对脑梗死后精神障碍的患者住院观察,详细了解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辅助诊疗技术手段包括血液生化、尿液、大便、X线、彩色B超、CT或MRI检查等,并明确脑梗死部位及各种类型脑梗死所出现的各种精神障碍。(2)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意识清晰,无智力障碍,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3)患者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次研究。且排除有精神病史和酒精依赖史等。其中,按病变部位分: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24例,颞叶腔隙性脑梗死13例,额叶腔隙性脑梗死9例,顶叶腔隙性脑梗死2例,枕叶腔隙性脑梗死2例。临床中所出现的精神症状分别有:焦虑综合征11例,情感改变13例,精神分裂样症状14例,神经衰弱综合征6例,记忆智能损害4例,人格改变2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0~80岁,31例患者超过60岁为老年组,平均年龄(65.34±7.96)岁,19例患者年龄低于60岁为非老年组,平均年龄(52.69±6.25)岁。
使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8]作为精神障碍的判断标准进行精神障碍的诊断,主要精神症状的评定则参考国内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常模与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TE)进行评定[9]。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分析其与性别、年龄以及脑梗死类型的关系。
本次研究所得到的所有实验数据和资料都经过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s)表示,经过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50例患者中,35例男性患者中,12例患者出现神障碍,占34.3%,15例女性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神障碍,占20%,两组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精神症状与性别关系[n(%)]
50例患者中,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24例,占48%;颞叶腔隙性脑梗死13例,占26%;额叶腔隙性脑梗死9例,占18%;顶叶腔隙性脑梗死2例,占4%;枕叶腔隙性脑梗死2例,占4%。临床中所出现的精神症状分别有:焦虑综合征11例,占22%;情感改变13例,占26%;精神分裂样症状14例,占28%;神经衰弱综合征6例,占14%;记忆智能损害4例,占8%;人格改变2例,占4%。如表2、3所示。
表2 50例脑梗死病变部位分状况
表3 50例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主要症状发生情况
50例患者中,31例老年组患者中,10例患者出现神障碍,占32.1%,19例非老年组患者中,4例患者出现神障碍,占21.1%,两组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所示。
表4 精神症状与年龄关系[n(%)]
脑梗死导致精神障碍的患者往往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既往无精神病史及无精神疾病遗传史,亦无相关的感染前驱症状[9]。患者常首先就诊于精神科,在精神障碍的诊疗中很容易发生忽视症状不明显的原发疾病的情况。通过对脑梗塞所致精神障碍的研究,发现初期患者较多激越、躁动明显,对此类入院患者应提高警惕,应尽快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特别是头颅CT或MRI检查,以尽早明确脑部情况[10];另外此类患者年龄大,往往合并有较多的躯体疾病,应明确躯体状况,鉴别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因;在治疗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时,单纯给予对症的精神科治疗,往往不能让精神症状得到进一步控制,甚至会造成精神症状的加重。治疗应以脑梗死的处理为主,并给予小剂量的精神科药物治疗更容易控制症状。在内科治疗的同时,对于精神症状丰富,激越状态明显的患者,合并使用情感稳定剂往往有更明显的效果[11]。
多项研究发现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该病的发生率越高且程度较重[12],因此早发现、早进行联合治疗是治疗关键所在。通过脑梗塞所致精神障碍的研究,为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参考,可以大大减少脑梗死在精神方面的致残率,也能使相关患者入院后能得到及时的正确诊断及治疗,减少患者住院治疗天数,减轻反复检查治疗费用,大大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13]。因此,此研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发现并诊断后及时药物干预治疗并进行心理护理很重要,如果延误疾病的诊断,最终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不断提高,加重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进而加重患者的精神状态甚至造成死亡率的增高。因此,要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积极药物干预配合心理护理,从而促进患者精神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减少致残率。
本研究中50例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其中以情绪不稳及情感脆弱多见,患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在激动时更加突出,对社会、家人带来很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对患者本身也是莫大的痛苦。本文通过统计患者脑梗死的不同类型及带来的影响所占的比例,并对在不同性别及年龄中的发病几率做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并有文献支持该结论[14]。另外显示年龄越大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精神障碍,也有文献支持该结论[15-16]。本文的一系列调查分析得出了在各类脑梗死类型中,且男性或年龄越大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精神障碍的结论,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必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亓向前, 王红霞, 张变梅. 脑血管病致精神障碍22例临床分析 [J]. 山西医药杂志月刊, 2009, 38(2):143-144.
[2] 刘运海,杨期东,王志文,等.中国城乡组社区人群五年死因分析 [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8,32(11):33-35.
[3] 齐爱华, 刘伟. 老年多发性脑梗塞精神障碍临床与CT分析—附135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6, 1(5):62-63.
[4] 万丽丽.脑梗塞所致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的护理对策 [J].中国民康医学,2014 ,9(11) :117-118.
[5] 邢海燕,张玉国,崔娜.信心干预对脑梗塞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依从性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 (20):72-73.
[6] 陈蓓,谭梅尊.脑梗塞患者的智力测验[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7,13(4):224-226.
[7] 顾明志,健芬.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的10年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3, 13 (1):35-35.
[8]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5:134-136.
[9] 王艳景,李磊.老年脑出血后合并抑郁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4,25(2):33.
[10] 徐德荣,吴仕科.致密动脉征的CT表现对早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J].中国 CT 和 MRI杂志, 2008 , 6(3):23-25.
[11] 赵振海, 王锦霞, 李京陆. 22例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2, 12(3):245-246.
[12] 于家富,蔡林.老年人脑梗塞后精神障碍的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 1995,4(13):198.
[13] 郑维. 颞叶脑梗死继发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 2010, 50(25):78-79.
[14] 李社红, 张琳玮, 卢二勤. 颞叶脑挫裂伤继发急性精神障碍的治疗体会[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2, 22(2):144.
[15] 于开军, 崔志, 马福志. 120例脑卒中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J].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2, 33(2):140-141.
[16] 王振玉, 李喜娥. 脑出血与脑梗塞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J]. 中国民康医学, 2003, 15(10):60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