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 孙艺民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强力推进,中欧班列、关检一体化及铁总中欧班列国内部分运价大幅下调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相继落实,陕西对外开放通道打开,运行渐入佳境。
枢纽经济是借助经济要素资源聚集平台对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客流等进行集聚、扩散、疏导等的规模化产业发展模式。国际港务区打造的新平台就是枢纽经济的代表,新港口就是门户经济的代表,新通道就是流动经济的代表。
占地4.67平方公里的西安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九部委验收,运行良好,成为陕西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占地2058亩的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13.8万标箱,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省部共建的占地2430亩的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年内完工,创造铁路场站建设“陕西速度”;全国布局的四大分拣中心之一,占地300亩的中国邮政西安邮件处理中心项目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2014年3月起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2017年合计完成516万单,跨境出口506万单,进口10万单,在海关全国统一版系统使用中单量排名第一。通过创新监管模式,升级查验光机服务器,目前日最大通关量达11万单。截至2017年,平台已完成1000万单。在德国法兰克福、哈国卡拉干达州等地设立8处“海外仓”。
2008年国际港务区重新组建以来,先后获批一类铁路口岸、二类公路口岸、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整车进口口岸,正在向商务部申请汽车平行进口试点。“西安港”是目前我国唯一获得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口,进入了全球航运体系。2017年,粮食口岸进口哈萨克斯坦小麦5695吨;肉类口岸进口加拿大、美国等国家肉品342吨,探索出美国长滩港启运、青岛港中转、西安港清关的“海铁联运+冷链运输+肉类口岸”新模式,适合内陆地区的港口口岸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目前,西安港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管体系全面进驻,单一窗口全面推广,青岛港、连云港、天津港、哈铁等在西安港设立办事处,签署了《青岛•西安关、检、港推动“一带一路”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备忘录》,中铁集装箱公司、中铁联合集装箱公司入驻园区开展业务。韵达、EMS、申通等8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与海关系统实现系统对接,为高效通关创造了条件。
国际通道方面,向西通过陆铁联运,开行西安至哈萨克斯坦、汉堡、阿拉木图、莫斯科、华沙、布达佩斯、伊朗德黑兰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打造精品线路;向东通过海铁联运,常态化开行往返青岛港等的五定班列,辐射日韩、东南亚;向南推进与广西凭祥口岸、防城港的合作,打通与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努力打造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贯通欧亚、辐射全球的商贸物流枢纽。截至3月5日,今年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118列,位列全国前三。国内通道方面,开拓了西安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口岸的陆路通道,开行西安至长三角、珠三角等货源地的国内班列,形成国内“一带一路”商品集散中心;区域通道方面,引进传化、“三通一达”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健全了区域物流配送网络,实现西安港货物高效集散。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已经初步建成了“海陆空网”国际、国内、区域立体化物流大通道。
商贸物流产业方面,先后引进了安博、传化、苏宁、申通等国内外知名平台龙头企业。电商产业方面,引进小笨鸟西北运营中心、天津物产西北贸易中心等8大平台项目,铜、铝等大宗商品线上交易日趋活跃。目前,国内排名前十的电商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占全省的60%,2017年园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新金融产业方面,聚集了中民投、关天国际、陕西金控等一批新金融企业,园内的融资租赁企业数占全省70%、商业保理企业数占全省90%。临港产业方面,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深圳中联盛、思赢英格等十余家企业入园发展。文体产业方面,引进当当数字出版基地、连连看全球运营中心等重点项目,文体健康类企业实现井喷式增长。
当前,陕西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天时地利人和齐备。天时就是国家战略,即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强力推进,中欧班列、关检一体化及铁总中欧班列国内部分运价大幅下调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相继落实,陕西对外开放通道打开,运行渐入佳境。地利核心就是陕西的地理区位优势,即从企业的市场选择看,陕西处于我国中心地带,周边接壤省份多,交通体系发达,在陕西特别是西安进行货物集散全国平均综合成本最低、组织效率最高,与四川成都、重庆等地具有明显比较优势。人和就是全省上下对追赶超越发展有充分共识,干劲十足,国家、部委等外部关注和支持前所未有,内生动力和外部助力相映成辉,众多大项目纷至沓来。今后,国际港务区将持续加大与京东、阿里等大型枢纽企业集团的合作力度,加速发展“三个经济”,全力打造陕西乃至西部最大的门户和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