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2018-05-10 09:49王颀
关键词:家校合作心理健康

王颀

摘要:寄宿制小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注重构建家校沟通机制,给寄宿制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成长空间,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可以更好的促进寄宿制学生更好的全面成长。本文在探究家校合作意义的基础上,找出有效的家校促共建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着力根据寄宿制学生心理需求,探究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方法,切实理清家庭与学校合作策略,从而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家校合作;心理健康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要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这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教育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校沟通将在教育环节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所谓家校沟通是指:“家庭和学校为了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而彼此了解、相互合作,通过语言等多种媒介而进行的信息传递、思想交流的行为。”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得到更多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一、寄宿制学校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许多家长本着希望将孩子放在寄宿制的学校,因为寄宿制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部分家庭教育的责任。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公办寄宿制小学,学生一周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五天,在家里仅仅周末两天。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寄宿制生活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恋家、生活自理能力不足、人际关系张等,如果没有良好的家校沟通与协作,很难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1、全面提高教育者素质

为促进学校与家庭的交流与沟通,更好地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家校合作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素质,促进家长与教师相互沟通中形成心理教育合力。寄宿制小学生每周五天都住在学校,更需要教师的悉心照顾,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让寄宿制小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并且发挥出寄宿制学生在锻炼学生意志品质中的作用。采用有效家校合作的模式可以给教师与学生家长提供取长补短的机会,有助于在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上相互沟通,教师可以倾听家长的意见,可以更好了解具体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学生的成长经历,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教育工作,避免因为教学方法不适宜的问题造成的学生抵触现象。

2、切实减轻学生压力

在家校合作的模式下,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和生活教师可以形成教育合力,可以使用统一的心理辅导策略,从而形成教师与家长一致的教学理念,家长可以在教师的主导下使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学校教育可以更好的配合家庭教育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首先,通过家校合作避免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冲突,可以把以往相悖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变得趋向一致,从而有效的在统一目标任务体系下开展共同的心理教育活动,给学生营造统一良好的身心活動氛围。

其次,家庭教育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可以通过家庭亲子活动、学校与家庭共同开展的亲子活动,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在轻松氛围内放松身心,并且由家长延续学生在学校习得的习惯,起到有效调节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得到成长空间的效果。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第三,学校教育能够在家庭合作中更尊重家庭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制定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方案,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规划。

二、家校合作的现状

1、家长与教师认识不足

目前家校合作机制建立不完主要在于家长与教师没能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没能把必要的经历投入到家校合作模式建立上,因此影响了家校合作模式的建立,不利于学生全面的成长。

首先,有的教育教学压力较大,没能把能多的时间放在与家长的沟通上,没能发挥出家长的教育合力,不能有效的指引家长配合教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其次,还有的家庭只重视分数成绩,往往过于依赖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帮扶,没能发挥出必要的家庭教育作用,没能认识到与教师保持沟通的重要作用,没能注重学习成绩以外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因此忽略了教师传授的家庭教育方法,没能自主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因此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第三,还有的家长与教师认为参与或组织家校活动的成本较高,没能找到有效配合开展家校合作的途径,因此影响了家校合作的效果。

2、家校合作的误区

家校沟通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暴露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弱,身心发展不成熟的现状,6-12岁的孩子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急需家庭的关怀与教育,家长因为各种原因,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存在家庭教育的不足。

其次,家校理解存在差异。在很多家长看来,把孩子送到学校,那么教育的问题就交给老师,自己可以松心;但在老师看来,家长是孩子终身的老师,责任不容推卸。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待问题就不一样。尤其当孩子的成长出现问题的时候,很难从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以至于家校不仅不能良好沟通,更加存在家校冲突的隐患。

第三,家校沟通渠道不畅。当今社会,很多家长因为自己的事业,让孩子寄宿是不得已而为之,很少有精力和能力培养和教育孩子。作为老师,学生过多,课业过重,杂务过多,在学校尽心教育学生已属难得,很难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家校沟通。

最后,家校合作存在误区。往往家校合作的形式大于内容,没能对家长起到必要的引导作用,学校教师也没能全面收集掌握学生的具体信息,因此影响了家校合作的质量。例如,有些家校合作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性,没能围绕着明确的目标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教师不能就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家庭活动等方面进行指导。还有的家校合作活动过于注重形式,往往把孝亲等活动的形式放在重要位置,而略去家庭教育的原理阐释,没能做到由点及面的体现家校活动原则。而且目前的家校活动以学校为中心,由家庭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少,存在家庭教育活动不充分问题。

3、缺乏专业的指导人员

指导家校活动的顺利开展,发挥出家校合作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还需要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教师与家长进行必要的引导。由于学校对教师和家长引导不足,因此导致家校活动开展的不顺畅。例如,有些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家长能力,枯燥的理论说教没能起到对家长引导作用,反而引发了家长不同观点。还有的教师具备的家校合作经验不足,或者仓促开展家校合作,没能掌握学生家长与学生心理,没能起到必要的引导辅助作用。而且有的家校合作的范围过于局限,往往围绕着提高学生成绩和解决学生显性的心理问题为主,没能有效的对家长进行辅导,不注重进行研究学生心理的个性问题,没能实现综合的教育培育体系,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心理的全面成长。

三、家校合作的方法策略

1、提高家校合作的意识

教师应当提高家校合作的意识,注重发挥教师对家庭的必要引导作用,教师要关注学生身上发生的小事,积极的与家长沟通,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由教师与学生家长共同传递给学生正确的理念,从而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引导。

首先,教师要提高沟通意识,主动的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及时的通报学生的信息,把学生的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状态向家长汇报,并且取得家长的支持。

其次,家长应当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注重摒弃错误的教育理念,能够摆正与学校教师沟通的心态,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关注学生心理,并且适当在家庭氛围内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庭与学校的教育氛围。

第三,学校应当创建和不断创新家校合作的模式,注重運用各种丰富的家校合作活动方式来推动家校合作的开展,全面强化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意识。例如:爸爸妈妈走进课堂,由孩子的父母做课堂的主讲,孩子的父母既能发挥父母的职业优势,又让父母体会了教师的辛苦不易。

2、完善关联的教育机制

为了做好家校合作工作,必须形成完善的教育机制,充分的挖掘配合的空间,实现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家校合作的目标。

首先,学校成立了家委会,分级自愿原则产生了校级家委会、班级家委会,为学校、班级活动献计献策,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家校合作有效性,注重根据寄宿制学生的特点,创新使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引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其次,学校设立了家长开放日,注重引导家长走进学生的校园生活,实现学校环境的全展示,并且使家长参与到学校教学活动中来。

第三,特需家庭的孩子,心理教师与班主任进行家访,注重发挥心理教师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从而携手做好共同有家庭教育工作。

第四,积极利用现网络,运用微信等移动通讯媒体建立家校合作的平台,实现有效的全面沟通,适时指导家长在家庭中的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唯有将二者紧密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发挥家庭与学校的合力,从学生日常遇到的点滴小事出发,在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同时,发挥出家庭对学生心理成长的辅助作用,从而给小学生的寄宿生活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家庭与学校环境。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