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华
摘要: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更为合理,更为科学的评价环境。以期更好地发挥评价在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的引导作用,使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以自信、欣赏的眼光看世界,从而营造出乐学、爱学的环境。
关键词:营造;评价;环境;底线;秘诀;新曲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新课改,是有生命的教育,是唤发课堂生命力的改革。教学中试图以评价为突破口,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从生命的高度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一、至真至诚———课堂评价的底线
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能不能发挥作用,发挥多大的作用,首先要看教师的评价是不是真诚的,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教师要始终以:“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这一思想为宗旨,尊重、理解、宽容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敏感的,“情先行,理必通”,只有学生感觉到教师的评价是真诚的,是发自肺腑的,才容易接受,并产生震动,受到感染。
在学习平均步长时,有位学生求出的平均步长是1.69米,而他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数据的失真性。但当这个数据拿到班上后,学生中立刻有人大叫起来:“我的妈呀,是人吗?”随即是一阵刺耳的笑声,那位同学顿时面红耳赤,羞愧地低下了头。看到这种情景,我觉得仅仅是批评那位学生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并不能唤起写错数据学生的自尊与自信。短暂的思考之后,我微笑着说“可能是他想像中的童话世界里的一位‘高人吧!但是同学们,你们可不是‘高人,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一般人的步长大概是多少吧”。这幽默诙谐的话,使全班同学发出阵阵笑声,那位同学也不好意思地慢慢抬起头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1】
二、倾听———课堂评价的秘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而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简单,就是倾听。对于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不要总是扮演一个“法官”的角色,要及时把“判决权”放给学生,让他们在错误中学习如何才是正确的。
在课堂上出现教师事先没有预设到的情况时,教师一时很难作出理性的回答。我的做法是不马上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而是采用延时评价的方式,把问题的皮球“踢”给学生。这样既尊重了学生,让学生有了交流想法的机会,也为教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来倾听和分析学生的思维,从而作出正确的评价和选择,合理的调控课堂。
一次,我在教学“圆柱的认识”。
生1:圆柱有一个侧面。
師:很好。(及时评价)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圆柱有无数个侧面。
师:是吗?你们是怎么想的?(教学预设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赶快“踢皮球”进行第一次延时评价)
师: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想法吗?
生3:我不同意,圆柱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只有一个面。
生2:我说的是圆柱没有展开前有无数的面。
师:你能上来给大家指指这些面吗?(通过学生的辩论,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说的就是高等数学中的曲面)
生2:圆柱侧面用手一摸是一个面,又一摸又是一个面,所以圆柱有无数的面,学生边指边说。【2】
师:你们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又一次“踢皮球”延时评价。这次把评价的权力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让学生成为了评价的主人。)
有这样一道题,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减去 米,第二根减去 ,哪一根剩下的长?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两根一样长
D无法解答
一直以来大家都对“正确答案D”没有异议,可是有位同学提出了质疑“老师,我觉得应该选择ABC,这样才对”。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学生的发难让我有点意外,我决定见机行事)
生:铁丝长度的变化会引起答案的变化,但并不是无法解答的,而是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师:真的是这样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暗自庆幸,有些道理,幸好没有盲目批。继续让他把道理讲清楚,借此机会深入理解这个知识)
同学们带着好奇,纷纷开始动笔试验,最后大家得出结论:正如这位同学所说,这道题并不是“无法解答”,只是答案不唯一。当铁丝比1米长时,答案就是A,当铁丝比1米短时,答案就是B,当铁丝正好是1米时,答案就是C。作为单选题,把“无法解答”改成“以上答案都有可能”更合理些。【3】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当美丽的图景出现后,教师应用自己的教育底蕴、教学智慧及时捕捉并灵活驾驭。”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总是从既定的内容出发,眼里揉不得沙子,一听到不同的意见,便一棒子打死。这些教学个例都说明学生能进行批判性的质疑,只有教师给孩子发言辩驳的机会,便会拥有一次极好的教学机会。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唤起学生的质疑意识,鼓励学生批判的看待新事物,敢于质疑问难,能向课本、向常规解法、向老师发问。适时适度给予学生方向性的指导,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逐步培养学生善于思维、会思维的好习惯。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如果不是孩子恶作剧,如果孩子真的是认真听讲了,那么,请听孩子说完,请给孩子一个说出为什么的原因,然后教师再因势力导,没准在你的班上就有高斯出现。
三、评价互动———课堂评价的新曲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交一部分给学生,在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口头评价语言同时,学会欣赏别人。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师: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1/2。这句话对吗?
(学生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意见分歧很大。我没有即时评价,而是让学生按不同的意见站成两队。)
师:对这个问题有不同意见,可以开个辩论会嘛!认为正确的同学为正方,认为错误的同学为反方。请正反两方各推选代表,向对方阐述自己的理由。
正方派出两位同学,一名同学把圆片从中间对折,撕开,拿出一片向反方振振有词:“我们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这其中一份难道不占1/2吗?”反方同学见状沉不住气,急于要反驳表达,我也给了反方两名代表一张圆纸片。反方同学把圆纸片撕成大小不等的两片,拿出一小片,向正方同学示意:“像这样把圆纸片分成两份,这一小片难道也占1/2吗?”就这样,两队还是僵持不下。
师:认为对方正确的同学,可以站到对方队伍中去。
正方一些同学陆续站到反方那边,最后还剩下2名正方代表坚持自己的意见。
师:你们不服,说明理由啊!
生(正方):这题是说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我们把圆片平均分成两份,难道不占1/2吗?
生(反方):你们是平均分成两份。可题目中并没有说平均分啊,难道像我们这样随便分成两份,也能说1/2吗?
(正方)……
师:正方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正方代表无言以对)好,看来是否占1/2关键要看是否把圆纸片“平均分”了!
教师对于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没有简单轻易地揭示正确答案,而是巧妙地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辩论会。引导学生在树观点、摆事实、说理由、评思路的富有竞争意味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实现了知识的理解和意见的统一。虽然这样的教学设计看起来有些耽误時间,但却加深了学生对“平均分”这一问题的认识,尽管这里花费了一点教学时间,但比起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反复出错的“老三例”来讲,还是非常非常值得的。
另外,在这种互动式的评价方式中,也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联想,有了思考的真正自由,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四、夸张点评———课堂评价的彩头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口头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口头评价。物化为如送一个智慧星,奖励一句名言等,口头评价尽可能不断变换表达方式,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
这是一节关于“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教学
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什么是百分数?
生: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教师板书定义)
生:百分数还可以说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且比的后项是一百,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比。
师:说得非常精彩,你能把话写在黑板上吗?
(学生台前板书: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且比的后项是一百,也叫百分比。)
师:同学们把黑板上的话读一读,他的这种说法和书上的说法一样吗?可以这样定义吗?你觉得哪种说法好理解?
生:他说的这种想法和我们以前学过比的知识联系的比较紧密,更好理解。
生:书上的说法容易让人误解为分母是100的分数叫百分数。而这位同学的想法不会与分数的意义混淆,我认为说得更好。【4】
师:(指着学生总结的定义)太有创造性了,我们用他的名字来为这句话定义好吗?(学生非常激动)
教师抓住了学生的精彩发言,及时给予了夸张的评价,话不多,却充满智慧,充满激情,教师在学生思维独创处激励评价,给学生留下了一生难以忘怀的鼓励。
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生命的活动。教师有意识地在数学教学中注入评价因素后,可以使数学课堂更好地绽放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