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虹
摘要:帮助和引导每个孩子拥有真挚的友谊,既有利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沟通信息,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又有利于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完善自我,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一个充满友情与关爱的社会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建设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提高交友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交往;技能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荒凉的沙漠。”友情是每个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小学阶段是儿童走出家庭与人交往,获得友谊的第一时期,也是学生学会适应生活、学习、学会人际交往、融合于集体生活的基础阶段。孩子们迫切希望与他人建立友谊,与外界联系,与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成长。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或听到有些家長对孩子说:“你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别出去了!”他们把孩子圈在家庭的小天地里,剥夺了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有的家长怕孩子学坏,不让孩子出去与其他孩子接触。有的更多的则是怕自己的孩子在群体中吃亏,受委屈,而阻止孩子之间的交往,这些限制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试想:在竞争激烈的未来社会中,一个不会交往、不懂合作的人怎么能够适应社会,在个人事业中有所发展并取得成功呢?结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等各方面情况,为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帮助孩子掌握简单的交往技能
人际交往能力是一种驾驭生活、完善自我的能力。现如今,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交流,大多数时间都是呆在自个的房间里独自面对电视机、电脑、平板游戏机,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机会非常少,他们缺少了室外活动和社会交往的机会,天真活泼的童心受到了抑制,形成了“自我中心”、“自私”、“孤僻”的性格特征。这极大地影响了孩子今后的发展,作为父母交给孩子一些简单的交往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教育孩子行为举止要文雅,待人接物热情且坦率真诚。赞扬他人时要诚心诚意,批评他人时要与人为善;体察别人的情感,了解别人的需求;学会当接受别人给予时,要考虑别人的奉献;追求自己需要时,想想别人的利益;引导孩子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要斤斤计较,不要心胸狭隘,要让孩子学会如何做人。
父母应该从小就教会他们懂得使用礼貌用语和交往技巧,好与他人平等交往。例如:“喂”、“您好”、“认识您很高兴”、“请”、“谢谢”、“对不起”、“早上好”、“你真棒”等礼貌用语。见到师长、同学时主动打招呼问好。家里来了客人,积极向客人问好。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孩子们就学会了使用友好平等的语言与人交流。从而使他们跨出了交往的第一步。
二、多给孩子交往的机会
人无法离群索居。每个人每天都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能,以及沟通协调,合作完成工作。 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走出自己狭小的空间,接触外面广阔的天地,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引导他们明白,除了自己有想法外,别的同学也有自己的想法;除了自己能做的事以外,还有别的同学能做的事,并努力适应环境,和别的同学保持一致,从而克服“自我中心”。
为了让孩子与外界多接触,父母们还要经常找机会带孩子与同龄伙伴们在一块交往,去孩子同学家或有孩子的朋友家串门,学习一些社交礼仪和规矩。也可以请别的同学到家里来玩,有好吃的、好玩的与同伴们共同分享。 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孩子兴趣的培养、情绪和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交往。正是交往,才使孩子有了更多的学习各种知识并获得社会经验的机会,才让孩子的生活充满欢乐,渐渐形成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意识倾向、心理特点和个性品质。孩子只有在与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过程中,才能尽早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因此,父母要从小重视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冲突
人际交往中遇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善于解决交往中的矛盾,是高水平的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标志。当孩子跟同龄人交往时,遇到矛盾与问题,应该让孩子迎着问题去主动交涉。家长不能以自身的好恶、道德观来判断孩子间的是非、对错,切忌以“不吃亏”教育孩子,甚至强行干涉孩子,而不让他们碰面交往。要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法,如分享、交换、轮流、协商、合作等,教会他们如何处理问题,学会独立自主。
四、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孩子从三岁开始,便产生了某种交往的愿望,这是萌芽阶段的交往心理。随着进入小学,他们便进入了集体,进入了社会。这时他们便有了与同龄人交往、沟通的强烈愿望,而集体生活则创造了适应于他们进行交往的最好条件。因此,父母要让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强孩子的集体观念。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有益的社会活动、公益活动,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养成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品质。学会调节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孩子的交际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为了让孩子了解和接触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社交活动实践,可以有目的、有选择的让孩子参加家长的亲朋好友间的迎、送、宴、请等社交活动,以及成人的社团活动,开阔孩子的视野,提高人际交往水平。
总之,帮助和引导每个孩子拥有真挚的友谊,既有利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沟通信息,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又有利于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完善自我,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一个充满友情与关爱的社会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建设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提高交友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小学心理健康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向前,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中国书籍出版社
[2]郑日昌,沟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俞劼,班主任心理辅导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4]路文举,让童心更美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及实践,北京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