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2018-05-10 11:24王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建议

王芳

摘要: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大环境下,高校开展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清晰认知自我、认清当下就业形势、找准未来职业目标,使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028-02

一、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1.毕业不就业,求职比例低。高校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困惑、担忧以及不适感,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毕业后的求职意向比较低。2016年大学生毕业规划调研,调研对象为全国近38所高校的学生,调研共收集有效样本8570份,男女比例4∶6。从调研结果看,考研比例接近50%,成为很多学生的就业选择,而选择考研的大学毕业生中接近40%在考研专业选择上会选择跨专业报考。许多高校缺乏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指导,而迫于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大学生毕业后大比例选择考研,毕业不就业现象普遍。

2.跟风现象严重,缺乏主见思想。高校学生在生活中往往没有学习目标,不知道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没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导致在就业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或是一味地听从父母的安排,或是盲目跟风从众,缺乏主见和自我思想,显得无所适从。部分大学生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看到其他同学选择就业则就业,选择考研则考研,缺乏主见,出现就业迷茫的现象。

3.职业规划缺乏可行性和执行力。大学生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社会需求、个人兴趣特长进行分层规划,这样的职业规划才具有可行性。同时要考虑职业规划的时间段概念,什么时间段该做什么事情要明确下来,还要将职业规划的大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小目标,严格明确每个小目标的行动时间。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缺少时间段的明确和小目标的划分,导致行动往往半途而废。甚至有的学生只规划不行动,导致职业规划不能实现。

4.就业目标过于理想,不切实际。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高校学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很多方面比别人强,因此在进行就业选择时,他们往往选择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忽略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抱负的结合,过分看重工作待遇,忽略自身特点和长远发展及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工作中希望清闲享受,不愿意从艰苦的基层工作做起,出现一方面用人单位缺少“想聘之才”,另一方面学生“无业可就”的现象,致使毕业生就业道路狭窄。

二、高校职业规划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必要性

1.科学的职业规划表明对自我的深层认知。职业规劃可以帮助个人对自我进行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等方面的探索,可以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存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个人对自我的价值进行定位,引导个人正确评估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有效地进行评估,采取可行的措施,不断提升自我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2.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匹配未来职业,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通过对职业兴趣、性格、职业技能、价值观的探索帮助学生认清“我是谁”、“我喜欢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等方面的问题。在职业规划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化被动教育为主动接纳,引导大学生直面自身,提升主体意识,这样的职业规划教育才能入心如脑、事半功倍。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竞争力和创造力。提升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成为高校就业关注的焦点。我国很多高校在学生培养上过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完善的发展,使得人际交往、沟通表达能力欠缺,在面试环节大打折扣,缺乏竞争力和创造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引导,将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树立科学的就业观,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社会的职业选择趋向多元化,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误区,部分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没有明确的就业和择业观。职业生涯规划旨在通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树立正确、合理的就业目标,使个人的职业目标、自身优势及主客观条件达到最佳匹配,用合理的职业定位和就业观念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三、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措施

1.加强发挥在职业规划方面的引导作用。目前许多高校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通过对自我和外部世界的探索,使大学生明白自我的优势和劣势,进一步明确自我的职业定位,确立目标,确立大学目标,制定合理规划,采取有效可行的行动,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引进职业测评体系,准确定位合适岗位。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是职业能力测试的一种,测试的内容包括性格、职业性向、潜能、天赋等。这种测评是职业规划的一个条件。通过心理测试,面试、情景模拟等技术手段对人才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进行测量,从而对其职业问题、阻碍职业发展的原因、优势与潜在的弱点、性格与天赋特征、职业倾向等特征做出科学的评价,同时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及企业组织特性进行评价,预测其未来的业绩表现,从而实现对人才的进一步了解,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以实现最佳工作绩效。

3.推进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师资力量。随着高校就业形势的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增加,各高校渐渐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需要一支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队伍,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规划。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师资数量较少、师资团队专业知识能力欠缺、师资团队流动性较大、师资团队缺少实践经验,推进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师资力量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形势和个人发展规律,客观分析当前的就业状况,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

4.拓宽学生眼界,加强校企合作。(1)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积极与企业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工作,建立比较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以及稳定、密切的校企合作培养关系。与公司建立联系,就学生在企业挂职实训、科研合作、学术交流、专业硕士培养等方面进行加强沟通与合作共识。(2)积极布局就业市场,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机会。加大对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鼓励学生主动走进企业、提前进入就业市场,将所学知识与企业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拓展自身的眼界,增强社会实践能力。(3)积极开展就业经验交流会。邀请企业单位人力资源专家来校进行就业流程、简历制作等方面的讲座,邀请校友返校分享工作经验与工作体会,利用朋輩力量做好职业生涯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5.建设网络系统,深入和普及职业规划教育。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时代的到来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便利。以往的教育手段很难满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可以建设网络应用系统,配备丰富的网络资源,深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建设网络课程,某高校输入用户名及密码,可以下载网络资源进行课程学习,可以预约一对一的职业咨询。其次,要有动态人才库的建设。学生入学伊始,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个性化的信息库,全程跟踪了解学生的特点,并进行系统分类总结,以便于个性化的指导。再次,要开发和应用职业测评、职业规划的系统软件,并且注意软件的实测要求。建设网络系统,方便、灵活、快捷,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

四、结语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和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举措。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有效探索自我,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大学生认识了外部世界,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的学习,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高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投入,壮大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队伍,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就业竞争力,从而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崔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2]布茂勇,唐玉琴.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J].聊城大学,2009,(2):51-54.

[3]杜映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建议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