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机器人

2018-05-10 01:52梁玉龙
商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形猎豹语音

梁玉龙

前一妙还在聊着梦想与坚持,下一秒就 一跃入水,猎豹移动CEO傅盛为新 产品造势的方式有些疯狂。

2018年3月21日,傅盛在北京水立 方主持“猎豹机器人”发布会,在毫无预 告的情况下跳到了水池中,引发现场一阵 躁动。不过,他更为疯狂的举动还是造机器 人本身。

两年前,主攻移动应用的傅盛放出豪 言:“即使倾家荡产也要完成做机器人的 梦想。”那时,几乎没有股东投赞成票,无 奈之下他只好成立新公司操盘该项目。

但是在造机器人这件事上,傅盛绝非 孤独的狂欢者。就像移动互联网发轫之际, 各路手机品牌群雄并起一样。现在,越来 越多企业盯上了服务机器人这门生意。据 工信部统计,国内相关企业总数超过5 000 家,其中一半做的是面向公众生活的服务 机器人。

从工业革命开始,科技界就不时掀起 一轮轮机器人普及运动。但每一轮最后都 被证明,仅仅是伪高潮而已。以至于工程师 们自嘲地为其贴上了“古老行业”的标签。

那么这一次,机器人时代真的要到来 了吗?

村里的小芳

谦谦君子傅盛,向来与人为善。但是在 3月21日那场发布会上,他像一只横冲直 撞的刺猬。

在一张PPT上,他将许多同行的产品 贴上了“没啥用+不智能”的标签,而猎 豹机器人的标签则是“智能+真有用”。他 甚至揭发了几个“假”机器人,比如南大 电子研发的机器人“娇娇”,以及全球首个 拥有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等。

傅盛尊己卑人的做法,在业内引发众 怒。但是行业存在泡沫的确是一个不争的 事实。

源源不断的机器人会议是疯狂的中国 机器人产业的一个缩影。据会务网站板凳 会的不完全收录,从2017年初至今,以“机 器人”“人工智能”为关键词命名的各种 全国性会议达50场,平均每月超过2场。 然而热热闹闹的展会,并没有给观众带来 多少惊喜。

比如2018年4月9日在深圳召开的 第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这是中国电 子信息产业最高级别的展会之一。即便如 此,其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展馆里依然乏善 可陈。

展会现场充斥着大量只有基本对话功 能的儿童玩具机器人,有的在演示环节就 “爱搭不理”;某品牌格斗机器人在比划动 作时,甚至会因为用力过猛把自己带倒; 连点读机也进阶为教育机器人,高大上了 不止一点点;这边一堆智能陪护机器人, 那边又来了个自拍机器人……

难怪主办方工业与信息化部,这样概括 当下的机器人产业—一“高端产业低端化”。

当然,不是所有一线创业者都关心这 些宏大话题,他们更在意的是如何为同质 化的低端产品找市场。除了瞄准那些为孩 子买玩具的家长外,身处低线城市、崇拜高 科技的生意人们是最新一群被“安利”的 对象。

“目前小村旗下的餐厅机器人、小芳迎 宾机器人、酒店开房机器人等功能和技术 都处于行业领先。我们一共取得了3项发 明专利。”深圳小村机器人公司董事长黄 山在介绍公司实力时,显得自豪不已。

虽然放在行业里,这些数据根本拿不 出手。根据知识产权出版社公布的数据,目 前我国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量超过13.7万 件。也就说,总计5000家机器人企业平均 每家拥有专利数超过了27个。

不过,正如小村这个名字一样,它的目 标客户来自村镇乡野。在那里,能动、会说 话的机器人已经足够抓人眼球。更何况,黄 山还设计了一套全新的商业模式——机器 人经纪人体系。

具体来说就是小村把加盟商变成“经 纪人”,由他们购买机器人然后“派驻”到 餐厅、酒店等,后者为机器人付“工资”, 一个月788元。这一模式降低了机器人的 消费门槛,小老板们租一台放在店里,能否 替代人工不好说,但多少能有些聚人气的 作用。

从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现场展示的这 些产品不难看出,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服 务机器人提供的价值都相当鸡肋。但是即 便如此,依然有不少消费者愿意为之埋单。 与其他智能硬件相比,消费者对服务机器 人产品的容忍度似乎更高。

从用户与两者的互动关系分析,则不 准理解这一怪象。用户是在“用”智能硬 件,体验不好很容易让用户失望;但用户 面对服务机器人,则是以“玩”尝鲜”为 主,加之它具有拟人化特征,所以更容易提 升用户对它的亲近与好感。简单地说就是, 朗望越小,失望也就越小。

機器人,要不要像人?

想要对这场疯狂的“造人”运动刨根 问底,自然要先为机器人的概念给出界定。 然而,第一步我们就遇到了难题。

因为就我们当下讨论的服务机器人来 说,学界业界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因 此界定某产品是不是机器人,还是商家“炒 概念”,只能看该硬件的市场定位与智能技 术是否匹配。

以国内最大扫地机器人公司科沃斯为 例,其产品拥有较好的避障能力与清扫效 果,自称机器人消费者也能接受。事实上, 无人机、平衡车甚至智能音响很多时候都 被划入了机器人的范畴。

但是以未来视角审视,这其实是路线 之争尚未清晰的结果。即机器人是不是需 要表现为人的形态?

目前,做非人形机器人的创业者是行 业中的大多数。李开复是这一路线的坚定 支持者,他说“我们需要让机器人做它们 擅长的工作,所以机器人并不一定非要长 得像人。”

而从“精益创业”的理念来说,如果 未来一定属于人形机器人,那么创业者当 下的选择似乎也无可厚非。既然当下技术 不成熟,那么不如先把新产品用最简单的 方式开发出来,再针对客户反馈意见,不断 迭代、精进。在机器人领域就是,从某些实 用性功能切入,再一步步趋近于人的能力。

深圳优必选科技CEO周剑却有个截 然相反的观点。在他看来,非人形机器和人 形机器人的跨度非常大,从驱动方式、控制 系统到使用场景都截然不同,如果没有对 应的技术积累,将无法实现跨越。所以“机 器人创业热就是虚的,80%、90%的公司 都要死掉。试想人形机器人如果实现商业 化,谁会愿意跟一个音箱说话?”

2017年11月,依靠在人形机器人上 的技术突破,优必选拿到了4000万美元 C轮融资,估值高达40亿美元。

周剑为人形机器人总结了两大优势: 一,更容易融入环境,无需给它再设置特殊 的使用场景。而智能音响只能固定在某个地 方,轮式机器人不能跨越障碍物等;二,更 容易融人生活,能与人进行全天候实时交 互,和人获取同样的信息,更好地为人服务。

目前,国内真正认准人形机器人这个 方向的组织很少,除了中科院、浙江大学等 研究机构外,商业化的公司只有优必选。因 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难度是最高的。

技术难题之一就是舵机这个类似于人 类关节的东西。它是整个人形机器人技术 的突破口,也是人形机器人的动力来源。

早在2008年,周剑就已经带领团队开 始了伺服舵机的研发,用了将近5年时间, 才把尺寸小、扭矩大的伺服舵机做出来,并 且将价格从几百元降低到了几十元。正是 有了它的存在,优必选才能连续推出人形 机器人Alpha 1 Pro、Alpha 2,以及主打 STEAM教育的JIMU机器人。

不过,优必选能够在技术上实现突破, 部分原因要归功于营销和商业化上的创新。

过去几年,优必选两度登上春晚舞台, 还引入了迪士尼、孩之宝等国际巨头的全 球战略合作,确立了人形机器人在IP娱乐 市场的创新战略布局。和迪士尼合作的第 一款产品“第一军团冲锋队员”机器人, 也于2018年初与全球“星球大战”粉丝 见了面。

2017年,优必选收入超过8亿元,其 中超过60%又投入到了研发当中。为了造 出更趋近于人的机器人,周剑正在这条路 上埋头狂奔。

分岔的技术路径

翻开整个黑科技产业化历史,一个普 适性的规律呈现在眼前:

那些真正给社会带来变革的产品,往 往是产业协作的结晶。比如中国之所以能 够成为手机第一大国,就是建立在整个产 业链的通力合作之上。

机器人同样如此,其中尤其是要让更 多具有基础技术的企业走向开放,才有可 能获得突破。

“未来5到10年,人工智能会像水和 空气一样进入每个人的生活,而真正的决 战也就在这5到10年间。”过去这一段时 间里,科大讯飞CEO刘庆峰经常游走于各 大论坛、报告会,极力为人工智能鼓与呼, 营造一种大战将至的氛围。

在他眼中,科大讯飞的对手没有别人, 就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最强大的公司—— 百度。

作为机器人底层技术提供商,百度和科 大讯飞几乎是热闹的机器人产业最重要的 推手。如果说,优必选和同行们的分歧在于 产品形态,那么百度和科大讯飞则在机器人 与人的交互方式上选择了不同的侧重点。

刘庆峰认为,人类输出信息最自然的 是语音。所以,语音未来一定会颠覆传统以 键盘或触屏为主的输出方式。

基于这一判断,科大讯飞在服务下游 机器人制造公司时以提供语音交互技术 为主。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语音解决方法大 多来自科大讯飞,比如优必选。后者还在 2015年接受了科大讯飞参投的A轮融资。

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领域,收获了大 量的鲜花与掌声。而实际上,百度的语音识 别技术也不弱。只不过,距离上一次李彦宏 专门为其站台,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

百度的科学家们在评估了语音交互的 价值后,给了他这样一个报告:

人们日常交流中所体现的语义非常复 杂,目前的大数据还不能够满足人与机器 复杂的语音交流,更何况大量生活常识没 有文本记载,机器人根本无法事先学习。

基于以上判断,李彦宏在发展人工智 能项目时选择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 语言处理等全面出击,具体到在服务下游 制造业时,则更重视提供视觉解决方案。

Boteye就是百度为机器人量身打造的 导航和视觉解决方案。不同于纯软件输出, Boteye还提供一个相机模组硬件,具有高 精度的定位、规划导航、建图和物体识别功 能。它更多应用在人为干预较少,大多时候 自主工作的机器人身上,比如百度无人汽 车、户外探测机器人等。

语音和视觉,谁才是未来主流的交互 方式?底层技术正站在一个岔路口前,是 从此分道扬镳,还是殊途同归?巨头们的 分歧,为本来就处在迷雾中的机器人产业 制造了更多不确定性。

初心与未来

如果仅仅是情怀驱动,傅盛或许不会 表现得如此激进。客观地说,做机器人既是 他的梦想,也是猎豹转型的需要。

2016年4月的猎豹Connect大会上, 傅盛第一次宣布“重仓”机器人。

重换赛道的傅盛,显然已经预感到猎 豹接下来的故事。2016年以前,猎豹的收 入一直高速增长,但是到了2016年,股价 大跌,被资本市场质疑。猎豹陷入了前所未 有的困境。

傅盛判断,后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纯 线上的玩法已经不合时宣。他为后互联网 时代总结了几大特征:流量垂直化、个性 化、线下红利期到来和AI创造的新场景。 而这些特征,机器人似乎都能覆盖。

于是就有了2018年初这一场“疯狂” 的发布会。

目前,猎豹机器人一共有5款产品,即 接待机器人豹小秘、零售机器人豹小贩、儿 童陪伴机器人豹豹龙、小豹AI音箱和无人 值守的咖啡店豹咖啡,它們各自对应不同 的场景,为猎豹创造新的流量入口。

猎豹能不能转型成功尚未可知。但是 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日渐散尽,的确有越 来越多互联网公司,把机器人视作闯线下 的有力工具。

比如阿里就联合富士康投资了日本 软银旗下的智能机器人Pepper,其特点 是“全球第一个会判读情感的个人化机器 人”,主要应用于银行、机场,酒店、高端地 产、健康养老项目等场景。

传统的家电企业也瞄准了这个风口,不 过与互联网公司的目的相反,它们希望借助 机器人从线下走到线上,走进物联网时代。 比如格力正在研发服务机器人“大红大紫”; 海尔推出了台式服务机器人“哇喔”。

在机器人这条赛道,不同的创业者带 着各自的初心加速快跑:有的为了实现科 幻梦想;有的想借热点,捞一笔就跑;有 的为了说一个资本市场喜闻乐见的故事; 有的为了在未来继续保持竞争力……

机器人“军备竞赛”的烽火,正从四 面八方燃烧起来。但是谁也无法在短期内 为这一次的疯狂预测结局。

回顾过去几十年服务机器人的发展 史,眼前出现的都是一场场梦想踏空、价值 回落的滑稽剧,但愿曾经的剧情不再重演。

猜你喜欢
人形猎豹语音
世界上走路最快的人形机器人
两只猎豹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会变形的人形机器人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追捕:猎豹的惊天一跳
猎豹
对方正在输入……
人形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