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梅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108)
安溪县,古称清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闽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安溪县是“中国百强县”之一,位居中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号称中国茶都,安溪铁观音已成为中国茶叶第一品牌,也是福建省的一张亮丽名片;安溪还是“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工艺品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同类产品交易额40%;流经安溪县城的大龙湖,呈“S”形自西而东奔流,背靠凤山,素来就有龙凤都城、“山壁四合锁烟霞,水曲三折绕城郭”的美誉。安溪县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茶产业基础,为打造“慢生活之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1.1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
安溪所在的海西东南沿海城市,形成了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两大都市区,各市为争取台商投资,设立了闽台产业 “五区十园”。安溪所面临的竞争主要在厦漳泉城市群内部,主要表现为对台资的竞争,对扩散产业的承袭及旅游业客源的竞争。产业的转移方面,南安、惠安、龙海纷纷设立对接产业园区,尤其是毗邻厦门的龙海市,设立了各类园区以吸引厦门及台湾的投资。旅游方面,由于安溪的旅游资源与周边具有很强的同质化,而且知名度远不如南靖土楼、东山国际休闲岛、滨海火山地质公园等,与长泰、永春、龙海及厦门同安区内部、泉州、南安等城市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客观上加大了发展投资成本。
2.1.2耕地资源紧缺,中心城区发展空间紧促
安溪县位于山海过渡地带,人口基数大,土地资源紧缺。中心城区现状基本上沿大龙湖两侧发展,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未统筹安排,见缝插针式的建设导致城市建设分散而凌乱。从生态适宜性分析得知,城关生态容量人口在48万人左右,建设用地约50km2,中心城区直接向外拓展用地空间非常有限,未来必须走紧凑的用地发展模式,并积极寻求外拓发展空间。
2.1.3区域内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
当前,安溪县工业发展主要以茶叶加工,建材、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矿产开采和洗选业等传统行业为主,资源型产业比重较高,同时存在产业链条松散、发展各自为营、品牌建设滞后、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面对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压力,安溪应在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大力推进行业技术创新,实现清洁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向产品高端化转型升级。
2.2.1“一带一路”新战略
“一带一路”明确将福建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和战略支点城市。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核心区,这将对安溪县发展资源及发展空间,文化旅游产业提升,茶产业出口具有重要影响。
2.2.2区域交通巨大改善,从边缘到区域节点
2013年,随着泉三高速公路连接线建成通车,安溪正式进入高速时代,与省内主要城市的联系越来越便捷。未来,经过安溪的重要区域交通有沈海高速复线、厦沙高速、莆永高速、泉长高铁及厦漳泉地区同城化的石安城际轨道,安溪县将由过去的交通边缘提升到处在沿海大动脉与山海过渡的交通节点上,融入厦漳泉30min经济圈,并与省内主要城市处于3h经济圈之内。
由于安溪经济实力强,是全国百强县,且后劲十足;安溪县城是典型的带型河谷城市,四周是高山,中心城区用地有限,生态容量有限,未来必然难以满足城镇发展建设的需求,中心城区的产业、人口必然向外寻求承载空间。而南部的龙门官桥和北部的湖头,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发展基础良好。南部的龙门官桥比邻厦门,将打造成为闽南旅游宜居公园城市和山海合作的枢纽城市,文创之都和休闲天堂;北部的湖头,则是依托工业重镇优势,将建成一座现代工业城市,其发展目标是10年内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为破解安溪县现状发展困境,在做大做强安溪的基础上实现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需要实施“联动两翼”的城市发展战略,将龙门官桥和湖头纳入中心城区的范围,处理好南北翼新城与中心城区的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峡谷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安溪不能发展高污染工业。安溪的发展崛起离不开茶产业,安溪茶已经是中国茶业第一品牌。同时,便捷的区位交通,廉价的土地资源,优美的生活环境为安溪构筑高端茶产业集群,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创造了条件。因此,安溪的城市职能定位应聚焦于茶流通基地、茶机具制造研发中心、茶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中国山水宜居城市。从城市职能出发,确定安溪的城市性质为“中国茶都,山水园林城市”。
安溪城镇化模式,有其特殊性,是一种“时离乡时离土”模式。城市中的农村转移人口在农忙时节既不离乡也不离土,农闲时节既离乡又离土。因此,怎样引导有效投资需求、释放消费需求以及以优质的公共服务吸引农村转移人口向县城和南北翼新城集聚,推进“目中有人”的城镇化,破解安溪“人、产、地”发展瓶颈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尤为重要。
安溪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可以归纳为:繁荣看中心、实力看两翼、特色看乡村。未来,安溪的发展态势是带状集聚、打造分工明确的城镇绵延发展带。中心城区,毫无疑问是引领经济的增长核心,重点在于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中心城区的建设品位,增强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和空间竞争力,为吸引人、留住人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南翼新城,需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开启海西硅谷、文创之都和休闲天堂模式,建设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基地,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就地城镇化。北翼新城,将建成一座现代工业城市,10年内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基此,吸引人才是根本。在内安溪则必须遏制城镇农村无序蔓延,保育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中心城区和南北翼的协同发展,促进安溪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以人为本”城镇化。
综合运用经济岗位法、区域地位法、趋势外推法(含综合增长率法、人口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人口罗吉斯蒂模型以及对数模型)进行人口规模的预测,如表1~表2所示。
表1 人口规模预测表 万人
表2 县域常住人口与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按照“繁荣看中心、实力看两翼、特色在乡村”策略及各城镇自身发展水平,外安溪的城镇人口占到总城镇人口的88%,如表3所示,未来在外安溪将是分工明确的城镇绵延发展带,集聚才会有合力,统筹才能有协调,如图1所示。
表3 县域城镇人口分布预测
图1 安溪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分布图
从安溪现状产业空间分布来看,中心城区现状产业为茶叶加工、藤铁工艺、服装鞋帽、印刷包装、水暖卫浴、商贸服务业,第三产业发达;南翼龙门官桥为信息产业、食品加工、旅游度假产业,湖头为电力、化工、建材、冶金。确定产业范围的出发点必须是把握现代产业发展潮流,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承接厦泉产业转移。所以,针对内生型产业,如茶产业,应思考的是如何延长产业链,不仅是茶食品还有茶家具,茶创意的植入发展第三产业等。再说外引型产业,比如文化创意、光伏光电、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如创意影视产业,已经落户蓬莱镇清水岩。中国清水岩影视产业园计划投资120亿元,设计规模为年接待100个剧组、1000万人次游客,年营业收入可超过150亿元,解决10 000人以上就业,将打造成为中国好莱坞,形成影视文化产业集群。
安溪构筑的是5+5的传统+现代产业体系。主要产业沿外安溪布局形成产业发展带,内安溪主要是特色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如长坑淮山、福田乡芦柑、龙涓乡的香菇等特色农业。
采用多因子评价,利用GIS进行多规合一分析,在 2020年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在2030年城规建设用地有9km2为有条件建设用地,需国土规划进行同步调整优化。涉及基本农田0.74km2,需要国土规划配合调整,主要集中规划区南侧山边区域。
明确安溪空间结构布局策略——“轴向发展、服务沿溪、生态渗透”。“轴向发展”是指沿着大龙湖轴向发展模式;服务沿溪是指重要公共服务设施沿大龙湖(蓝溪)布局,强化蓝溪两岸的建筑人文景观与生态景观的融合,强化两岸的互动;生态渗透是在充分研究安溪的山水格局基础上,打造多条沟通山、城、溪的绿廊,构建“一脉两心、三廊四区”的城市空间形态。
在县域层面,与产业空间布局相辅相成,形成“一主、两副、两带、多点”的总体空间格局。“一主”是中心城区,是引领县域的增长核心;“两副”指南、北翼新城;“两带”指外安溪东部城镇连绵带及南翼联动发展带,呈“T型格局”;“多点”依托各重点乡镇形成特色产业支撑点,如图2(a)所示。
在规划区层面,形成一心两翼,大鹏展翅的空间形态。中心城区是核心,南翼新城和北翼新城是助力安溪跨越发展的翅膀。用地布局上,在中心城区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产业用地主要往两翼布局,正是服务聚中心,产业往两翼,各具优势,各司其职,展现合力,如图2(b)所示。
在中心城区层面,以大龙湖这条水脉串起中心城区的各个组团,一脉相承,依山就水,形成“一脉两心,三廊四区”。“一脉”是大龙湖水脉,一直以来都引导着安溪的城市发展;“两心”指安溪县综合服务中心及副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位于县城中心,主要承担县级行政、文化、商贸服务等中心职能,副中心位于参内茶博会片区,主要承担茶交易、茶文化展示与交流等副中心职能;“三廊”是生态廊道,能很好构建多元复合结构绿地,发挥生态作用,减少热岛效应;同时,生态廊道也自然地将城市分隔成“四区”,即德苑片区、中心片区、参内片区和罗内片区,如图2(c)所示。
(1)县域交通规划
县域铁路系统。吉永泉高铁选线分东线和西线两个方案。东线避免了对城市分割,有较好空间设置铁路场站,同时与高速出入口接驳快捷,缺点是对南翼新城辐射较弱。西线优点是较好服务南翼新城,但场站选址难、接驳不变且线路绕行远,推荐东线方案。
县域高速公路网。以落实为主,未来形成县城为中心的“两横一纵一联”高速公路骨架,同时做好高速出入口与国省干线公路网对接。
(a)县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b)规划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c)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图图2 安溪县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图
县域公路网规划。依托既有省道206、207、308重点加强联四线、联五线、横八线、横九线及纵四线形成两横三纵的交通网络,连接内外安溪。
(2)规划区交通规划
重点抓住中心城区与南北翼新城的联系。基本要点是至少双通道。往北,现状仅有一条往魁斗金谷再到湖头的横八线,规划打通联四线连接蓬莱湖头,与产业发展需求对应。往南翼新城现状有联四线连接,蜂腰情况非常明显。未来重点打造包括联四纵四在内的四条射线,加强中心城区与南翼新城及厦门的联通。往东南有横九等3条射线连接南安泉州晋江。
(3)中心城区交通规划
现状明显的玉带串珠结构,规划重点是过江通道及组团内部路网的梳理,通过城市干路网建设,为各组团之间提供多条直捷联系通道,提高路网的可靠性。除了一环九射,环内打造的是四横五纵,如图3所示。安溪是茶都,是一座让人想要慢下来的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尤其重要,慢行系统规划的重点是做好商业步行街-城市休息集会广场以及滨水沿山景观休闲性步行通廊连接,关键词是连点成线、连线成网。
图3 安溪县域交通规划图
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我国法定规划编制体系中的重要层面,在全国的城市发展和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本文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考虑安溪城市发展需求以及国家战略和区域交通发展机遇,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城市定位、新型城镇化战略、城市规模、产业体系、空间结构以及交通系统等方面提出总体规划策略。
(1)创新性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为本”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破解安溪“人、产、地”发展瓶颈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安溪未来的发展态势是带状集聚、打造分工明确的城镇绵延发展带。服务聚中心,产业往两翼。落实:“繁荣看中心、实力看两翼、特色看乡村”的安溪模式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2)延伸茶叶全产业链,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依托安溪茶产业基础,完善招商方案;抓住重点,明确方向,推进茶叶全产业链向前端延伸;强化政策扶持,推动茶叶加工向精深化发展;瞄准市场,创新理念,不断丰富茶产品内容,提高茶产品附加值,以茶叶全产业链的整体提升带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3)落实慢生活,凸显茶都特色。以良好自然山水环境与悠久历史文化为基础,彰显“水”与“茶”的山水园林县城与中国茶都。打造“水曲连四片、山青绕六岸”的城市特色景观,真正实现“休闲娱乐到城外,荷塘月色入城来”,把安溪建设成为一座“山水安溪,梦幻茶都,养生福地”。
参考文献
[1] 赵民,郝晋伟.城市总体规划实践中的悖论及对策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 2012 (3)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