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凤 刘伟 赵琦
(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
对于中国园林假山的历史与发展,众多前人已对其进行过详细研究,其中也包括艺圃假山,但是在众多文献当中对艺圃假山的描述却基本都是笔墨篇幅有限。本文从艺圃假山用石以及布局等多方面去阐释假山,希望能够让大众更全面地了解艺圃假山。
艺圃位于苏州市阊门附近的文衙弄,是一座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第宅园林,全园面积约为0.33hm2。艺圃总体布局是东宅西院,中心部分为水池,在池南建假山,整体风格简练开朗、自然质朴。刘敦桢先生对艺圃考究较多地保存了建园初期的规制,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1]。
艺圃中的假山构筑材料,按土石情况分类为石多土少一类,在水池四周,除北面延光阁水榭建筑底部外,均以湖石砌筑驳岸,其中适当间以泥土,以利种植花木藤萝[2]。主体假山部分石多土少,为石壁与洞壑用石,但洞壑较少,山顶与山后土层较厚[2]。
2.2.1假山在园中的位置
从艺圃平面图可以看出,艺圃整体空间布局自北向南为建筑-水池-山林,是典型的苏州园林布局手法之一,如图1所示。艺圃假山平面布局不规则,但总体为园南部分以及浴鸥院内假山部分。假山大体呈东西走势,从山西侧浴鸥院处假山至东侧山脚长约28m,南北方向长约16m,为主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艺圃体量小且空间布局相对简单,所以园南的假山部分则成为了园内各观赏点的视觉中心。
图1 艺圃平面图注:红色圈内部分为假山主体(原图来源于定鼎网,后经作者加工)
2.2.2假山与建筑、水池的对比关系
艺圃园南假山部分与园北建筑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系。园北建筑线条笔直有力,建筑整体风格整齐统一,而园南假山则山石嶙峋、空间布局蜿蜒曲折。园内水景部分空间疏朗,视线所到之处都较为开阔,而假山部分则布局相对紧凑。假山与中部水景区形成一幽一畅、一密一疏、一高耸一低平对比关系[3]。
2.3.1假山与水池
艺圃现水池面积约为666.7m2,水池以聚为主,池略呈矩形,东南、西南各有一个水湾,水面上架设低平石桥,使水面有展延不尽之意境[2]。
艺圃临水石矶的选石、用石,有其独特之处,即上好湖石基本都用在驳岸的堆叠而不是在山上罗列奇石,驳岸石矶造型独特,尽显太湖石典型的“皱、瘦、漏、透”之美;加之石矶经过长期的日晒雨淋,更显肌理与历史沧桑美。其次,艺圃石矶悬挑于水面而不贴于水面,石矶最长伸出水面约为1.4m,使人感觉水面在石矶底下还在无限延伸,山水之间无明显边界而又渗透在一起,让小尺度的艺圃山水在空间上延伸至更大,如图2所示。另外,石矶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与石桥组合让人通行。以度香桥为例,石桥步行距离约为5m,宽0.85m,尺度不大而又蜿蜒曲折,人通行其上会产生一种微惧且刺激的心理。而与石桥组合的石矶是更为光滑的湖石,与石桥相比尺度更小,长2m,最宽处仅为0.97m,石上有3个石洞,最大的石洞直径可达 18cm,造型更为惊险,与石桥组合让人通行则更显刺激,如图3所示。
图2 临水石矶 图3 临桥石矶
2.3.2山水画中园
陈从周在《书带集》中曾说“江南园林叠石,每以粉墙衬托,益觉山石紧凑峰探,以粉墙画本也。若墙不存,则如一丘乱石,故今日以大园叠山,未见佳构者正在此”[4]。计成在《园冶》中也说“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皱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园窗,宛然镜游也”[5]。在艺圃的假山营造当中,白墙为其山水主景部分的背景,相当于山水画中的山水背景。
其次,苏州园林建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就是白墙,白墙除了作背景之外在园林中还具有多重重要作用。比如,视觉作用,苏州园林将白墙刷成白色,在视觉上易于突出红花、绿树、山石,弱化了墙面给人的生硬单调感,最符合人眼对色彩的审美[6]。并且,以白粉墙来衬托前景假山部分的色彩,与文人所追求的清雅、简淡风格相一致,具水墨山水之神韵。又如,空间上的隔离作用,白墙在园林中虽然限定了视野范围,但却拓展了想象空间[6]。
最后,在色彩搭配中,白、灰、黑三色自身的搭配最能体现素雅的气氛,而这三种颜色在中国的山水画当中应用的也最为广泛。艺圃的山石用料主要为湖石,湖石的颜色是浅灰色的,而这种灰色山石在阳光的照射下又会显现为其他颜色,阳光部分可能为浅白色或者更浅的颜色,阴影部分则会变成深灰色或者接近黑色。而且,在长年累月的雨水冲刷与阳光直射下,山石自身的颜色也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这就让原本山石颜色的组合变得更为丰富。加上艺圃的白粉墙,这些浅白色、浅灰色、灰色到深灰色甚至接近于黑色的色彩组合就类似于中国山水画中墨分五色的“焦、浓、重、淡、清”。而艺圃的山石颜色变化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如图4所示。
图4 山石颜色丰富
总之,艺圃虽占地面积有限,但因为布局合理,却不显得局促狭隘。在整体布局营造中,假山与建筑之间呈“北建南山”,与水池之间呈“南山北水”的格局。而当假山与水池、白墙等相结合后,整个山林景区就好似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展现在人的眼前。
在艺圃假山当中,山石与山路的布置有趣而丰富,整体空间布局可游可赏,给游人提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不断变幻体验。山林景区山石布局疏密有致,开合适宜。临水一侧山体布局紧凑,而靠墙一侧则主要为土石坡地,坡地上种植了大量竹子以及其他树类等植物,另有一六角亭名“朝爽亭”,为全园最高点。亭周围较为开放,只简单布置了几处山石,亭四周有山路相通且以亭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扩散,而靠墙临土坡的山路与临水石矶又形成一个环形路线,山路与山石组合环环相扣,类似一个小迷宫,形成体验丰富的游览路线,人行其中乐趣无穷。
游人在进入山林区时,可以从水池两侧分别通过石板桥进入,亦可通过浴鸥院东墙的两道门进入。通过乳鱼亭经石板桥再经东侧山道可直达山顶朝爽亭,如图5所示;西侧经过度香桥经山洞再经西侧山道亦可到达山顶处。这两条山道是由大的石块凿出堆加而成,山道宽度窄。以东侧山道为例,最宽处约为1.3m,最窄处仅大概0.73m,石阶最高可达0.3m,只能容纳一人安全行走。石块造型相对不平整且材质稍滑,登山时路略滑,下雨时更显。从浴鸥东墙进入山林时,可从一门洞进入,此门洞高2m,顶部宽0.8m,底部宽0.7m。门洞后是个山洞,山洞尺度不大,一般正常成年人的身高需要弯腰且小心周边情况才能避免磕碰到身体,如图6所示。从洞中往外走,一边是通向山林区,一边则是通向临水石矶。由于洞中山石是数石架空叠置,且留有环洞,故洞中保有较清明的视线。从洞中西看浴鸥院,假山半遮视线,院中置石与鸡爪槭以及月洞门半露半隐,北看延光阁与山水花木相组合,更是另一种审美享受,如图7所示。
图5 东侧登山山道 图6 浴鸥东墙北门 图7 洞中北看
艺圃假山数石搭接叠置,远近高低参差有致,石块大小造型不一,有主有宾,自成一派风格。临池处湖石叠作绝壁,呈峥嵘奇险之状。山上峰石错落重叠,洞壑曲折多变,山石组合丰富而又自然,如图8所示。
此外,艺圃在假山与植物结合上亦具有很高价值。假山上植物种类丰富,有历经沧桑的百年朴树以及白皮松,而且还种有南方枳椇、瓜子黄杨、鸡爪槭、南天竹以及麦冬等,如图9所示。这些植物搭配的景观色彩多样而层次丰富,在山石中生长更显其生命力。夏天时,山上树木葱茏,蝉鸣鸟叫,愈显林深山悠之感;冬季时,叶落草枯,愈现水瘦山寒之美。
图8 山石组合 图9 山上植物搭配
综之,艺圃假山蹬道盘旋,山石与山路组合让人乐游其中。山上峰石嶙峋,加上葱葱郁郁的植物林立,使假山更显生动,颇有山林野趣之感。
苏州园林假山众多且各具特色,艺圃假山只是其中之一。假山规模虽小且名声不如类似于环秀山庄等著名假山园林,但是其对于临水石矶以及山林树木等的处理方法对于今天的园林假山营造亦有其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79.
[2] 邵忠.江南园林假山[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 魏民. 风景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指导书:规划设计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陈从周.书带集[M].三联书店,2002.
[5] 计成.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6] 冷雪峰.假山解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