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实证研究
——基于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与实践

2018-05-10 10:03:18周建社况明亮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体系

王 辉,周建社,庞 辉,况明亮,马 嵘

(1.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12)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1],校园文化则是以培养和造就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弘扬育人精神为目的的文化体系构建[2],且校园文化构建特指学校教育体系中,人们从事育人活动以及与此相关活动时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使用文化的、艺术的体育的手段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管理现代学校教育[3]。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则作为一种育人的载体,是以整体论视野构建的一种素质教育模式,其实质是在体育科学教育基础上,通过体育文化价值等非智力因素的介入,以校园体育文化的有机体,共同构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因素,形成一种互生互补的生态文化,进而实现“文而化之”[4]。但是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教育也在快速的向现代化迈进,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也必将遭到现代化的洗礼[5],而此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也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广大师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6]。所以,文章以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为契机,通过近五届校园全民健身活动的实证尝试,即每一届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筹备、实施、展示、验收等过程,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探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之构建,并不断的进行探索与改进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中的重点与难点,最终已经打造出具有新疆特色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品牌项目,现将此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旨在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提供实证参考依据,同时寄望与同行学者相互进一步探讨,推进高校校园文化事业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1-2015年新疆师范大学全民健身运动会活动的实践成果为研究对象,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科作为新疆地区排头兵,在科研、教学、竞赛以及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方面,起到示范与引领的作用,所以对新疆师范大学近5年的校园体育活动实践成果进行研究具有研究价值,特别是置身于民族地区的高校,更加具有探讨的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输入关键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收集与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761篇,经过筛选提取核心论文54篇进行研读,了解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脉络;同时阅读学校体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书籍资料,进一步深入掌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为本研究提供研究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满意度问卷调查,主要设计教师问卷、学生问卷、观摩单位问卷以及其他参与人员问卷,其目的了解本校校园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基本情况及社会反馈,为本研究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证材料。

1.2.3 访问法

采用结构式访问,访谈的对象包括全民健身活动的校级与院领导,以及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同行专家和兄弟院校相关人员,为本研究提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效果反馈信息,获得后续校园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1.2.4 实践创编法

根据项目开展与实施的内容,包括体育活动内容的创编内容、形式等,结合不同届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内容设计与编排,并应用于实践环节,最终提炼成理论,指导实践成果的整体开展,为本研究提供活动实施的实践基础,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指导依据。

1.2.5 梳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文字、图片、图像资料进行整理,通过归纳与总结其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记录传统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历程,为本研究提供实证研究的相关理论提供佐证。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政策导向

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属于国家层面关注的焦点,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以及学生活动范围扩大化与时尚化背景下,这些政策的提出更是相得益彰,如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体系构建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校园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高校应该营造一种有利于加强和谐校园精神教育的文化氛围”[7],此项意见的提出反映了与时俱进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突出特色是保障校园文化循序进行的动力,抓住重点环节(校风、教风、学风)是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依托,至此高校体育文化应该包括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物质文化完整体系的构建,以其精神为中心、制度为保障、物质为基础,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8];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加强校园的精神文明体系构建,严禁一切封建迷信和其他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及物品传入校园”[3],此项决定明确了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基本方向与准则,以实现净化校园的目标;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创建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提升学校品味与声誉,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体系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高校体育文化”[3]等,因此,以上关于校园文化的体系构建的相关政策的导向是实施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基本着力点,只有把握住了方向才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发展,特别对于民族地区的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起到了导航的作用,同时为本研究理论指导实践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2.2 新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实践分析

2.2.1 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实施

(1)顶层设计与实施

顶层设计是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主心骨,整体框架构建及任务的分工是保障校园全民健身活动圆满完成的物质基础,依据活动实践的经验提炼,顶层设计与执行分为以下7个环节:环节1—由主管校领导牵头,制定总体方案,活动竞赛组给予实施意见的反馈,商讨其中的细节问题与注意事项,并通过校长办公室会议审批;环节2—通知执行学院组、财务组、后勤集团组、安保组、商业赞助组、活动竞赛组成员,召开校级活动筹备党政联席会议;环节3—与参会各学院领导、计财处、后勤主管处、安保处、外联服务部、导演团队负责人,商讨与协调活动实施期间的各项准备工作,并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而会议期间由导演团队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实施思路与形式,并提出应用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要求与规则,保障筹备会议的有效进行,各部门之间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环节4—活动执行与实施,需要持续2-3个月(每年3月份开始,5月下旬进行竞赛,所有执行过程不耽误正常教学)的准备,涉及各部门负责人将任务下发与执行情况,该环节主要通过导演团队选派小教练与各学院之间的沟通与实践对接,进入教学与实训状态;环节5—由导演团队组织抽查活动进展情况,以及在联排期间(一般持续1个星期)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环节6—组织成果展示,属于校领导对校园体育文化活动验收环节,并邀请自治区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领导,以及相关兄弟院校负责人进行观摩;环节7—导演团队按照评分规则与标准对参赛学院进行评比,并对相关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信息进行收集与反馈,评出年度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奖项,最后由校领导在全民健身活动闭幕式上宣布获奖名单,校园全民健身活动就此结束,同时导演团队将校园体育文化展示的效果反馈形成总结报告,为今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图1 顶层设计流程图

底层设计与实施主要依靠导演团队的策划执行唱主角,它是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基础,是引导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的主力军,通过实践经验的凝练可以分为以下9个阶段:阶段1—以三操导演团队(体育专业教师为主体)商讨与交流意见为契机,确定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主旨与形式;阶段2—组织竞赛创编与教学组、场地与队形设计组、表演创编组负责人,并分配任务统一思想,将活动实施的重点与难点强调到位,确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素材;阶段3—组建执行团队,分别以体育专业1-3年级学生、体操类项目专修学生(体育教育专业)、高水平运动队、留学生活动负责人,以及其他节目负责人为主体组建,并确定指导思想与目标;阶段4—具体内容分工,主要进行活动内容创编、教学及组织,如将体育表演专业1-2年级学生与体操类项目专修学生分为3组小教练(包括民族健身操小教练、操类健身操小教练、时尚健身操小教练),将体育专业3年级学生分为2个小组(负责活动绘图与设计、场地画图与联排),将学校高水平训练队、工会活动、留学生活动节目及其他节目划分为3个类型(包括高水平成套、职工作品成套、留学生作品成套),这样分配主要是为了最终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展示能够有序而精彩进行;阶段5—活动内容实施操练,属于各个项目实施训练的过程,持续时间最长(2-3个月);阶段6—成套联排与场地适应(持续时间1周),主要为活动比赛与表演的效果做铺垫;阶段7—纠错与查漏补缺,对于临场出现的明显问题与细节问题进行改正,以保证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进行的质量;阶段8—正式竞赛与表演,将为其一个学期的高校校园全民健身活动成果展现于公众面前,体现高校校园文化的品牌体系构建;阶段9—总结反馈信息,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结合,通过第三方的反馈,给予评价,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并进行成果总结,最终结束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展示。以上的阶段性实施,有效的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社会实践相结合,能够从事实处把握学生的多重能力培养,体现体育专业在校园文化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价值。

图2 底层设计与实施流程图

2.2.2 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实施内容设计

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设计是依据阶段性成果进行创编与演练,经过长时间的考虑与策划,尝试融入新疆民族地区特色与社会时尚元素而进行编排,基本适合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活动范围。2011年5月16日新疆师范大学第一届以全民健身运动会命名的校运会拉开帷幕,三操竞赛与文艺表演正式纳入运动会的范畴,同时开启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多元化与多人群的开展。结合表1中的内容整理分析知,(1)2011-2015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竞赛的原则不变,竞赛内容坚持不断更新,如坚持民族特色的麦西来普健身操、新疆舞健身操、FOC中国健身舞;保持大众风味的健康街舞、健美操、啦啦操;融入时尚元素的嘻哈街舞、江南style操舞、POP dance时尚健身舞等。(2)2011-2015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表演内容丰富多彩,竞技水平出众,表演的节目类型由幼儿到退休职工全员参与,同时积极调动了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构建的积极性,体现全民健身运动的意义与价值。(3)2011-2015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主旨反应全民健身运动在校园文化体系构建中的发展历程,主要体现在竞技体育观念向大众体育观念转变、终身参与锻炼意识的形成、锻炼促进健康生活与工作的实践、体育锻炼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强化校园体育文化等方面,活动的主旨一环扣一环,逐步实践与靠拢,同时是校园体育文化独具特色的一面。

表1 近五届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实施内容

2.2.3 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实践成果展示

(1)2011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展示情况

2011年属于校园全民健身活动与公共体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成果之年,活动效果展示如图3-1至图3-9,从不同角度展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积极的方面,记录2011年精彩的三操表演瞬间,展示了全民健身运动在师大校园蓬勃开展。

图3 2011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展示图

(2)2012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展示情况

Characteristics of aerosol vertical distribution based on CALIPSO over North China

2012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主旨为人人参与锻炼、终身参与锻炼;全校师生以强健体魄、昂扬的斗志、锐意进取的精神,为实现学校“十二五”的发展目标而奋斗。如图4-1至图4-9分析知,图4-1属于大众健美操的展示、图4-2属于麦西来普健身操的展示、图4-3属于表演队伍中的跆拳道项目展示、图4-4属于退休职工的太极拳项目展示;图4-5至图4-9属于高空不同角度拍摄的全景图,展示美好校园与全民健身的主题,以及竞赛项目与表演项目完美结合的典范,反映集体校园文化的精神面貌。

图4 2012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展示图

(3)2013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展示情况

2013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主旨是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如图5-1至图5-6整理知,学校全民健身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人数不断攀升,并且逐步将体育锻炼的意识贯彻校园。如图5-1属于嘻哈街舞的展示、图5-2属于留学生武术展示、图5-3属于学生艺术团展示;而图5-4至图5-6属于整体队形的变化与蕴意,预示着校园文化在“十二五期间”蓬勃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推动高校教育稳步前进。

图5 2013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展示图

(4)2014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展示情况

2014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主旨是加强日常身体锻炼,增强身体体质,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形成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如图6-1至图6-9分析知,图6-1属于FOC中国健身舞的展示、图6-2属于POP dance时尚健身舞的展示、图6-3属于啦啦操展示,图6-4属于留学生队伍的武术与舞狮舞展示,而图6-5至图6-8属于空间图景展示,分别象征着太阳、扬帆起航、三个校区、90后为主的学生,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创新性与象征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更多人群接受,乃至参与全民健身的活动中,传播正确的校园文化意识与理念,提高高校教育体育学科的价值;图6-9属于高水平幼儿基本体操展示,代表新一代少年儿童朝阳的一部分,将其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积极推动校园体育的在认识,同时牵引着更多反思教育本身与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是否应该形成健康理念服务于生活与工作。

图6 2014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展示图

(5)2015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展示情况

2015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主旨是创新校园文化,促进全民健身意识深入人心,展现校园体育文化魅力。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体现着学校层面发展的状况,如图7-1至图7-9整理分析知,图7-1属于FOC中国健身舞的展示、图7-2属于啦啦操展示、图7-3至图7-5属于3个主题元素的构造(代表运动、34届运动会、天山飞舞之花)、图7-6属于高水平健美操队展示、图7-7属于体育舞蹈展示、图7-8属于足球技能展示、图7-9属于音乐学院完成的天山之舞,以上的内容反映2015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的一面,正真将体育、艺术、教育融为一体,展现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校园特色,为体系构建特色高校校园文化奠定基石。

图7 2015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展示图

综合得之,2011-2015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展示多元一体、精彩纷呈、不断提升的实践成果,竞赛内容与时俱进,表演内容融大众与高水平展示于一体,始终坚持健康生活、高效工作的具体理念,以体系构建校园文化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倡校园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身心素质,服务于教学工作岗位。

2.2.4 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参与人群结构分析

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人群主要包括参与学生(包括上场竞赛、后备学生),表演团队、观摩单位等,如表2统计数据可知,参与学生的人数与参赛团队的数量逐年在增加,影响的人群已经达到1万人次以上,其效果也得到认可;表演团队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平衡度也在提升,表演团队基本是以学校竞技水平最高的团队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能够将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积极结合及相互促进;观摩单位实现了教育部门领导与体育部门领导同场指导观看,展示校园体育文化的体系构建是融教育与体育体系于一体的典范,为实现产-学-研-教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基底,同时通过邀请观摩加强了与兄弟院校的沟通,以及校园文化层面的及时沟通与传播,展示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推进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积极的一面。

表2 参与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人群统计

2.2.5 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参与人群基本反馈

(1)参与学生对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满意度情况

参与2011-2015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学生是参加实践的民汉大学生,通过实践的过程改变对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满意度状况,从而提升民汉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信赖。依据5年数据收集分析可知(如表3),2011年非常满意占45%、满意占17%、一般满意占23%、非常不满意占15%,其中的不满意者源于强制性参加校园体育活动的排练,以及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之初的宣传不到位;2012年非常满意占52%、满意占15%、一般满意占20%、非常不满意占13%,其中不满意者居高源于宣传方式与大学生习惯的怠泄,教授活动内容教练组人员能力参差不齐;2013年非常满意占65%、满意占11%、一般满意占15%、非常不满意占9%;2014年非常满意占72%、满意占10%、一般满意占12%、非常不满意占6%;2015年非常满意占83%、满意占5%、一般满意占9%、非常不满意占3%,综上述5年的数据分析,民汉大学生对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开展对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满意度在逐年提升,同时充分发挥了体育活动在校园文化体系构建中的价值。

表3 参与学生对校园文化体系构建满意度情况统计

(2)参与教师对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认可度情况

教师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与组织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参与程度,而对于民族地区高校存在不同教师观念的问题,如表4数据统计分析知,2011年非常认可占50%、认可占17%、一般认可占25%、非常不认可占8%;2012年非常认可占58%、认可占14%、一般认可占20%、非常不认可占8%;2013年非常认可占62%、认可占10%、一般认可占5%;2014年非常认可占75%、认可占12%、一般认可占10%、非常不认可占3%、2015年非常认可占80%、认可占9%、一般认可占11%、非常不认可为零。综合5年统计的数据结果,而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一种定式发展,固定的模式更能够让所有教师接受,教师参与其中进行锻炼与表演更加展现了高校校园新的精神面貌。

表4 参与教师对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认可度情况统计

(3)参与观摩的单位对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关注度情况

作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参与的第三方(观摩单位),从表5统计的结果可知,能够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展示观摩的单位代表,是关注校园文化发展的集体,而这种关注的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校园模范活动的开展,校园特色体育元素的引领作用,潜移默化的提升与影响其他兄弟单位的关注度提升,也是观摩单位对实施单位的认可,进一步推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民族地区的推广与传播。

表5 参与观摩的单位对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关注度情况统计

(4)参与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对促进民汉关系的认同度情况

民汉关系认同度是2011-2015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开展实施以来的作用与趋势,如表6数据统计分析知,2011年非常认同46%、认同20%、一般认同14%、不认同20%;2012年非常认同55%、认同15%、一般认同17%、不认同13%;2013年非常认同65%、认同16%、一般认同8%、不认同11%;2014年非常认同76%、认同9%、一般认同4%、不认同2%,综合5年数据结果知,认同度随着全民健身运动会活动的逐年开展,不断加强与改善,同时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为民汉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与帮助的平台,不认同的声音也在减少,说明近几年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确实卓有成效,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发展民汉关系认同度的级别,最后朝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目标靠拢。

表6 参与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对民汉关系的认同度情况统计

综上所述,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过程是检验与享受的过程,而参与校园体育文化人群的反馈的情况有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持续发展,但其中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比如少数群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问题,都有待在后续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去解决与避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能传播品牌文化

在校园文化体系构建中植入体育元素必须有学校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特征,根据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地制宜的体系构建和改造体育物质文化,着力创建品牌文化氛围,是实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之举[3]。而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具有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以及本土优势项目资源,在此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例如,除本研究的校园全民健身操类活动以外,还有院级篮球赛、校级足球赛(包括5人制、7人制、11人制等)等,同时此类活动很好的与党建活动联系于一体,正在打造“活力校园1+1”品牌,“1+1”即“体育+文化”、“体育+党建”、“竞赛+表演”等模式融合于一体。目前本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已经作为新疆高校的模板,其传播的品牌文化已经被众多高校所认可,所以,实践发现,通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植入体育元素,能够很好的传承历史,反映学校层面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最终实现品牌的创建及品牌文化的传播。

3.1.2 能传递精神文化

作为赫胥黎《天演论》的翻译者,严复提倡“自强保种”,其途径是鼓励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救国图强必须以“民之手足体力”为基础,而作为中国大学的传播者,蔡元培对大学教育胸怀远大抱负[9],正因为大学教育精神之所在,才会有大家之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属于传播思想的载体,学生的思想教育依赖于精神文化的引领与导向,通过体育文化活动的实施才能够让学生的行动与内心有盼头,在训练中寻找团队协作,在竞赛中历练进取意识,因此,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能够传递民之精神。

3.1.3 引导健康意识

科学系统的体育运动有利于提升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保持愉悦的身心状态[10]。体育文化体系构建属于知识与行动结合的实践,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身心,而在全民健身战略的导向下,其意识形态形成更是重要,健康意识在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该是目标之一,纵观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下降,其体育文化体系构建显得更为重要,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能够提供身心提高的平台,以及引导健康意识的形成,最终达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目标。

3.1.4 能和谐诸多关系

国学大师季羡林提到和谐社会时指出,和谐社会除了要讲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应该讲人的自我和谐,而作为高校来讲,人是校园的主体,校园主体的自我是最基础性的,是其他关系和谐的前提条件[11]。和谐校园属于一种高素质的文化自主,特别对于新疆高校而言,即民汉合校、合宿、合运动、合学习等方式,推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作为重点培育,而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则成为和谐价值观形成的纽带,经过实践实施的效果证明,一系列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缓冲了宗教极端思想的固性,推进了诸多民汉关系的和谐发展。

3.2 建议

3.2.1 夯实顶层设计,长远谋划,精心组织

顶层设计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核心据点,是保障各项政策解读与传播,是贯穿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开展整个过程的动力与基础,顶层设计的结构合理性源之于上下级之间的密切配合,贯彻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同时作出长远规划,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品牌效应得以持续发展,长远谋划需要考虑传统文化、地域特征、延续性发展等方面,通过此举措形成精英团队作用于其活动的开展;精心组织需要依靠导演团队的长时间积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传统模式,并不断的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繁荣景象。

3.2.2 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拓宽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点”与“面”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需要引导,需要创造性结合,积极性的调动才能保障各项实践活动内容的实现,而通过实践过程的尝试,才能发现学生之所长,挖掘其潜能,进行因材施教,达成学生愿意参与并积极配合的共识,免除被动因素的干扰,而怎么样调动积极性与挖掘潜能,则需要拓宽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点”与“面”,即“点”指参与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者个体,“面”指体育文化活动的主旨、内容、形式、实施手段等,只有整合各项因素的集体智慧,才能实现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魅力与特点。

3.2.3 完善体育文化制度形式,以体育活动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和谐互助

体育文化制度是实施校园文化体系构建过程中的训练、竞赛、奖励等方面内容,属于执行活动过程的基本规范,保障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利用体育活动的功能,即传播、健身、教育、调节等功能,在实施的行动中注入和谐理念,在内容设计上多些团队配合,在竞赛中强调集体荣誉感,最终引导学生相互之间主动接触、主动交流、主动思考,形成互助的模式,助力于高校校园文化的体系构建。

3.2.4 关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发展,使其成为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大舞台

蔡元培在《北大第二十二年开学式演说词》中明确指出:“本校倡导体育会、音乐会、书画研究会等,是为了来涵养心灵”[12],此观念主导内涵式教育发展,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中内涵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包括校训、活动主旨、开展项目的文化底蕴等,而内涵发展则是学校精神与教育的一把利剑,能够赖以传承的根本,所以,对每一次校园全民健身活动成果进行理论提炼有助于内涵的发展,同时在内在与外在构筑校园文化的大舞台,保障其品牌文化与校训思想的可持续传承。

参考文献:

[1]王艳云,左成.探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177-1178.

[2]许奋奋.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发展—探析篮球文化在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7):964-966.

[3]郑婕,齐云飞.在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中植入体育元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7):85-90.

[4]徐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及其育人的内在机理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94-99.

[5]量培根,林虹.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5):83-85.

[6]胡启良,兰自力,等.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2):70-73.

[7]顾春先,邬红丽,等.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8):41-48.

[8]张健,冯坚.试论高校体育文化的体系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09,6(6):79-81.

[9]黄子响.从大学精神构建论学校体育文化的价值[J].体育学刊,2014,21(1):69-72.

[10]杜放,张守伟.我国高校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审视与考量[J].体育文化导刊,2014,7(7):141-144.

[11]胥万兵.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7):83-85.

[12]蔡元培.蔡元培全集[M].第三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344.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