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错位现象”与“旅游资源诅咒”辨析*

2018-05-10 11:31李跃军周秋巧姜琴君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错位旅游业现象

李跃军,周秋巧,姜琴君

(台州学院 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台州 317000)

资源诅咒论是发展经济学领域的一个经典命题,其核心含义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抑制作用,资源丰富型经济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反而低于那些资源匮乏型经济地区的增长率。但资源诅咒的贫富悖论命题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只有在权力或制度等某些条件下才会发生[1]。对于旅游业来说,是否也存在“资源诅咒”现象呢?左冰从中国31个省(市、区) 的旅游经济与各地区经济增长之间进行分析,认为“旅游业的繁荣和经济增长之间确实显示出显著的负相关性,即‘资源诅咒’命题对于旅游业应当成立”[2]。方法林就江苏省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耦合度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旅游资源与旅游总收入之间存在空间同步性和错位性并存的现象,并判断其省域存在“旅游资源诅咒”的现象[3]。可见,较多学者把旅游资源开发的负面影响和旅游错位现象加入到对资源诅咒的讨论中来,并以实证来研究。那么,把“旅游资源与经济发展负相关”所形成的旅游资源错位现象,能否就可以推行到资源诅咒呢?李跃军认为当前对于旅游资源诅咒论,许多研究成果在实证检验、传导机制说明和政策建议上都存在重大缺陷[4]。本文从探讨旅游资源错位现象和旅游资源诅咒的形成,以及政策差异性出发进行辨析。

1 “旅游资源错位现象”及其原因

1.1 旅游资源错位现象的概念

空间错位是指紧密相连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几何重心在空间上呈现出一种分离,两者发展不同步的现象,旅游空间结构错位现象就是指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市场、区域经济水平等要素之间在空间分布上相互不匹配性的现象。如李创新、马耀峰从时空双重角度对中国旅游热点城市入境市场与收入的错位研究[5]。朱竑等探讨了中国2 286个A级景区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了中国A 级景区分布状况与旅游资源间的错位问题[6]。在各类旅游空间结构错位现象中,旅游资源错位现象是较为普遍而又典型的形式。旅游资源错位现象指区域旅游空间中,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与旅游发展要素空间分布不匹配性,即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经济、旅游市场、区域经济水平等要素发展水平反而低。由于区域旅游空间发展要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形成了类型多样的旅游资源错位现象。按照不同错位特征,旅游资源错位现象主要有属性错位、形式错位和等级错位3种形式(如图1所示)。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图1 区域旅游资源错位类型

第一类是属性错位,即旅游资源与何种旅游发展要素发生的错位现象,主要包括旅游资源与市场规模错位,旅游经济、旅游效率和旅游收入等旅游发展质量要素,以及与人口分布、城市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旅游发展影响要素之间形成的错位现象。一个区域中旅游资源丰富地区,但是人口分布少,城镇少,或者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就属于旅游资源错位现象。如邓祖涛[7]、董红梅[8]对中国旅游资源、空间区位和旅游市场的空间错位进行研究后,提出了各个省区旅游资源与发展要素之间的错位。又如浙江台州的重要旅游资源分布在西部的天台和仙居县,而人口、经济等以温岭、椒江、路桥的东部沿海县市为重心。

第二类是形式错位类。形式错位是指仅仅在旅游资源总量与旅游发展要素总量上的空间分布不一致,即从数量表现形式上判断的错位现象。由于主观评价或计算造成二者总量的数量偏差,虽然从数量上判断二者之间属于错位现象,实际上它们之间不一定属于空间错位。根据旅游资源错位的形式,可分为真错位与伪错位,前者指旅游资源总量和旅游发展要素总量的错位与区域发展实际空间错位相符,后者指旅游资源总量与旅游发展要素总量的数据表象上看是错位现象,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并没有错位。例如,旅游资源单体、不同旅游资源类型赋分带有主观性,得到的旅游资源评价总分并不是绝对的标准值,或者旅游发展要素统计不准确或不科学,就会形成伪错位现象。

第三类是等级错位类。在旅游资源错位的区域,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要素发生错位的程度可能不同。如这个区域的东部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收入很不理想;而西部旅游资源一般,旅游收入反而很高,那么这个区域的旅游资源错位程度就较大。刘法建对省域旅游错位现象测度做了初步的研究[9]。根据旅游错位程度等级不同,划分为3种情形:高错位区域、中错位区域、低错位区域。高错位区域指旅游资源与错位要素发生较为明显的错位现象,中错位、低错位区域则指错位程度相对较少的错位现象。如在我国旅游大区的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来看,上海在我国各个省区排名中,就属于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高错位现象。

1.2 旅游资源错位现象的原因剖析

造成旅游资源错位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区域旅游发展的复杂性、地理环境赋存差异性的客观原因,以及统计数据与计算方法出现偏差、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不合理性的主观原因。

一是区域旅游发展要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其赋存情况、质量和规模能够影响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但旅游资源并不是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决定性因素,旅游业发展的复杂性会导致错位现象。各个区域旅游发展的动因呈现多元化局面,一个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可能是旅游资源吸引型、人口规模拉动型、地方经济推动型等类型,如深圳与三亚的旅游发展推动力是不同的。旅游发展要素受旅游地的地域条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和市场规模与当地经济水平和人均收入具有更大的相关性,而入境旅游市场则更多地受外向型经济、品牌旅游资源及宣传营销影响。因此,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要素和指标的错位现象就会相应形成。

二是地理环境赋存条件的差异性。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内呈现出地理环境要素的差异性,包括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等差异,在此基础上人口分布和生产生活的人类活动也形成了区域差异性。区域旅游就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通过旅游设施的改善和旅游服务,为游客提供旅游线路与旅游产品,旅游业就是在区域旅游基础上形成的产业部门。旅游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组成了区域发展要素,区域内的不同地区各个发展要素不平衡性本来就是区域的固有属性,因而,也就可能形成旅游资源与人口分布、城市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区域旅游发展要素的错位现象。

三是统计数据与计算方法出现偏差。旅游资源错位现象是在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中提出的,它是以统计数据、主观评价和数量计算为基础,而目前的统计数据往往出现较大偏差,或者数据来源不是权威部门的发布,那么计算出来认为错位的两个地区,可能就是一种“伪错位”。尽管国家旅游局2014年颁布《国内旅游接待统计指标评价办法》,不断完善了旅游统计方法,为各地准确判断自身旅游业发展阶段和特征提供依据,也为地区之间相互交流经验提供参考。但各地在上报统计数据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各个省份和基层单位统计的标准和折算的办法仍然存在差异,导致数据偏差,因而采用的面板数据本身就存在偏差,研究的旅游资源错位结果是不是真的属于空间错位?其可靠性仍然不足。计算各地旅游资源总量时,对旅游资源丰度评价指标的合理性也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认定。旅游资源丰度通常以旅游资源的数量、类型和等级作为基本数据,进而评价旅游资源类型与品质的优势程度(即旅游资源优势度)。旅游资源中的世界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区、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主题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示范区的不同类型,折算分值在不同地区可能不同[10-11],还有些资源评价结果只计算了A级景区作为该地区旅游资源总量[12-14],忽略了没有参与A级评定的其他旅游资源,如传统村落、文化街区、节庆活动等对旅游者吸引力较大的旅游资源,导致了不积极参与A级评定地区的旅游资源总量低于积极参与A级评定地区的旅游资源总量,因而研究得到的错位现象结论就欠缺合理性。

第四,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偏差。区域旅游资源丰度及价值评价与旅游资源空间组合、空间匹配和集聚性、旅游资源与城市的匹配性、旅游资源交通区位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这些影响因素完全可以导致一个高等级旅游资源降低为低等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甚至更小。如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顶尖的旅游资源,但如果把它作为一个高等级旅游资源统计到西藏地区旅游资源丰度的计算之中,没有考虑区位和可达性等制约,这就显得不太合理。究其根源,自然资源以品位的特性来反映资源质量,旅游资源同样也存在价值品位问题,它的品位主要受两个方面影响:一是旅游资源本身固有的等级、规模、类型和集聚组合状况;二是其空间区位、适游期长短和开发可行性。例如,一个优质旅游资源处于城市的城区与远郊,得到的旅游资源评价值就应该不同,如果简单地用旅游资源类型、等级和数量来计算,这就不能合理地反映不同地区旅游资源禀赋程度,不合理性是很明显的;也就是说,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等级高和数量多的区域,其旅游资源禀赋程度不一定也高,因为旅游资源具有“品位现象”。在评价一个区域旅游资源丰裕度时,应该把原有旅游资源通过“品位”折算以后来评价,这才显得更为合理。因而,在某些认为是旅游资源错位现象的区域,如果通过“品位现象”折算后,就不一定是出现“错位现象”,或许只能是“伪错位”。

2 “旅游资源诅咒”的存在性及其验证

2.1 “旅游错位现象”推论到“旅游资源诅咒”的逻辑思考

资源诅咒的存在性是不仅以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负相关为表现形式,而且要以“挤出效应”来论证的,也就是说要论证它们之间“挤出效应”的相关性,才能说明这个地区是否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而国内学者对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要素的相关性关系,主要分为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空间关系,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之间的错位关系,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经济发展关系,旅游资源利用率或效率与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的空间关系等四大类,大量研究是从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增长的“错位现象”,或者是从旅游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错位现象”来论证,如河南[15]、山东[16]、山西[17]、新疆[18]、安徽[19]等地实证中,以定量方法,把旅游发展要素“错位现象”作为旅游资源诅咒的依据,得到该地区存在“旅游资源诅咒”现象的结论,其推理的理由是把旅游经济落后性主要归因于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这些研究缺乏“旅游资源诅咒”挤出效应的验证。

区域旅游发展理论认为,旅游经济的繁荣不仅与旅游资源丰度有关,还与人口和市场条件、区位条件及旅游资源空间组合等相关,旅游经济规模大的地区可能由于当地经济较为发达、人口规模大、市场区位好、全域性旅游吸引力大等因素,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而超过了旅游资源丰富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形成了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经济发展伪错位现象。在我国31个省区中,学者研究得到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既有同步,也有错位的结论[20]。另外,在旅游资源错位现象的研究中,可能是对旅游资源总量统计错误,或是计算方法不一致、缺乏科学性等多种原因,也可能形成了旅游资源的错位现象。在旅游错位现象的地区是否就能推理“旅游资源诅咒”呢?朱希伟、曾道智通过研究认为,旅游业发展会带来收入效应和资源转移效应,资源转移效应指对工业发展具有负向挤出效应,当拥有丰裕的旅游资源带来的收入效应会超过资源转移效应,就会逃脱“资源诅咒”陷阱[21],当资源转移效应大于旅游资源带来的收入效应时,才会出现“资源诅咒”。因而,旅游经济增长的成功与否所产生的旅游资源“错位现象”,不能仅仅归因于旅游资源丰富而造成,还得看错位现象的地区资源转移效应大于旅游资源带来的收入效应。如果把错位现象简单地推理到“资源诅咒”,其逻辑推理不太严密。

2.2 “旅游资源诅咒论”的验证分析

“资源诅咒”发生的原因在于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形成的产业发展对其他更具竞争力的组织和经济活动形成了“挤出效应”。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就是指禀赋的自然资源经由何种传导路径来遏制当地经济增长,探讨的是资源禀赋如何妨碍经济增长的具体路径。目前资源诅咒论的文献主要提出了荷兰病效应、挤出效应、贸易条件波动和政治制度弱化效应4种传导机制[22],其核心是挤出效应,即自然资源成为挤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资金、制造业、教育、创新等。

旅游资源诅咒挤出效应的主要依据是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繁荣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旅游领域开展旅游开发,但其旅游投资规模扩张的结果却是削减了区域内制造业或其他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投资发展状况,从而削弱了地区综合经济增长的关键原因。也就是说,旅游资源诅咒的前提条件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存在挤出效应,导致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反而低于那些旅游资源贫乏地区的增长率。在旅游错位现象的地区是否就存在挤出效应呢?这就要看旅游错位地区是否真正地挤出了制造业等的发展。从我国大区看,西部的经济落后性受历史、区位、人口和科技等条件影响,而不是受旅游资源挤出影响;从东部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集聚区空间分布来看,许多高等级旅游资源往往偏离工业分布区,如浙江天台山、雁荡山等山地型景区,与工业分布区空间上不重叠,其旅游开发应该是因地制宜的表现,而不是产生了制造业的被挤出现象,改变了原有区域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从资金投入看,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制造业投入水平较低,只是投资者追求投资效益,不应归因于旅游资源丰裕排斥了经济发展;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发达地区来说,旅游投入所占比极低,不可能存在挤出了制造业投入的现象。应该说,我国各地欠发达地区的落后性是一种通病,也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要是具备了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也不去开发,或许地方经济更加落后,如果把落后性归咎于旅游资源本身,并冠之以“资源诅咒”,实乃是不明智的认识。

当然,可能在某些地区,如海南,确实由于发展旅游业挤出了部分制造业,通过价格水平、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地区开放程度等传导机制,带来房价过高、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文化异化、经济结构畸形发展、产业结构失衡、居民社会福利下降等负外部效应。但是,随着旅游业融合功能和带动功能的进一步突出,从长远来看,只有发展旅游业才是海南等旅游资源丰裕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旅游产业的负面影响,而强调“旅游资源诅咒”。总之,随着区域综合性功能的加强,旅游业的发展是区域空间功能和空间经济多元化布局以及产业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3 “旅游资源错位现象”与“旅游资源诅咒”的应对政策差异

“旅游资源错位现象”与“旅游资源诅咒”是两种不同的旅游资源认识观,其对于区域旅游的政策建议将明显不同。科学认识“旅游资源错位现象”与“旅游资源诅咒”的关系有利于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3.1 错位现象与错位发展战略

旅游错位现象可以说明区域旅游发展水平存在着空间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同时也反映经济落后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与闲置现象,表明区域旅游经济存在着广阔的发展潜力空间。因此,旅游错位现象可为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提供参考。旅游资源错位地区应该采取错位发展模式,旅游错位发展既是指与周边旅游区在旅游产品、旅游营销、形象宣传上的差异性定位战略,也指旅游资源优势区立足旅游资源优势,以发展旅游业来区别于周边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旅游错位发展以资源优势互补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寻求事物发展定位、方向和关系上的变化,是一种区域发展特色定位的发展战略。在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高错位区域,要挖掘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旅游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开发。在一些旅游经济发达与市场规模大形成的高错位区域,要充分利用其交通、设施和区位优势,发挥龙头作用,向中、低错位地区输送客源,带动周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在中低错位地区,虽然旅游资源所获得的旅游效率处于中游地位,应本着精品化开发、特色化利用的原则,寻找适合自己的旅游发展空间,进一步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由于产业带动效应的差异,错位发展可能导致错位现象。如某区域以技术、人才和人口为优势,充分发展工业,形成经济带动型旅游业,而另一区域发展不具有工业条件优势,而具备丰裕的旅游资源,因而选择发展旅游业作为错位发展战略,导致在上述两个区域就有可能由于选择产业差异导致了旅游经济与区域经济水平的错位现象,以及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错位现象。可见,有些区域的旅游错位现象是由于采取的错位发展战略造成的,错位现象也可能是区域采取错位发展的一种结果。

3.2 旅游资源诅咒与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如果在旅游资源错位的地区,都以旅游资源诅咒论的思想来指导实际工作,那么,采取的政策将是:在经济落后地区,即使旅游资源丰裕,仍然不能寻求旅游业发展,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挤出效应,限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这种政策建议当然是不可行的,甚至显得荒唐可笑。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追求产业结构优化是区域发展的根本要求,虽然旅游业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但其旅游融合和综合带动功能决定了旅游资源的特殊价值,而不是受到诅咒。当然,如果以长期的区域经济增长作为目标,那么旅游资源优势区更要加强改革和产业素质提升,完善旅游要素体系,打破旅游产业传统边界,有效地利用旅游业的带动效应,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将旅游业所积累的财富投入到符合区域发展定位的其他产业中,不断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部门,并着力于区域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建设,克服旅游业带来的“负面现象”问题。

4 讨论与结论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旅游区域中旅游经济与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要素之间,客观上普遍存在旅游错位现象,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好,但旅游经济不强,或是旅游资源赋存条件好的区域,其旅游经济的增长速度低于旅游资源相对匮乏区域的现象。旅游资源错位现象包括属性错位、形式错位和等级错位等形式,它的存在具有其客观性和复杂性,如果旅游业挤出效应没有充分论证,片面地把旅游资源错位现象当成“旅游资源诅咒论”的依据,那么“旅游资源诅咒论”在实证检验、传导机制说明和政策建议上都会存在重大缺陷。因此,从“旅游资源错位现象”推理到“旅游资源诅咒论”,是一种过分夸大旅游业负面影响,片面强调旅游资源基础性作用的观点,这种观点只从表面数据胡乱寻找因果关系,忽视区域经济、人口市场、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等因素对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也忽视了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功能和融合发展功能,混淆了错位现象、错位发展和旅游资源诅咒等概念的相互关系。在经济落后而旅游繁荣的错位地区,考虑旅游资源诅咒假说时,一定要考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繁荣的背景,科学分析挤出效应影响因素的传导机制,因地制宜,努力发展多种经济,构建科学的区域产业体系,避免权力腐败和制度障碍产生的旅游业挤出效应,规避将来旅游资源诅咒的发生。正确辨析两者的差异性,对于科学认识区域旅游要素空间配置关系,对于旅游业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YANG J. The wealth paradox :the coupling effect of wealth and power[J]. Modern economic research,2012(8):43-46.[杨娟.贫富悖论:财富与权力的耦合效应[J].现代经济探讨,2012(8):43-46.]

[2] ZUO B.Can tourism boom break the resource curse? a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Mainland China[J]. Business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2013(5):60-69.[左冰.旅游能打破资源诅咒吗?基于中国31 个省(市、区) 的比较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5):60-69.]

[3] FANG F L.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phenomenon of tourism “resource curse” in Jiangsu Province [J].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2012(5):27-34.[方法林.江苏旅游“资源诅咒”现象实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5):27-34.]

[4] LI Y J,JIANG Q J. A number of problems of “tourism resource curse” [J]. China ancient city, 2016(10):45-47, 57.[李跃军,姜琴君.“旅游资源诅咒”论的若干问题[J].中国名城,2016(10):45-47,57.]

[5] LI C X, MA Y F, ZHANG Y Y,et al. An analysis of space-time dynamic evolution and dislocation of inbound tourism based on typical cities with the gravity model as an empirical research[J]. Economic geography, 2010, 30(8):1372-1377.[李创新,马耀峰,张佑印,等.中国旅游热点城市入境客流与收入时空动态演化与错位:重力模型的实证[J].经济地理,2010,30(8):1372-1377.]

[6] ZHU H,CHEN X L.Spac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A-grade scenic spot in China[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08, 28(5):607-615.[朱竑, 陈晓亮.中国A 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8, 28(5):607-615.]

[7] DENG Z T,YIN Y M.An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mismatch of tourism resources, location and inbound tourism revenue in China[J]. Tourism science, 2009, 23(3):6 -10.[邓祖涛, 尹贻梅.我国旅游资源、区位和入境旅游收入的空间错位分析[J].旅游科学, 2009, 23(3):6 -10.]

[8] DONG H M,ZHAO J B.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undances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J].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 25(2):173-177.[董红梅, 赵景波.中国高等级旅游资源数量与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的关系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2):173-177.]

[9] LIU F J,FANG Y L,LI D H,et al.Measurement of “resource cur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vincial-level tourism and its response to regional economy[J]. 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2015(11):66-70.[刘法建,方叶林,李东和,等.省域旅游发展“资源诅咒”测度及其与区域经济的响应[J].华东经济管理,2015(11):66-70.]

[10] FANG Y L,HUANG Z F,HU X H.The valuation of asynchronous phenomenon and relative efficiency about regional tourism resources of Anhui Province[J]. 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2013,27(6):27-31.[方叶林,黄震方,胡小海.安徽省旅游资源错位现象及相对效率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6):27-31.]

[11] DING X S,LI Y W,LÜ K W.A study on the regional disparity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Henan Province based on spatial mismatch theory[J]. 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11, 27(2):106-108.[丁旭生,李永文,吕可文.基于空间错位理论的河南省旅游发展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1, 27(2):106-108.]

[12] CHEN L,HU J,FU Q G,et al.A study on the spatial mismatch between the A-grade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the quality of inbound tourism in Shandong Province[J]. 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2014, 48(5):755-759.[陈磊,胡静,付琼鸽,等.山东省A级景区与入境旅游质量的空间错位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8(5):755-759.]

[13] WANG Y Z.Tourism resource endowment and regional tourism economies: a positive analysis on Shanxi Province[J]. Ecological economy,2010(8):41-45.[王玉珍.旅游资源禀赋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基于山西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10(8):41-45.]

[14] HAN C X. The spatial tourism economic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superiority degree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Xinjiang[J]. Economic geography,2009,29(5):871-875.[韩春鲜.基于旅游资源优势度差异的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09,29(5):871-875.]

[15] WENG G M,CHEN L N. Spatial mismatch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China[J].Ecological economy,2014,30(4):123-126.[翁钢民,陈林娜.空间错位视角下我国东、西部旅游业发展差异研究[J].生态经济,2014,30(4):123-126.]

[16] WANG K.An analysis of provincial differences in China 's major tourism resources[J].Geography and territorial research,1999,15(3):69-74.[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3):69-74.]

[17] SUN G N,FENG M E. Inbound tourism market competitive state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resources and location factor in the West of China[J]. Journal of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3,33(4):459-464.[孙根年,冯茂娥.西部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与资源区位的关系[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4):459-464.]

[18] BIAN X H. The intercity difference and abundance analysis of urban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J]. Jiangsu commercial forum, 2006(1):109-112.[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城际差异与丰度分析[J].江苏商论,2006(1):109-112.]

[19] WANG M H, SUN G N, KANG G D.A combined matrix analysis on the spatial dislocation of landscape resources, nameplate scenery and finance achievement in China[J]. Human geography, 2009, 24(4):115-119.[王美红, 孙根年,康国栋.中国旅游LR-NS-FA空间错位的组合矩阵分析[J].人文地理, 2009, 24(4):115-119.]

[20] LI L P.The diagnosis of “synchronousness-asynchronousness” and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in and among the Chinese destinations:based on the national tourism data of 31 provincial cellos[J]. Human geography,2008,23(2):87-90.[李连璞.区域旅游发展“同步—错位”诊断及差异分析:基于中国31省(区、直辖市)国内旅游统计数据[J].人文地理,2008,23(2):87-90.]

[21] ZHU X W, ZENG D Z. Tourism resources,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resource curse [J].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2009(5):65-72.[朱希伟,曾道智.旅游资源、工业集聚与资源诅咒[J]. 世界经济,2009(5):65-72.]

[22] CUI X F. The theory of “resource curse” is not established [J].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2013(5):27-31.[崔学锋.“资源诅咒”论不成立[J].经济问题探索,2013(5):27-31.]

猜你喜欢
错位旅游业现象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群策“错位相减法”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相减法”那些事儿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奇异现象传真
角色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