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格局:2010-2017*
——科研课题的视角

2018-05-10 11:33:22陈钢华保继刚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研究课题国家旅游局学刊

陈钢华,保继刚

(中山大学 a.旅游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2; b.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275)

在改革开放后的近40年间,中国旅游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缓慢发展到快速扩张的过程。随着中国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持续提升,以及在全球旅游产业发展中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中国旅游研究也相应地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而持续的关注。国内外学者曾从以下4个方面对中国旅游研究进展进行过系统的梳理和回顾,主要的研究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其一,发表在国内中文刊物、对有关中国内地旅游研究进展的中文文献的回顾。例如,董晓莉、吴必虎和钟栎娜[1]曾以《旅游学刊》所载文献为例,对2000—2010年间中国旅游研究的知识体系进行了解析(这一论文发表于《旅游学刊》)。其二,发表在国外英文刊物、对有关中国内地旅游研究进展的中文文献的回顾。例如,保继刚、陈钢华和马凌[2]通过访谈7位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旅游学者(中国旅游研究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利用1986—2011年间《旅游学刊》所载文献以及2005—2010年间《旅游学刊》《旅游科学》《旅游论坛》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所载文献,对中国旅游研究的主题演化与发展趋势进行过系统的分析(这一论文发表于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其三,发表在国内中文刊物、对有关中国内地旅游研究进展的英文文献的回顾。例如,陈钢华和保继刚[3]利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和Tourism Management所载文献,对海外中国旅游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并评价了其学术贡献(这一论文发表于《旅游学刊》)。其四,发表在国外英文刊物、对有关中国内地旅游研究进展的英文文献的回顾。例如,钟丽娜、吴必虎和莫里森[4]对全球范围内发表在英文学术杂志中的有关中国内地旅游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检索和梳理,并重点对论文署名(作者)等进行了分析(这一论文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诚然,如上所述的回顾性/综述性论文能够很好地加深我们对中国旅游研究进展的了解。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上述研究所回顾和评价的对象,绝大多数是已经正式发表的期刊论文,且主要涉及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学术贡献等,对中国旅游研究所体现出的地域分布特征、机构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等还缺少深入的分析和解释。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开始从期刊论文的角度来分析中国旅游研究的地域分布特征与科研机构分布特征[4-7],但仅分析期刊论文所体现出的研究格局,难免会有一定的局限,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分析(例如,对科研项目的分析)予以补充、佐证。与此同时,虽然早在2008年,刘庆余[8]就已经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所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进行过有关研究主题以及时空分布等方面的分析,但分析对象仅限于1987—2007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类似地,虽然朱峰、项怡娴和王春晖[9]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所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进行过研究主题的分析,但她们尚未提及其中所体现的中国旅游研究的格局特征,并且分析对象仅限于1987—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所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同样地,林清清、朱竑和陶伟[10]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地理学研究课题的分析也主要是针对资助数量历时分布的统计与研究内容的主题分类。

综上所述,对中国旅游研究格局的分析,还需要且可以从科研项目的角度展开,以便对中国旅游研究的格局(例如,时间分布、学者分布、科研机构分布和地域分布)有更加全面的理解。因此,本文试图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所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以及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课题,分析中国旅游研究的最新格局(2010—2017)。

1 数据来源

为对中国旅游研究的最近格局做一个全面的梳理,本文选择如下分析对象与数据来源:其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作者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官网(http://www.npopss-cn.gov.cn/)检索,获取2012-2017年(2011年及之前年份缺完整资料)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名单(含面上、青年和西部项目),并从中选择与旅游、休闲、酒店相关的课题,建立数据库。其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作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官网(http://www.nsfc.gov.cn/)检索,获取2010-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名单(含面上、青年项目、地区基金),并从中选择与旅游、休闲、酒店相关的课题,建立数据库。其三,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课题。作者从中国旅游研究院官网(http://www.ctaweb.org/)检索,获取2010-2017年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课题名单,建立数据库。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分析中国旅游研究近期的地域、机构、学者及年份格局,针对上述3个方面的数据,作者均只分析立项年份、课题负责人、立项单位以及所在省市(自治区)。

2 中国旅游研究的基本格局

2.1 时间分布(2010—2017)

如表1所示,在过去的6~8年中,虽然有波折,但整体上而言,从科研课题的角度来看,中国旅游研究经历了相对平稳的发展历程。例如,从2010-2017年,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的课题数量一直保持在20~30项之间。囿于政策原因,有些年份立项课题数量较少,例如,2012年、2017年都只有21项;有些年份立项课题数量较多,例如,2015年的立项数达到30项。在2010-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方面,也都可以发现类似的规律。相比之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数量则经历了较为明显的增长,2013年、2014年的资助数量均为46项,2015年、2016年、2017年 的资助量分别增长至49项、55项和78项。

表1 中国旅游研究课题数量的年际分布(2010-2017)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

2.2 学者分布(2010—2017)

在2012-2017年的6年间,共有326项与旅游研究相关的课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年均54项;其中,共有1位学者(胡北明:四川理工学院/贵州财经大学)获得过两次资助(2012年/2017年),其余324位学者都只获得一次资助。如表2所示,在2010-2017年的8年间,共有4位学者分别累计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另外,还有36位学者分别累计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其中,在过去的8年间累计获得超过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的高校有:安徽师范大学(5位)、海南大学(4位)、陕西师范大学(4位)、南京大学(4位)、中山大学(3位)、南京师范大学(3位)。如表3所示,在2010-2017年的8年间,共有198项课题获得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资助,年均近25项;其中,共有12位学者获得过两次资助。

表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旅游研究课题(超过2项)的负责人分布(2010-2017年)

资料来源:作者统计。

表3 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课题(2项)的负责人分布(2010-2017年)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2.3 科研机构分布(2010—2017)

2.3.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在2012-2017年的8年间,共有175所高校/科研机构获得了32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如表4所示,共有39所高校/科研机构分别获得3项及以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其中,累计获得8项资助的高校有海南大学和云南大学;累计获得6项资助的高校/科研机构有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山大学;累计获得5项资助的高校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华侨大学、青海大学、浙江大学。值得注意的是,西部高校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旅游研究课题上的突出表现,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这些高校可以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西部项目(排他性的专项项目);其二,西部高校在研究民族旅游、乡村旅游、旅游社区参与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

2.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2010-2017年的8年间,共有129所高校/科研机构获得29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如表5所示,共有27所高校分别获得3项及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共计168项(占总数的57.1%)。其中,安徽师范大学累计获得20项资助,其次是中山大学(16项)、陕西师范大学(14项)、海南大学(12项)和南京师范大学(10项);累计获得5项以上资助的高校还有:南京大学(9项)、中国旅游研究院(7项)、吉首大学(6项)、江苏师范大学(6项)、云南大学(6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5项)、北京联合大学(5项)、东南大学(5项)和暨南大学(5项)。

值得注意的是,师范类高校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研究课题方面有突出表现,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旅游研究的学部集中在地学部和管理学部,且以地学部占绝对主导;其二,师范类高校在地理学科(含旅游地理)方面有较强的优势。

表4 获得3次及以上国家社科基金的科研机构(2012-2017年)

资料来源:作者统计。

表5 获得3次及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的科研机构(2010-2017年)

资料来源:作者统计。

2.3.3 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课题

在2010-2017年的8年间,共有95所高校/科研机构(课题组)一共获得198项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课题。如表6所示,共有19所高校分别获得3项及以上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课题,总计108项(占所有课题数的54.5%)。其中,中国旅游研究院在过去的8年中累计获得16项资助,年均2项;居第2和第3的分别是南开大学(12项)和中山大学(11项)。华侨大学(8项)、浙江工商大学(7项)在过去的8年中所获得的资助数量也分别位居第4、第5,显示了较强的科研实力。

表6 获得3项及以上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课题的科研机构(2010-2017年)

资料来源:作者统计。

2.4 地域分布(2010—2017)

2.4.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在2012-2017年的6年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326项旅游研究课题分布在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如表7所示,北京(29项)、广西(26项)和云南(19项)的旅游研究机构获得的资助数量位居前3,随后是湖南(18项)和上海(17项)。北京和上海的研究机构的突出表现主要得益于其众多的旅游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强劲的旅游研究实力,而广西、云南、湖南、四川等省区研究机构的突出表现,除了它们在研究民族地区旅游、边缘地区旅游、旅游社区参与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实力外,也得益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的专项资助。

2.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2010-2017年的8年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294项旅游研究课题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如表7所示,江苏(41项)、北京(35项)、广东(35项)的旅游研究机构分别获得超过3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显示出强劲的旅游地理学(旅游管理学)优势;安徽(27项)、湖南(18项)、陕西(18项)、海南(16项)和云南(16项)等省区获得的项目也都超过15项,也显示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较强优势。

表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旅游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课题的地域分布(2012-2017)

资料来源:作者统计。

2.4.3 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课题

在2010-2017年的8年间,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课题分布在23个省、市、自治区。如表8所示,位于北京(42项)、广东(19项)和浙江(15项)的旅游研究机构获得的资助数量分别位居前3,随后是天津(14项)和福建(12项)。由此可以看出,在专门的旅游研究课题立项方面,北京和广东的高校/科研机构具有比较明显的领先优势。

表8 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课题的地域分布

资料来源:作者统计。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2010—2017年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课题所进行的资助时间、课题负责人分布、机构分布、地域分布等方面的统计,有以下几点结论与讨论:

(1)在过去的8年间(2010—2017),中国旅游领域的研究课题数量获得了较平稳的增长,延续了2001年以来[8]、2004年以来的增长趋势[10]。这一发展趋势与之前文献所论及的中国旅游研究规模持续扩大的趋势基本一致[4-7]。

(2)在2012-2017年的6年间,绝大部分学者都只获得过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与旅游相关的研究课题。在2010-2017年的8年间,有39位学者获得过两次及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这一研究发现,是对以往有关中国旅游研究格局分析文献[5-8]的有益补充。

(3)在2012-2017年的6年间,得益于在研究民族旅游、乡村旅游、旅游社区参与等方面的地缘优势和西部项目专项资助,西部高校/科研机构(例如,云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与旅游相关的研究课题方面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中山大学、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联合大学、华侨大学等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在获得旅游领域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在2010-2017年的8年间,安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地理学学科优势明显的高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与旅游相关的研究课题方面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在2010-2017年的8年间,在专门的旅游研究课题立项(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课题)方面,中国旅游研究院、南开大学和中山大学具有较明显的领先优势。此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和华侨大学等高校也都显示出一定的领先优势。上述研究发现充分地拓展了基于科研项目来分析中国旅游研究格局的文献[8-10]。

(4)在2012-2017年的6年间,得益于如上所述两个方面的优势,在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方面,广西、云南、湖南的旅游研究机构有突出的表现。北京和上海则得益于其众多的旅游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强劲的旅游研究实力。在2010-2017年的8年间,江苏、北京、广东、湖南等省区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方面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同一时期内,在专门的旅游研究课题立项(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课题)及科研成果评奖(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方面,北京和广东的高校/科研机构具有比较明显的领先优势。

(5)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正如本文在引言中就已提及的,单一地分析研究课题或单一地分析期刊论文,均不能完整地展示中国旅游研究的真实格局。获得研究课题只是开展研究的步骤之一(在社会科学领域,甚至并非必要步骤),但并不必然会带来高质量/高数量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在国家特殊政策的支持下(例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虽然西部地区不少高校和学者获得了较多研究课题的支持,但相比之下,却并没有与之对应的高质量或高数量的成果产出。例如,如本文(表2、表4、表5)和以往研究[5-7]所示,虽然西部地区或欠发达地区的不少高校(学者)获得了较多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研究课题,甚至远超不少东部地区或发达地区的高校和学者,但它们(他们)在科研成果的数量(学术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h指数)方面却明显滞后。

致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奚望、赵丽君同学参与了本文的资料整理工作。

[1] DONG X L, WU B H, ZHONG L N. An analysis of the knowledge Tourism Tribune [J]. Tourism tribune, 2011, 26(8): 26-31. [董晓莉, 吴必虎, 钟栎娜. 基于《旅游学刊》关键词分析的中国旅游研究知识体系解析[J]. 旅游学刊, 2011, 26(8): 26-31.]

[2] BAO J, CHEN G, MA L. 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insights from insider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4, 45: 167-181.

[3] CHEN G H, BAO J G. Progress on overseas tourism studies on China’s tourism: a revie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ademic contributions. [J]. Tourism tribune, 2011, 26(2): 28-35. [陈钢华, 保继刚. 国外中国旅游研究进展: 学术贡献视角的述评[J]. 旅游学刊, 2011, 26(2): 28-35.]

[4] ZHONG L, WU B, MORRISON A M. Research on China's tourism: a 35‐year review and authorship analysi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15, 17(1): 25-34.

[5] ZHANG L Y, LAN C Y, QI F,et al. Development pattern,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tourism academic community in China in the last ten ye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g data of articles of tourism academic journals [J]. Tourism tribune, 2013, 28(10): 114-125. [张凌云, 兰超英, 齐飞,等. 近十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的发展格局与分类评价:基于旅游学术期刊论文大数据的视角[J]. 旅游学刊, 2013, 28(10): 114-125.]

[6] ZHANG L Y, QI F, WU P. Evaluating the research performances of tourism academic communities of China in the past ten years using the h index [J]. Tourism tribune, 2014, 29(6): 14-23. [张凌云, 齐飞, 吴平. 近十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成果的h指数测度与评价[J]. 旅游学刊, 2014, 29(6): 14-23.]

[7] ZHANG L Y, QI F, HUANG X B,et al. Evaluation of tourism academic journals and article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4 [J]. Tourism tribune, 2015, 30(12): 85-100. [张凌云, 齐飞, 黄晓波,等. 2003—2014 年我国旅游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评价[J]. 旅游学刊, 2015, 30(12): 85-100.]

[8] LIU Q Y. On the progress of China’s tourism research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academic trends as reflected in NSFC and NPOPSS full tourism foundation database [J]. Tourism tribune, 2008, 23(3): 78-84. [刘庆余. 20 年来中国旅游研究进展:国家自然, 社科基金旅游项目反映的学术态势[J]. 旅游学刊, 2008, 23(3): 78-84.]

[9] ZHU F, XIANG Y X, WANG C H. Phenomenon of “de-tourism” in tourism research and our train of thought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ourism projects sponsored by NSFC and NSSFC [J]. Tourism tribune, 2011, 26(11): 28-34. [朱峰, 项怡娴, 王春晖. 旅游研究中的 “去旅游化” 现象及反思:基于国家自然, 社会科学基金旅游类项目的分析[J]. 旅游学刊, 2011, 26(11): 28-34.]

[10] LIN Q Q, ZHU H, TAO W. Tourism geography research funded by NSFC over the past 30 years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69(8): 1159-1176. [林清清, 朱竑, 陶伟. 1987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的旅游地理学[J]. 地理学报, 2014, 69(8): 1159-1176.]

猜你喜欢
研究课题国家旅游局学刊
我校徐卫红教授主持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
《高师理科学刊》征稿简则
《高师理科学刊》征稿简则
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课题规划——以吉林省高校为例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58
欢迎订阅《红楼梦学刊》
红楼梦学刊(2018年5期)2018-11-23 06:28:28
《文化学刊》十年
文化学刊(2017年1期)2017-03-04 06:59:57
“五一”假期中短途旅游需求旺盛
人民周刊(2016年10期)2016-06-02 10:23:02
国家旅游局支持福建自贸区平潭离岛旅客购物免税
福建轻纺(2015年3期)2015-11-07 02:52:38
湖南省“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课题通过评审验收等
抗生素入选2014年“经度奖”研究课题
世界科学(2014年8期)2014-02-28 14: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