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问题研究

2018-05-09 10:55蒋安珂马众
卷宗 2018年6期
关键词:养老机构医养结合

蒋安珂 马众

摘 要:受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急速增长,养老机构已然成为社会热点,同时,随着失能、失智老人的迅速增多,传统养老机构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新型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模式应运而生。然而,这种新型的养老机构模式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老年消费者迫切希望住入具备优质医疗资源的养老机构,却负担不起昂贵的费用;另一方面,養老机构希望与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但却由于过高的审批门槛和建设费用望而却步;还有政府部门即出来相关政策支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上却没有较大作用。这些问题都是阻碍我国“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元素,整合多方服务主体的资源,使其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责与任务,需要将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解决这些难题。

关键词:中国城市;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

近年来,养老机构在中国许多城市迅速发展。这一现象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因素,诸如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失能、失智老人的增多,家庭规模的缩小,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老年家庭的“空巢化”,以及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在城市地区,过去30余年来独生子女政策的普遍实施和随之而来的“4-2-1”家庭结构的逐渐增多进一步加剧了养老问题的现实性和迫切性。

一、“医养结合”是符合当前形势的有效途径

养老机构作为一种服务型机构,其对老年人身体健康方面的护理极为重要,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矛盾重重,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而现状却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医疗和养老的分离,也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因此,养老机构需要与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更好地解决和保障我国城市养老机构内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由此,“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形式就被提出并受到广大老年群体及其子女的支持和关注。

二、“医养结合”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医养结合”支持度不够

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均为民生中极为重要部分,且同样不被极强的社会性,政府在这两各机构的发展中必然需要承担重要责任,我国政府目前在“医养结合”方面的作为仍不是很多,对“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模式的支持力度也很小,目前来看,只有一些大的扶持政策,却没有细化到具体部分,养老机构并没有多大受益。同时,对于“医养结合”的推动,政府的出面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我国医疗机构发展时间已经较长,体系相对于养老机构来说已经比较完善,但养老机构的发展却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要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相结合,许多政府部门仍按照医疗机构的标准来要求我国“医养结合”形式的养老机构,这对于我国城市养老机构的继续发展来说,无疑是具有阻碍作用的。

2、具备医疗卫生机构的养老机构数量过少

我国政府实际上早已提出类似“医养结合”的政策目标,民政部于2015年年末指定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中已经提出相关的要求,但根据2015年12月的统计数据,我国各类养老机构已有4万多家,但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20%多一点,也就是说,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养老机构不足三成,与此同时,严峻的形式却不再允许我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继续慢慢摸索,目前,我国老龄化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平均每年净增长800万到1200万老年人,其中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尤其快,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达到近4000万,现有的养老机构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养老巨大的需求。

3、机构服务人员医疗水平较低

在居家和社区养老中,老年人最关注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但目前,很多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结合不紧密,通常只能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不能满足高龄、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叠加的服务需求。在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大多患有多种疾病,对医疗服务需求强烈,但由于工资待遇低、职称评聘受限较多等原因,再加上硬件配置不足,医疗服务能力难以满足入住老年人需求。这导致养老机构高端企业管理和护理等专业人才匮乏,流动性大,机构可持续发展程度低。另外,由于养老机构属于服务行业,机构中的服务人员目前多多少少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许多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人才也因为工资待遇以及职业歧视等原因不愿意在养老机构任职,从而形成了目前我国城市养老机构中专业人才极度缺乏,机构服务人员整体服务水平较低的局面。

三、推动“医养结合”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1、政府完善立法,协助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推进

建立和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模式的法律法规和相关促进发展扶植政策。根据我国养老机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政策,采取全方位的政策导向,是保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完善的基础。国家应根据“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模式的目标定位,尽快出台促进“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的意见规划,明确“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服务性质、服务对象、服务主体、服务范围、机构设置标准、从业人员上岗标准以及具体的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投资的方案。

2、“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需量体裁衣

实际上,“医养结合”并不是鼓励养老院追求“高大上”独立设置医院,更多的是,鼓励中小养老机构内设功能比较齐全的医务室。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的时候要根据自身需要“量体裁衣”。目前我国入住养老机构的中低收入老人居多,可以通过内设功能较为齐全且有执业许可证的医务室来保证他们的就医需求。同时,许多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需要定期服药,将机构内部医务室与医疗机构相结合,可在机构内部设置医保定点或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定期持老年人的医保卡为老年人取药。这样一来,根据养老机构所面向的不同受众群体,采取不同的“医养结合”形式,既能节省政府和机构的资金投入,又能节省医疗设备和设施的浪费,同时还可以保障入住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可谓“三全其美”。

3、提高机构服务人员认可度,提升机构服务人员水平

目前我国服务人员的社会认可度并不是很高,甚至遭到一些人的歧视,要想改变现状,首先要从根源解决问题。以往我国城市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多是以较低的工资水平聘用服务水平较差、文化水平较低的普通员工,要改变我国城市养老机构现状,解决养老机构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就需要改变原来的员工聘请方式,以较高的工资水平聘用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以形成一定的高水平劳动力空缺,吸引劳动力向高水平服务人员方向改造升级,将高服务水平劳动力、高服务水平养老机构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一条从高等院校培养到养老机构任职的产业链。如此以来,既能提升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完善我国养老机构服务市场,同时还能提高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社会认可度,推动人们对养老机构和机构服务人员偏见的消除。

在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模式过程中,需要将机构的养老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同步进行提高,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在我国这一波银色浪潮之下点缀上一抹最美的夕阳红。

参考文献

[1].佘瑞芳,谢宇,刘泽文,杨顺心.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 中国医院管理,2016,7.

[2].刘晓颖.我国城市机构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3,20:38,41.

[3].杨景亮.建立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冷思考[J].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2012-09-21.

猜你喜欢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
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机构现状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