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的探索

2018-05-09 10:55于洋
卷宗 2018年6期
关键词:项目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

摘 要: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竞赛项目和科研项目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的模式,通过教师组织指导和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竞赛、教师科研项目,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和实践结果表明:以项目驱动为核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高高校學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及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项目

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公开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国务院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当代大学生是创新创业实践的主力,但是在教育工作上,传统的教育重视知识教育,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生力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于振兴国家科技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已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主要趋势。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以教师、课堂、教材“三中心”为特征,已无法满足当前对学生及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满足大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许多高等学校都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上开展了新的探索和改革,主要从课堂、实践和综合三个方面铺开,在制度上和形式上拓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然而,创新创业教育一直以来成果很少,许多高校尚处于完成任务的阶段,无法持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在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方面,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是专门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则很少。一方面,虽然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中会涉及到创业的相关知识,但是往往存在内容不具体、理论多于实际等情况;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教育也往往存在应付了事、与事实脱节等问题,这就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育方面,很少、很难接受到有用的知识和信息。

从广义上来讲,创新创业教育是未国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从狭义上来讲,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大学知识多以理论为主,应用型知识较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多是在项目中培养的,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出能力全面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以项目为核心的探索与实践。

1 竞赛项目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

竞赛项目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大学生群体以参加各类竞赛为方式,在完成竞赛各项要求的过程中,通过指导教师的帮助与指导,达到培养其完成短、中期项目的经验和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指导教师起辅助作用,这种模式有两种类型。

第一类项目是与学科专业相关的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工科学生参加较多的有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专业紧密相关的专门性的竞赛以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这类竞赛多考察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省级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承办、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与其他的学术科技竞赛有所不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还会考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适合各专业学生组队参加,既面向个人,也面向团队,其考察大学生的方式是提交文本作品和技术作品,既有静态答辩,也有动态答辩两部分,对于学生表达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有着更高的要求。

第二类项目是创新创业类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起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我国的典型代表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和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采取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三级赛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进行。旨在培养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意识,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这两个竞赛是提交商业(创业)计划书的方式筛选和评比,后续也有动态答辩,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从以上两类项目来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在这两类项目中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和系统的训练,而且这些项目本身就是通过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项目,学生完成了设计、实践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都得到了锻炼,使学生无论是在创新思维,还是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项目可以综合培养大学生的文本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技术能力、理论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对于大学生准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创新思维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项目本身是充满挑战和激情的,以项目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是创新创业教育一种有效方式,也是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一种主要方式。所以,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对于人才培养更有意义,笔者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以实际项目驱动为核心,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践,通过对学生的反复训练,实现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能力的良好训练。

2 科研项目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

科研项目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大学生群体以参加各类科研项目为方式,在完成科研项目的各项要求过程中,通过专业教师对项目的主导作用,达到培养其完成中、长期项目的经验和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中,专业教室起主导作用,学生配合专业教师完成项目,这种模式也有两种类型。

第一类项目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这是教育部组织的一个项目孵化平台,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横向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纵向来说,分为校级、省(自治区)级、国家级,经费资助额度递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从2011年开始实施,在项目运行上已经非常成熟,大多数高校的做法是学校教务处牵头,各院系配合,经过院系筛选、学校评选,再提交省级和推荐国家级。

第二类项目是大学生参加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项目。项目按来源分为国家级项目、部委级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项目、横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

大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活动,是将其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挖掘学生的科研创新潜力。专业教师的各级别项目,都会经过学院和学校层面的审核与推荐,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都有较好的操作性和较高的可行性,大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项目,可以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综合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同时,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项目大多是三年及以上的中长期项目,在专业研究上更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 结束语

项目化是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起到很重要的组织、引导作用。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以往我国传统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严重不足。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我国还是探索阶段,教师要多投入,多组织学生参与,多引导他们,结合自己本专业情况,通过实践摸索规律,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的热情,构建本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型本科教育体系。老师要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针对学生的,同时也是对老师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而言,要充分意识到大学学习绝对不再是知识教育,而是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进修、就业至关重要。在考研复试、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受过良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容易取得成功和进步;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学生容易获得公司的聘任,甚至有的自己独立创业,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大学生应树立从就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观念的转变。实际上,教师和学生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大收益者。从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角度,创新创业教育刻不容缓,但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还处在发展阶段,是一项长期教育、与时俱进的教育,这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摸索规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开展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http://edu.zjol.com.cn/system/2015/07/24/020754733.shtml

(2)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8.

(3)钱贵晴,刘文利.创新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1—72.

(4)李洁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1.

(5)陈玉娟.大学生创新创業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6)王丽娟,高志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青年教育,2012(10):96-99.

(7)邓朗妮,黄静怡,赵军,等.地方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1):47-49.

作者简介

于洋(1989年-),男,黑龙江省庆安人,社会学硕士,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工作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项目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