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茜
摘 要:本文从“知识场”的概念特征和档案信息微信传播的研究现状入手,探讨“场”情景中的知识共享和知识传播过程,从而为解决档案微信平台知识传播的困境提供新方法、新思路,以期对档案微信平台的知识传播与共享提供理论支撑与策略指导。
关键词:知识场,档案信息,知识传播
1 引言
1.1 “知识场”研究现状
“知识场”概念来源于物理学中“场”的概念,而最早关于“知识场”的研究起于企业界,目前已经成为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野中郁次郎提出了经典的“知识场”的概念,即组织进行知识创造、共享、活动所共有的环境,他认为存在四种知识场,即隐性知识相互转移场所的创造场、实现显性化的对话场、显性知识连结化的系统场以及显性内化为隐性知识的实践场[1]。之后也有学者对“知识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做出进一步完善。图书情报领域关于“知识场”的研究起步较晚。徐红彩(2009)依据知识管理的知识场理论与情景学习的场景理论,将个人知识管理的知识场划分为实习场、主题知识社区和社会知识网络3个层面 [2]。王晓红、张宝生(2011)深入分析知识场内的知识流动,为知识管理领域研究知识流动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手段[3]。程实(2014)提出从隐性知识类型化特征及知识场的相关概念出发,对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加以论述,并借鉴社会学符号互动论在网络情境的应用,分析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互动的隐性知识转移问题[4]。
1.2 关于档案信息微信传播的研究现状
目前档案界研究关于微信平台的档案信息传播的并不多。其中孙洋洋等(2013)从“广泛的现行应用载体、强大的网络联动机制、殷实的信息传播功能和先进的集群推广平台”四方面分析了利用微信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优势[5]。张倩男(2014)从“多元化的应用平台、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消息推送更及时准确、公众账号的开放使用”等方面分析了微信用于档案信息服务的优势[6]。江歆楠(2014)也从“服务覆盖面更广、信息形式多样化、扩大服务对象”等方面分析了微信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独特优势[7]。施瑞婷(2015)从传播者形象、传播议题、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对我国的政务微博和微信的传播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与对比,并结合某一典型事件研究分析了档案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影响力[8]。伍志勇等学者(2016)探讨了微信在档案中的传播及应用,并对现在的档案微信平台进行了调查与总结,最后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9]。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知识场”不仅是知识创造、传播与利用的共有情景,也是一种媒介和平台,将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各要素联结起来,使之相互作用,实现信息传播与知识转移。正如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将公民、档案馆员、档案馆资源集成,通过档案馆员之间、馆员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扩大档案信息与知识的传播范围,最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或档案知识的转移与传承。
2.“场”情景下知识传播机理分析
2.1“场”情境下促进知识传播的影响因素
2.1.1个体因素
在知识场中,影响知识传播的个体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的特性,包括动机和兴趣爱好。其中,个体动机又包含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一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和欲望而产生的动机,在档案微信平台中,某档案相关人员因热爱档案事业,积极在档案群中为他人答疑解惑、指导相关工作、共享相关经验和知识,获得声望、地位以及情感上的满足,即为其传播档案知识的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是一个人为了获得物资奖励、履行责任或遵守规定等而产生的动机,在档案微信平台中,某档案馆人员因工作需要积极挖掘档案信息资源,编辑档案内容并推送相关知识,获得了名誉以及工作奖励,構成了该员工传播档案知识的外部动机。
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相似的背景经历是促进人们参与互动交流、加强沟通了解的第一扇门。这种个体之间的相似性更容易产生信任感,提升个人的自我效能,促进知识传播与共享行为的发生。一定程度上,共同的兴趣爱好也属于个体进行知识传播的内部动机。
2.1.2社群因素
社群成员的价值观一致,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社群的情感联系和信任,同样,有着相似价值观和目的的社群之间也能促进知识共享,加强彼此间的交流,扩大知识的传播范围。此外,开放透明的“场”能刺激思想自由、公开和谐的社群文化,不仅提升社群成员共享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能带动社群整体对外传播知识。有效的社群行为规范和良好的技术也能增加社群成员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并极大满足社群共享知识的需要,建立起更好的沟通交流平台,提高互动的频率,从而增强“场”的活力。
2.1.3社会关系因素
社会关系对知识传播的影响主要分为社会网络中心性和社会关系的“强”与“弱”。社会关系的“强”与“弱”是由人的熟悉程度和亲近程度造成。“强”关系因为相互熟悉和了解,想法和知识需求比较一致,知识共享的意愿更强,因而知识交流与传播也能更快更好的进行。“弱”关系因为背景和想法的不相同,相互之间异质性知识较强,更容易引入创新型的观点,增加“场”中的知识存量,有利于新知识的传播。
社会网络中心的成员拥有关键资源和信息控制优势,知识互动及共享活动较为频繁,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更容易得到其他人的信任和依赖。如某档案馆微信平台中,档案馆员掌握着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具有档案信息整理编纂和档案知识利用的优势,不仅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推送档案内容编纂的推文,传播知识,也可以发起话题互动,吸引感兴趣者留言评论,交流经验,共享档案有关知识。
2.2 知识场中的知识传播过程
个体间对获取知识的需求与欲望具有相似性,基于这种知识共享的需要,互动场被建立起来,组成一个社群。互动场就是人们交流思想、互换信息的一个平台,它包含了一个社群应有的文化氛围、行为规范和技术基础,能支持社群成员在场内自由的发表观点、分享知识。由于具有一致的知识传播动机和兴趣爱好的人更容易熟悉和亲近,通过“场”共享动态情景的频率会更高,互动交流的行为会更多,从而形成社会关系中的“强”关系。所谓分享动态情景是指高频率、高时效、高质量地传播最新知识动态。通常情况下,“场”中积极主动地分享动态情景的个体具有社会关系网络中心性,在社群中声望较高,能把握知识传播的流向和关注态势,是“场”中促进知识传播的关键因素。具有同样的知识需求的新个体加入到社群中会带来异质性知识和创新性观点,往往在“场”情境中通过分享冗余信息,为社群注入新的活力,新成员通过分享冗余的不相关的信息,不仅促进了异质性知识的传播,也加强了不同知识结构的融合,激发新知识的诞生。
邓巴理论显示人类社交网络的节点不会超过150个,即每个个体能够保持友好关系的人在150人左右。社群成员会在一定程度上将社群中获得的知识传播给亲朋好友,经过一次传播、二次传播,逐渐形成“场”的辐射效应,扩大知识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个体与个体的联结组成社群,社群和社群之间同样可以以互利共赢的方式联结起来,形成联结“场”,在扩大社群影响力和规模的同时,社群成员获益新的知识,促进知识的传播与糅合。
3 档案微信平台知识传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用户参与和互动
目前,档案机构的相关微信公众号并不少,但是其影响力仍有限。归其原因,很多档案机构缺乏将社交媒体与档案工作相结合的思想,很多档案微信公众号的应用都是尝试性的,档案工作人员对微信应用的技能相对不高,仅限于简单地发布信息,而缺乏一些用户数据量研究、内容营销推广、信息反馈处理等方面技能。档案微信内容形式都较为单一,与公众缺乏有效的互动。
3.2 缺乏传播规范
微信中存在着很多不完整的碎片化信息,影响着人们对信息的判断,而每个人对同一问题均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很有可能因为微信传播规范的缺失、个人立场的不同,造成局部冲突和信息的传播失控。显然,很有可能个人观点差异和微信平台缺乏规范,不利于档案信息编研和档案文化产品的传播,且大多档案机构缺乏档案微信的发布审核程序、值守制度、记录等日常化管理机制,导致了档案微信的无序化运行。
3.3 档案微信账号活跃度不高
目前,档案微信公众号主要活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较为落后。微信公众号超过500个微信好友关注才能通过认证,而目前除浙江、广东、四川省外,其他省份的认证账号数量不高,这表明大部分档案微信公众号的用户规模很小,阅读量不高,账号公信力不强。因宣传推广力度不够,致使档案微信影响力也受到很大影响。
4 知识场理论在档案微信平台知识传播中的应用策略
档案微信平台中的知识传播与知识场中的信息传播过程十分相近,微信平台和知识场都是作为知识传播过程中的平台和媒介,通过“场”中人们的行为和心理促进互动、分享、辐射和联结的产生,从而达到广泛传播的效果。然而档案微信平台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瓶颈,在知识传播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并未充分发掘档案微信平台的传播功能。结合档案特色,将知识场中的传播理论应用于档案微信平台中,将会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4.1建立档案信息互动“场”
微信具有自由进入、自由评论、自由浏览、自由链接等强大功能,能产生强有力的“磁场效应”、“蝴蝶效应”和“乘数效应”。加强档案互动“场”的建立与建设可从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一方面,建立档案交流的微信群,不设专业背景限制,但凡对档案事业有兴趣,对档案学习和工作有需求的均可入群,档案微信群中设置相应的行为规范,如群内禁止非档案信息,或者禁止群内广告宣传、商品推广等等,有利于增强档案群内成员的信任感,以及获取档案知识的满足感。另一方面,建立档案微信公众号,增设“互动交流”栏目、后台对话、信息查询等功能,目前已有“平湖档案”微信公众号做出表率,在互动方面筹划了许多特色活动,如公众号中设置“微互动”栏目,以“找寻儿时的旧礼堂”为主题,发布微信推文并以有奖竞答的方式与用户互动,收到了较好的互动和信息传播的效果。
4.2建立档案信息联结“场”
建立联结“场”和场之间的链接,加强场与场之间的关系,对于扩大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范围,增加档案社会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档案联结“场”就是拓宽档案信息传播渠道,除建立档案社交群以外,还应加强档案网站的人性化管理和档案微博、微信甚至论坛的建设,并将档案网站、档案微博、微信和论坛进行链接,增强其有效联系,使用户方便进入其他“场”,以便用户获取更多的档案信息。如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与其FACEBOOK账号和TWITTER账号进行链接,用户可随时从其中一个“场”进入到另一个“场”,从而方便档案信息查询与传播。
4.3建立档案信息实时分享“场”
目前大多数档案公众号的内容发布都存在更新太慢、信息量不足的问题,微信平台的碎片化阅读要求档案信息内容需实时更新,把握频率和节奏有度发布,能获得更高的阅读量和转发量,达到传播效果。档案公众号的推文可结合特殊日期,如“历史上的今天”主题活动,也可以是实时发布档案领域重大的活动相关内容等。此外,不同加工方式的信息内容分配容易使人印象深刻,如将庄重的历史档案信息与风格轻松的信息放在一起发布,视频信息与图文信息系放在一起推送,使用户各取所需。同时,将档案微信公众号推文及时发送到档案交流群中,对快速传播十分有效,通过对档案信息内容的挖掘,实时分享与发布,从而促进文化知识的传承。
4.4建立档案信息圈内辐射“场”
按照六度空间理论,微信朋友圈利于扩大档案内容的传播范围,提高社会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在朋友圈中发送档案有关知识,尤其在朋友圈高峰时期,有利于发挥辐射效应,促进档案知识的广泛传播。因而档案微信公众号文章也可按照以上高峰时间段规律发布,有利于提升点击浏览量和转发量。此外,为方便档案知识的传播和吸收,应尽可能地保证语言风格平民化、相关知识要点化,适应大众的阅读习惯,更容易让人接受和获取档案知识。加之,档案中所包含的真实信息对现代的历史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其内容借助于档案圈的辐射作用将有利于正确的社会价值引导。如档案小报公众号在南海仲裁案期间及时发布推文,并在第一时间将该文章发至档案小报微信群聊中,供群中成员阅览和传播推广。
4.5建立不同专业领域知识吸收“场”
知识“场”中分享冗余信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知识的重复应用,有利于加强对原有知识的熟悉程度,并不断完善原知识体系,完善的知识体系能促进知识以教育的形式传播发展;另一方面分享不同专业背景和领域的“其他”知识,有利于知识面的拓展和知识结构的重组,为原有知识的发展和新知识的产生奠定基础。此理论同样适用于档案知识的传播过程,一方面,在档案群中吸纳不同专业背景同样对档案事业感兴趣或者有需求的成员,常在群中发起相关话题,鼓励各成员在群中积极表达各自观点,吸引非档案专业成员结合自身原专业背景交流档案相关知识内容,给予“场”内成员灵感,为不同的知识交融添砖加瓦。另一方面,重视档案微信公众号中的文章评论与反馈意见,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挖掘,交流档案相关知识,促进档案知识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档案小报公众号关注知乎上关于人事档案制度改革的不同观点,并整理出访评,然后通过微信平台中的小编互动功能和评价回复功能,展示并回复推文中的相关精选评论,分享冗余信息,有利于互动并传播相关的档案知识。此外紧跟时事热点,可以收到多方关注,有利于在微信朋友圈中提升转发量,扩大档案相关知识的传播范围,从而提高档案社会影响力。
5 结论
微信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和知识“场”类似,作为一个媒介和平台,将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各要素联结起来,使之相互作用,实现信息传播与知识转移。档案微信平台的信息传播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知识“场”中信息传播过程的应用,将促进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联结起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建立档案互动和联结“场”,并实时分享档案相关的动态信息,重视分享冗余信息,充分发挥档案微信群成员的辐射效应,促进档案微信平台的发展和档案知识的传播,从而提升档案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日]竹内弘高,野中郁次郎著,李萌译.知识创造的螺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90-99
[2]徐红彩.个人知识管理的知识场视角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9(14):122-124
[3]王晓红,张宝生.知识场的构建、测度与演化研究:基于知识流动视角[J].情报杂志, 2011 (3):124-130.
[4]程实.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5):32-36.
[5]孫洋洋,徐晓莎.微信技术应用于档案信息服务初探[J].档案时空,2013(10):18-20
[6]张倩男.微信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南宁市:广西民族大学,2014.
[7]江歆楠.实现档案馆微信服务探析[J].黑龙江档案,2014(3):39
[8]施瑞婷.国家综合档案馆“官微”传播行为分析——基于新浪微博和微信平台的实证研究[J].档案学研究, 2015(2):80-88.
[9]伍志勇,朱志奇,陆炜斌,张珊瑜,李小霞.微信在新时期档案的宣传与传播的调查与思考[J].信息化建设, 2016 (4):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