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智能类实验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2018-05-09 10:56胡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改进

胡敏

摘要:商务智能是一门与多学科交叉的新兴课程,该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方法与技术,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较好地理解企业的各项业务,以对数据有更好的解读,并最终服务于企业决策。对商务智能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实验教学分为验证性实验以及综合、设计类实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以致用。另外,对不同的实验设置阶段,选用不同的考核方法,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商务智能;实验课程设计;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271-02

一、实验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1.实验过程设计:目前课程根据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要求,把实验教学过程分为两部分:一是较为基础的验证性实验,二是强调创新的综合、设计类实验以及开放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一般以课堂教授、方法介绍、方法演示、方法模仿的过程进行,对理论内容通过实验的方式再现,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需要给学生提供较为明确的实验方法、步骤与结论,具有可重复性。综合、设计类实验,通常在独立实验教学环节进行,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实验目标较为明确,学生需要根据给出的问题自主设计实验路线,并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适当根据情况调整实验思路、调整参数设置、解读实验结果、综合所有创新性的问题,完成实验报告。创新的开放式实验主要是接近于科学研究的探索性方面的实验,往往没有明确的实验指导,要求更高层次的创新性。在目前的实验教学活动中,一般在随堂课程中使用验证性实验,在独立实践环节中使用综合设计类实验。然而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和对实验熟悉程度不同,如果在验证性实验中没有跟上进度,也通常容易在后续综合设计类实验中疲于应付,照搬实验方法,不懂实验原理,无法正确解读实验结果,也不能对已学知识进行灵活应用。

2.学生规模与实验课表现:学生人数非常多,实验指导教师疲于应付,学生差异较大,造成部分学生滥竽充数,在实验活动中无成就感,感觉不到收获,印象不深刻。学生大多数比较被动,不会提前进行实验课的预习,基本上在实验课上按部就班地遵循实验步骤开始实验,缺乏实验结果分析,缺少对实验参数意义的分析与调整的思考,进而在接下来的综合设计类实验中没有好的思路,对实验结果没有深刻的理解。

3.工具选择:一般的实验课程的工具可选择类型较少,而商务智能课程的工具非常多,开源和需要购买的工具都数不胜数。出于各类学校条件的不同,可以广为选择。这既是好处,也带来了实验设计的新问题:是侧重一个软件的介绍和熟练使用,还是同时要求大家广泛了解其他类型的工具?

4.实验成绩评定:虽然有实验数据的存留,但是实验数据和基本问题类似,无法排除实验作业中的抄袭情况,这种情况下的评定过程也就不科学严谨,评判标准也不可信,容易引起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下降。

二、实验设计的改进

1.调整实验流程,强调学生主动性。(1)时间安排: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实验课时间的安排也应随之变化。由原来的学生定时定点集中上实验课,可以调整为部分环节集中上课,部分时间实验室开放,学生在规定的时段内上实验课。充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适当缩短实验讲授的时间,在讲授中以难点为主,兼顾实验中的背景问题分析、实验参数设置、实验结果解读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实验方法、原理、工具、实验操作步骤等,在课前就提供给学生,作为预习环节。(2)流程安排:在整体比例上减少基础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类实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在验证性实验之前,增加预习与考核环节,提高学生后期的自主实验能力。基本的实验流程为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类实验、开放性实验的流程,其中开放性实验主要安排给感兴趣的少数同学,结合不同教师的科研情况有不同的安排。在实验设计流程中,重点安排大部分同学参与的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类实验。学生在验证实验过程中,往往由于教师提供的实验过程较为具体,就按部就班地照搬实验过程,缺乏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另外,学生在实验课前,对软件和工具本身也不熟悉,不知道每个步骤设计的原因和带来的结果的影响。因此在验证性实验开始之前,增加一个学生自学、按组讲解的环节,进行实验预习效果检查与考核,教师和不同的学生组之间都可以评分,为后面学生能够独立实验打下基础。在综合设计环节中,可在每次独立实践环节中选择一个较为复杂的背景,考核不同组学生的实验态度和创新性与科学性。也可以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数据的问题背景,由学生按组自由选择,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的展示与讲解。

2.实验工具的选择兼顾全面和深入的实验要求。实验工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实验指导教师提出挑战。一方面是考虑工具的多样性,尽可能多地介绍不同类型工具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只选择一个工具,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知识点,理解问题分析的主要思路。通常比较合理的方法是在课堂上对不同工具进行简要介绍,在实验中选用一种通用工具。由于不同的工具擅长处理的问题不同,因此还可以根据实验的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实验,如数据获取与转换、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数据可视化,以此选用不同的工具完成。这样可以兼顾对工具的全面了解和深入应用,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将来进入数据分析与挖掘、商务智能等工作与研究领域打好基础。

3.实验指导人员的工作准备与身份转换。随着技术的发展,实验指导教师应该随时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不仅包括基本专业知识、知识应用的能力,还包括与实验教学相关的知识领域。在丰富知识、开拓思路的基础上,实验指导教师应在实验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大纲修订、实验设计与调整、学生考核方法设计等工作。确保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由扮演讲授者和答疑者转换到指导者、组织者与观察者,尽可能地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实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指导教师还应设置好公平有效的考核方法,激励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在实验流程的设计中,对每个步骤应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关键步骤应对学生进行介绍,有利于实验顺利地进行。分析、解决实验教学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实时调整,提高教学效果。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学生差异化管理与考核。对于比较基础的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实验数据处理手段,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实事求是地撰写实验报告。此时的评定方式应尽可能地量化,保留实验数据,杜绝实验作业中的抄袭现象。

综合设计类实验,对不同類型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多数同学而言,能够完成实验并解读结果,完成完整的实验报告即可。对接受能力更强、更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深入学习和思考的条件,引导学生用不同模型实验,或更多选用通过自动模式进行实验结果的比较,比较不同参数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选择的商业背景展开深入的分析,尝试寻找属性之间的新关系,验证关系的科学和有效性,通过全方位地思考和实验,达到最好的实验效果。在开放的实验环节,结合教师科研项目,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资料和渠道,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验证自己的研究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部分的考核依据是学生分组的讲解情况和回答教师问题的情况,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赵越.目前工科高等教育实验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74-75.

[2]贺秋芳.当代高等教育形势下的高校实验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1,2(213):88-90.

[3]张百新,赵振华.论高等教育中的实验教学[J].科技信息,2007,(11):407.

猜你喜欢
改进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与创新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