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改革探讨

2018-05-09 10:56周游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周游

摘要:本文以广西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情况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其存在办学经验不足、师资缺乏、学生情况差异大等难题,找出其拥有的平台优势与资源优势,提出教育培养模式的差异化、结合地域特色的教学、多专业介入的复合型培养方案等几条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策略,为后发办学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提出借鉴。

关键词:城市规划师;规划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101-02

一、广西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现状与特点

广西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成立于2003年,2005年开始招生,目前每年招收一个本科班,并具有建筑与城市环境技术学科硕士点和建设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点。分析广西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的现状,有如下特点:

1.学生构成差异化大。广西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的生源主要以广西区内学生为主,高考录取分数较高;总体来看,规划专业学生生源质量在全省内为最优,每年新生平均录取分数线均高出一本线40分左右,远优于省内其他高校;从生源培养情况上看,高考计划招生的生源主要为理工科,平均录取分数位于全校前茅,生源质量较好,这部分学生理科基础比较扎实。而大二中加学院转专业学生部分来自文科,已经经过一年的全英文授课,具有比较好的英文基础与国际视野。

在学生的就业意向上,差异化体现得比较明显:大约70%的学生倾向于直接就业,就业选择上以在广西区内居多,且设计院、规划局和房地产部门均有,比较分散;剩余30%的学生中,倾向继续升学、出国或者其他灵活就业。总体而言,相较于“老八校”这些名校学生更多选择继续升学深造而言,广西大学城乡规划学毕业生去向的范围比较分散,这给教师在指导本科教学的时候带来更多要求:对于倾向就业的学生,需要提供更多就业辅导,提升其工程技术能力,以使得他们能尽快适应市场需求;对于倾向继续升学的学生,需要偏向加强学科理论知识,着重培养其科研能力,为学生研究生教育阶段打下基础。

2.办学年限短与师资缺乏。由于开办规划专业的年限较短,本专业的师资非常缺乏,目前规划专业教研室共有专任教师10名,其中教授1名,教授级高工1名,副教授4名,讲师4名[1]。10名教师需承担5年制城乡规划几乎所有专业领域课程,教师课程繁重,师生比约1∶3,教学效果(尤其是设计实践课)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部分学科基础课程(如美术、测量学、建筑设计基础等课程)需要从建筑学教研室或土木工程等教研室借用专业任课教师。教研室未配有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所需研究与教辅人员由建筑学或学院配给。师资力量的缺乏是严重制约本专业学科发展的问题。

二、平台与资源优势

1.平台优势。首先,作为西部大省,广西常住人口4796万,由于经济欠发达,从省外引进高水平规划人才的能力较弱,这个问题反而带给本土城乡规划专业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使得本省自主培养高水平人才成为迫切和重视的事情,从这些年省内对于城乡规划专业的支持和扶持可见一斑。其次,广西大学是广西唯一的“211工程”院校和省部共建大学,学校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齐全,是典型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的教室、仪器设备等教学条件完备,在2005年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中评估结果为“优秀”。因此在广西区内,依托广西大学而设立的城乡规划学专业具有比区内其他高职院校更高的教学平台和科研平台。

2.资源优势。首先,在大环境上,广西拥有很多政策优势,如南宁承担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的发展契机,以及北部湾经济开发区、“一带一路”等政策,为广西的城乡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广西所处的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也非常方便对接华南教育资源,广西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为对口支援单位,本专业不少教师都曾多次访问、考察或与华南各高校进行交流,为拓宽本专业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多便利性。

其次,在教学环境上,本专业隶属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与土木工程专业的联系比较密切,一些课程会由土木学院其他教研室承担,能与土木工程专业在学术上有着更为紧密和便利的交流。由于本专业是省内最高水平专业,省内城乡规划一线的企业中有很多本院毕业学生,建立有紧密的联系;目前在教学探索中,本专业采取教师与相关企业高级规划“一配一”教学,即聘用了一批高级规划师作为企业导师,搭配一个校内专业导师,在详细规划、村镇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课程以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开展校企合作教学。

三、城乡规划学科教学改革的策略

1.教育培养模式的差异化。建议在教育目标的培养上体现差异化[2,3],建议在本科课程教学中强调和突出规划师职业差异化的认知,使学生在课程中获得直观感受,在四年级时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兴趣初步选择从业偏好,建议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型教育培养模式和工程实践型教育培养模式:(1)理论研究型教育培养模式:适用于对城乡规划理论比较感兴趣、计划继续升学的学生。以“学校教学+名校交流”双侧互动,结合广西大学现有资源平台优势,加强对外交流,建议以workshop、参加国内外竞赛、多校联合毕设等方式,通过与名校交流的方式扩展学术视野,设计作业提倡创新性思维。(2)工程实践型教育培养模式:適用于对工程实践比较感兴趣、计划直接就业的学生。以“学校教学+市场需求”双侧互动,结合广西城镇化发展趋势,通过学校教育供给侧的调整实践主动适应新变化。包括设立创新创业基地、校企合作基地和创新创业发展联盟等平台,聘请企业家、一线工程师开设特色课程,联系广西区内城乡规划设计企业、政府机构、房地产方等不同企业,共同设立教学实践平台,使学生尽快进入工程实践环节,顺利衔接工作。

2.结合地域特色的教学。广西是具有独特地域文化、民族特色浓郁的西部自治区,特色小城镇、民族村落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非常丰富,而规划介入保护与发展的力量现今仍非常薄弱,对于广西地域特征的理论研究部分也非常缺乏;非常需要培养一批规划人才进行有针对性、体现地域性的规划。建议一是结合广西地区的民族地域特色,在课程设计上可着重探索对小城镇、特色乡村的规划方式,通过五至六年时间,形成自身教学特色,比如现已开设广西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东南亚城镇发展等方面的特色课程,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应更加强结合地方建设和广西传统人居环境等地域特点,针对性地选定设计课题和研究课题。二是重视培养广西地域生态环境的知识内容,比如针对广西亚热带人居环境下城镇规划设计方面的专业能力。通过地域的差异,强化我们的特色教学,与外省其他高校进行差异化发展。

3.多专业介入的复合型培养方案。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设置有城市规划、建筑学、水利水电、土木工程等专业,均为城市建设相关学科,且自从我院城市规划专业设立以来,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房地产开发、给排水等专业选修课程均由我院其他对口专业教师任教,因此非常利于规划专业开展多学科交叉建设,进行跨专业、跨方向的教改实践。建议充分利用土木工程学院的优势,整合土木工程专业,依托土木学院拥有的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建筑工程教学实验中心等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平台,建设水平高、有特色、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逐步完善规划专业的教学与科研组织结构。培养多专业介入的复合型人才,从宏观规划政策环节到中观的设计环节、微观的施工环节能够有衔接、有系统地进行贯穿式教学,使得学生不是只懂得城市建设中规划涉及的一部分内容,而是对整个建设流程有一个完整概念;既能够拓宽学生的专业领域视野,未来也可以在规划的上下游领域拥有更广泛的就业机会。

四、结语

在规划专业面临整体改革的大环境下,不同的高校之间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作为后发办学的广西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在面临着生源差异大、师资力量不足等客观存在的压力时,应当化被动为主动,将这些问题转化为发展机遇,结合已有的平台和资源优势,提出教育培养模式差异化、结合地域特色进行教学,以及探索多专业介入的复合型培养方案等教学改革策略。正视专业的不足,积极寻找可依托的资源,加强校外交流联合,可以为办学经验较短的城乡规划专业提供一种发展的方向和改革的思路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5版城乡规划本科生培养计划[Z].

[2]陈有川.规划师角色分化及其影响[J].城市规划,2001,(08):77-80.

[3]汤圆.应对城市规划师角色分化的职业化教育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