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力提升学校的精气神

2018-05-09 09:52高俊英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8年3期
关键词:精气神学校

高俊英

[摘 要] 只有以文化人、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才能提振学校精气神。本文从理念引领、行为导向、视觉识别三个层次阐述了一所农村普通校通过重视学校文化、培育学校文化、依托学校文化,主动谋求发展路径,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实践探索,彰显了“美优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强大作用。

[关键词] 文化力;学校;精气神

古人云:“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精、气、神是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它们相互为用,凝聚为精,流行为气,妙用为神。2017年11月26日,我校成功举办了主题为“甲子风华美优传承”的文化节展演活动。70个普通的学生,90分钟精彩的展示,带给莅临会场领导、嘉宾的感触是震撼和敬佩,震撼“小”舞台呈现的“大”节目,敬佩一所“小”学校散发出的“大”精气神,而这一切均源自学校“美优文化”的助力。

这两年,我校坚持一手抓教育质量,一手抓文化建设,通过重视学校文化、培育学校文化、依托学校文化,主动谋求发展路径,促进学校特色发展。2016年,我校成为朝阳区“冰球大师工作室”和“课堂教学特色校”;2017年,又荣获北京市“文明校园称号”,朝阳区“冰雪项目特色校”和“国防教育基地校”;学校连续两年获得区“中考优秀校”及北京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优秀校”称号。

一、校训重塑,提炼学校的价值精髓

在学校文化体系中,校训就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承载着师生的价值追求,是学校发展的一股“精气神”。有什么样的校训,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校训文化既需要校长的创造,也需要师生的认同,更需要历史的积炼。只有把三者统一起来、融合进去,内化为真正的校训文化,才能具有更强的认同感和执行力。

九十七中学创建于1957年,从最初的艰苦创业到1974年增设高中,从1984年创办职高到1997年进入辉煌乒乓的十年,九七人一路奋进,开拓创新,尽管一直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校训,但自强不息、进取争优的积极基因已经成为学校的核心价值,可以说是一个隐形的校训。2006年初,为了支持北京奥运会城市建设,学校整体搬迁至现址黄杉木店路206号。新校址的艰苦条件以及搬迁后带来的种种困难,使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逆转,97%都成为普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给学校的发展带来空前的压力。时任校长基于校史,基于校情,基于发展,提出“四用”的育人思想,即用爱心培育良知;用激情呼唤自强;用灵性挖掘才智;用美韵启迪心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的首个校训:做合格学生、做高尚的人。旨在通过学校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提升学生学业水平,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品行高尚的人打基础。2015年7月,我调任九十七中学,当时学校发展处境艰难,生源仅有百余人,教学质量下滑,干部无奈,教师抱怨。在全面深度调研的基础上,我对学校做了精准的SWOT分析,挖掘学校自然环境优美及生源减少后可能带来的优势,提出办“环境美丽,质量优秀”的学校,“美优愿景”由此产生,并陆续有了“美优管理”“美优教师”“美优学生”“美优课程”“美优课堂”等一系列名词。2016年,我们申报“北京市文明校园”,并以朝阳区校训重塑工作为契机,梳理学校60年办学历史,挖掘文化底蕴,并着力构建学校“美优教育”办学理念系统。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研讨和论证,确立了“做人求美,做事至优”的新校训。新校训言简意赅,郎朗上口,但却蕴含着做人与做事这人生不可或缺的两大课题,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做人是做事的根基,做事是做人的目的。新校训既是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创新,也是学校特色与师生气质的相互融合,更是对老校训中的做合格学生,做高尚的人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校本化解释,即教师要追求师德美、专业优,学生要追求德行美、学业优,从而使校训指向明确,路径清晰,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使“美优文化”扎根沃土,茁壮成长。

二、行为导向,塑造学校的奋进气质

文化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静态的思想需要有动态的行为来指引和导向。2016年,我们创办了校刊,并定名为《蓄势》,意在激励全体教师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蓄势勃发,再塑辉煌。

奋进的气质体现在干部的作风上。学校将精细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实行“有温度”的管理,落实精细美、评价优的“美优管理”原则。对干部而言,做人求美就是提高修养,认真履行职责,遇事敢于负责,处处以身作,追求德美;端正作风,就是通过“每周一思”“每月一赞”“每期一享”的方式,反思工作不足,点赞身边榜样,分享成功经验,追求行美。做事至优就是落实管理责任,细化责任分工,清晰工作流程,在师生中树立“踏实、务实、求实”的美好形象,追求品质,用管理的精度谋求学校发展的高度。

奋进的气质体现在教师的课堂上。基于班额小、学生弱的校情学情,学校创新实施“小课堂行动”,提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维主线”的三主理念;倡导“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学会为本”的三本原則;推行“变形式、结对子、积分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创设情境、学案导学、体验探究、合作展示、总结拓展”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学生参与度高、师生情感共鸣度高、学生思维投入高、目标达成度高、技术手段利用度高”的五度课堂标准;并通过开展“九七杯”人人做课、“美优杯”骨干献课、“成长杯”青年说课等活动,构建“氛围美、效果优”的美优小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学生的学业水平同步提升。

奋进的气质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上。我校把德育工作与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有机融合,创新实施“五化机制”德育管理新模式,即品德教育常态化,常规管理精细化,实践活动课程化,班级建设特色化,评价反馈多元化。制定《学生校园生活一日常规》《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等,让全体学生自觉接受制度的管理与监督。开发“每(美)一价值观”课程,通过“每日一评”“每周一思”“每月一行”等系列活动,从评价、反思、实践等多个层面开展习惯培养和素质提升,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让行为规范变成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大家因美而动,向优而行。

三、视觉识别,展现学校的美优神韵

视觉识别是将企业理念与价值观通过静态的具体化的视觉传播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传达给社会大众,树立企业统一性的识别形象。在当今这个开放的信息时代,一所学校的发展,既需要优质的教学质量创造,也需要成功的形象传播。因此每一所学校都需要充分认识自我,这样才能有独特的价值追求、独立的教育哲学、独创的学校精神、独到的教育见解,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标识。

“美优”是独属于九七的教育标识,“美优”的提法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推陈出新;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美”和“优”,二者有天然的并列关系,把熟悉的“优美”二字,换个视角去解读,就有了新的诠释与发现,且浑然一体。“美”特指身体健美、心灵静美,内外兼修是最美;“优”特指品德优秀、学业优良,德才兼备是真优。“美”既是对人道德素质的崇高要求,也是令人向往、竭力追求的理想境界;“优”是优秀、出色、最好的意思,它代表一种生机勃发、出类拔萃的精神。优秀就是不懈地追求完美。因此,我们提出了“细节之美成就品质之优”的办学理念。细节之美即“尽善尽美,精益求精”,是治学做人之本,是学校发展的路径;品质之优即“体健心美,德才兼备”,是教书处事之要务,是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美优”不可切割,和谐共生。对学校而言,既要环境美,还要质量优;对课程而言,既要内容美,还要品质优;对课堂而言,既要氛围美,还要效果优;对学生而言,既要德行美,还要学业优;对教师而言,既要师德美,还要专业优……在美优文化的浸润下,自然会形成“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的校风、“以美树人、美美与共”的教风、“以勤争优,奋发图强”的学风。

以“美优课堂”为例,我们在独学、对学、群学诸环节,嵌入“美”字,突出“优”字,这样既契合学生的認知规律,又能突出“美优”风格。如,各美其美,发现自我美(独学);美人之美,互助生成美(对学);美美与共,展示质疑美(群学);美优共生,多元创造美(拓展)。

又如,学校顶层构建了“美优课程”体系,确立了“美德立身、优质发展”的课程建设思路,构建了“彩蝶”型课程结构。“美德立身”课程重德行,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走向社会做合格公民打基础;“优质发展”课程的目标是厚基础、扬个性。它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素养、健康艺术、社会适应四个领域,依托课堂教学、学生社团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助力学生未来的优质发展。

小天地大舞台,小学校大教育。九十七中将立足于“美”,着眼于“优”,努力把“美优文化”做出品位,做成品牌,让“美优文化”成就师生美好未来,实现学校优质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九十七中学)

猜你喜欢
精气神学校
永葆党员领导干部的精气神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爹味发言等
精气神
学校推介
上学校
报纸差错问题的结构分析
侨胞“精气神”随着祖国涨
凝聚扶贫精气神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