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阿蓉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然而社会岗位数量并未与之同步增长,宝贵的知识生产力因而被浪费,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发展,更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进程。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低,难以契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深入研究制约大学生就业率提高的因素,设计针对性的策略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提高我国大学生就业力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力;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019-02
一、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意义分析
大学生的就业力与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大学生的实践力、大学生的创业经验等关系密切,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意义巨大,主要包括如下三点:
第一,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帮助大学生迅速适应社会,快速找准发展方向实现自我价值。对于大学生而言,具备较高就业力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快速地找到易于实现自身价值、更让自身满意的工作,发展的前景也更为巨大。
第二,能够有效地调整社会人力资源结构,实现稳定社会、稳定国家的目标。大学生是知识生产力代表,如果大学生能够将自身的知识应用于国家发展、建设方面,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然而如果大学生将自身知识应用于旁门左道,那么必然会给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巨大威胁。大学生成功就业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意义巨大,因此大学生就业力的高低与国家的和谐稳定关系密切。
第三,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关系紧密。企业发展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学生是企业职员的重要组成,只有保证大学生具备高的就业力,才能保证大学生在职业岗位上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力提高的因素
导致大学生就业力低下的原因不是某个特点的单因素,而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结果。通过对大学生低就业力原因进行分析,可将影响影响大学生就业力提高的因素归结为4点,分别是社会环境因素、高校培养模式、高校教育观和家庭教育,现对之进行详细论述:
第一,社会环境因素。首先,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然而国有体制的改革以及科技发展的不断加速使得岗位需求数量持续下降,加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多次开展下岗、裁员等活动,致使社会待业人员数量激增。社会待业人员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也使得知识劳动力的价格不断下跌,在恶性就业竞争中大学生的就业力严重受创。其次,大学生就业主要面向企业,然而企业出于经济发展考虑并不愿意接受无经验的大学毕业生,然而高校教育方面却并没有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而这无疑造成了就业与需求脱离的问题,大学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实习单位,实习能力不足,就业能力因而难以有效提高。
第二,高校培养模式。高考制度恢复以后,分数划线录取制度成为高校招收学生的主要依据。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专业数量不断增加,很多专业的发展并不完善,无论是教学资源、教师数量、教师素质、教师经验等都亟待加强,这无疑会影响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学生的就业力。其次,专业数量增多,新型热门专业不断涌现,很多学生未能正确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盲目跟风选择专业,入学后因为学习兴趣不足诱发厌学情绪,学生专业技能提高比较局限,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力。
第三,教育观存在问题。由于高校方面未能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和大学生创业的区别,很多高校只重视学生就业率,却并不重视学生的创业力,因而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普遍存在指导不到位问题。很多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教育者仅仅只是向学生传授面试的相关技巧或者向学生公布相关企业的招聘信息,学生无法全面地了解市场的动向,无法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更无法正确地定位自身。一旦学生对自身抱有过高期待,那么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现象,进而影响学生的就业,影响学生的就业力。其次,很多高校没有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观的教育思想意识,就业指导仅针对毕业生开展,而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力提高。
第四,家庭教育存在问题。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益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品质。家长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会对学生的思想形成巨大影响,在中国式家庭教育之中,父母往往对学生们存在过高期待,这不仅会使得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学生的择业、就业。其次,不科学的家庭教育还会使得学生形成众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很多学生凡事以自己为中心,完全没有团队意识,不合群,因而在就业方面能力低下。
三、促进大学生提高就业力的策略
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力提高具备极强的现实意义,因此,社会各界应积极配合起来,深入剖析影响大学生就业力提高的因素,积极设计相应的对策。在具体落实时,应重点把握如下几点:
第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方面应积极联系政府,善用广播、电视、媒体等加大就业力培养的相关宣传,积极有效地提高社会各界对就业力的认识,完善相应的服务制度,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让舆论导向成为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强有力后盾。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在社会舆论影响下可能会出现较为偏激的行为,因而在开展媒体引导时,一定要保证引导的正确、准确、可靠,相关的媒体一定要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服务于大学生为宗旨。其次,企业方面应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就业责任意识,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实践机会的同时要有意识地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关系,激发大学生的潜力和竞争力,帮助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的就业力。
第二,高校方面应该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改革。首先,高校方面应该深入地研究市场需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设置专业,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途径提高学生的就业力。其次,高校方面应有意识地改革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只重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加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自身,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力。最后,加大职业规划指导教育力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期望。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很多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仅针对毕业年级的学生开展,这种职业规划指导由于未能贯穿学生接受教育的始末,因而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方面存在较大弊端,因而高校方面应该有意识地打破这种局面,积极开展科学的职业规划指导教育工作,在学生进入大学、接受教育开始时,就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职业规划指导的相关思想,并在校园内部积极构建就业咨询中心,以满足学生对就业指导的相关需要。
第三,积极联系家长,优化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而影响学生的就业力。高校方面应该积极地联系学生家长,首先帮助学生家长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问题以及家庭教育的不足。其次,还要帮助家长了解影响学生就业力增长的因素,了解自身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只有全面地优化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才能够和家庭教育形成科学、有效的联系,学校与家庭配合的就业指导联合力才能够在提高学生就业力方面发挥显著的作用。
综上所述,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大学生就业力低下,导致大学生就业低下的原因比较多样,如社会环境影响、高校培养模式影响、家庭教育影响等。提高大学生就业力有着极强的現实意义,因而高校方面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努力联合社会各界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就业氛围、改革高校教育模式、优化家庭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为提高大学生就业力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01):72-76.
[2]郭绚霞.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途径[J].改革与开放,2009,(07):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