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寒夜》是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它的诞生标志着巴金在现实主义文学探索中的最高的成果。谈到巴金,人们通常先会想到他的《家》《春》《秋》,激流三部曲,而它的《寒夜》却很少被人谈到,但是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是巨大的。《寒夜》中的悲剧最主要的是人物的悲剧,因此本文试通过分析造成人物的悲剧成因,来窥探《寒夜》悲剧的成因,提升对悲剧的认识。
关键词:寒夜;悲剧;成因
巴金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是《寒夜》,小说主要讲了汪文宣和曾树生从相识相知相爱,最终结为夫妻。年轻时拥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梦想着能用自己所学知识为乡村办一所小学,为国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随着抗日战争爆发,夫妻俩为了在抗战中生存,不得不逃难去重庆。面对生活的压力,理想变得不堪一击,汪文宣被迫去一家图书馆上班,每天通过校对文字刊物来维持生计,曾树生则在一所银行当“花瓶”,汪母在家做家务,但是由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不同,汪母与曾树生争吵不断,汪文宣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生活压力与工作的重担,导致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病,兒子小宣在贵族学校上学,家庭生活过的很是清贫。最后小说以曾树生离开家乡,汪文宣的病死,汪母和小宣回老家为结束。虽然两个月后,曾树生又回到了重庆,但物是人非,只留下满心的伤痛。小说中刻画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典型人物。通过对汪文宣形象的重点描述,揭示那个时代小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一、悲剧与《寒夜》
悲剧是一种审美范畴。钱钟书先生眼中,悲剧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其中一种悲剧是以人物性格为中心的,另一种则是由命运本身造成的。他们强调人物性格对环境的反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只是一种不适宜的观念。钱钟书认为中国人的这种观念源于等级制度所衍生的道德秩序。他说,这种“道德秩序”来安排社会上所有的物质和精神东西。因此,两个不相容的伦理实体之间的矛盾没有西方的命运悲剧尖锐,因为其中有价值高低之分,价值高的相对于低的处于优势地位。结果,常常是牺牲价值低的,来成就价值高的,《寒夜》中,牺牲了汪文宣的爱情,以维护封建伦理秩序。
《寒夜》是各种悲剧的混合体的浓缩,不仅是一部社会的悲剧,正如朱光潜先生认为的一种“有距离”现实生活的悲剧,不仅是人物性格的悲剧,更是人物之间的悲剧,尤其是汪文宣人物的悲剧。
二、汪文宣悲剧的成因
《寒夜》主人公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欢乐声死去,妻子离他而去,只剩下汪母和儿子,这样的结局让人深感同情以及悲伤,是什么原因造成汪文宣的悲剧呢?泰纳曾说过文学作品的创作由时代、种族及环境三要素决定,以前的研究者多从社会以及家庭阐述,而本文将从文化观念及性格进行简要分析。
寒夜描写的是一个小人物—汪文宣的典型的知识分子的悲剧,虽然他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思想与文化,追求自由与民主,最后却沦落到家破人亡的地步,这样的结局不免令人伤感。造成寒夜中汪文宣的悲剧不仅有政局的动荡与黑暗,还有文化的因素。主人公汪文宣在传统家庭中长大,传统文化对他耳濡目染。虽然受到外来思潮的影响,但他在面对一些重大的问题时,依旧会用传统的思想去处理。当传统思想文化不能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时,他便会陷入困惑迷茫。
汪文宣是一家图书馆的小职员,每天面对海量的工作量,极大的劳动强度,换回的却是极其低微的劳动报酬。他虽痛恨上司的刻薄与吝啬,但也只能唯唯诺诺,甚至上司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动作都会对汪文宣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他痛恨上司的剥削以及下对上的阿谀奉承,可自己也是没有办法,所以也只能拿微薄的收入去给上司买礼物祝寿,他厌倦了同事那种勾心斗角、冷眼相看的表情,但他却仍小心翼翼地做这种身不由己,看人眼色的工作。“天啊!我这么变成这样的一个人啊!我什么都可以忍受!什么人都欺负我,——就为那一点的钱,我竟堕落到这种程度了”[1]。是的,他看到了自己的艰难处境,但为了生活,只能选择忍气吞声的承受。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要承担照顾妻儿老小的责任,必须保住这个饭碗,因而,面对不公他只能选择接受。然而,他的这种心里负担难道与中国传统儒家的思想没有一点关系吗?显然,关系重大,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儒家推崇人人之间要和谐与忍让。当压力来临的时候,汪文宣就以这种思想去处之,寻找自己生活下去的理由,当外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文化的内涵就会演变成无能,懦弱!中国人在面对两难的冲突时,最后总是以一己私欲来服从固有的“礼”[2]。
家庭中,面对妻子与母亲的争吵,他只是以传统的“孝道”来化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孝的地位,孝是立身处事的最高标准,在处理家庭矛盾中,汪文宣首先想到的是对母亲尽孝,而这种孝是无条件的绝对服从。再者,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将男子置于一种特殊的身份与地位——一家之主。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汪文宣企图扮演好他的每一个角色。在这种双重压力之下,不堪重负,性格变得孤僻,甚至有了用自残的方式来调和母亲与妻子之间的矛盾,但最终作用是不大的。他的尽孝以及中庸的处事原则为他形成忍让,无能,退让做了必要的铺垫。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困境时,总是克己护礼,以礼节情。悲剧人物不是因情而毁灭自己以暴露礼的合理性,而是把情牢固在心的一角而使礼得到维护。当这情变成悲、化为泪时、已无损于文化之礼的完整和神圣了。
三、当下由汪文宣的悲剧意蕴引发的反思
一种文学经典作品不仅会影响当时,更会穿越时代,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汪文宣的悲剧,不可否认是由于时代黑暗造成的,但是文化观念也起了推动的作用,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如今我们的社会追求公平与正义,实施按劳分配的制度,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人们的文化观念还需要极大的提升,思想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的发展需要文化的革新。
参考文献:
[1]巴金.寒夜[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苏添生.从文化与性格角度探析《寒夜》悲剧原因[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22-25.
作者简介:胡旭东(1992—),男,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艺学,古代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