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庭付,张典勇,马瑞芳,周大云
(浙江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323000)
菜豆是丽水市主要高山蔬菜品种之一,年播种面积4 550 hm2,产量 9.2万t,利用高山气候条件,从7中旬开始采收至9月下旬结束,最迟可达10月上旬,通过再生栽培技术,采收期从一般栽培模式的40 d左右延长至70 d左右,产量提高100%以上,667 m2平均产值超万元以上,成为丽水等高山菜农重要的增收产业。但是,随着多年的种植,连作障碍发生日益严重,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于2017年5~10月选择菜豆不同前作蔬菜,并研究其对土壤环境、菜豆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为菜豆不同轮作模式缓解连作障碍提供依据。
试验设在浙江丽水市龙泉市屏南镇塘铺村高山蔬菜产业化基地,海拔900 m,供试田块均在同一个基地内,选择菜豆与水稻、甜玉米、芋艿等作物轮作后种植菜豆。
供试菜豆品种为丽芸2号,2017年5月19日直播,畦面连沟宽1.5 m,每667 m2沟施三元复合肥50 kg、钙镁磷肥20 kg,开始采收后每隔10 d施1次肥,每次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10 kg,共施5次合计50 kg。
试验以3种轮作模式为3个处理,以菜豆—菜豆连作为对照,处理1,甜玉米—菜豆轮作;处理2,芋艿—菜豆轮作;处理3,水稻—菜豆轮作。
每个处理抽取200株,分别记录统计生育期、病发情况、产量。试验前对每块处理土壤pH值以及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全氮、总砷、总汞、铅、镉、总铬等含量进行检测。
对不同地块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表1),pH值处理3最高,处理1、2和CK土壤酸化严重,pH值小于4.5;有效磷养分含量中,CK最高,达0.62 g/kg,处理2最低,为0.18 g/kg;CK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最高,分别为96.30、4.24 g/kg;在重金属残留方面,处理3的重金属砷、汞、铅、铬含量均低于其他处理,在残留超标方面,全部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砷、汞、铬、镉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试验结果表明(表2),3个处理与对照的出苗期和伸蔓期没有差异;开花期中,处理3最迟;处理2盛采期最迟,比处理3和CK迟4 d,比处理1迟5 d;采收结束时间也有差异,处理3最早,处理1最晚;各处理结荚期与始收期差异不大。
表1 不同处理土壤养分、重金属成分分析
表2 不同种植模式对菜豆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3可知,前期产量CK最高,达330.20 kg,处理1最低,为151.60 kg;后期产量比较中,CK最低,为231.75 kg,处理3最高,达338.25 kg;处理3的总产量最高达645.45 kg,其次是处理2和CK,处理1产量最低。
通过对菜豆不同种植模式下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菜豆连作条件造成土壤酸化,氮、磷、钾含量积累过量,从而影响生育期和产量等指标;而种植多年的菜豆与水稻轮作效果明显,能够降低土壤酸化程度,减轻富余养分的过量积累,产量增加明显。
表3 不同种植模式对菜豆产量的影响
在不同轮作模式中,菜豆与甜玉米轮作的产量最低,这与其他学者研究不一致,同时,本试验所研究的试验田块不在同一块田间,这也可能导致本试验结果有所误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