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占元,刘清华
(华北地质勘查局519大队,河北 保定 071000)
别鲁乌铜矿外围矿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境内。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已经有多家地质单位在此进行不同程度的勘查,我单位在研究总结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圈定了别鲁乌铜矿外围金多金属矿南、北两个重点工作区。本文主要针对北区,以物化探、槽探、钻探等工作方法野外工作为基础,对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和研究。
矿区一级构造单元属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带,二级构造单元属于翁牛特旗-温都尔庙复背斜。板块观点认为,矿区处于华北板块在早古生代离陆向洋增生的洋壳部位,北侧则毗邻晚海西再生洋壳。以乌兰敖包-图林凯大断裂(如图1)为界,北区属于温都尔庙复背斜,南区属于毛拉格尔-那清复背斜。南、北两区的构造条件的不同,是造成两区成矿地质条件迥异的根本原因。区内晚古生代地层较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蕴藏着丰富的铜、金、铁等多种矿产资源。
图1 矿区构造纲要图
图2 金的赋存状态
(1)地层。区内古生界地层较发育,西别河组为滨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酒局子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岩系;阿木山组为滨海相碎屑岩—沉积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三面井组为滨岸沉积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系。中生界地层区内不太发育。新生界宝拉格乌拉系以泥质细碎岩屑为主的红色建造,只在部分冲沟中可见;第四系为各种成因的松散沉积物。
(2)构造。区内发育有种元古代、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的韧性和脆性构造变形,形成褶皱、褶曲、石香肠等构造。矿区东南发育有一条韧性剪切变形带,岩石以糜棱岩化为主,产生糜棱岩和少量千枚岩,变形岩石相互过渡,没有明显界线。测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规模大小不等,其中以乌兰敖包浑迪—图林凯断裂规模最大,由于第四系覆盖严重,部分断裂难以识别。区内多发育SW、NE、NEE向断裂,产状多为北倾,断层性质以逆断层为主。其中北区就是由一条近东西向的断裂控制,也是长期活动的断层,它严格控制矿区的构造格局,也是对成矿影响最大的构造活动。
(3)岩浆岩。南区岩浆活动强烈,北区相对较弱,仅在钻孔中可见少量中性侵入岩(主要有闪长玢岩、安山岩)沿构造裂隙上升至近地表,岩浆或热液在向上运移作用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作用,发生不同类型的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等。岩浆或热液的活动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北区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体形态为较简单的板状、透镜状,构造控矿明显。矿体主要受一条近SW向横亘矿区的构造控制,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通道和容矿构造,含矿汽水热液在向上运移的过程中,与围岩作用,交代围岩,并在断层中富集形成透镜状、板状、脉状矿体。矿体总体走向为近东西向,北倾,倾角50°~72°,近地表较陡,随埋深产状变缓,矿体主要产于变质岩屑砂岩与绢云母千枚岩的接触带上,千枚岩受接触变质作用和构造作用,形成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钾化等矿化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
北区主要发现2条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其中Ⅰ号矿体在地表出露较少,只有部分矿化显示,其中Ⅱ号矿体在地表露头较好,主要表现为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可见其他少量金属硫化物。
(1)矿石特征。①矿石的物质成份。矿体所处的围岩不同使得矿石的矿物成份不尽相同。氧化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黑云母,次为绢云母、绿帘石、绿泥石、碳酸盐。原生矿石中矿石矿物为自然金,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少量黄铜矿、毒砂等,脉石矿物成份比较复杂,主要为石英、斜长石,其次为角闪石、绢云母、白云石、方解石、绿泥石、绿帘石、辉石等组成,与矿体赋存的围岩岩性有关。②矿石的结构构造。据肉眼观察及光薄片鉴定,矿石的组构有:变余粉砂质微细粒砂状结构、变余隐晶粉砂质细粒结构、变余细粒砂状结构、斑状结构-基质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千枚状构造。原生矿石的结构构造主要为它形-半自形粒状结构,脉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星散浸染状构造、致密浸染状、角砾状构造等。
(2)金矿物特征及赋存状态。矿石矿物为自然金(Gl),呈它形粒状,大小一般为0.01mm~0.05mm,不均匀零星分布。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Py),呈它形粒状,粒度一般为0.2mm~1.5mm,脉状分布,具白铁矿化。其次为黄铜矿(Ccp)、毒砂(Apy)、斑铜矿(Bn)、黝铜矿(Td)。黄铜矿呈它形粒状,粒度一般为0.2mm~0.5mm,零星分布,局部被蓝辉铜矿交代。
毒砂呈菱形、长柱形等自形晶,粒度一般为0.02mm~0.5mm,零星分布。斑铜矿呈它形粒状,粒度一般为0.02mm~0.05mm,零星分布,局部被蓝辉铜矿交代。蓝辉铜矿呈它形粒状,粒度一般为0.01mm~0.05mm,沿黄铜矿边缘分布,交代黄铜矿、斑铜矿。脉石矿物石英粒径0.01mm~0.2mm,斜长石粒径小于1 mm。
矿区的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钾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钾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等。其中多期次的硅化、黄铁矿化与成矿有关。尤其是乌黑色密集的网脉状黄铁矿化和硅化与成矿关系密切。
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总结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构造控矿明显,矿体由一条东西向构造控制,北倾,倾角约45°。北区发现两条矿体,矿体延伸约1.5km。②矿体主要赋存在变质岩屑砂岩与绢云母千枚岩的接触带及其附近,靠近绢云母千枚岩一侧。主要是由热液沿构造薄弱地带上升,由充填或交代作用形成。③为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沿走向和倾向方向,矿体的产状较为稳定,但品味、厚度变化较大。
[1]李昌存、申婉妮、韩秀丽.内蒙古毕力赫金矿床地质特征;河北理工大学地质学报2010.
[2]郑翻身、董启贤.区域地质调查图幅说明书都仁乌力吉地区胡尔嘎庙幅;内蒙古第一区域地质研究院七分队1997.
[3]聂凤军、张洪涛.内蒙古别鲁乌铜矿区电气石岩的发现及其意义;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