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涛,叶子蕾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荔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 518100)
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给患者生命带来巨大威胁。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顺利度过危险期的脑卒中患者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等后遗症,这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身心健康[1]。既往研究表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接受必要的康复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但是康复治疗的方法较多,不同方法各有其特点[2-3]。本研究旨在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4];②首次发病;③完成阶段性治疗,目前处于出院恢复期;④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接受社区康复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遗留运动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 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②合并意识障碍;③无法随访或可能失访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具体措施包括控制血糖血压、改善微循环及积极处理并发症等。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接受社区康复治疗,其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社区康复治疗方法如下:①医院成立脑卒中社区康复治疗小组,组内成员定期上门为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服务,1次/周,1~2 h/次,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患者家属应积极配合,即脑卒中社区康复治疗小组可对患者家属进行培训,患者家属亦可平时多给予患者社区康复治疗。②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其具体方法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是让患者端起一个空水杯并保持3~5 min,以锻炼患者的平衡能力;其二是训练患者自主更衣、进食及如厕等,以及其他一些日常动作,如上下楼梯、下棋及打算盘等,注意训练者应保持足够的耐心,训练过程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③系统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病情特点,脑卒中社区康复治疗小组给予患者分阶段功能锻炼指导,具体实施时包括患侧肢体的被动锻炼、健侧肢体的主动训练,注意患侧肢体、健侧肢体均需要进行锻炼。此外,小组成员还应与患者多沟通,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④脑卒中社区康复治疗小组指导患者多参加文娱活动,这样可以缓解患者由于疾病带来的孤独感,从而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①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评分:该量表包括10个条目,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强[5]。②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FCA)评分:该量表包括18个条目,每个条目最高分为6分,总分108 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越好[6]。③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SWLS)评分:该量表包括5个条目,每个条目最高分为7分,总分35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满意度越高[7]。
采用SAS 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MBI评分、FCA评分、SWL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配对设计t检验,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之间MBI评分、FCA评分、SWLS评分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例
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MBI评分、FCA评分及SWLS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3 个月后及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组内4 个时间点之间MBI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两组患者上述3个指标均以治疗前最低,治疗1 个月后次之,治疗3个月后再次之,治疗6个月后最高,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之间MBI评分、FCA评分及SWL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MBI评分、FCA评分及SWL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MBI评分、FCA评分及SWL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 2~4。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BI评分比较 (±s,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BI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 治疗6个月后 F值 P值观察组 45 45.5±8.1 57.4±8.5 62.9±9.0 78.0±9.3 39.6480 0.000对照组 45 46.2±7.9 50.3±8.4 54.9±8.6 64.7±9.0 27.4117 0.000 t值 0.4150 3.9855 4.3111 6.8939 P值 0.679 0.000 0.000 0.000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 C A评分比较 (±s,分)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 C A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 治疗6个月后 F值 P值观察组 45 52.7±6.8 64.9±7.4 74.6±7.5 82.1±8.7 36.1904 0.000对照组 45 53.4±7.0 60.7±7.2 66.8±7.8 74.3±9.0 21.3561 0.000 t值 0.4812 2.7288 4.8355 4.1800 P值 0.632 0.008 0.000 0.000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 WL S评分比较 (±s,分)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 WL 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 治疗6个月后 F值 P值观察组 45 9.4±3.1 13.5±3.4 16.0±3.9 18.4±4.1 30.9163 0.000对照组 45 9.6±3.0 11.6±3.2 13.1±3.6 15.1±4.0 19.6518 0.000 t值 0.3110 2.7298 3.6653 3.8647 P值 0.757 0.008 0.000 0.000
脑卒中是一组表现为迅速出现的与脑部受累区域相关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急性血管性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8]。流行病学研究调查认为,脑卒中患者致残率高达80%,这说明脑卒中后遗症的发生率极高[9]。基于上述情况,探索改善脑卒中后遗症预后的理想方法已成为当前脑血管病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包括言语、运动及认知等方面功能障碍,而康复疗法被认为是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最有效且不可或缺的方法。马书明等[10]报道,康复理疗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评分及MBI评分,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伍国维等[11]报道,综合康复治疗不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但是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使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众所周知,脑卒中后遗症的病程较长,如果患者一直在住院期间接受康复治疗,这势必会给患者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在此背景下,社区康复疗法被逐步应用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治疗。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接受社区康复治疗,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MBI评分、FCA评分及SWLS评分在治疗后均得到显著提高(P <0.01),而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患者上述3个指标在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这3个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特点决定了其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那种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可以一蹴而就,因此目前临床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推崇“三级康复网”,即急诊室或神经内科的早期康复治疗、康复中心或康复病房的中期康复治疗、社区或家中的后期康复[12-13]。由此可见,社区康复治疗是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既往临床已对社区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是这些文献报道的观察指标较少,而本研究从MBI评分、FCA评分及SWLS评分等3个指标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比较全面地分析社区康复疗法的具体作用。综上所述,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治疗的疗效确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Park BS, Kim MY, Lee LK, et al.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overground gait training and a gait trainer with 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 on spatiotemporal gait parameters of patients after stroke[J]. J Phys Ther Sci, 2015, 27(5): 1603-1607.
[2] 倪俊杰, 杨万章, 向云. 脑卒中病人上肢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4(8): 859-862.
[3] Wen H, Alshikho MJ, Wang Y, et al. Correlation of fractional anisotropy with motor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fter postacute rehabilitation[J].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16, 97(9):1487-1495.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 246-257.
[5] 何圣三, 高世毅. 腹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疗效评定[J]. 针灸临床杂志, 2016, 32(9): 11-13.
[6] 徐汉平, 唐岚, 周礼清, 等.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理念下的作业训练对社区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6, 15(11): 875-877.
[7] 袁大伟, 李瑾. 认知行为治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的疗效研究[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5, 15(3): 243-245,246.
[8] Li R, Huang C, Chen J, et al. The role of uric acid as a potential neuroprotectant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review of literature[J].Neurol Sci, 2015, 6(7): 1097-1103.
[9]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4): 301-318.
[10] 马书明, 杨勇. 康复理疗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 12(16): 2384-2385.
[11] 伍国维.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 44(3): 95-97.
[12] Cruz-Guisado V, Diaz-Borrego P, Romero-Romero B, et al.Measurement of the outcomes in acquired brain injury in a neurorehabilitation unit. A long-term study[J]. Revista de Neurología, 2017, 64(6): 257-263.
[13] Jae-Sung L, Dong-Wha K. Stroke connectom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sequela of stroke[J]. Journal of Stroke,2015, 17(3): 25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