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回军
(东北大学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00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但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人民群众的体质健康状况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尤为严重,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大家的关注,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是以后能否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1]。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单独有思想,有知识,有创新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强健的身体是一切事情的基础和保障。这就要求大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做好为祖国健康奋斗50年的思想准备[2]。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既可以增强体质,缓解压力,同时也能愉悦身心[3]。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河南师范大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为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以后更好的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撑,为最终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1 研究对象 以普通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图书馆查看有关本研究的藏书和中国知网上面近十年的关于本研究的50余篇期刊及硕士论文,我又进一步对这类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这些文章不仅为我提供研究思路还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让我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资料,结合河南师范大学实际情况设计出调查问卷,在导师及4位专家审核评价之后最终确定问卷。在问卷发放之前,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得出R=0.91,P<0.01,检验结果都符合研究要求,确保了问卷的有效性。在此研究过程中,共向学生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50份,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后其中有效调查问卷192份,男生78份,女生114份,有效回收率为96%。
1.2.3 数理统计法 首先对有效问卷中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部分进行数据统计,本论文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为更好的论证本研究观点及把握数据形态分布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使本研究更具有说服力。
1.2.4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采用辩证理性的思维对男生女生进行对比分析,为科学有效的得出结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1 对于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学生的认知状况
2.1.1 运动态度
表1 学生的体育态度n=192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现象,同时又是外界与个体反映之间的中介因素[4]。从表1可知,91%的学生认为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有必要,没必要的占3%,认为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可有可无的占6%。从整体来看河南师范大学大部分同学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还是比较科学的,这说明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和教师的引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有一小部分同学因为对课外体育活动认识不够充分,体育态度不是很端正。针对这部分同学,体育老师要加强引导,使他们更加充分地了解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参与进来,为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健康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2.1.2 运动兴趣
表2 学生的兴趣程度n=192
兴趣是积极认识某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兴趣也是从事体育运动的内部驱动力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5]。从表2可知,对于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很感兴趣的同学占24.5%,比较感兴趣的同学占51.6%,感兴趣的同学占16.1%,不感兴趣的同学占7.8%。从整体来看,河南师范大学同学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程度还是相对较高的,假如对不感兴趣这部分同学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相信会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当然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同学的兴趣程度是不一样的。就兴趣程度来说,这与学校的体育政策、教师上课的魅力、场地器材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也都有很大的关系。
2.1.3 运动动机
表3 学生的运动动机n=192
体育动机是指引起体育行为主体的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并维持这些体育活动的主观原因和心理状态[6]。从表3可知,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样的。排在首位的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占比70.3%。排在第2位的是锻炼意志,占比49.5%。排在第3位的是健身健美,占比30.7%。从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希望通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来强身健体,促进健康,这说明身体健康程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学生已经逐渐建立科学合理的健康观。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参与外体育活动来达到娱乐消遣丰富课余生活,发展个性,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调节情绪的目的。有14.1%的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是为了体育考试过关,这种运动动机是扭曲的,应要引起老师们的注意。对于这部分学生错误的体育价值观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假如哪天没有体育课或者体育测试,这部分同学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参与体育活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河南师范大学体育考试制度存在一定欠缺,还需要进一步改革,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开心地投入到课外体育活动当中,变“要我运动”为“我要运动”,更大地激发他们运动的欲望。
2.2 对于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学生的现状
2.2.1 运动项目
表4 运动项目选择n=192
从表4可知,学生对于运动项目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羽毛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慢跑是同学们最热爱的运动项目,分别占比21.9%,35.4%,22.9%,22.4%,58.9%。可以看出这几个项目是普及程度相对较高的项目,同时,早在初中和高中大多都已接触过,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相对比较好开展,因此备受同学们的青睐。此外,这类项目具有一定竞技性、趣味性、娱乐性,并且对场地器材没有过高的要求,相对容易开展。男生和女生针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具有差异性,男生主要从事强度较大、竞争相对激烈、对抗性较强、快速移动急停、爆发性强的项目,这给男生喜欢大汗淋淋尽情释放的感觉有一定的关系。女生主要从事动作简单、对抗性较小、强度较小,不是很剧烈、节奏感较强、动作优美的项目,这与女生喜欢注重外表、张扬个性、体现美感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可以发现男生和女生共同喜欢的一个占比较高的项目是跑步,因为此项目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随时随地就可以开展,且技术要求不高,所以深受男生女生的喜欢。网球,体育舞蹈,轮滑,这类项目最近也很流行,因为学校这类专业教师较少,所以开展受到了限制,普及度不是很高。2.2.2 运动频度 科学合理的运动频度对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运动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程度[7]。从表5可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每周1至2次的同学占52.1%,3至4次的同学占26.2%,而5次及以上的同学仅仅占15.1%,并且有6.2%的同学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同学每周运动的次数主要集中在1至2次,5次以上的占比较低,对于这个阶段的年轻人来说,这个量是不够的,需要引起同学和老师的重视。这也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没有让体育活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老师要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走向运动场,投身体育活动。
表5 每周运动的次数n=192
2.2.3 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
表6 学生每次运动的时间n=192
表7 学生每次运动的强度n=192
从表6可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每次的时间不足30分钟的同学占比18.8%,30至60分钟的同学占比53.6%,60至90分钟的同学占比20.3%,90分钟以上的同学占比7.3%。从生理学角度来说,人们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能达到60分钟是最优的,更有利于身体健康。活动时间过短的话,身体根本没有进入工作状态,也不会达到较好的锻炼效果。运动强度是指身体锻炼对人体生理刺激程度,是构成运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8]。从表7可知,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身体根本没有任何感觉的占4.2%,身体微微发热的学生占10.4%,身体微微出汗的学生占比39.6%,身体中等出汗的占比37%,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出大汗的学生占8.8%。从整体来看,河南师范大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强度还是不够的,距达到体育人口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河南师范大学体育管理部门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应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引导,改变教学方式,加强体育技能的传授,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运动的欲望,使学生自愿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以便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2.2.4 运动形式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运动形式是影响体育运动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9]。从表8可知,选择单独一人运动的同学占比18.2%,和朋友一起运动的占比65.6%,班级或学校活动的占比14.1%,社团活动的占比0.5%,社会体育活动的占比1.6%。从数据可以看出,尽管运动的形式有多种,但选择和朋友一起运动这种形式的最多,这种形式一方面达到了健身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友谊的发展,当然这种形式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组织性相对较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也说明学生更偏向于自由。当然,从表中也可看出学校体育社团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在今后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中,要充分利用体育社团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表8 学生的运动形式n=192
2.2.5 运动场所
表9 学生的运动场所选择n=192
从表9可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选择在校内体育场进行的的同学占比65.6%,选择在校内空地进行的同学占比26.6%,选择在宿舍进行的同学占比4.2%,选择在校外有偿体育场馆进行的同学占比3.1%,选择在公园广场进行的同学占比0.5%。可以看出,河南师范大学的绝大部分同学选择在校内体育场馆和校内空地进行课外体育活动,这充分体现了就近原则,因为距离较近,随时都可以进行,相对比较方便,当然这也可以节省一部分开支,可谓是一举两得。目前选择校外有偿体育场馆的只有极少数同学,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会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体育项目,也会逐渐向新兴体育项目迈进,相信选择校外有偿体育场馆的同学也会越来越多。
2.3 对于课外体育活动学生的体育消费
表10 学生每年的体育花费n=192
表11 学生体育消费的种类n=192
体育消费是指那些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它包括观看体育比赛、体育表演、购买运动器材和服装等体育活动[10]。从表10可知,有40.6%的同学每年在体育活动方面的花费不足50元,有26%的同学每年在体育活动方面的消费为50至150元,有18.8%的同学每年在体育活动方面的消费为150元至300元,有14.6%的同学在每年在体育活动方面的消费为300元以上。从数据来看,河南师范大学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还相对较低,有一半多的学生体育消费每年不足150元,这可能与河南师范大学的生源状况有关。由于河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并不是很富裕,大学生本身没有经济来源,除去日常的生活开支,没有剩余过多的钱进行体育消费,因此体育消费水平低也不足为奇。从表11可知,体育服装、运动器材是河南师范大学学生体育消费占比最多的,至于其他种类选的较少。体育服装和运动器材是更好地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至于其他种类都只是辅助物资,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因此占比都不是很高。
2.4 对于学生的课外生活状况调查 从表12可知,河南师范大学的同学们课余时间最喜欢从事的活动就是上网,占73.4%,其次就是看电视,占43.8%,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排到了第6位,仅占19.3%。这种现象是极其不正常的,这种生活方式也是不健康的。与其把大把的时光浪费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进行学习和体育活动,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针对这种现象,学校体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让他们科学高效地利用课余时间,把时间花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对同学们进行督促,让同学们走出网络世界,走向运动场,为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努力。
表12 学生课外生活方式n=192
2.5 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表13 影响学生参与运动的因素n=192
从表13可知,在影响学生参与运动的诸多因素中,自身懒惰排在了首位,占49%,其次是没有运动氛围,占38%,再者是没有老师指导,占24%,当然对体育没有兴趣、运动器材和场馆缺失、天气影响也占了不小的一部分。进入大学以来,同学们再没有高中时代的紧张,课余时间相对自由,大部分时间需要自己把握,而不是老师安排任务。在这种状态下有一部分同学受不好风气的影响,逐渐养成了懒惰散漫的坏习惯,即便是不上课的时候,也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而是选择在宿舍睡觉、上网、玩游戏、看小说,这是极其不应该的。针对这部分同学,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们对课外体育活动有一个清晰、正确、全面的了解。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这将挫伤同学们运动的积极性,以至于学生参与度较低。另外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不断增多,再加上公修体育课需要占用场地器材,学校的运动器材和场馆一时间不能很好满足地学生运动的需求,这也相对的挫伤同学们运动的积极性。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因为没有运动的伙伴,自己一个人也不愿意运动,因此需要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携手共同努力,为河南师范大学营造和谐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进而运动的伙伴也会增多,这样就会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这个队伍当中。
3.1 结论 1)学生的运动态度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有一小部分同学运动态度不够端正。学生的运动动机是多样的,从整体上看是科学合理的,符合实际的。但也不乏部分同学运动动机出现偏差,参与运动仅仅是为了通过体育考试。
2)慢跑、羽毛球、排球、篮球、乒乓球是学生选择的主要运动项目,男生和女生在项目选择上有一定差异。学生的运动频度较低,还有部分同学从来不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参与运动的时间和强度都需要增加和提高,学生青睐和朋友一块参与运动,体育社团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3)学生的课余生活方式不太健康,课余时间大多都被网络占据,而不是花费在体育活动和学习方面。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并且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体育器材和体育服装两个方面。
4)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许多影响因素之中,缺少体育教师的指导、没有兴趣、没有运动氛围、运动器材和场馆缺失、懒惰是最主要的几大因素。
3.2 建议 1)学校要利用一切形式加强对体育功能的宣传,让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有一个全新的把握,端正运动态度。发挥体育社团的强大作用,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和体育文化氛围,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运动动机,体验运动的乐趣。
2)学校要引进新兴体育项目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的教授和指导,满足同学们的运动需求。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次数,延长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提高健身质量,争取成为合格的体育人口。
3)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体育消费的引导,使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体育消费观。学生要科学的安排课余时间,不要把大把时光浪费在网络上,处理好学习、运动、娱乐的关系。培养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积极的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当中,认真地学习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树立终身运动的体育观念。
4)学校应完善运动器材和加强体育场馆的修建,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充足的运动场所,满足同学们对运动的需求,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运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