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药肝毒性产生的对策研究

2018-05-08 01:57邓伟生韩晓亮臧玲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预防对策中药

邓伟生 韩晓亮 臧玲玲

【摘要】目的:促进中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方法:论文通过统计近几年公开发表的有关临床药物性肝损害的各类文献,结果发现中药是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第一大因素。结果与结论:针对这一重要发现,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预防中药肝毒性产生的措施。

【关键词】中药;肝损伤;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09-02

一、资源来源

1.资料文献遴选标准

纳入本文研究的文献标准:①文献报告来源于临床一线工作的医师、药师;②文献报道有详细的病例数据,能提供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所患基础疾病等);③致肝损害药物有详细具体的分类;④文献能提供致肝损害的药物构成比或提供可计算引起药源性肝损害药物构成比的数据;⑤研究类型为病例系列分析或病例统计报告。

2.统计分析方法

用Excel2007进行数据提取、数据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根据文献报道数据统计发现[1-7]:致肝损害的药物排在前5位的药物类型主要有中药(约占28.2%)、抗微生物药(约占14.9%)、抗肿瘤药(约占13.4%)、抗结核药(约占12.7%)以及解药镇痛药(约占7.8%),这5类药物占总所有药源性肝损害发生数的67%。

三、预防中药引发肝毒性的对策

根据统计结果发现中药是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第一大因素。针对这一重要发现,论文提出了预防中药肝毒性产生的一些措施。

1.正确认识中药的肝毒性

一般而言,中药经过严格加工炮制、并严格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是比较安全的。但并不等于服用中药就不会产生肝毒性,并不等于中药可能长期、大量服用。有关中药的毒性,中医古籍就早有记载,《内经》就将毒性中药分“大毒”、“常毒”、“小毒”、“无毒”等四类;并且以往认为“无毒”的中药,在现代药理、毒理学研究下也有不少被证实有肝毒性,例如何首乌。因此,中医师和患者都应正确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不盲目推崇中药,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药,以减少中药致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

2.加强中药研究,减少中药的肝脏毒性

主要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8]:①加强中药及方剂的现代药理学研究:目前,药方中各味中药剂量应用多少多凭中医师的经验而定,缺少科学的实验数据支撑,当患者个体存在差异时,凭经验用药就容易导致中毒事件的发生。因此,开展中医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用科学的方法确实中药的剂量,可有效防止中药引发的肝损害事件的发生。②加强中药材生产质量的监管:中药材的产地、采集时间、炮制方法甚至贮存方式都会影响到药材的质量。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中药材的生产、加工炮制过程应严格管理,应加强中药材的栽培、生产加工炮制、保存、非临床试验、临床试验和销售规范的执行,严格执行GAP、GLP、GCP、GMP和GSP等系列质量管理规范。③加强中药的药理学、毒理学研究:无论中药饮片,还是中成药,都应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加强其药理学、毒理学研究,通过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建立科学模型,厘清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无效杂质、毒性成分,可以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直接将有毒成份弃除,并在药物的说明书中应标明中药可能会出现的毒副作用,以警示临床医师及用药患者。

3.注重用中医理论指导用药

强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①辩证施治中医中药的精髓、生命力就在于它能辩证论治。不考慮患者实际情况,不进行辩证施治、不考虑配方遣药的君臣佐使,而按着西医西药的思维方式使用中药,以一方或一种中成药通治西医的某种“病”,是导致中药产生毒副作用的重要原因。②重视个体差异患者所处地域、年龄、性别、体质、基础疾病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反应程度也出现差异,运用中医中药治病就应“三因制宜”(因人、因地、因时),根据患者所处地域、年龄、性别、体质、基础疾病等的不同,科学调整中药剂量的轻重、药味的多寡、使用疗程的长短,这样才能在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的同时,增强治疗效果。③重视中药复方配合减毒临床中常会有一些“偏方”,常使用来历不明、成分不清的草药,也中药致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又一重要原因。中药使用中,一定要在中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下,科学配伍用药。中医配方用药讲究“君臣佐使”、“相须相使相杀”,采用多味中药混合一起搭配,其目的是增强疗效、减少中药的毒副作用。

4.其他

①警惕临床已报道的致肝损害中药品种对已有多个临床报道出现肝损害的中药(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在临床上应尽量不用或少用,或者尽可能使用有同样功效的中药进行替代,在无其他选择、必须要使用的情况下,临床医师应要严格限制剂量及使用时间,与患者一起密切观察肝功能的变化。②关注一些重要的临床指征通过统计临床资料发现,中药引发的药源性肝损害多为急性起病,而且多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其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恶心、腹胀、尿黄,少数病人会出现皮肤瘙痒、灰白便、皮疹,与西药组相比,乏力和消化道症状更为常见。临床中,当患者服用中药后出现类似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肝功能检查,如果肝功能确实出现异常,应及时停服中药并采取相应的保肝、护肝措施,避免更严重后果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陈有法,王红艳.药源性肝损害189例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15):43~44.

[2]余琼华.42例药物性肝损害分析[J].医药导报,2011,30(2):256~257.

[3]刘永英.43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584~585.

[4]蔡克银,谢军.67例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3):1098~1099.

[5]贺俊英.85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194~195.

[6]黄长亮.100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6:113.

[7]李仲群,赵明聪.137例药源性肝损害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6):130~131.

[8]刘树民.中药药物性肝损害[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20.

猜你喜欢
预防对策中药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中药保存,要区别对待
别用微波炉煎中药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及预防对策的探讨
中药夹心面条
巧服中药少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