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牛谢三来(外一篇)

2018-05-08 05:25李秋善
章回小说 2018年4期

李秋善

早年间,左家庄曾有过许多大事发生,也有过许多传奇人物。谢三来就算一个。

民国三年,黄河发大水,把左家庄淹没了。幸亏水是慢慢进入左家庄的,村民们有足够的时间搬家撤离。人们搬到黄河南岸再立新村,村名仍然叫左家庄。立村不久,村人们集资在村南头找石匠安了盘石碾,人们碾米就靠它了。

碾盘立在一棵老榆树下。这棵榆树很早就有了,不知是何人栽种,抑或是野生。反正没有村子前就有了这棵榆树。榆树枝叶繁茂,树干疙疙瘩瘩。站在磨盘上,孩子们很轻松地能爬上树杈,然后站在树杈上向磨盘上撒尿。

碾盘一年中有许多时间是闲置的。碾的用途比较单一,它不同于磨面的石磨,高粱、棒子、麦子都得靠磨。

收了新谷,人们都想吃新米,于是就有了在碾盘旁排队的情形,也便有了因加塞儿引起的争吵,甚至斗殴。

孩子打架,大人们便说,恁别打也别骂,五百年前恁是一家。后来左家庄的许多人家续了家谱,一看,上推几代就是一个先人,便羞愧得无地自容。这是后话。

现在,为了提前能碾米,把祖宗八代都骂上,还不算完,最后就是武力解决了。

这一天,谢三来也来碾米,正遇上两个后生为加塞儿争斗。人们的注意力都在打架的两个后生身上,根本没注意谢三来的到来。

按说谢三来有力分双牛的本事,武力调停这场争斗很轻松。不,謝三来有谢三来的解决办法。

他跳上碾盘,三下两下就让石碾子与碾芯脱离了,然后抓住碾子两端的孔,两膀一用力说声起,将碾子高高举起,向前迈了两步,将石碾子放到了大榆树的树杈上。

放好后又左右推了推,确定足够牢固,跳下碾盘,拎起米袋,扬长而去。

自从谢三来跳上碾盘,双方就停止了争斗,所有人都看着大力士,被惊得目瞪口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多年以后,现场目睹此情此景的人们说起来还很激动。当有人怀疑此事的真实性时,目击者会激动得赌咒发誓,直到听者说信了为止。

看着谢三来走远,人们才回头看树杈上的石碾,大家便跳上碾盘七手八脚去弄那夹在树杈上的家伙,刚才争斗的两个后生,这时也齐心协力。

弄了半天,石碾纹丝没动,大家都傻了眼。最后,还是一位年长的人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你们还是去求谢三来吧。一句话提醒梦中人。人们便吩咐一人看着米袋,其他人都去谢三来家。谢三来家在村子东北角。见许多人呼啦啦涌进自家小院,谢三来的老娘赶紧迎出来,问人们咋回事。人们七嘴八舌把经过一说,老人嘴里骂了一句,转身进屋。人们跟到门口往屋里看,谢三来头朝窗户睡在炕上。头朝南,这在民间是犯忌讳的,只有人死后停在冷床上,头才是朝南的。没办法,按正常睡法,他接近两米的身长根本躺不下。不能把炕盘得再大点吗?当然能,那样本来就不宽敞的屋子,就光剩炕了。人们见谢三来这样躺着睡觉,都觉得新鲜。再看炕沿儿下,一双粗布鞋足能躺下一对婴儿。老人拿起笤帚疙瘩打儿子,说:快去把碾子弄下来,你想让全村人吃带糠的谷吗?谢三来很不情愿地起身,一下子人们感觉屋子更矮、更窄了。人们赶紧让开门口。谢三来出门,有机灵的问老人要了三来刚拎回来的米袋子。

来到碾盘前,三来纵身跳了上去。有人也爬上碾盘想帮助三来,被三来撵了下去,嫌添乱。石碾就位后,大家一致决定,谢三来先碾,并且说,以后谢三来碾米不用排队,优先。

左家庄靠海,有许多盐场。自古盐是不准私运私卖的,正因如此,贩私盐才有利可图。

一个荒年的秋天,家家生活困难,谢三来便推上独轮车去几十公里外的羊口上盐。不用进盐场,附近百姓家里有的是盐。上完盐再推到左家庄来卖。因为全是夜里赶路,贩了几趟倒也顺利。

这一天天刚蒙蒙亮。谢三来推着满满两口袋盐往回赶,听到后边有人喊他停下。他慢下脚步扭脸一瞅,一里以外有几个胳膊上戴红箍的人正向这边赶来。谢三来知道,这回遇上麻烦了。前面的路正好穿过一片高粱地,谢三来加快脚步向前赶去。

当几个缉私人员赶到高粱地时,谢三来却没了踪影。穿过高粱地看前面的大路,也没有。几个人推断,车子和人准是藏在高粱地里,但路边连车辙都没有,难道连人带车都飞了不成?几个人不死心,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在高粱地的深处找到了谢三来和他的独轮车,当然,还有满满两口袋绑在车子上的盐。

谢三来见人们围过来,蹲在那儿也不起身,吧嗒吧嗒地抽卷烟。几个人围着车子转了一圈,见没有车辙,便问他,你是怎么把车子和盐弄到这儿的?谢三来答,搬过来的。又问,连盐带车一起吗?谢三来嗯了一声。

几个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光这两口袋盐就有三百多斤,还有车呢?其中一个小头头模样的人说,假如真像你说的那样,你再把盐和车一次搬到路上,我们就连人带车都放。谢三来没言语,猛吸几口纸烟,将烟蒂用拇指和食指捻灭,站起身。众人一惊,好一条大汉!

谢三来走到独轮车前,将两只大手从车爬头缝里伸下去,抓住车轮,让两手与轴芯呈直线,只听他嘴里发出嘿的一声,车子和盐被他抱在了怀里。高粱地有些松软,谢三来两只脚陷下去足有十公分。谢三来抱着装有两口袋盐的车子稍微定了定神,开始一步步蹚着高粱棵向大路走去,碰得高粱棵啪啪地断裂,身后留下一串大大的深深的脚印。几个人看得目瞪口呆,谢三来走出去几十步了,他们才回过神来,赶过去跟上。到了路上,谢三来把车子稳稳地放下,直起腰,额上滚着豆大的汗珠。小头头模样的人看着正喘粗气的三来说,你走吧,以后别来贩盐了,碰到别人巡逻不见得有今天这么好的运气。

看着谢三来推车走出很远,有个缉私队员说,就这么放他走了?便宜了他!小头头歪头瞟了他一眼,说,有这膀神力的人这辈子你还能再遇到一个吗?他若是反抗,咱们这帮人捆一块儿也不是他的个儿,不信你追上去试试。那个多嘴的缉私队员脸红了,不再言语。

谢三来后来失去了神力,失去神力的原因在左家庄流传着两个版本。

一个是扛木过矮门折腰说。

度过荒年,日子稍微好过了些。谢三来发现自家的房梁被虫蠹得厉害,便想买架房梁,将这架梁换下来。那年月,盖不起房,换换梁檩是常有的事。

这一天是左家庄大集,谢三来在木材市场相中了一块木料。他围着木头转了几圈,没有开口问价。他估摸着兜里的钱,肯定买不到眼前这块材料。

木材店老板过来了。他已经注意谢三来半天了,他敬佩谢三来的神力,更敬佩谢三來的人品。谢三来力大无穷,却从不欺负弱小。木材店老板想帮助谢三来,更想成就一段佳话。老板指着那块儿木料,笑着对谢三来说,你把它扛回家,这块儿料我分文不取,就是你的了。木材店老板相信,谢三来能把这块栋梁之材扛回家。

谢三来笑了笑,绕着木头又转了一圈。这是一根上好的红松木,直径约四十公分,有六米多长。整根木料溜直,一个疙瘩也没有。

许多赶集的人听到木材店老板有此说,都赶过来看热闹,看谢三来怎样将木头扛回家。人们都很兴奋,说,我们做证,你说话可得算数。木材店老板笑道,当然算数。

谢三来下手了。他先用一双大手掐住稍细的一端,举起,转身扛在肩上。然后边托举,身子边向后退,直到找到整根木料的平衡点。他将圆木在肩上放平,又稍微调整一下,朝着木材店老板笑了笑。木材店老板笑着点点头,那意思是说,走吧,木料是你的了。谢三来收回目光,开始迈步朝家的方向走去。

人们有理由相信谢三来能将这块木料扛回家。还是有许多人跟在扛着木料的谢三来身后,尤其是孩子们。有人提醒着孩子们,别跟太近,小心木料掉下来砸着你。

从集市到谢三来的家不到三里路。

到了家门口,谢三来有些犹豫。自家破败的门楼内的门框太低,每次自己进出大门,身高一米九的他都得哈下腰。这时候他完全可以将圆木放在大门外,再找人帮忙把木料抬进院内。但他没有。他小心翼翼地将圆木顺进门框内,一哈腰准备过门槛时,只听后腰上的骨节嘎吧一声脆响,圆木从肩上滚下,重重地砸在门槛上。他浑身颤抖,豆大的汗珠从脸上、额上坠下。

人们都惊呆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赶忙过来扶住他,把他扶到屋里的炕上。谢三来的老娘不知何故,见儿子这副模样,焦急地问人们咋回事。

安顿好谢三来,人们又回到门口帮忙把圆木抬进院里,十几个人搭手才勉强抬进来。

木材店老板听说谢三来伤了腰,懊悔不已,赶忙买了膏药和点心来探望,见面就说,是我害了你呀!谢三来说,你是想成全我,是美意,但我差几步扛到家,木材还是你的,你找人弄回去吧!急得木材店老板直跺脚,说,你个呆子,到了门口也是你的,你太傻了!

躺了一个多月,谢三来坚持起床了。重新站起来的谢三来好像矮了许多,腰总是弓着的,再也不能干重体力活了。

另一个版本是神牛现出原形说。

每年春耕的时候,有牛马的人家便用牲口耕田。谢三来能像黄牛一样拉犁。母亲扶犁,一上午能犁一亩多地。犁完地还能拉脚隄耙,就是有一人站在耙上,加重分量,这样耙出的土地平整、松软。

这年春天的一个上午,谢三来犁完一块地,躺在已经开始飘絮的柳树下休息,母亲回家去做饭。

等母亲提着瓦罐回来,不见了三来,却见柳树下卧着一头大黄牛。老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自己看花眼了,揉揉眼睛再看,还是黄牛。

她怯怯地轻轻叫了一声,三来!

三来答应,黄牛变成了躺在地上的三来。

母亲惊得瓦罐掉到了地上,瓦罐碎了,小米稀饭洒了一地。

从此后谢三来便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了。人们说,他本来就是头牛,现了原形,就不神了。我倒觉得,谢三来可能是在犁地后出了大汗,再躺在树荫里睡觉,凉风加湿地让他得了某种疾病。

在左家庄人的描述里,与扛木过矮门折腰说相比,人们还是更愿意相信那个神牛现形的神奇传说。

成化款冰梅大瓶

筹备了一个多月,文峰的古玩店终于开张了。

文峰去年从局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他不想整天无所事事地混日子,考察了几个月,决定开间古玩店。算起来文峰玩收藏也有近二十年了,藏品最多的是名人字画,也有一些明清瓷器和历朝历代的玉器。他曾经找专家鉴定过他的收藏品,然而大部分是赝品。在文峰收藏的瓷器中有一件成化款民窑的冰梅大瓶,得到了专家的青睐,说是一件不错的收藏品。

这件大瓶高三十六厘米,口径十二厘米,腹部最宽处十四厘米。遍体青花,留白处是梅花图案。专家断代说,这件成化款冰梅大瓶虽说不是成化本朝的,断代到康熙早期是没有问题的。康熙皇帝九岁登基,怕江山不稳。瓷器易碎,看到有署康熙款的瓷器破碎心里不爽,索性把瓷器做成化款。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要么无款,要么就署成化款。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康熙早期的民窑瓷器署成化款的更是比比皆是。等到康熙除鳌拜、平定三藩之乱后,大清朝的根基稳固了,才开始在官窑瓷器上署康熙款。文峰的这件成化款冰梅大瓶,就是一件康熙早期的民窑精品。

古玩店里摆放的货大多是文峰去南方的古玩批发市场进的,多为仿古瓷器和玉器。古钱币倒是淘换来不少,且都是真货。但这些古钱币一枚卖不了几个钱,只是在店里摆摆样子而已。

文峰没有雇伙计,老伴儿早就退休了,没事就来帮着看看店。文峰开古玩店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收货。许多藏家为了收货,专门开个古玩店。古玩贩子们在乡下收到货,就来古玩店出手。因为在乡下收的价低,一般卖给古玩店也不贵,古玩店再卖就加价几倍甚至十几倍了。

开古玩店没有几件像样的东西镇店好像也不行。于是文峰决定把自己收藏的那件成化款冰梅大瓶拿到店里来摆一摆,不打算卖,就算是店里的镇店之宝吧。

成化款冰梅大瓶在店里一摆,古玩店立马感觉不一样了。

这一天店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在店里踅摸了一圈,最后两眼盯上了那件成化款冰梅大瓶。

文峰见这位客人对冰梅大瓶感兴趣,不由得上下打量了客人几眼。

这位客人看样子有五十岁左右,戴副眼镜,姑且叫他眼镜男吧。

眼镜男要上手看看这件大瓶。文峰有些犹豫,想告诉眼镜男这件东西不卖,或者说已经卖出去了。又觉得说不出口。不卖或已被买走还摆在这儿干啥?

文峰没说不卖,心说,只要我把价格抬高,肯定能吓跑他。

于是,文峰在柜台上铺上一块毡布,然后小心翼翼地从货架上双手取下冰梅大瓶,大瓶直立着放在毡布上。

行內的规矩,瓷器不能直接从我手里交到你手里,怕有闪失说不清。我把东西放下,你再上手,这样责任分得清,在谁手损坏谁负责。

眼镜男先用右手除大拇指外的四根手指并拢,摸了一圈大瓶的口沿,感觉光滑细腻,无任何瑕疵;又摸了一圈底部,也完好。在摸大瓶的口和底的时候,这位客人眼睛平视前方,并不看手里的大瓶,只凭手感。

摸完大瓶的口和底,客人又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手电筒,打开小手电筒向大瓶里面照,再仔细看冰梅大瓶由里向外透出的蓝的、白的光。就凭这几个动作,文峰断定,眼镜男是个行家,道行比自己要深得多。

眼镜男看完大瓶,问文峰,这件东西卖多少钱?文峰说,三万。这件大瓶文峰的心理价位是最多值一万,要三万是想吓走眼镜男。没想到眼镜男连价也没还,说,你给我收起来吧,我明天带钱来拿货。文峰还没反应过来,眼镜男已经转身离开了。

文峰也没太往心里去,又把大瓶摆在了原来的位置,心说,哪有这样买东西的,连价也不还。

第二天文峰刚开店门,眼镜男就来了。他走到柜台前也不说话,从斜挎在肩上的背包里拿出三捆钱,正好三万,放在柜台上。

文峰还能说什么呢?

他小心翼翼地从货架上取下那件成化款冰梅大瓶,找了一个包装盒,盒里垫上一些草纸,再把大瓶放进去。眼镜男把包装好的大瓶放进他带来的大背包里。

文峰想和眼镜男聊聊。他没有急着去收放在柜台上的那三万块钱,而是走到茶桌前去洗茶具。

开古玩店的在店里都备有茶具,店主在和藏友交流沟通时一边品茗一边鉴赏藏品。

眼镜男见文峰沏了茶,也不客气,站在茶桌边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把杯中的残茶随手倒进桌下盛残茶的塑料桶里,说声谢谢,转身背起装有大瓶的背包,走出了文峰的古玩店。走出去几步,又转回身来到文峰的茶桌前,从兜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文峰,说如果有好瓷器,给他打电话,他还要。

送走眼镜男,文峰掏出手机给老伴打电话,说买卖开张了,一个大瓶卖了三万。老伴说,你别高兴得太早,别让人把你骗了。文峰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钱已经到我手了,他骗谁去啊?老伴也跟着高兴,笑着说,瞧把你美的。

又过了几天,店里来了一位谢顶的客人。这位谢顶的男人也就四十多岁,穿着讲究,就叫他谢顶男吧。

谢顶男在店里转了一圈儿,有些失望,临走前掏出一张照片,问文峰能不能帮他把这只大瓶配成对。文峰接过照片一看,这不是自己刚刚卖出的那件成化款冰梅大瓶吗?再仔细看,不是自己那只。自己卖出的那件大瓶自己把玩了多年,细微处都记在自己脑子里了。这件大瓶应该和自己那件是一对。

文峰说,几天前我刚出手了一件和你照片上的一模一样的大瓶。谢顶男问卖了多少钱。文峰说卖了三万。谢顶男一跺脚,说可惜了。

谢顶男问文峰,你还能联系上买家吗?我愿出十万买这个大瓶。文峰说,这件大瓶是康熙时期伪托的成化款识,你以为真是成化本朝的东西吗?

谢顶男说,这还有假啊?这件大瓶绝对是成化本朝的东西。

文峰笑了,心说,这是个棒槌,稍微有点儿收藏常识的人都知道,成化无大器。这家伙把伪托款当真了。

文峰说,我可以联系一下买家,具体人家愿不愿转让、多少钱才肯转让就不好说了。

谢顶男说,请您务必帮帮这个忙,我为了寻找这只大瓶去过很多地方,耗费了许多时间。文峰说,我给你找回来你再不要了怎么办?谢顶男说,我可以交一部分定金,先交三万怎么样?

文峰说,我先帮你联系一下,如果有戏,你明天再来交定金。咱可说好了,如果我帮你把大瓶弄回来,你十万块钱拿货,如果不成交,三万块钱的定金我如数退还。谢顶男说,行!我明天来给你送三万定金。

送走谢顶男,文峰在一堆名片里找出眼镜男的名片。眼镜男一听文峰要回购大瓶,坚决不同意。最后文峰把价格从四万抬高到了八万,眼镜男才勉强同意。不过眼镜男说自己现在在外地,一周后回去。文峰说,行,你回来后来我店里,咱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第二天,谢顶男给文峰拿来了三万块定金,文峰给他出具了收据,并注明,如没有成化款冰梅大瓶,三万定金如数返还。谢顶男留下联系电话,收好收据就匆匆离开了。

一周后,眼镜男来了,背上背着那个装着大瓶的背包。

文峰验过货,准确无误,还是自己卖出的那件大瓶。文峰把早就准备好的八万块钱交给眼镜男。眼镜男把八万块钱放进已经腾空了的背包里,转身离去。文峰也没太在意,他从第一次和眼镜男见面就觉得这人怪怪的。

给谢顶男打电话,谢顶男关机了。文峰也没在意,心说你有三万块钱在这儿呢,我怕啥啊。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文峰给谢顶男打电话,对方都是关机状态。

文峰似乎回过点儿味儿来了。

给眼镜男打电话,眼镜男问他又有好瓷器了吗?

文峰真蒙了,难道眼镜男和谢顶男不是一伙的?

文峰问眼镜男,你还愿意要那件成化款冰梅大瓶吗?

眼镜男说当然愿意买,但只出三万。文峰说,三万就三万。这样一算好赖自己没有赔钱啊。

眼镜男交了三万块钱拿走大瓶的两天后,一个身影走进了文峰的店里。文峰心里叫苦不迭,来的人是谢顶男。

实习编辑 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