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况助词通常黏附在其它词或短语后面构成表示比喻或推测意义的比况结构。本文从共时角度,研究了比况短语的句法、语义、功能及其在句类、词类、音节、轻重音、位置、搭配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比况助词对黏附对象的状态化作用等等,以期对这一语言现象有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比况短语句法语义功能状态化
一、引言
比况词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词类,经历了一个从萌芽、产生、发展到不断完善的演变过程。先秦时代出现了“然”和“者”。汉代继承了先秦用法,并且又出现新的表示比况意义的语末助词“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个较为罕见的新的比拟助词“馨”。中古时期白话文出现。随着语音系统的简化、单音节同音词的增多,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也随之大量增加。与此同时,唐宋时代出现了大量口语词,并且新产生的表示比况意义的助词大多是双音节形式。“相似”“一般”的出现正适应了这一发展变化的趋势。金元时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受语言接触、语言融合的影响,汉语的语言系统也产生了一些不遵循自身发展演变规律的变化。这一时期,汉语出现了“似”“也似”之类的比况词语。明清时代,白话小说发展到了鼎峰阶段,不仅融合了以往的比况用法,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比况词语,比如后代常用的“样”“一样”“这样”“那样”“般”“一般”,等等。因此明清时代以后的比况词语及其用法是丰富且系统化。在白话小说中,先秦、两汉的“然”“者”“焉”早已废弃不用,魏晋的“馨”也消失不见,而唐宋以后新产生的双音节比况词语则大量出现在后代的文学作品中。这也足以说明,比况词语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渐丰富、完善以及多样化、系统化的演变过程。
但对比况词语及其用法的研究最主要地还是得从共时维度来进行。从共时角度展开,不仅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一种语法现象的各个方面,而且能够更自然地运用于具体的语言实践中。
二、比况短语的句法分析及其相关问题
比况短语是汉语短语中的结构类,因此从结构入手,是研究比况短语类型的一个重要着眼点。该类短语的结构可以用“D+X+Z”这个公式来表达。其中,“D”为“像”“好像”“仿佛”“如同”之类的“像义动词”,位置居“X”之前;“Z”为“似的”“一般”“一群”之类的比况词语,位置殿尾;“X”是借以比况的对象,具有实际内容,位置居中。在这个式子中,“X、Z”是必有成分。换句话说,没有比况词语“Z”,就无所谓比况结构;没有“X”,比况结构就成了一个空壳子,比况意义就失去了借以实现的物质依托。“D”则是可有成分,有时是否有“D”对结构的意义不产生什么影响。由此,我们可以把比况短语的句法结构通过以下公式表述出来:
比况结构=(D)+X+Z
可有成分+必有成分+必有成分
像义动词+比况对象+比况词语
“像、好像、仿佛”等+……+
“似的、一般、一样”等
例如:人生好像游云一般飘来荡去。在这句话中,比况结构为“好像游云一般”,其中“好像”是像义动词,“游云”是比况对象,“一般”是“比况词语”。这三个成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比况结构。
(一)比况短语的结构类型
一般来讲,可以把比况短语分成如下三个结构类型:
1.“X+Z”结构:苹果似的脸儿、飞一般地奔跑、猫捉老鼠似的玩弄
在这种结构类型中,“X”既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既可以是体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还可以由主谓短语充当,甚至是一些较为复杂的复句形式。
2.“像+X+Z”(“像”可以由“如”“似”等词替换)结构:像小姑娘似的脸红、像竹篮打水似的一无所获、像疯子一样乱舞乱跳
这种结构是在“X+Z”前搭配像义动词“D”,使得比况的意味进一步增强。根据“D”后面成分性质的不同,可以分析出不同的结构:
1)如果“D”后面是名词性成分,则“D”为动词,与比况词语“Z”构成“动宾短语+比况词语”结构。
2)如果“D”后面是谓词性成分,则“D”为副词,与比況词语“Z”构成“偏正短语+比况词语”结构。
3.“好像+X+Z”结构:他好像一尊塑像似的立在那儿一动不动、他好像丢了魂儿似的心不在焉
这种结构跟“像+X+Z”大致相同,只不过表示比拟的程度更深一点儿。值得注意的是,“好像”既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
1)当“好像”用在名词性成分前时,是个动词,与其他成分构成“动宾短语+比况词语”。
2)当“好像”用在谓词性成分前时,是个短语,与其他成分构成“主谓短语+比况短语”结构。这里的“好像”是由副词“好”与动词“像”组合而成的偏正短语,“好”可以用“很”“就”“恰”等副词替换并且表达的意义基本不变。
总体来说,比况短语的结构是比较简单的。在组合位置上可以进行聚合类的替换,甚至省略某个成分,这样就可以生成其他比况短语。也正因为如此,现代汉语教材中对比况结构的表述相对简略。
(二)比况短语的句法功能
比况短语整体上属于谓词性短语,跟“所”字短语一样,属于不自由短语,不能够加上句调独立成句。这也决定了它只能以一个“句法成分”的身份参与句子的构造。比况短语的句法功能主要有以下四种:
1.作定语。例如:流水似的月光、象鼻一样的巉岩(作定语时,“似的”后面不能再加“的”)。
2.作状语。例如:飞似的奔跑、箭一般地飞驰(作状语时,“似的”后面不能再加“地”)。
3.作补语。例如:秃得像沙漠一样、硕大得如星球一般、尊贵得好像国王似的。
4.作谓语。例如:他像丢了魂儿似的、他像只病狗一样、他好像瘸了一般。
除了作以上四个成分外,谢茹在《论比况短语》(2008:172)中认为,比况短语还可以作宾语,但是句中的谓语动词要受到严格的条件限制。“一般来说,谓语动词大多是表示感知的、非动作性动词。”例如:他觉得自己像个国王一样、他感到心里猫抓似的。
(三)从多角度观察比况词语及其结构
1.句类
虚词对句类有一定的选择性。比如,语气词“吗”,通常是疑问句的标志;叹词“啊”通常是感嘆句的标志。同样的,比况助词“似的”主要用于陈述句中,帮助表达陈述语气。
有时在特定的条件下,“似的”“一样”“一般”等还可以用在疑问句里。例如:
(1)那块椭圆形的石头难道不是
像鸡蛋一样的吗?
在这句话里,比况词语“一样”用在疑问句中有条件限制。更确切地说,它是由语气副词“难道”、疑问语气词“吗”以及句末的问号帮助表达疑问语气的。
2.词类
在比况结构“D+X+Z”中,“D、X、Z”在结构中的作用如下:
(1)“D”为像义动词,属于谓词性词语。但是,正如上文所说的,双音节的“好像”“就像”“很像”等词语,也可以是一个短语,即由副词“好”“就”“很”等与动词“像”组合构成的偏正短语。“好像”“就像”“很像”等整体上属于副词性短语。
(2)“X”为比况对象,既可以是体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既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甚至是一个复杂的单句形式。
(3)“Z”是比况词语。之所以本文称之为“比况词语”,而不统称为“比况助词”,是因为语法学界对“Z”的词性有不少分歧。比如“似的”一词,一般认为属于“比况助词”,而江蓝生又根据其所在的位置、构造、意义、语法功能等不同将它区分为“似的,”和“似的。”,即结构助词“似的”和语气助词“似的”。至于“一样”“一般”,学术界则将其归为形容词一类。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语法学家认为,“一样”“一般”等形容词用在比况结构中“Z”的位置上时,其意义虚化为比况助词,跟其他成分共同构成比况结构,表达比况意义。
3.音节
比况词语的音节经历了从单音节到双音节的发展过程,这是汉语词汇双音化趋势的生动体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然”“者”“焉”“馨”等属于单音节的比况词语系统,唐宋、金元、明清的“相似”“一般”“似的”“一样”等属于双音节的比况词语系统。通过这种双音化的趋势,我们可以预料到,今后新出现的比况词语也大都是双音节形式。
4.轻重音
虚词一般是实词语法化的结果,表达的是语法意义,意义比较虚灵。因此,很多虚词在句子中读作轻声,对词义、词性、句义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比况词语中,“似的”中的“的”读作轻声。
5.位置以及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比况词语通常位于比况结构的末尾,粘附在名词性、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后面构成比况短语,表示比况意义。同时,比况词语经常跟“像”“好像”“仿佛”“如”“如同”等词语搭配,形成完整的比况结构。
在比况结构“D+X+Z”中,成分之间的黏合度是不同的。其中,“X、Z”黏合得较为紧密,“D”与“X”相对疏松,因为“D”不是必有成分,而经常是可有可无的。至于“D”与“Z”则是间接联系,它们之间的意义具有重叠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具有相同或相近意义的语义场,笔者在这里将之称为“比况语义场”。该语义场是由“D”聚合类和“Z”聚合类的语义构成的。
因此,在“D+X+Z”中,如果存在“D”成分,则进一步加深比况的意义;如果没有“D”成分,对比况结构的形成也不会造成影响,只是比况意义主要由“Z”来承担罢了(还有一部分是由隐性的比况意义承担的)。
(四)比况结构的两种否定形式
吴仲华将比况结构的否定形式归纳为两种,分别称作否定式,和否定式。
1.否定式。
(2)我自己固然有缺点,但不像她说的那样严重。(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因为否定式,中的否定词位于比况结构的外围,我们不妨称作“结构外比况否定”,其典型构造为“不像X那/这样”。“不”直接修饰“像”。
2.否定式。
(3)你干吗还瞪着眼睛,这么看着我,就像这件事和你没关似的?(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因为否定式。中的否定词位于比况结构的内部,我们不妨称作“结构内比况否定”,其典型构造为“(好像)不/没(有)X似的”,“不/没(有)”是否定“X”的。
比况结构否定形式的内部构造、句法功能跟肯定形式差异不是很大,关键在于确定好否定词与比况词语的构成材料以及否定词在结构中的位置。
(五)比况短语的语义分析
比况短语虽然被划归到短语中的结构类,但是该类短语的命名却是从语义上着手。顾名思义,比况短语是表示比况义的短语类型。因此,笔者将着重探讨比况短语在语义方面的一些情况。
1.比况短语的语义类型
在我国语法学界,一般认为比况词语表示比喻或相似的意义。江蓝生在《助词“似的”的语法意义及其来源》一文中,提出了比况词语(“似的”)的另一种意义,即表示不肯定的判断语气(又称推测)。她通过对“似的,”和“似的。”的比较,指出了比喻跟推测之间存在的共同基础——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换句话说,比喻是本体事物跟喻体事物之间相似性的体现,而推测是推测依据与推测结果之间相似性的体现。正因为如此,比况助词在表达比喻或相似意义的同时,还可以引申出表示推测的意义。
对于比况短语的语义类型的划分,通常是把比况短语分成两大类型:一是表示相似的比况短语;二是表示推测的比况短语。但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分法。谢茹在《论比况短语》中,将比况短语分成了以下四个类型:
1)比喻性比况短语
(4)她的身体像水蛇一样地扭动。
(5)豆子似的汗水流下他的面庞。
这种类型的比况短语要求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但是它们又属于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上面的例子中,“她的身体的扭动”跟“水蛇游动的姿态”具有形态相似之处,但是“她”和“水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因此构成比喻。
2)比拟性比况短语
(6)老橡树疲倦似的垂下干枯的枝条。
(7)他的脚像栽在地下般一动也不动。
這种类型的比况短语,是将某种非人的存在物人格化或者是将人物化。在表示比拟时,像义词语通常是副词性的,“D+X+Z”是“偏正短语+比况词语”构成的比况短语。
3)比较性比况短语
(8)他的脸上常常浮现出像他父亲一样的微笑。
(9)他孩子似的哭了。
比况短语表示比较意义时,是同类事物在某一个方面上的比较。上例中,前者是“他”和“父亲”在笑容上的比较,突出笑的相似性;后者是“他”和“孩子”在哭上的比较。比况词语将两种“哭”联系起来,突出他们之间“哭”的相似性。此类比况短语所表达的比较意义中隐含着相似意义。
4)推测性比况短语
(10)外面好像下过雨似的。
(11)这里干净得好像有人打扫过一样。
在表示推测意义的比况短语中,比况词语可以省略,表达的意义不变,因此有人将这类短语中的比况词语称为比况语气词,起着加强比况意义的作用。
2.比况助词对黏附对象的状态化作用
根据胡承佼先生的解释,所谓的比况助词对黏附对象的状态化,指的是“通过比况助词把黏附对象X状态化,并将这种状态传递给表述对象”。在功能上,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去范畴化的过程,表现为“X”丧失原有特性;二是重新范畴化的过程,表现为“X”重新获得状态性。根据“X”的不同词性,它们有不同的表现:
第一,如果“X”是名词性词语,则“X”首先丧失指称性,然后再获得名词所指称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性。比如,在“箭一般地奔跑”中,“箭”丧失了指称性,而在比况结构中重新获得“迅速”“飞快”的特性。
第二,如果“X”是动词性词语,则“X”首先丧失动作性,然后在比况结构中重新获得该动作的某种状态特性。比如,“他们争着买单,像打架一样”,“打架”原是一种动作,后来获得“动作剧烈”“热情”的状态特性。
第三,如果“X”是性质形容词,则“X”首先丧失内在属性义,而在比况结构中重新获得某种外在状态。比如“小松鼠骄傲似的举起了小松果”,在这里,“骄傲”原是表示人的一种内在心理状态,但在“骄傲似的”的比况结构中,则获得了“骄傲”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外在情态。
正因为比况助词具有状态化的作用,因此已经状态化或者不能状态化的“X”就不能跟比况助词相结合。例如,当状态形容词已经表示状态时,“亮晶晶似的玻璃窗”这种说法就是错误的。
胡承佼先生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X”与比况助词结合的难度梯级:形容词性X>动词性X>名词性X(符号“>”表示“难于”)。
之所以这样排列,是因为形容词“X”、动词性“X”、名词性“X”距离状态越来越远,所以它们同比况助词的结合难度越来越小。毫无疑问,这个理论对认识比况助词乃至比况短语的构造、“X”的材料选择以及比况短语所表达的语义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3.有无比况词语对句义表达的影响
比况短语之所以称为比况短语,是因为它在语义上表示比喻或推测意义的作用,而在结构上是有比况词语的。缺少了比况词语,那么比况结构就散了架,不能称作比况短语。但是,为了说明比况词语对句义表达的影响,有必要对比况词语进行省略,以此了解它存在的意义。有无比况词语对句义表达的影响,笔者总结出以下三点:
1)显性和隐性。例如:
(12)苹果似的脸儿一苹果脸
比况词语在一定程度上是比喻意义的外在标志,有了这个标志,意义就显得清楚明白。此时它相当于比喻辞格中的喻词。而缺少比况词语,又在没有像义动词帮助显化的情况下,比喻意义就比较隐晦。
2)描写性与指称性
(13)玉带一样的桥一玉带桥
前者通过比况词语“一样”将桥的形态优美地描绘出来,具有浓厚的描写性,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后者虽然也可以比较容易地让读者感觉到桥的形态,但是表示本体的词和表示喻体的词直接组合在一起的,黏合性较强,往往凝固成一种事物的名称,比如“象鼻山、螺丝钉”,具有很强的指称性。
(3)铺陈性和简约性
(14)像柳叶儿—样的眉毛一柳叶眉
显而易见,两者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但是前者具有铺陈性,而后者则具有简约性。
三、结语
对比况词语的研究虽然不能说已经达到了蔚然壮观的程度,但是研究它的学者还是大有人在,各种论文的数量也不在少数,其中一些观点还是具有启发意义。但是目前比况词语研究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一是观点雷同较多,长于归纳概括,而短在探究新论点;二是研究较为零碎,不够系统,至今未出现一部专门论述比况词语的学术著作。因此,比况词语尚有很多未知空间等待学者探索研究。
作者简介:邹馨磐,男,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