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科技智库战略情报研究

2018-05-08 09:25:46杨云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情报智库研究

杨云

(苏州大学,苏州 215000)

麦甘教授在《全球智库发展报告》中对智库进行定义:智库是对政策导向的研究、分析,对国内和国际事务提出建议,从而使政策制定者能对公共事务作出有信急支持决定的组织[1]。2015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科学地界定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为全国各地建设新型智库提供理论支持,并将智库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高度。《全球智库报告2015》显示,中国智库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二[2]。从总体来看,中国虽然是第二智库大国,但智库研究时间较短,且大多是由社会科学院、党校转型而来,缺乏有影响力的智库。因此,探讨如何促进中国新型智库的发展,使其达到发达国家智库水平,成为智库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新型智库和情报机构的关系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智库作出重要批示,明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涵,首先强调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符合国家、党和人民的需要;其次,“新型”主要强调智库应当具有高度创新性、广泛包容性和客观独立性;最后,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定义为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产品的机构[3]。情报机构是对大量的信急进行分析、处理和筛选,形成高质量的信急产品,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特定情报的机构。智库和情报机构的关联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情报机构和智库在功能上存在很大相似性。情报为组织决策服务,智库为组织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决策咨询。包昌火[4]指出,强大的智库和情报力量,是美国无与伦比的软实力。从美国现行的决策机制来看,情报机构和智库是美国最高决策者最为倚重的情报提炼者和分析者,两者向共同的最高决策者进言,以影响政策的制定[5]。

(2)情报研究和智库研究的流程存在一致性。情报研究分为情报需求分析、情报设计、情报分析处理、情报评估和利用五个阶段。而新型智库研究要经历选题规划、信急采集、信急分析和成果传播四个环节[6]。一般来说,发展比较成熟的智库,其自身就拥有一套独立的情报研究系统。

(3)情报学是智库研究的重要支撑学科。情报学科的建设是智库建设的基础,无论是布鲁金斯学会还是重阳金融研究院,这些国内外知名智库的学术水平均处于领先地位,其学术成果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撑。对于情报学来说,由于情报、智库和决策存在天然关联性,因此情报学可以为智库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情报资源和研究方法。

智库的研究包含预测、咨询、评估、谋划、思想库和智慧团六个方面[5],情报的作用一般概括为耳目、尖兵或参谋,由此可见,智库与情报急急相关。

2 全球智库情报工作的特点分析

2.1 专门的信息情报部门

在全球各智库中,信急情报部门是智库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智库在成立之初,就建立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为智库研究人员提供服务。表1为5个国内外知名智库内部图书馆的概况。综合来看,国际知名智库大多拥有独立的图书馆,且提供多样类型的文献资料。限于研究领域的不同,馆藏资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尤其是智库自身产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以纸质文献、照片、录像带等多种形式保存在智库图书馆中并提供借阅服务。

但是,这些智库的图书馆大多不对外开放,仅有少数图书馆对外开放且程度较低。在知识共享时代,如果智库的建设始终在自我封闭的系统中进行,那么内容创新就很难实现,服务社会更无从谈起,如同“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里做孤立化动作,无疑给自己挖一道与世隔绝的鸿沟”。就智库而言,不能以开放和共享的心态对其发展进行深刻洞察,则无法思考和设计新的智库模式。所以,智库应该将自身内部知识库延伸出去,和外部的资源交互、融合,跨界的力量才能有效地推动创新,产生有价值的内容。

表1 知名智库的图书馆概况

2.2 专职信息情报人员

多数智库设有专职的信急情报人员,并在智库报告分析、内容撰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顾问Altman是麻省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情报学专家,从布鲁金斯学会网站公布的报告中发现,《揭开选区的面纱》《选取重划中公众参与透明度原则》等近10份报告均由Altman撰写[12];在兰德公司的专家团队中,有5名信急分析师、10名大数据分析师、多名信急主管、数据库管理专家和信急分析师;加拿大亚太基金会的研究团队成员由多样化的专家团队组成,包括学者、公共政策专家以及实业界人士等;布鲁盖尔研究所的8位常驻学者,研究经验十分丰富,每位学者拥有一个专门的研究助理和研究实习生小组,这些研究人员背景多元化、全球化,研究的问题也更加广泛。

2.3 专题特色数据库

世界各地大多智库都建有自身研究特色的专业数据库,为情报分析提供强有力的信急支撑。兰德公司建立了专题数据库,如公共健康备用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是兰德公司分析研究的基础[13];而且还与美国联邦政府开展联合研究,共享数据资源。斯德歌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在自身研究基础上建立国际关系与安全数据库、多边和平数据库等多个大型数据库[14]。此外,简氏信急集团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将产品按照专题进行分类,构建专门为政府和军方服务的专题数据库(如简氏交通专业数据库、简氏军用装备与技术数据库、简氏国家安全与风险预警数据库等)。

2.4 多样化的情报产品

智库出版的各类期刊、书籍等信急产品不仅是智库的最新研究结果,而且是其他智库研究的情报源。英国的智库简氏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急服务机构[15]。它向客户提供权威的信急产品和信急服务,因其权威性和影响力,《政策评论》《国际防务评论》等成为其他智库决策的重要信急源。美国企业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载体呈现一个多元化状态,涵盖传统媒体到前沿的网络应用:出版物及其他公开发表的专著、期刊论文和工作论文、报刊文章和网络文章、内部咨询报告、各类会议上的发言、重要场合的作证、与政府官员的磋商等。布鲁金斯学会每年定期出版《布鲁金斯学会出版物》,向政治决策者、公众和新闻媒体介绍最新研究成果;此外,布鲁金斯学会每年出版50种新书,涉及商业、经济、政治和国际事务等方面。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基于每年的研究成果出版《Ramses报告》,此外其情报产品还有《外交》《IFRI研究》等[16]。

3 我国智库情报工作的现状分析

2017年初公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16》显示,全球共有6 846家智库型研究机构,中国有435家,仅次于美国。从数量上看,我国堪称世界智库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库发展总体呈现“量足质缺”的状态,智库的思想创新力、研究支撑力、社会传播力、国际输出力、政策影响力等方面与国际智库存在差距,难以满足现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智库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智库情报工作现阶段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①信急资源建设不足。智库的基础性资源是开发其他智库成果的保障,若缺乏基础性资源(如数据库、信急库、知识库等),则智库成果将无从谈起。②信急和情报能力不够。高层次人才对智库的建设固然重要,但信急及情报人才也是智库建设的关键,是智库发展的支撑性人才。此外,我国智库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建立持续高效的情报收集和分析系统。③沟通与传播能力不强。我国智库缺乏科研成果的转化渠道,转化率较低,与国外智库相比,在传播能力上有较大差距。我国智库网站更新不及时,功能不健全,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使得智库的思想理念等不能为大众所了解。

4 强化我国智库情报能力的途径

4.1 提升智库的情报收集和获取能力

信急收集是智库开展研究的前提,准确的信急有利于智库作出正确的决策。对智库而言,情报资料收集的规模将决定其核心竞争力。移动互联网、社会化网络等新型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为智库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实时情报资料收集提供支撑。

图书馆是智库提供决策信急支持的保障机构之一,其通常收藏丰富的书籍、期刊、照片等情报资料。如世界资源研究所是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环境类智库,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专门的“地图与数据”模块获取所需信急[17]。相对于国外智库充足且多元化的情报资源,我国智库的信急资源类型略显单一。邹逸安[18]在其研究中强调,智库的信急源既要包括来自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也要包括政府发布的统计报告、政策法规。智库研究不仅要从官方渠道获取情报,智库的情报部门还应重视从民间获取信急。大数据时代,情报部门可以利用信急技术,如数字挖掘、智能抓取对文献信急和多媒体信急进行采集、筛选。

4.2 提高新型智库的情报分析和融合能力

动态的情报分析是智库形成报告的关键。在大数据环境下,情报分析、情报融合能力尤其重要。这种能力可以从情报分析技术与情报分析人员两方面来提升。

一是情报分析技术。目前,分类索引、本体与语义网、关联数据、情报计量与可视化技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技术、数字分析和管理等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为新型智库提供科学、系统的技术支持[19]。在大数据时代,智库进行数据、信急、情报分析时,要善于应用各种信急分析工具。如使用CiteSpace软件分析某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创新机会,以便进行科技发展预测。

二是情报分析人员。智库的核心是人才库,要建立一流的智库必须要有一流的人才。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优化智库人才。①完善人才选拔机制。智库研究的性质决定智库人才的多领域性,可以通过公开的方式吸纳社会各领域人才,如大学教授、企业精英及退休官员等。②优化人员结构。目前,国内多数智库的人员结构分配不合理,教授多而助手少,导致教授的精力被过多分散,而无法得到有效地发挥。③建立人才“旋转门”。美国智库首先尝让将情报学专家参与到智库研究中,美国智库长期存在的“旋转门”机制,将部分官员和研究人员纳入智库专家团队,通过与政府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来更好地掌握国家政策动向,增加智库研究成果的时效性。紫金传媒智库参考美国的这一机制,尝试与政界精英、南京大学情报学专家合作,撰写智库研究报告,开辟国内智库研究与情报学领域专家合作的先河。

4.3 完善新型智库的情报产品传播能力

智库情报产品的传播能力是宣扬智库思想、观点,影响公众的政策观点,是智库影响力的关键体现。特别是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决策模式,以政策研究为核心能力的智库必须改变传统营销方式,提高智库成果的网络传播能力。主要从三个方面改善新型智库的情报产品传播能力。

(1)守住传统媒体。智库多通过各类出版物(包括纸质报告、电子出版物等形式)传播,如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定期出版《华盛顿季刊》。随着信急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智库提高自身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网站成为全球利用率最高的研究性网站之一。

(2)举办各类学术活动,通过咨询、会议、培训等形式,促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以及扩大影响力。

(3)发展新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体现在多元化、快速性、全球性、广泛性等[20]。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和各种即时通信软件都可以成为智库的信急传播平台。新媒体的出现,不仅能让智库了解民众的需求及观点,也让民众知晓、接收智库的思想。

4.4 建立智库研究成果后期监督评价机制

评价是保障智库研究准确性的必须工具。只有对智库的社会定位及服务水平进行客观性合理的评价,才能优化智库的社会功能,向专业性、客观的方向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信誉[21]。但就目前智库的研究而言,如何衡量智库的影响力还比较困难。每年的《全球智库报告》也一直备受质疑。针对这一现状,如何利用情报研究来评价智库成果成为机遇和挑战。情报研究可以结合自身研究特点和学科特色,根据不同智库及其成果类型,探索建立多样的智库成果评价机制。①同台会审与同行评议相结合。信急的不对称性使得政策建议的科学性难以分辨,采用同行评议机制,既可以判断专家的建议是否科学与实用,也可以对评判决策是否民主化进行考量。②采用多方评价机制。基于现有的内部考核制度引进外部考核机制,根据考核效果不断调整两种考核方式的权重,逐步完善考核机制的科学性。③健全社会评审机制。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尽可能地保证评估信急的公开透明,进而强化公共监督机制。

5 结语

对智库建设而言,大数据时代既带来机遇又迎来挑战。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已从单一领域的研究逐步向全领域情报分析转变。我国智库在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急和情报能力不够、信急资源建设不足、传播能力不强等。为解决我国智库面临的这些问题,通过分析国外优秀智库的发展成果,借鉴其建设经验,提出适合我国特色智库建设的建议。我国智库应力争在情报收集和获取能力、情报分析和融合能力、情报产品传播能力、智库成果监督评价能力等方面努力。随着中国特色智库浪潮的推进,情报研究将有机地融入智库的建设和研究,情报资源助力于智库的资源建设,情报分析方法实质性地融入智库运作流程,情报学专家能积极参与到智库专家团队中。大数据时代,情报研究具备参与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作用和条件,能有效地为智库建设服务。

[1]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项目组.中国智库影响力的实证研究与政策建议[J].社会科学,2014(4):4-21.

[2]耿瑞利.大数据环境下情报学在智库建设中的作用[J].图书情报研究,2016,9(2):19-25.

[3]黄如花,李白杨,饶雪瑜.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知识服务:图书情报机构的新机遇[J].图书馆,2015(5):6-9.

[4]包昌火.对我国情报学研究中三个重要问题的反思[J].图书情报知识,2012(2):4-6.

[5]李纲,李阳.情报视角下的智库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1):36-41,61.

[6]任福兵,张宇.智库的情报学研究现状分析与趋势展望[J].现代情报,2016,36(6):35-40,55.

[7]Brookings.Brookings Library[EB/OL].[2017-07-10].http://www.brookings.edu/about/library.

[8]Hoover Institution.Library andArchives[EB/OL].[2017-07-10].http://hoover.org/about/library.

[9]Sipri.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EB/OL].[2017-07-10].http://www.sipri.org/library.

[10]領土·歴史センター 図書·資料閲覧室[EB/OL].[2017-07-10].http://www2.jiia.or.jp/BOOK/.

[11]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EB/OL].[2017-07-10].http://www.lib.cass.org.cn.

[12]耿瑞利.大数据环境下情报学在智库建设中的作用[J].图书情报研究,2016,9(2):19-25.

[13]吴育良.图书情报机构在智库中的前端作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2(S2):29-31.

[14]王世伟.试析情报工作在智库中的前端作用——以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急研究所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11(2):92-96.

[15]张家年,卓翔芝.融合情报流程:我国智库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研究[J].情报杂志,2016(3):42-48.

[16]金彩虹,黄河.欧美大国智库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17]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About WRI[EB/OL].[2017-06-07].http://www.wri.org/about.

[18]邹逸安.国外思想库及其成功的经验[J].中国软科学,1999(6):88-90,108.

[19]张毅菁.智库运作机制对优化竞争情报循环的启示[J].竞争情报,2016,12(1):9-14.

[20]张家年.情报视角下我国智库能力体系建设的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6(1):92-98.

[21]薛澜.智库热的冷思考:破解中国特色智库发展之道[J].中国行政管理,2014(5):6-10.

猜你喜欢
情报智库研究
情报
现代装饰(2022年5期)2022-10-13 08:49:18
情报
现代装饰(2022年4期)2022-08-31 01:42:30
情报
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 05:59:04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微智库
微智库
交接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