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电子书阅读行为研究进展述评

2018-05-08 09:25陈翔张敏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电子书纸质图书馆

陈翔 张敏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自20世纪80年代电子书出现至今,国际图书出版业经历重大变化。2011年亚马逊宣布,其网站的电子书购买量首次超过纸质书,显示出电子书迅猛的发展趋势[1]。2010年起,美国《图书馆杂志》每年分别对300余家公共图书馆、学术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的电子书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范围涉及电子书馆藏发展、用户需求、获取与利用、供应与授权模式等内容。2015年,317家美国公共图书馆的调查结果显示,电子书的收藏及其流通总量呈上升趋势,成年人、青少年及儿童对电子书的需求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2016年,346家学术图书馆的调查数据显示,学术图书馆用户可获取的电子书平均数量由2012年的91 900册增长至2016年的111 092册[3]。

随着电子书的日益普及,电子书的阅读行为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电子书作为数字阅读的客体[4],其用户阅读感知与体验、过程特性、技术依赖性等具有不同于传统纸本图书阅读的特点,对用户终身学习习惯、文化素养培养,对信急服务机构(如图书馆)的信急资源建设、服务提供,以及对出版商的出版方式变化等会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从电子书的定义及类型、用户对电子书的感知及阅读动机、阅读偏好及用户体验、获取途径、阅读效果、阅读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等维度进行系统梳理并总结当前国内外研究的进展,以期为进一步展开研究提供借鉴。

1 数据源的选择

本研究的国内数据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用“电子书”分别与“阅读”“阅读行为”“使用行为”“用户”进行组配,在主题字段中检索,统计时间段为2001—2017年(截至2017年7月20日),通过去重等人工筛选,辅以引文追溯补遗,最终收集整理为67篇中文文献。

国外文献,分别选取Web of Science、LISA、Emerald、Taylor & Francis,以“e-book”“ebooks”“electronic book”“e-textbook”“digital books”分别与“read*”“user*”“information behavior”“user behavior”进行组配,并在主题字段下检索。通过去重等人工筛选,辅以引文追溯补遗,最终搜集到66篇外文文献。

所得全部文献整理结果显示,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电子书研究,而国内相对较晚,于1993年才出现电子书相关研究文献,其内容多是对国外电子书出版状况介绍及未来发展的探讨。2010年国内外迎来电子书研究的高峰,其中电子书阅读器的研究成果较丰富,但电子书用户阅读行为研究相对欠缺,因此,本文对此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

2 电子书阅读行为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电子书阅读行为是指读者在获取、选择、阅读、评价电子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活动及相关的心理反应。宁璐嘉等[5]根据“行为—认知—情感”维度将阅读行为划分为行为过程、认知效果、阅读体验三种研究导向。本研究参考上述阅读行为概念框架,对电子书阅读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提炼出图1所示的研究框架模型。当前国内外电子书阅读行为研究主要从读者心理反应、行为过程、影响因素、电子书界定等角度展开,研究框架中虚线部分表示相关研究缺乏。

2.1 电子书定义及类型

图1 电子书阅读行为的研究框架

目前,关于电子书的定义还没有一个权威一致的界定。关于电子书的类型,不同学者从产生方式、阅读目的、收费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划分,本研究总结归纳为表1。一般而言,电子书即数字形式的纸本书[6],也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以数字格式展示于计算机屏幕的图书[7]。电子书扩展了纸质媒体的功能,增加一些超文本链接、检索、跨参考文献功能及多媒体特点。Vassiliou等[8]围绕电子书定义的演进做了较细致的研究,利用内容分析法,从数字/电子、内容、与书的类比、技术、用户特征等维度抽取和分析电子书的关键属性,最终形成包括两个方面的定义:①电子书是一个具有文本和其他内容的数字对象,整合传统书的概念和特征,能够在电子环境下提供阅读;②电子书具有检索、交叉查阅、超文本链接、书签、注释、突出显示、多媒体对象和交互工具的特性和功能。该定义一方面强调电子书内容的稳定特性;另一方面,突出了基于信急技术发展,电子书技术功能的演进特征。当前学者们对于电子书的界定,主要强调数字化内容和数字化阅读设备两个要素。Whalley[9]指出,电子书一词应包括硬件,或者一种适合阅读电子媒体的设备,可称之为电子书阅读器;Borgman[10]认为电子书是包含读取电子数据的硬件及软件的组合;持相同观点的还有Sawyer[11],其认为电子书目前更强调的是硬件和软件,而不是内容;Armstrong[12]主张在定义电子书时,应该关注电子书的内容本身;Pace[13]提出“没有良好内容的技术是没有实质内容的形式,电子书营销人员未来的成功取决于提供有价值内容的能力”。

表1 电子书的类型划分

以上总结可以看出,不同学者针对具体的阅读情境、研究目的对电子书做了多角度的类分,说明电子书在内容特性、载体形态特征、技术功能上不断演进的特点。

2.2 电子书阅读的读者心理反应

2.2.1 电子书阅读动机与阅读感知

从已有研究结果看,目前大多数用户阅读电子书的动机集中在学术及休闲娱乐两类。如Wu等[16]选取来自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的20名研究生进行访谈,发现学术研究是研究生使用电子书的主要动机。Rowlands等[17]对伦敦大学学院1 818名学生及工作人员的研究也得到相似结果,被调查人员中,有71%表示使用电子书的主要目的是工作及学习,有15%是休闲。目前针对多情境对比的电子书阅读调查相对较少。

国内外对于电子书用户感知问题的调查,较多是在学术情境中展开,调研对象多以高校师生等学术用户群体为主,调查结果显示,电子书存在认知高、使用率低的问题。赵秀君[18]以北京科技大学856名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声称听说过电子书,但日常使用比例偏低。造成电子书使用率低的原因很多,如高校图书馆宣传推广不到位、电子书搜索和发现困难、用户需求不足、电子书技术和阅读习惯有待改进等。

2.2.2 电子书的阅读偏好与用户体验

用户阅读偏好包含阅读载体偏好和电子书阅读设备偏好。前者指用户在不同情境中对电子书及纸质书的选择,后者指电子书阅读时用户习惯选用何种设备。

目前,对于用户载体选择偏好的研究多基于单一情境。在学术情境中,Walton[19]、Carlock[20]、Brinkman[21]等学者对本科生、高校教师、艺术家和史学家的调查均显示其对纸质书使用的偏好。被调研对象普遍认为通过阅读器读书千篇一律,不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并且缺乏历史文化感;而印刷书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更好地帮助用户进行视觉记忆,同时,他们也更喜欢印刷书籍的触感。也有研究结果得出不同结论,D’Ambra等[22]对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表明,医学专业的学术人员认为电子书可以促进学术任务的开展,使其更具成效。

在休闲娱乐情境方面,王素芳等[6]的调查证实大学生在看休闲类书籍时,更倾向选择电子书,原因是电子书既方便又省钱。此外,针对儿童及老年人的研究发现,目前儿童群体传统阅读时间正在减少,但小学及学前儿童仍以传统阅读方式为主[23]。日本Toppan Pringting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总体而言,在文化观念及行为习惯的影响下,老年人仍然对纸质书有很高认同感[24]。Zhang等[25]的研究很好地对上述问题进行总结。该研究使用美国皮尤中心的调查数据,涵盖2 986名16岁及以上公民,对用户不同阅读情境下的载体偏好进行剖析发现,情境因素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当用户陪孩子一起阅读或是与他人分享书籍时,通常会选择纸质书;而当用户需要快速浏览或出行中,通常更倾向于选择电子书。显然,电子书及纸质书在不同阅读情境中具有各自优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在设备偏好方面,当前电子书的阅读设备主要集中在手机移动终端、电脑、专用的电子书阅读器(如Kindle、汉王等)等方面,研究多是针对大学生或是普通民众的大样本量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用户主要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阅读电子书,其次是电脑,电子阅读器使用率虽然在增加,但使用人数依然占比很低,这与用户自身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26]。国外该方面的研究也得到相似结论。调查发现,国外用户虽然使用移动设备阅读的比例在近几年迅速上升[27],但总体上仍以使用电脑为主[28]。Kindle等电子书阅读器的使用同样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29]。

2.2.3 电子书的阅读效果

不同的阅读情境下,用户阅读需求会发生相应变化,用户会根据自身需求及纸质书与电子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书籍载体进行阅读。Liu[30]、D’Ambra[22]、Hartzell[31]等从阅读效率的维度探究纸质书及电子书的不同,发现相同内容在电子书阅读环境中需要更多的阅读时间,且相对于纸质文本,电子书存在难理解及易出现眼疲劳等问题。Kang等[32]针对性别因素对电子书阅读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选择没有电子书使用经验的16~18岁的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进行实验,测试阅读速度及阅读准确性,最终女性展示出比男性更好的阅读效率。在针对儿童的此项研究中,学者们却得到相反结论。Huang等[33]对166名小学生量身订制了电子书阅读环境,并调查电子书阅读效率的差异,最终结果是男童在测试中优于女童。

袁曦临等[34]通过实验法对纸质阅读及数字阅读的理解效果进行研究,虽然调查结果显示纸质阅读在理解、认知效果上要优于数字阅读,但研究者也提出网络环境下生长的年轻一代已经习惯于屏幕数字阅读方式,并逐渐形成一套适合于浏览、屏扫、略读和跳读的新型阅读方式。在阅读的注释便捷性方面,赵珊珊[26]发现读者更倾向于将电子书打印出来进行阅读,更喜欢在纸质书上进行注释。此外,苏秦等[35]从电子书及纸质书的更新速度、整体质量、容量、历史收藏价值、环保性等维度进行对比,以方便读者根据自身的阅读需求,选择合适的书籍。

2.3 电子书阅读的行为过程

电子书的获取途径多样,网络搜索引擎、资料共享平台、图书馆网站、网络论坛、小说网站等是常见的内容获取及下载途径,其中以搜索引擎最为广泛。2008年,Ebrary[36]对全球范围高校学生电子书获取途径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结论。用户认知和获取电子书的途径多样化,总体上以搜索引擎、网络等开放获取途径为主,图书馆次之。HWANG等[37]的研究结果得出不同结论,针对韩国首尔大学、浦项工科大学等5所高校图书馆959名大学生用户调查表明,90.5%的用户都知道电子书可通过大学图书馆网站获得,较多研究证实图书馆网站是多数本科生电子书内容获取和下载的主要途径[17,38]。此外,王素芳等[6]针对用户年级和学科与电子书获取途径进行交叉分析,发现研究生用户更喜欢从图书馆网站获取和下载电子书,而本科生用户更偏向从课堂或讲座获得电子书信急。在不同学科方面,医科、农学学生在除搜索引擎外更偏向从图书馆目录获取电子书信急,人文学科学生更愿意从课堂或讲座上由教师推荐获得电子书信急[39-40],综合而言,目前搜索引擎及图书馆网站是用户获取电子书的首选途径,学历及学科背景等影响因素会造成一定差异。

2.4 电子书阅读的影响因素

已有研究从学科、设备便携性、价格、性别等多方面对用户使用电子书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本文进一步将这些影响因素划分为个体背景因素、环境因素及系统因素3种类型。

(1)个体背景因素。主要指用户的个人特性,既包括其学科专业背景,也包括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学特征。Cordón-García[41]、Aucoin[42]等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电子书使用频率调查,得到相似的研究结论:运用电子书较多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图书馆和信急科学、生物学、经济与管理学、化学及语言学;法律、数学及医学专业的学生使用电子书比较普遍,而社会学、历史和艺术表现等专业相对较少。这可能是由两点原因所致:一是不同学科信急更新速度不同;二是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信急素养水平存在差异。

(2)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及电子书的价格等。D’Ambra等[22]对224名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探究电子书在何种程度上才能满足其学术需求,以及学生们对当前学校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该校图书馆电子书服务仍存在资源不足等问题。Foasberg[29]的相关研究认为,影响学生电子书阅读的一个很大障碍是电子阅读器的价格。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读者需求。

(3)系统因素。主要是用户对电子书所使用的硬件及软件的技术特性感知。大多学者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等指标进行衡量,Tri-Agif等[43]对高校学生电子书持续使用意向的调查证明,感知有用性及感知易用性积极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沈海娇等[44]以山东省6 672名具有电子书使用经验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年级、电子书使用时间、性别等维度分析其感知有用和感知易用性现状,研究发现小学生普遍认为电子书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业表现,但同时认为电子书的易用性较差,教师的指导及电子书设计者对其产品的改良将有助于解决该问题。其他方面,Huang[45]证实用户在阅读电子书时所使用的阅读设备尺寸会对其使用满意度造成影响。Pattuelli等[46]选择图书馆及信急科学的学生为其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设备的便携性及其使用便利性是增强学生阅读体验的关键因素。

3 相关研究方法

目前针对电子书阅读行为的研究,众多学者普遍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日志分析等研究方法。本文选择代表性文献,对其研究情境、样本数量、数据收集方法、研究视角等概括总结如表2所示。

表2 电子书阅读行为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从表2可以看出,电子书阅读行为的相关研究对象主要涉及学术用户(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等)和青少年群体,研究情境从学术延伸至日常生活;研究方法呈现由单一数据分析方法向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混合型方法转变的趋势。调查问卷及访谈法是用户自我报告电子书认知和使用行为,与实际使用行为之间存在一定偏差,混合研究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陷。

4 研究总结与展望

电子书的日益普及,引起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技术、编辑出版、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图书情报等多学科学者的普遍关注。针对电子书阅读设备、编辑出版方式、学习理论、资源建设及服务提供等多方面的研究广泛开展,电子书用户阅读行为是其中关注焦点。

研究规模上,国内外研究呈现由对单一机构的案例调查逐渐转变为全国性的大样本量调查的趋势。

研究用户群体上,目前研究涉及的人群主要分为学术用户和一般用户两个类别。学术用户主要包含高校师生、学者等,而一般用户主要包含儿童、老年人、普通职员等。对其他用户群体,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族群、不同年龄段用户群体的电子书阅读行为对比研究较为缺乏。更广泛的用户类型研究有助于电子书设计者、出版商及图书馆进一步完善电子书系统设计、资源建设及阅读服务策略改进。

研究主题上,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议题:①用户对电子书的认知及发现机制;②用户电子书的阅读行为,包括阅读目的、使用载体、阅读频次、主题偏好等;③用户对电子书的态度及对纸质书和电子书的偏好选择;④影响用户阅读电子书因素。

研究内容上,当前研究较多局限在是否阅读、阅读内容等浅层次描述、统计方面的特征调查,针对电子书阅读的过程模型,阅读模式,综合社会学、经济学、认知心理学、用户行为学等跨学科、多视角的心理行为机制,阅读理解与反馈等深层次研究还较为缺乏,针对网络电子书资源建设与服务现状的调查也需加强。大多是针对用户在特定情境中电子书阅读调查研究,缺乏多种情境下的电子书阅读对比研究,影响因素分析也需要进一步扩充和丰富。

研究方法上,目前逐渐转变为以定性研究为主,并随相关研究的深入,研究者逐渐重视由单一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等)向多种混合性方法跨越,也有研究从大规模调查转向小样本行为实验和任务观察分析的趋势。多种研究方法组合、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有助于展开更细微层面、更丰富的研究探讨。

[1]陆里进.亚马逊电子书销量首次超过纸质书[EB/OL].(2011-05-26)[2017-06-22].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334490.html.

[2]Showing 1 to 20 of 271 results for‘2015 survey of ebook usage in U.S.public libraries’[EB/OL].[2017-06-19].http://lj.libraryjournal.com/search-results/?q= 2015%20survey%20of%20ebook%20usage%2 0in%20U.S.%20public%20libraries&postTypes=post%2Cpage.

[3]‘2016 ebook usage reports:academic Libraries’[EB/OL].[2017-06-19].https://lj.libraryjournal.com/downloads/2016academicebooksurvey/.

[4]柯平.数字阅读的基本理论问题[J].图书馆,2015(6):1-6,36.

[5]宁璐嘉,李桂华.当代阅读行为研究:研究导向与概念构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26(4):3-12.

[6]王素芳,白雪,崔灿.高校学生对电子书的认知、使用和态度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2(5):61-72.

[7]COX A,MOHAMMED H.E-books,FreePint 80[EB/OL].[2017-07-09].http://www.freepint.co.uk/issues/010201.htm#feature.

[8]VASSILIOU M,ROWLEY J.Progressing the definition of“e-book”[J].Library Hi Tech,2008,26(3):355-368.

[9]WHALLEY B.e-Books for the Future:Here but Hiding?[EB/OL].[2017-07-09].http://www.ariadne.ac.uk/issue49/whalley/.

[10]BORGMAN C L.From Gutenberg to the 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ccess to information in the networked world[M].Cambridge:MIT Press,2000.

[11]SAWYER S K.Electronic books:their definition,usage and role in libraries[J].Libres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Electronic Journal,2002,12(2):1-28.

[12]ARMSTRONG C.Books in a virtual world:the evolution of the e-book and its lexicon[J].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08,40(3):193-206.

[13]PACE A K.Technically speaking.E-Books:round two[J].American Libraries,2004,35(8):74-75.

[14]杨志刚,张新兴,庞弘燊.电子书阅读器在国外图书馆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29(4):11-17.

[15]程三国,马学海.把握电子书产业的发展步伐[J].出版科学,2012,20(2):10-14.

[16]WU M,CHEN S.Graduate students’ usage of and attitudes towards e-books:experiences from Taiwan[J].Program Electron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s,2011,45(3):294-307.

[17]ROWLANDS I,NICHOLAS D,JAMALI H R,et al.What do faculty and students really think about e-books?[J].Aslib Proceedings New Information Perspectives,2007,59(6):489-511.

[18]赵秀君.电子书的认知与使用——基于北京科技大学读者调查[J].图书馆界,2011,2(2):31-34.

[19]WALTON E W.Why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hoose to use e-books[J].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 Information Science,2014,46(4):263-270.

[20]CARLOCK D M,MAUGHAN P A.Exploring faculty experiences with e-books:a focus group[J].Library Hi Tech,2008,26(2):244-254.

[21]BRINKMAN S,KRIVICKAS J.Attitudes toward e-books among visual arts faculty and students[J].Art Documentation Journal of the Art Libraries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2015,34(1):71-88.

[22]D’ AMBRA J,DRUMMOND R,WILSON C S.Exploring the fi t of e-books to the needs of medical academics in Australia[J].Electronic Library,2014,32(3):403-422.

[23]陈铭.我国儿童数字阅读调查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报业,2014(2):92-93.

[24]KRETZSCHMAR F,PLEIMLING D,HOSEMANN J,et al.Subjective impressions do not mirror online reading effort:concurrent EEG-eyetracking evidence from the reading of books and digital media[J].Plos One,2013,8(2):e56178.

[25]ZHANG Y,KUDVA S.Ebooks vs.print books:readers’choices and preferences across contexts[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14,65(8):1695-1706.

[26]赵珊珊.国外数字阅读行为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5(10):118-124,95.

[27]MEDICINA A.2011 global student e-book survey[J].Medicina,2012,57(4):513-516.

[28]GUNTER B.Electronic books:a survey of users in the UK[J].Aslib Proceedings,2005,57(6):513-522.

[29]FOASBERG N M.Adoption of e-book readers among college students:a survey[J].Information Technology & Libraries,2011,30(3):108-122.

[30]LIU Z.Reading behavior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changes in reading behavior over the past ten years[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05,61(6):700-712.

[31]HARTZELL G.Paper lion[J].School Library Journal,2002,48(9):37.

[32]KANG Y Y,WANG M J J,LIN R.Usability evaluation of e-books[J].Displays,2009,30(2):49-52.

[33]HUANG Y M,LIANG T H,CHIU C H.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reading of e-books:investigating children’s attitudes,reading behaviors and outcome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Society,2013,16(4):97-110.

[34]袁曦临,王骏,刘禄.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5):35-46.

[35]苏秦,谢金海.纸质书与电子书比较分析[J].唯实(现代管理),2015(2):42-43.

[36]EBRARY M.2008 Global Student E-book Survey[EB/OL].[2018-02-18].http://www.ebrary.com/corp/collateral/en/Survey/ebrary_student_survey_2008.pdf.

[37]HWANG S K,KIM J Y,LEE J Y,et al.Usage patterns and perception toward e-books:experiences from academic libraries in South Korea[J].The Electronic Library,2014,32:(4)522-541.

[38]NICHOLAS D,ROWLANDS I,JAMALI H R.E-textbook use,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ur and its impact:case study business and management[M].[S.1.]:Sage Publications Inc,2010.

[39]NARIANI R.E-Books in the Sciences:if we buy it will they use it?[J].Issues in Science & Technology Librarianship,2009,59(Fall):8.

[40]BORCHERT M,TITTLE C,HUNTER A,et al.A study on student and staff awareness, acceptance and usage of e-books at two Queensland Universities[J].Anesthesia & Analgesia,2009,105(4):58-63.

[41]CORDÓN-GARCÍA J A,POULIOT C,PINTO M.E-book reading among Spanish University students[J].Electronic Library,2014,32(4):473-492.

[42]AUCOIN M.Electronic or print books:Which are used?[J].Library Collections Acquisitions and Technical Services,2005,29(1):71-81.

[43]TRI-AGIF I,NOORHIDAWATI A,GHALEBANDI S G.Continuance intention of using e-book among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J].Malaysian Journal of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2017,21(1):19-33.

[44]沈海娇,骆力明,孙众.小学生对电子书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8):82-87,92.

[45]HUANG H M.Investigating learner attitudes toward e-books as learning tools:based on the activity theory approach[J].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2014,24(3):1-19.

[46]PATTUELLI M C,RABINA D.Forms,effects,function:LIS students’attitudes towards portable e-book readers[J].Aslib Proceedings New Information Perspectives,2010,62(3):228-244.

[47]NICHOLAS D,ROWLANDS I,CLARK D,et al.UK scholarly e-book usage:a landmark survey[J].Aslib Proceedings,2008,60(4):311-334.

[48]HOSETH A,MCLURE M.Perspectives on e-books from instructors and students in the social sciences[J].Reference &User Services Quarterly,2012,51(3):278-288.

[49]CHANLIN L.Reading strategy and the need of e-book features[J].Electronic Library,2013,31(3):329-344.

[50]CORLETTRIVERA K,HACKMAN T.E-book use and attitudes in the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and education[J].Portal Libraries & the Academy,2014,14(2):255-286.

猜你喜欢
电子书纸质图书馆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图书馆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
PDF格式电子书的制作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