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超
(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气象局,内蒙古 鄂温克族自治旗 021100)
气候资源是一个地区气候对林牧农业所提供的自然条件和物质能源,是发展林牧农业生产的潜在能力,主要包括光能、热能、水分、风能等资源[1]。鄂温克族自治旗(以下简称鄂温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端,大兴安岭西侧,是呼伦贝尔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境东西宽173.25 km,南北长187.75 km,土地总面积19 111 km2,全旗拥有草原128.9万hm2,占全旗总面积的68.9%。该地区属于中温带干旱型气候区[2],具有丰富的光能,但同时也具有热量条件和水分欠缺的特点。分析该地区气候资源和开发利用前景,对指导当地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利用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气象局1961—2017年的气象资料,对该地区林牧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分析。
光能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能源,植物中的90%~95%的干物质都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3]。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的能量,它是光和热的源泉。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四季的变化、大气的运动均依赖太阳辐射能。鄂温克旗地处中高纬度,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水气含量少,太阳辐射量大,光能资源丰富。经计算,鄂温克旗太阳辐射年总量平均为5 114.23 MJ/(m2·年),从东部林区山地向西部平原逐渐增多。牧草生长季(4—9月)太阳辐射能最为丰富,辐射总量为 3 514.78 MJ/(m2·年),占年总辐射量的69%。对林木和牧草生长及籽粒形成有利。
鄂温克旗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875.7 h,日照百分率为65%,一年中以5月份日照时数最多(为 296.7 h),6月次之。 牧草生长期(4—9月)日照时数为1 659.7 h,占年日照时数53%~5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该旗的光照较充足,基本能够满足当地林木和牧草生长发育的需要。
利用4—9月的总辐射量计算鄂温克旗各级草场的光能利用率 (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鄂温克旗的光能利用率是很低的。干草产量为3 000 kg/hm2的一级草场,其光能利用率仅为0.27%。根据生长期内的总辐射量计算,如果光能利用率提高到0.5%时,其光合生产潜力可达5 625 kg/hm2;当光能利用率为1%时,其光合生产潜力达11265kg/hm2,可见该旗光合潜力是很大的。
表1 鄂温克旗各级草场的光能利用率
热量状况是最主要的气候特征。积温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及其变化规律是衡量一个地区热量资源的主要标志[4]。热量是牧草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不仅直接影响牧草的生育和产量,而且限制人工牧草种植的布局、新品种的引进、种植制度的改变等。此外,热量条件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林业的发展。因此,分析热量的变化及其牧业界限温度的特点,对林牧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牧草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的牧草或同一牧草的不同发育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也有明显的差异。一般用温度数值来表示热量的多少。牧草的生长发育要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热量积累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完成其生育阶段并获得产量。热量不足或某阶段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减产。
气温的地理分布及变化特征是受地理纬度、太阳辐射和地形特点综合影响的结果[5-7]。鄂温克旗地处中高纬度,气候凉爽。由于地处大兴安岭偏西北侧,受其影响,东南部及东部属半湿润、湿润温凉、寒温森林草原气候,西部则属于半干旱温和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1℃。
根据鄂温克旗气象局历年气象资料统计,1961—2017年鄂温克旗历年最高气温41.7℃,出现在2016年8月3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达-46.5℃,出现在1987年1月10日。
2.3.1 ≥0℃积温: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时,土壤解冻,牧草萌发。秋季气温稳定下降到0℃,土壤开始冻结,一切牧草停止生长。≥0℃初、终期间隔日数:西北部为176~200 d,东南部为158~176 d。全鄂温克旗平均≥0℃积温为1 500~2 500℃。东南山丘地平均为1 500~2 000℃,中西部草原平均为2 000~2 500℃。
2.3.2 ≥5℃的积温:≥5℃的积温时段是越冬作物越冬后的积极生长期,也是喜凉作物的始播期,春小麦、油菜等作物开始播种[8]。≥5℃初、终期间隔日数东南部为120~140 d,西北部草原为140~150 d。全鄂温克旗平均≥5℃积温为1 300~2 300℃,东南林地为1 300~1 800℃,中西部草原为 1 800~2 300℃。
2.3.3 ≥10℃积温:10℃是喜凉牧草积极生长的温度,10℃以上的间隔日数多作为植物可利用的热量。≥10℃初、终期间隔日数,东南部为80~90 d,西北部为100~110 d。全鄂温克旗平均≥10℃积温为 1 000~2 000℃,东南林地平均为1 000~1 750℃,中西部草原平均为1 750~2 000℃。
综上所述,鄂温克旗≥10℃积温,东南林地平均为1 000~1 750℃,只限于喜凉用作物、林木、牧草生长;中西部草原平均为1 750~2 000℃,不能满足喜温作物的成熟,一般只以喜凉作物品种为主,如早熟和中早熟玉米、喜温油料及瓜菜类等。
水分资源和光、热资源一起决定着一个地区的自然生产力的高低或自然条件的优劣。在光、热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水分条件适宜与否对牧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由于受大兴安岭的影响,全鄂温克旗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年降水量平均为320~450 mm,其中林区山地为410~450 mm,中西部草原为320~410 mm。降水量分布随着季节变化明显,夏季6—7月最多,冬季1—2月最少。
林牧业生产和发展除了受温度、光热条件影响外,自然降水也是重要的影响因子。鄂温克地区植物生长季 (4—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4%,其中6—8月最多。该时间段正是天然牧草抽穗、开花、种子成熟期,充沛的降水能满足土壤水分消耗、减少蒸发,有利于林木、牧草生长。
风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影响气候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本身又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能对人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风作为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不仅对农牧生产有极其重要影响,风还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为人类所利用[9]。
根据鄂温克旗1961—2017年年平均风速资料分析得出,鄂温克年平均风速3.3 m/s,年平均风速最大为4.8 m/s,出现在1969年,年平均风速最小为2.4 m/s出现在2010年。鄂温克地区春季风向以西北风为主,次多风向为西西北风;夏季风向以南东南风向为主,次多风向为南风和东东北风;秋季风向以南东南风向为主,次多风向为西风;冬季风向以南东南风向为主,次多风向为南风。
根据鄂温克1961—2017年年最大风速资料分析得出,极端年最大风速为28.0 m/s,出现在1969年4月13日。年最大风速多出现在5月,1月、8月、11月、12月未出现过年最大风速。从季节上划分,年最大风速多出现在春季,其次为秋季,夏季和冬季出现次数最少。
鄂温克地区以春季风能最大,秋、冬次之;冬季最小。这种变化趋势与全旗林牧业生产的能耗需求相吻合。春季雨量少,升温快,多大风,蒸发旺盛,干旱严重,人、畜缺水,这时又是接羔保育和牧草返青的季节,是需水较多的季节。而春季正是风能最多的季节,利用风能提水、发电可以解决人、畜饮水以及灌溉、剪毛、药浴及家用电器的能源需求。夏季是风能资源最少的季节,这时正值雨季,降雨量增多,用于人、畜饮水和灌溉的耗能减少。秋、冬季能耗又开始增加,风能资源也同时增加。
鄂温克旗属于牧业区,地域辽阔、交通不便,适宜开发利用太阳能。如在牧区推广太阳能电池、太阳能暖棚等,用以解决牧区供电、取暖问题,既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又有环保效应。
就草地植被而言,大部分地区热量资源丰富,而东部地区,热量资源差,温度低,生长季短。鄂温克旗东南部立体气候明显。据研究,在同高度、同经度,当纬度每增加1°时,年平均气温降低1.2℃,≥10℃积温减少154℃;在同纬度、同经度,当海拔高度每增高100 m时,年平均气温下降0.6℃,≥10℃积温减少132℃。鄂温克旗土地面积较大,气象站点稀疏,在引种时不能简单地以鄂温克旗气象台气温资料代表全旗,应注意当地所处纬度及海拔高度。
东部水分资源丰富的地区,光、热条件差,适于饲草生产和发展林业。中部光、热、水资源配置最好,适合牧草生长,但年际降水变率大,干旱发生率高,应根据年景和植被状况有规划地发展草原畜牧业。西部干旱少雨,植被覆盖度下降严重,应采取生态保护措施。
根据鄂温克旗的气候特点,春、秋两季风能大,夏季太阳能较丰富,可以综合利用风能、太阳能。为充分利用冬、夏两季的太阳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温室和塑料大棚,进行蔬菜生产,发挥气象能源的优势,为农牧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希平,赵慧颖.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林牧农业气候资源与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2]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气候带和气候大区:GB/T 17297—199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3-4.
[3]冯涛,张刘柱,董海英.托里县农牧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238.
[4]马丽婷,李宛或.康乐县气候资源特点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24):192-194.
[5]梁晨,梁志,梁思琦.1975—2014年郸城县农业气候资源及变化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15):248.
[6]陶生才,潘婕,张磊,等.1971—2013年敦煌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与评价[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6(1):1-7.
[7]李银枝.呼伦贝尔市农牧林交错地带气候资源潜势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5):88-89.
[8]顾庭敏.华北平原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9]刘伟,李向梅,李俊有.宁城县农业综合气候区划[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