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三味俗雅禅

2018-05-08 08:16文/周
藏天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茶事茶器窑变

图 文/周 滔

喝茶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过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如今的喝茶,必须是“焚香汲泉,抚琴品茗”。大碗茶摇身一变,成了“茗”,洋瓷缸换成了小盅盏;喝茶若还只是“喝茶”为大老粗,把喝茶称为品茗才算高雅人。

平常茶事仿佛一夜变成了“高大上”的雅事。

国人有个习惯,但凡有利可图,必然滥炒无度。看上去且雅且静的茶事,也免不了被炒得沸沸扬扬,哪里有真正高雅可寻。近几年,炒完茶叶炒茶器,炒完茶山炒窑口,几万几十万的茶不足为奇,几万几十万的“大师”茶壶多如牛毛。每进一茶铺,每逛一茶城,店家总会拿出若干光亮亮油滋滋的紫砂壶,劝人买进囤积,以待日后增值,可大赚一笔。倘若顾客露出怯生生的犹豫与疑问,顷刻会被嗤之以鼻不通高雅艺术,于是茶客们生怕不识“大师”精品,不熏六朝烟雨气,被店家耻笑开去,匆忙慷慨解囊,重金买一两把可以“升值”的茶壶,把玩摩挲一番,亲朋聚会比一比,朋友圈上晒一晒,瞬间仿佛便沾染了文艺气,跻身文玩界。

茶与茶器能炒高,品位却不能炒高。童叟皆知“大师”壶可以增值,有几人能分辨手工壶与灌浆壶的区别?有几人可辨析青花瓷手绘与贴花的异同?有几人知鉴赏“汝、官、哥、定、钧”?有几人茶客能品尝出天价茶与普通茶的优劣?所谓的茶界名流,不过是彼此斗斗壶价,比比钱袋。看似雅致的茶事,实质只是泡沫经济的浮光掠影,喝茶喝得如此“势利”,必然只能喝到一股俗味。

知堂老人的小品文《喝茶》有段名句: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

寥寥数语,道出喝茶的真趣——忙里得闲,洗涤尘俗。茶不仅能洗肠滤肚,亦可安神静心,喝茶时必要竭力脱掉“功利”二字。谁说人生无处不功利?品茶多是洒脱逍遥时。

喝茶的环境——需在纸窗瓦屋之下,二三人共饮,这是对“见素抱朴”人生境界地追求。若是金碧辉煌,华灯耀饰,人声鼎沸,只宜开派对,何谈寻清静?

清泉绿茶揭示了茶与泉水至清的真味。茶因清而“雅”,因清而“洁”。茶不在贵,清香即可。几千上万炒高的天价礼品茶,入口不是至清,而是富豪奢华,透出浓浓的金属味。

◎20世纪九十年代黔东南爬山窑烧制的茶碗,落灰如山花烂漫

◎粗陶并非一味粗犷,其实是粗中蕴含雅致

◎ 柴窑粗陶以变换多端的釉面引起观者无限遐思

◎ 粗陶在制作时,更偏重野趣,不上釉,不施彩,造型不守过多的规则,最终是让观者从理性的束缚中挣脱出来

使用素雅的陶瓷具,引导出茶器的审美法门:何为素雅?简朴清淡为素雅。茶具要求有一种清美。缀饰要素淡,造型要简约。素与简,寓意无边的开阔、无限的活力,寄寓淡泊幽寂的意境。反之,极尽装饰、大红大紫、花团锦簇、披金挂银的茶器,犹如清代 “万花不落地”花瓶,生怕不够大富大贵,反而降低格调。懂得这番道理,也就能品出茶里的雅味了。

喝平常的茶,以平常心喝茶,又可以品出茶中的禅味。日本禅宗研究家铃木大拙认为,禅与茶道相通之处,在于两者都努力使事物单纯化自然化,于是才有因茶悟道的“茶禅一味”。

人生有欢乐,也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诸多苦楚。在品茗时追求心灵清净,归根结底是要“放下”。

唐代高僧仰山慧寂禅师有一偈云: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镢头边。坐饮两三杯浓茶,人生洒脱,自心是佛,放下吧!连清规戒律都不能桎梏。

唐代赵州禅师对远道而来寻经问道的和尚,统统请其“吃茶去”。心怀执念,踏遍天涯海角苦苦寻道,终究还是尘劳人,不如丢下去喝茶。所以“平常心是道”,“饥来吃饭,渴了喝茶,困就睡觉”是对“随缘”的参悟。以平常心喝茶,“随缘”喝茶,管他什么乌龙、龙井、铁观音,缘遇好茶则小口品鉴,相逢粗茶,就大口解渴,不贪,不奢,淳朴真实。所以“饭后三碗茶”成为“和尚家风”。

◎窑变的柴窑粗陶一沾上水,立刻焕发出秋林般艳丽的光彩

禅师们“以平常心喝茶”,也体现在他们对茶器的审美上。具有禅味的茶器,绝不是精美的官窑小盏,也不是儒雅的青花薄胎杯,当属柴窑粗陶茶碗。粗陶的粗不是粗鄙,而是在制作时注重野趣。不上釉、不绘彩,形制不受过多约束。柴窑陶器在窑火下降时候,草灰柴灰降临在陶器上,自然形成图案,图案不是匠人制造的,而是“窑变”浑然天成。这就是所谓的“道法自然”。“窑变”陶器一沾上水,立刻会焕发出秋天树林的华丽光彩。这种审美在建盏制造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日本禅师在茶器审美上,继承了宋代禅师的审美品味,倾注了“自然无为”的道家审美情趣,制造了虫噬纹、岩石肌理、缺损纹等风格的铁壶与陶器,这类茶器,往往被过于理性的人认为是残次品,瑕疵品。

禅师的茶器完全摒弃工业痕迹,追求类同大自然的不规则美,也是在提示我们,从过于理性的审美束缚中挣脱出来。

《五灯会元》里记录青原惟信禅师一席话:“人生分为三重境界,初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历世渐多,心绪纷杂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开悟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喝茶亦是同理。

猜你喜欢
茶事茶器窑变
斑斓釉画的美丽窑变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漆工艺在茶器上的应用与研究
特色窑变组壶
陶艺茶器设计风格及思想文化体现
武夷山茶事摩崖题刻
西门亚军作品精选
疫情下 茶器行业将发生哪些变化
浅谈陶艺茶器设计风格和思想文化之间的联系
崂山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