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2018-05-07 07:26孙雅丽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翻译

【摘要】一份作品的翻译过程实际上是受主观与客观条件的相互影响,相对于客观条件而言,译者通过自身的校对也很难解决好由于自身主观能动性所造成的种种译文中存在的问题。而文学作品的翻译又有别于其他科技、政治、金融等领域类的文本。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不可避免的融合了文学的创作过程。而这个创作的过程是否符合原文作者的写作初衷,一方面就需要译者对原文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剖析。论文以笔者对平常的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反思与总结,归纳出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出现的最大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关键词】译者主观能动性;文学作品;翻译

【作者简介】孙雅丽,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翻译是“再创作过程”,这一个观点其实是有点道理可言的,一部好的译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但是这个“再创作过程”是“带着脚镣跳舞”。译者是受约束的,不但要懂得发挥自主性,更要懂得自觉约束。著名翻译家傅雷说过,好的译文是在“过与不及之间”,这种拿捏体现了译者的素质。从这个层面上说,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又是受到限制的。翻译过程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学创作过程,译者不能为所欲为,不受章法限制。

另一方面过度的主观能动性会使译文脱离原文作者意图,从而陷入“背叛”的危机之中。笔者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就频频陷入这种危机之中。

例1.“门开着,敲门只是个礼貌的动作。对手来了。”

筆者将这就话处理为“The door is open, but the woman knocked politely. She is arrived.”很明显地,译文和原文有一些出入。这就话作为一段的句首,原文作者并没有想要透露出这个对手的性别,其意图就是为了创造出一种类似于《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问其声”的效果。而笔者译前已经熟悉了原文的故事情节,所以在处理这句话时,将自己对原文的解读强加在译文之上,过早的透入了对手的性别,使译文失了“真”。因此,总结之后,笔者还是比较认同将对手的性别隐去,尊重原文,使译文更加的忠实原文。

例2.“她说,“按照这里的章程,凡是来此解决婚姻问题的男女都没有礼貌客套委婉的义务。想问就问,想不回答就不回答,不必寻找理由。”

笔者将这句话做了意译的处理,译为“Li Si says: the rule states everyone coming to settle down marital problems has the freedom to ask and answer without reasons.”,笔者对“想问就问,想不回答就不回答,不必寻找理由”的处理方法还是比较满意的,将其处理为“has the freedom to ask and answer without reasons.”,因为,笔者认为男女都没有礼貌客套委婉的义务且原文中的问与答既然没有硬性的要求,想必双方都有问问题的自由,也有回答问题的自由。所以,笔者用了“freedom”这个词。但是,后来笔者再次回过头来看,发现男女都没有礼貌客套委婉的义务且原文中的问与答既然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如果按笔者先前的处理方式,会导致原文信息的缺失,译文对原文的曲解,所以应当将他们都翻译出来,而不是将两者杂糅到一起。这样至少能够还原译文本来要传达的信息。

另一方面,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给原文的翻译锦上添花。笔者认为这与译者本身的中英文语言功底有着莫大的关系。译文是译者语言素养的体现,并通过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选词、用词、句式的处理等方面展示出来。

例3.“Wu Mi is like nothing on earth: once seen, never forgotten. ”

这句话是说吴宓先生长的很特别,所以笔者运用意译的手段,提取核心意思,进行翻译。笔者将这句话处理为“吴宓先生其人很有特色:见过之后,就难以让人忘记。”,译文太过平白,虽然译文并没有背离原文,但总觉得太过于平平淡淡,如果以严复和许渊冲先生的标准来评判的话,这译文确实少了“雅”与“美”。林语堂先生对于这句话的翻译,笔者认为很有亲和力且文采又突出的一个译文。他将这句话翻译为“世上只有一个吴雨生,叫你一见不能忘。”(其中“雨生”是吴宓先生的字),林语堂先生的译文,既准确的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又不拘泥于原文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毛荣贵在《翻译美学》中谈到“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使看似无法传递和挽留的原文美感得以在译文中生存”,由此可见,译者的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不同,其产生的效果也是天壤之别的。

总结:翻译毕竟不能等同于创作,只是多多少少包含了创作的成份,因此把握住这个界限就很关键了。超过了这个界限,翻译成了创作,成了译者的自由发挥;没有达到这个界限,则源文的内容不能充分展示,而翻译学家们的诸多翻译标准就是告诉人们怎样把握这个界限。

参考文献:

[1]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24(1):19-24.

[2]杜海燕.读者的主观意识在译文理解中的特点及影响[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25(04):118-120,124.

[3]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王汉君.译者的主观意识在文学翻译中的效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02):141-143.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翻译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针对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