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琪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191-01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遇到了“5+2=0”的怪圈:“5”是指学生在一周的五个学习日内在学校接受的正面教育,“2”是学生双休日回到社会后接触到的消极、负面影响,“0”指教育效果。“5+2=0”意为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正面教育与回到社会上所接触的社会消极、负面影响互相抵消,教育效果为零。
我经常有这样感触:每周的周一,是学生们的“收心归位日”,很多学生还未曽从“快乐周末”过渡到学校生活中来,课堂容易走神、学习有点心不在焉。周二、周三和周四的课程还算是比较正常,但是一到周五就变得急躁,似乎对触手可及的周末有些迫不及待。周末又是一个痛痛快快的双休日,然后周一回到学校,我们又要重复周一的“收心归位日”。我一直在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为什么最终以这样的方式反馈给我们,为何一周五个工作日我们训练好的学习方法和作息规律到了周末就全部打乱,以至于每周一都要重新进行培养和训练。
2016年,我校开展了家校共育系列活动。通过聆听报告、外出学习以及与家长们零距离交流,我深刻地体会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是根,不在根上破题,学校教育再用力,也不会有最佳效果。作为一名普通班主任,我也尝试家校共育模式,初步形成了“三化”家校协同教育模式,一个学期以来,我感觉所带班级有了明显改善。
一、沟通多元化
现在,随着家长与学校教育共识的不断增多,家长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的热情更加高涨,加强家长与学校、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沟通与交流,已成为家长的普遍要求。
为了便于家长能够全面、及时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每年开学之前,我就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邀请班级的任课教师及全体学生家长参与到群组中。借助网络平台,及时将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活动照片、文字、学生作品、家长育子心得、教师教育心得等上传发表,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了解孩子。
为更好地促进家校之间的互相了解,根据学校统一部署,我会精心组织“全员家长会”、“微型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和“面对面家访”活动。每学期都会邀请家长来学校听课评课,观察孩子课堂表现,了解教师、学校教育教学开展状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走进学生的家庭,有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氛围及家长的教育方式。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我不断建立健全家访管理制度,做到主动家访、有备而访、访后反馈。
二、参与常态化
现代教育的发展,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利用好家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促进学校工作开展,收到多赢的效果。
每学期,学校都会邀请知名教育专家走进“家长课堂”,提升育人理念。学校聘请知名心理学专家翟召博教授、家庭教育专家马玉娟老师为学校名誉讲师,定期来学校为家长、教师讲学。讲师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事例,就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孩子做家务与学习的关系,孩子玩游戏与家庭的关系,孩子学习的计划性及合格小学生的标准等几个方面与家长们进行了培训交流,建议家长要善言、善行、善念,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除了学校层面的专家授课之外,我们班级都也会有针对性开展班级咨询研讨活动。主要开展了“教子有方”、“百家讲坛”及“我惑你解”等主题沙龙活动。各位家长可以将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有效措施与各位家长分享,也可以将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遇到的困惑向其他家长“求助”。众人献计献策,将自己的经验和做法与大家进行分享,力图找到高效的家庭教育措施。
三、评优全员化
一直以来,我在反思一个现象:每学期结束都会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及综合表彰,有些同学会获得“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及“优秀素质学生”,而有的同学在未在此列,而是有“一技之长”。于是我与学校申请,给予这部分同学个性表彰。于是每年学期末,我们班级中就会评选出一部分“读书之星”、“科技之星”、“书写之星”、“绘画之星”等同学。得到表彰的这部分同学家长很是兴奋,因为他们也会明白了自己的孩子也有某一方面的优势,学生们为自己的这一荣誉而骄傲。我也会借此机会,让家长引导他们全面发展,向更优秀的同学学习。
我开始制定家长考核项目,鼓励优秀家长站出来。于是,我们班级开展了“明星家长(家庭)”评选:有“学习型家长”、“读书型家长”、“奉献型家长”、“孝心型家长”及“志愿型家长”,同时评选“和谐家庭”、“书香家庭”、“友善家庭”等,为全体家长树立学习的榜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要重视对家长资源的利用,要积极和家长沟通,形成一个教育合力。学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之上的。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提升家长素质、提高家长育人水平,家校通力合作,是提升办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在开展家校教育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在这些点滴尝试之后,家长们也逐渐认识到:只有家校经常联系,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统一思想,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与家长相互沟通、相互联系,才能保持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才能架起一座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才能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