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海临风
前两个月在市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名叫《记得住的乡愁》,是漳州作家编辑们写的40篇介绍本土古村落的文集,翻着目录,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古村落我已经去过了,首先吸引我目光的,是一篇名叫《海边云水谣——佛昙轧内村》的文字,一口气读完,便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个地方。
国庆从老家探亲回来,阿诚加班一天,还剩一天时间,他便提议去佛昙轧内村,我曾把那篇文字给他看过,他也记住了这个地方,因为文中介绍这个村庄依山靠海,村口有一个名叫鉴湖的淡水湖,村内有十几棵古树群,他对鉴湖与古树都特别感兴趣。佛昙镇距离漳州市区50多公里,从江滨上高速,在赵家堡出口下,之后转入乡村公路,一个多小时后抵达轧内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村口一个水质清澈的淡水湖,湖边一块大石头上写着“鉴湖古风”四个大字,旁边立着一块木牌,介绍鉴湖名字的由来。此湖因西面山脉似一条飞龙,龙头伸入湖中饮水,地形奇妙秀美,唐代称为龙湖,开漳圣王陈元光曾在这里安营扎寨,每到兵营巡视,则饮马龙湖欣赏美景,写下了著名的《题龙湖五首》,以山形取名为龙湖,以水质取名为鉴湖,龙湖即鉴湖。明《漳州府志》记载:“鉴湖周围二里许,因湖水清澈如镜而得名。”另一侧的湖岸边,有一天然石头形状像鳌,头部仰天长啸,名为“石鳌啸天”,陈元光在《题龙湖五首》中有“带雨金龙甲”的诗句,即描述此景。海边有个这么大的天然淡水湖,实属罕见。湖面一小木舟上,两位村民正在往湖里撒鱼饲料,走进湖边可看见里面有不少鱼苗,湖岸碧草青青,一老农在岸边放牧,两头黄牛正在悠闲地吃草,好一幅乡村美景图。
欣赏完鉴湖,我们便走进村里观赏古树群。据说在元末明初,陈姓一族祖先来到佛昙镇,在轧内村开基立祖、繁衍生息。当时因村子靠近海边,每年秋冬之际经常刮大风,许多房屋因此被风沙淹没。为抵抗风沙,陈氏祖先就在海边种上了樟樹、榕树等树木,以防风固沙。树木种上后,风沙的影响小了,村里太平了,人丁也兴旺了,古树自然而然成了村子的“保护神”,成为村民保护的对象。民国时,有人动了弄樟脑赚钱的歪主意,就和当地坏人勾结起来要买走老樟树。村里人知道后,全村人手拉手去阻挡,买树的人不死心,村民就拿出家里的锄头把人赶跑,老樟树得以保留。按指示牌走进村庄,迎面就看到路边屹立着一棵巨大的樟树,主干粗壮有力,冠盖如巨伞,阳光下洒下一片浓荫,伸向路边的枝条就像一个迎宾使者。再往前走,看到一个木牌上写着古樟树群,介绍这里共有10棵古樟树,树龄都在712年以上,牌子正前方,另有一棵巨大的古樟树,一群游客正在树下合影留念,与这古樟树相距十米左右的道路另一侧,一棵大榕树盘根错节,髯须飘飘地迎接我们,一看树上挂的牌子,266年,相比古樟树,这棵榕树还算年轻,胸径2米,树冠覆盖面积2.2亩,繁茂强壮,充满顽强的生命力,被誉为生命之根。
沿着村道再往前走,古树群中最著名的樟抱榕就在眼前。其中樟树枝干粗壮,主树杆直径2米多,要6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而在樟树离地面约三米的分岔之处,却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两条粗大的榕根深深扎进地里,与樟树紧紧地贴在一起,亲密无间,当地人形象地称这两棵树是夫妻树。我们在这两棵神奇的树下徜徉许久,感叹生命之顽强之神奇。接着我们去看了另外几棵古樟树,老树新枝,焕发着生命的活力。古树枝繁叶茂,庇荫着村中红瓦白墙的燕尾厝,构成了一幅闽南乡村风情古朴的美景。樟树散发出的特有的沁人心脾的清香,营造了一处神奇的世外桃源般的芳香世界,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