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术创新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意义,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翻译硕士学位论文中“挟洋自重”、“资料堆砌”、“鹦鹉学舌”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凸显其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只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主流文献,正视中西文化差异,增强哲学思辨能力,才能使学生把握学科前沿,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批判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翻译硕士;学术创新;缺失;培养
【作者简介】闫朝晖(1976- ),男,河南方城人,郑州轻工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布法罗大学[美国]访问学者(2017),研究方向:比较诗学和典籍翻译。
引言
培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解决我国高级翻译人才短缺的重要举措。翻译硕士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偏重翻译实践,但是研究生必须撰写学位论文才能获得硕士学位。论文分三种形式:基于翻译实践的研究报告、基于翻译实验的实验报告或翻译研究论文。这就要求翻译硕士既要具有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又要具有将翻译技巧进行归纳总结的理论创新能力。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创造,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就在于它的创造性。“若科研没有创新,犹如没有灵魂的空壳,毫无存在的必要。”作为科研成果的论文,它的任务即是进行学术交流,实现其科学价值。
然而,据笔者审读翻译硕士学位论文的经验,文中多为陈词滥调,少有新意,同培养目标相距甚远。如何提高翻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成为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下文,笔者结合翻译硕士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翻译硕士研究生和任课教师提供借鉴。
一、学术创新的内涵
学术研究的目的是解决理论或实践问题。“学术创新就是通过科学探索,提供新知识,提出新观点、新理论,为解决问题指明新思路。”学术研究的生命在于在总结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扩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观点和建议,推动学科理论的发展。学术创新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方法论、研究角度的创新,亦可以是学术理论、观点的创新,并不要求创新的程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论文写作中,如果使用了新材料、采用了新方法、得到了新结论,三者只要满足一个条件,就可以说做到了学术创新。
“创新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征。”创新意在探索新知、推动发展,其前提在于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方法,科学求实的态度,变革求新的勇气。创新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其目的必须是指导实践、促进实践、深化实践。
二、翻译硕士学术创新能力缺失的表现
1.文化自卑导致的“挟洋自重”。“创新不是追新潮,赶时髦,盲目求新求奇,更不是另起炉灶,舍弃传统。”西方翻译理论对中国的翻译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随着西方文论的不断译介,一些学者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盲目套用西方理论的现象,甚至在有意无意间呈现出一种“言必称西论”的姿态。这种现象在翻译硕士的学术论文中普遍存在。由于西方学者所持有的意识形态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于中国学者,得出的结论也自然不会完全一致。但是,有不少论文不顾中西差异,强行挪用西方翻译理论用以指导汉英翻译实践,造成“强制性阐释”,违背了翻译研究的原则和规律。更有甚者,某些论文打着“创新”的旗号,对文本进行刻意阐释和过度阐释,使得研究论文只见理论不见实际,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还有的论文预设批判立场和价值标准,把西方文论作为阐释所有作品的“万能钥匙”,这种意识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我国翻译学研究前进的步伐。
2.学而不思导致的“资料堆砌”。有的论文简单堆砌材料,阐释问题既不符合逻辑,又缺少必要的归纳和总结,没有任何创新可言。堆砌资料的现象,在文献综述的写作和翻译方法的论证上,表现尤为突出。
文献综述是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是研究者在广泛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而组成的。文献综述的目的是把握某一课题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并以此为基点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发展趋势。文献综述写得好,既为学位论文的写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表明作者对研究文献有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能力。从审稿经验来看,许多学生并未对所阅读的文献进行高度的概括,而是仅将学术论文的摘要进行列举,显得十分粗糙。
还有的论文,在列举译例论证翻译策略时,前面提出翻译策略的定义,后面罗列几个例子,连简短的分析说明都没有。造成译例同策略两张皮,到底所列译例子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翻译策略的优越性(或者不足),从上下文中是看不到的。
3.不善思辨导致的“鹦鹉学舌”。思辨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但是,从毕业论文的撰写来看,翻译硕士研究生的思辨能力略显不足。有很多的论文,用西方理论来分析翻译问题,完全是一种现象来验证一种理论的解决思路,对前人作出的结论进行重复性的检验,并无新的发现,这是典型的缺乏思辨能力的表现。最为典型的是套用他人的论文结构,换掉一些译例,照搬他人结论,毫无创新可言。
三、提高翻译硕士学术創新能力的途径
1. 阅读主流文献,把握学科前沿。学者在熟知自己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了解学术前沿问题之后,在现有的知识积累和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勤于思考,才有可能发现他人尚未注意,不曾涉及的学术空白。即使自己尚不具备真正解决该问题的能力,而仅是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也是一种创新性贡献。
把握学科前沿的捷径是大量阅读主流文献。“所谓主流文献,是指国内外权威的学术刊物和知名学者的研究成果。”为确定选题而查阅文献,多采用“略读法”。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文献,研究人员可以发现前人研究中的谬误和不足,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当之处,抓住学术研究的空白点,引发新的选题设想。
2. 正视中西差异,树立文化自信。“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文化差异是翻译研究绕不过去的坎儿。近百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相对落后,经济文化不够发达,导致大批中国学者面对西方文化时有严重的自卑情结。一些学者奉西方学术为正宗,“言必称西方”成为一时之风气。本来借鉴外来思想是为自我创新服务的,结果却造成了鹦鹉学舌、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