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丹
(老河口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襄阳 44180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具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面以外出现,也可出现在全身任何部位。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性交疼痛、月经不调及持续加重的盆腔粘连、不孕等常见妇科疾病,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晰,目前国内外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为手术切除病灶,保留其生育能力,其次为药物治疗,抑制卵巢分泌雌激素。两种治疗方法虽能解一时之忧,但复发率较高,预后效果不理想。因西医西药在治疗该病的研究上尚无突破,本文笔者把目光投向了祖国医学的中药治疗手段上,且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Ⅰ期4例,Ⅱ期5例,Ⅲ期12例,Ⅳ期27例;不孕者8例,合并痛经者23例,性交痛者6例,卵巢巧克力囊肿11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26.6±10.9)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4.5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与治疗组(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以上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治疗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编写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规范》[1]诊断标准。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辩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诊断:(1)月经前后腹部疼痛、腰骶部有不适,渐加剧;(2) 盆腔病理性包块,性交疼痛加剧,尿急尿痛;(3)舌质紫或舌体瘀斑、 瘀点;(4)脉弦、涩或结。
年龄20~55岁;经腹腔镜或开服手术后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者;术前3个月未服用中西医药物治疗;无内分泌、免疫、代谢性疾病,盆腔内无明显炎症;无肿瘤史及传染性疾病。
年龄<20岁或>55岁者;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患者以及精神病患者;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不按规定中途放弃者。
1.5.1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丹那唑口服治疗(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116),每日3次,每次200mg,连续服用1个月。
治疗组给予三花益肾汤治疗,方剂组成为天花粉15g,白花蛇舌草15g,红花20g,苏木10g,当归10g,丹参15g,海藻15g,葛根20g,蒲黄10g,白术10g,淫羊藿9g,1剂/d,文火煎至500 mL,早晚2次温服。7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1个月。
1.5.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检测各组血清中IL-6、TNF-a水平, IL-6试剂盒(美国 RapidBioLab,尚柏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分装),TNF-a放免试剂盒(北京三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进行操作。按参照《中医诊断学》制定[3],采用中医侯征评分法为标准,10分为满分,得分越高者恢复状况越好,小于4分者为病证无改变或加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显效:两临床症状消失,痛经及盆腔包块消失,不孕症患者治疗后至2年内妊娠或生育;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经期前后腹痛腹胀具轻微疼痛感,盆腔包括明显缩小,不孕症患者受孕;无效: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
结合临床以及治疗前后的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66.6%;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侯征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2413(54.1)3(12.5)8(33.3)16(66.6)治疗组2419(79.1)3(12.5)2(8.33)22(91.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疗效比较IL⁃6(pg/ml)TNF⁃a(ng/ml)对照组(n=41)治疗前121.32±35.5563.32±16.14治疗后48.10±21.2642.93±11.86治疗组(n=41)治疗前120.28±36.5067.21±17.89治疗后60.74±17.2327.02±5.8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对照组出现3例恶心不思饮食,下肢水肿3例,经调节药量后明显减轻,治疗组2例出现口干,咽喉微痛等上火症状,后在方中加入甘草及橘皮,症状消失。
我国自开放以来,女性地位在当代社会受到重视,然而女性妇科恶性疾病却逐年增长,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属育龄期妇女常见疾病[4]。虽是常见疾病,但由于子宫内膜反流腹腔,同时受到腹腔内慢性炎因子刺激导致疾病蔓延,游离的子宫内膜组织进入腹腔液及血液中,导致异位内膜不断生长,促使病证反复发作且难治愈[5~6]。西医手术与西药口服均不能达到治愈,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中药三花益肾汤其药性成分在抑制雌激素生长增殖的同时,还可阻止异位灶的恶性蔓延,激活人体脏腑的活性细胞,控制早中期发作,预后改变生活质量,最终达到治愈效果[7]。
祖国医学是中国国粹,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具崭新突破。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症瘕"范畴,其发病机制在于血瘀,脉弱络不通,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分别给予益气补血,温经散寒之法,辅以固本培元,调节脏腑功能,抑制炎症因子扩散,消弱纤维细胞集聚,改善盆腔局部的粘连[8~10]。三花益肾汤中的主药天花粉,《本草纲目》中记载,14世纪明代常备李时珍治疗女性妇科疾病所用。天花粉所提取的花粉蛋白对肿瘤细胞S180、U14具明显抑制作用,有效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清热而泻火。红花与苏木配伍,具行血止痛,通络散风之效,改善周遭血液循环,对治疗月经前后的腹胀腹痛有显著效果。红花中的黄色素,有较显著抑制ADP血小板聚集作用,降低血清溶菌酶含量、腹腔巨噬细胞和全血白细胞吞噬功能,红花与苏木攻补兼施,行血祛风,疏肝通络[11~12]。白花蛇舌草,当代医学作为抗癌治癌的特效药,具清热解毒、散结止痛之效,具抗炎免疫功能;有效增强机体因受外界破坏而增加的防御能力,因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性交疼痛,腹痛,具明显缓解和治愈力,对毒性细胞直接抑杀和解毒,祛邪杀菌,使E环形成细胞数增加,诱生白细胞介素因子,修复盆腔内所粘连组织[13~15]。当归与丹参的合用,抗炎补气,尤其对气血停滞,瘀血凝聚者效果显著,其合用所产生的成分因子,提高纤溶酶活性,促进血红蛋白及红血球细胞的二次生成,保护膜脂质拮抗自由基对组织的损害。《本草新编》:"海藻,咸能润下,寒能泄热引水,软坚行水,专能消坚硬之病,盖咸能软坚也。海藻中的亲糖蛋白不仅可以凝集红血球,激活淋巴细胞, 诱导T、B细胞分化,消除附件包块,有效促进中性粒细胞溶酶体活乃及吞噬能力;葛根配伍蒲黄,加强肝脏解毒代谢功能,促进阴阳平衡,强化受损细胞自身免疫,抵抗病毒,其药性直接抑制子宫内膜组织扩散,同时促进芳香酶活性,TNF-a阻断雌二醇的生成;白术是抗炎镇痛的天然良药,其药性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对卵巢及盆腔内以扩散的炎症迅速起到渗透清除的作用,修复病灶受损组织,防止炎性细胞的二次复制;淫羊藿作为辅药,补肾阳,舒筋骨[16]。在培元补虚的基础上加速粘膜溃疡的快速愈合。诸药共用,调之阴阳,衡补肺腑,诸经脉通,药性直达病灶,解毒抗炎,修复运行,内外兼顾以达治愈目的。提高雌激素,孕激素水平,补气活血,调节性腺和肾上腺功能,恢复盆腔内部环境,消除囊肿最终防止复发。
综上所述,三花益肾汤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显著疗效。通过用药显示,血清 IL-6 及 TNF-α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的升高及变化比较,均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与预后诊断依据。
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9):645~64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68.
3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42.
4 文怡,魏绍斌,刘龙,等.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对比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12,39(6):1025~1028.
5 黄剑美,林慰欣.中医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 25 例.河南中医,2008,28(8):65~66.
6 孙咏梅.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 sICAM-1、TGF-β1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中国妇幼保健,2011,26 (3):352~353.
7 王桂兰.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32 例疗效观察.河南中医,2013,33(7):1121~1122.
8 马志茹.子宫内膜异位症辨治经验.河南中医,2014,34(3):496.
9 林艳明,李莉,庞广福.蠲痛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白兔腹腔液IL-6的影响.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2):73~75.
10 李奕祺,郭晓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周期性瘀血的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4):1152~1154.
11 吴桂芬,孙平,赵希海,等.益气化瘀方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 40 例.河南中医,2015,35(4):840~841.
12 张旭宾,赵广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现状.河南中医,2004,24(2):80~82.
13 杨琦,孙伟莉,袁媛.血清 IL-8 水平测定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价值.免疫学杂志,2011,27(6):507~509.
14 刘尚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血清IL-6及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 (9):1234.
15 冯桂玲.褚玉霞教授应用活血化瘀法验案 3 则.河南中医,2009,29(4):395~396.
16 钱静,曹玲君.温肾化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8):1619~1620.